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金”原本指男儿

              “千金”原本指男儿_词海拾遗

                .“千金”词义的演变

    在近代,家中的娇女皆称为“千金”,而“千金小姐”则特指未婚女子。不过,在古代,“千金”最早却是指男孩儿的。“金”是古代的货币单位,汉代以一斤黄金为一金。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意思是,汉王悬赏一千斤黄金,一万户食邑,来买我的人头,我成全你了。可见项羽这颗人头有多贵。后来,“千金”就引申为非常金贵的意思。第一次把“千金”用来比喻人,出自《南史.谢弘微传》。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谢月出,字敬冲,是谢庄的儿子。谢月出小时候非常聪明,谢庄很喜欢他。有一次,谢庄带着他上山游玩,并让他写一篇命题作文,谢月出拿过笔来,一气呵成。谢庄的朋友对谢庄说:“你这个儿子真是神童,将来一定有出息。”谢庄心花怒放地抚着儿子的后背说:“真吾家千金。”从此,“千金”这个词就以比喻男孩儿,流传了下来。不过,此时“千金”还是与女孩儿无关的。大约到了宋朝时,民间开始转换“千金”一词的原始含意了。到了元朝,在张国宾所作的元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中,才把“千金”和女孩儿正式联系了起来。由于戏剧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千金”终于离开了男孩儿,而成为女孩儿的专用词了。

                 .何谓“临川之笔”

    “临川之笔”这一典故与唐朝的王勃有关。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在这里,睢园、彭泽、邺水、临川,并非指实地,而是假地名以指人。分别指,睢园主人梁孝王刘武,彭泽县令陶渊明,邺都才子曹植,临川内史谢灵运。谢灵运(公元385-433年)是我国著名的山水文学大家,南朝宋文帝初年任临川内史,后人多以“谢临川”称之。竹、樽、华、笔,亦非指实物,而是假物名以衍义。其中“临川之笔”的笔,在此是指“文笔”。而“临川之笔”就是称赞谢临川,即谢灵运的文笔。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气凌”,就是用反衬法把延宾豪饮的梁孝王刘武和杯酒独酌的彭泽县令陶潜进行对比;而“光照”,则是将写有“朱华冒绿池”佳句的曹子建,与写有“朱华凌白雪”绝唱的谢灵运并提。梁孝王好宾客,睢园就成了文士宴集之地。“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意思是说,滕王阁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就是藉曹植,谢灵运来比拟与宴者都是光彩如“临川之笔”的文士。

                .黄瓜原来是“胡瓜”

    据史料记载,黄瓜原名胡瓜,是汉朝张骞在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之所以更名为黄瓜,起因是因为一个“胡”字,差一点造成一桩杀头血案而引发的。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侵入中原,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公元319年,羯人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立都襄国,即今之河北邢台。当时,中原地区的汉人把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一概称为“胡人”,把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食品、物件,也都冠以“胡”字,譬如黄瓜,因为是从西域传入,所以就称为“胡瓜”。“胡”字在当时带有一种鄙视的意思。

    石勒在襄国登基做了皇帝后,就下令把羯人称为国人。但老百姓并不买帐,依然称羯人为胡人,这让石勒大为恼火。于是,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今后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补丁的破衣服来朝见他时,很不高兴。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朕?”樊坦在慌乱之中随口答道:“都怪这些胡人不懂道理,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话一出口,他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忌,急忙叩头谢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没有再追究了。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知道这是石勒故意拷问自己,便毕恭毕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很满意,樊坦也因此躲过一场杀头血案。据说,此后胡瓜的称谓就被黄瓜取而代之了。

                 .“鸳鸯”最早是指兄弟

    很多人只知道“鸳鸯”是用来形容恩爱夫妻的,而不知道“鸳鸯”最早却是用来形容兄弟的。晋朝的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鸳好内思”,说的是鸳鸯不能落单,否则就会相思而死。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中,收录了苏武写给李陵的诗,诗中吟:“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唯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苏武在诗中形容自己从前和李陵好像是连枝树,好像是鸳鸯鸟一样的好兄弟,而如今却如同天上的参星与商星,一颗在西,一颗在东,此出彼落,永无相见之日了。曹植的《释思赋》是赠给弟弟的,赋中写道:“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在这里,也是用鸳鸯鸟和比翼鸟来比喻兄弟之情。到了唐朝,诗人们才开始用鸳鸯来比喻恩爱夫妻。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一诗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比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自此以后,诗人们就开始争相吟咏鸳鸯这一爱情意象了。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为虎作伥,“伥”是“神马”   (随感杂谈一  共二十三篇)

三. 明太祖朱元璋与文化人        (随感杂谈二    共五十篇)

四. 探究岭南文化与粤语的成因     (随感杂谈三    共五十篇)

五. 《西游记》中的“我爸是李刚”  (随感杂谈四    共五十篇)

六.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七.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八.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九.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 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一.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二.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三.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五.这里的冬天暖洋洋           (图说深圳    共二十六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瓜一名的由来*
美食知识>黄瓜的“前世今说”
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却叫“黄”瓜呢?
黄瓜为什么叫黄瓜而不叫绿瓜?
黄瓜一名的由来
黄瓜全身绿,名字却不叫绿瓜,原是规避古代一帝王的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