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邮票告诉你:新中国邮票上的一家三口

JF113《国际家庭日》纪念邮资信封(2014年5月15日发行)

JF113《国际家庭日》纪念邮资信封邮资图

香港《国际家庭日》邮票小全张(2014年5月15日发行)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决定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在新中国邮票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口,一门三杰,均在邮票上留下光辉的形象。这在新中国邮票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一门三杰就是廖仲恺、何香凝和他们的儿子廖承志。

J137《廖仲恺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1987年4月23日发行)第1枚“廖仲恺像”

       廖仲恺1877年4月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1903年,廖仲恺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心悦诚服地敬佩和信仰孙中山,决心参加革命行列,从事革命工作,为挽救中国的危亡贡献力量。廖仲恺是中国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廖仲恺一生最光辉的业绩是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了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廖仲恺不怕任何威胁,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成为孙中山去世以后左派的核心,革命政权的中流砥柱。因此,也就成了帝国主义、地主买办阶级、国民党右派仇恨和集中打击的目标。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驱车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参加例会,当汽车到达党部大门前时,突然遭到埋伏在附近的反革命分子的枪击,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廖仲恺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损失,恽代英在悼文中称颂廖仲恺是国民党中“最不妥协”的领袖。1935年9月1日,廖仲恺的遗体被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孙中山陵侧。

J137《廖仲恺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1987年4月23日发行)第2枚“廖仲恺与何香凝”

       何香凝1878年生于香港。1897年,她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二人的结合,对她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婚后,丈夫成了引导她前进的老师,她和丈夫一起同情维新、追求新学、渴望前进。何香凝不顾娘家人和廖仲恺嫂嫂的坚决反对,毅然把陪嫁的首饰和所有的细软及家具等卖掉,总共“凑得三千余金”,帮助丈夫赴日留学,并追随丈夫到了东京,成为当时漂洋过海到日本留学的屈指可数的中国女青年。1903年何香凝写了一篇表达她济世救民思想的文章——《敬告我同胞姐妹》,表达了她的爱国热忱和改造社会的抱负,这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中宣传妇女解放的屈指可数的早期作品之一,何香凝也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98-15《何香凝国画作品》特种邮票(1998年6月27日发行)

       何香凝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1942年香港沦陷后,何香凝离开香港,辗转移居桂林。她的经济状况不佳,又不愿接受友人的馈赠,卖画收入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有时她还将自己的诗画参加义卖,支援前线抗战。她作有《卖画》诗:“结交自古重黄金,贫贱骄人感慨深。写幅岁寒图易米,坚贞留得万年心。”

J153《廖承志同志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票(1988年9月25日发行)

       廖承志1908年9月生于日本东京,廖仲恺、何香凝之子。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2年,在荷兰、比利时、德国汉堡等地组织领导海员运动。1933年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等人营救获释。1934年,廖承志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张国焘“左”倾路线,遭张国焘拘捕,带着手拷参加了长征。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在韶关被捕,1946年1月获释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

作者:贾维

编辑:贾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廖梦醒在宋庆龄身边“潜伏”十年当秘书,直到1953年才公开身份
菊石之谊——宋庆龄与何香凝
1972年,何香凝去世前提要求,周总理: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同意
1972年何香凝病逝前提一要求,周总理: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同意
五一节前夕,他给中央发了14字电报,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看后都大笑
何香凝临终前挣扎着说出遗言,不火化遗体,周总理含泪答应:不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