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引用
1、   举例说明课程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整合的“文化资本”。
答:新课程要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强调课程的综合化,设置综合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功能,课程功能的改变、目标的调整就要求课程结构进行与之相应的调整。新课程改变了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根据新的课程功能的要求进行了调整。新课程凸现了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反映了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以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隶属于两类完全不同性质的学科范畴,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分别属于两类不同的学科,这两类学科各自具有特定的价值,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只有分别在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这两类学科中各自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激发。在现代科学研究、现代学科研究和现代学科建设中,许多教育家和科学家都不再把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对立起来,不再把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截然割裂开来,不在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分割开来。
学习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学校里生活,学校的生活应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充满生命力的阶段。学生的学校生活不仅仅是读书,我们每个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能过高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仅把科学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全面发展上。
例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学校里也不仅仅是教书,而且是“育人”, 新课程要在实践中实现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人文的教育文化的重建。教师必须知道课程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整合的“文化资本”。
2、浅析探究学习型教学情景。
答:探究性学习任务创设的教学情境称为探究学习型教学情境。探究学习情境与问题学习情境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的刺激下会主动参与探究。但实际教学中还往往出现学生遇到问题时,常常发现很难识别问题的关键和形成连贯的研究方法。他们也常常不清楚怎样把现在的问题和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围绕问题的探究总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有时引发问题后教师如果不继续营造探究的情境,好的问题也会渐渐失去挑战性。因此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继续深化学习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的不同阶段深入的学习。
同时,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应该局限在课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另外,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有对教学内容的多种理解和认知,需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以情景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选择,以多样的交互去激活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多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说明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是用一种不显露目的的间接方式来创设,发挥它的暗示效应,形成学生的无意识心理倾向。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不知不觉被暗示诱导,使学生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适宜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主要应注意一下几点:
(1).教学中,在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情感会经历“关注”、“激起”、“移情”、“加深”、“弥散”等环节,最终渗透到他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学生的人格之中。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愉快、逼真、和谐、富于启迪学生认知,让学生身心完全投入的情境,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完成意义建构的首要因素。
(2).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依原有知识为基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学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与主题相关,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和谐统一。而且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4).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情境要有一定梯度,承前启后,有连续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情境可以具有单一的连续性,也可以具有层层递进的梯度式的连续性。
(5).教学情境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优化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会思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创造力;而且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要结合情境中学生的实际反映,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情境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以影视作品创设情境
学习《环境保护》一节时,播放灾难影片《后天》中温室效应带来全球变暖引发空前灾难的经典场景:冲天巨浪疯狂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像被淹没,干家万巷瞬息间沉没在汪洋之中。万吨巨轮竟被冲进楼宇之间。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变成冰封世界,只留下自由女神像的头部露在冰雪之外。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共鸣,此时让学生分析讨论:“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引发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我们已经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你对影片中美国不签署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有何评价?”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谈谈在教学实践中你是如何利用学生家庭中课程资源的。
答: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学习情境的丰富源泉,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创设的教学情境是最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学生家长与学生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想把他们开发出来,就必须熟悉学生,熟悉学生的家庭,熟悉学生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上聊天,与家长、学生经常沟通,也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了解学生生活的好形式。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许多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走访、研究型学习等这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化整为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家长协助组织,参与指导,参与管理,参与评价。这样,教师就可以大大拓展可利用的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教学情境的素材,创设出适应学生学习的、开放的、真实的教学情境。
真正的有效教学不仅依赖于家庭的课程资源,而且常常需要引导家长开发和保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当我在教学时需要学生了解大量课外知识时,我就要求学生回到家利用电脑以及家长等资源进行学习,以便于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时融入课堂,同时通过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的知识有较大层次的提高。当我在教学时,也会得到大量意想不到的信息,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气氛更加愉快。
5、结合具体实例比较真实型教学情景与仿真型教学情景。
答:(1)真实型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常,只要教学条件允许,就应当尽可能使用真实教学情境。
例:“原电池”情境设计
[教师讲述]1792—1796年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通过实验发现,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有用盐水浸过的多孔材料(例如硬纸、皮革等),并用金属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就会有电发生。后来,他把铜片和锌片放入盐水中,制成了能提供恒稳电流的“伏特电池”,为电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化学的创建开辟了道路。
对于伏特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发生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争论。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其原因在于不同的金属接触时,其中的“电流体”从“张力”高的金属流向“张力”低的金属,形成电流;许多化学家则认为,其原因在于金属的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还测定了电量与化学反应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任务]为了弄清楚原电池的原理,请完成下列实验并进行思考。
实验:把铜丝和锌片同时放入稀硫酸中,观察铜丝表面有没有气泡产生;如果没有,试试把铜丝跟锌片接触。
思考、实验1:推测铜丝表面生成的是什么气体?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2:什么情况下铜丝表面才会有氢气生成?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3:为什么溶液中的氢离子会在铜丝表面变成氢气?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4: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设计实验验证……
铜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学生所熟知的。可是,现在学生却发现铜丝表面有氢气产生!这里不但利用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又利用有关的化学史资料来创设人文和情感环境,通过一系列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实验探究,在历经跟科学家类似的科学研究过程之后,最终认识、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仿真型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些危险的、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以用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像化学上的一些爆炸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模拟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6、谈谈问题型教学情景的特点。
答: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创设问题情境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适中。
7、试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
其次,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师成长的公式应当是:经验+反思=成长。基于反思的自我学习过程:问题,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经验,了解你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包括潜意识);学习,包括实践与理论的学习;反思,获得新认识。
教师的教学反思,形成习惯并且将反思的结果自觉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职业的成熟度有重要意义
8、举例说明你是如何从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从绝对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要求改变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导致新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出现。新课程使教师对课程的整合能力、课程资源的组织、开发、利用能力、合作学习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同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行动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新的教师专业技能。
一、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在教学实践中,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重视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注重应用一连串问题来组织教学;利用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与师生的交流来获取知识,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又完善自己,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师生间相互交流思想、相互探究学习的双向活动,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本着与学生合作的态度,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民主融洽的良好氛围,成为他们的朋友。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参加培训,体会课改精神,付诸实施。日常教学中,改变过去旧的传统,真正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设置教学情境,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让课程改革得到落实。
快乐汉教育博客 欢迎您  精品收藏  高效课堂  教学探讨  学习方法  高考指南  试题精选
中外经典  百科奇闻  教案学案  英语之窗  家庭教育  成功励志
中外小说  健康天地  教学视频  教育图书  教学参考  百家讲坛
期刊杂志  快乐欣赏  八卦新闻  在线阅读  世界馆藏  感悟人生
图书city  书画长廊  博览群书  武侠小说  交往处事  图文哲理  战争军事名人轶事  智谋大全  国人系列  主题总汇  博客素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有效教学的建构
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研修成果汇报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问题与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