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题解决”背景下“两级运算应用问题”的教学

基于“问题解决”的解决问题教学探析

在“问题解决”中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教学三部曲

“问题解决”背景下“两级运算应用问题”的教学

——以“烤面包”问题为例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 胡早娣

一、学习起点调查与思考

1.逻辑起点

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积累了一定的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混合运算”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其中例1、例2、例3分别学习了同级、两级和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例4是学习减除,即先求部分数,再求份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思考:例4的教学必须停留在两步计算上吗?

2.现实起点

为了了解学生“整数两级运算应用问题”的掌握情况,我们对本校二年级14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情况如下表:

上表说明,和例题相似度较高的两步应用问题的正确率达到92.8%。但学生也能用三步来解决问题,如“每个面包3元,第一组买了9个,第二组买了6个,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多少钱?”用三步列式计算的占88.9%。学生多维度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前测中“根据3个信息提出问题”,如果有序思考可以提出4个问题,结果大部分学生能提出2个问题,占62.3%,提出4个问题的只占4.4%。在复杂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正确率只有69.6%。

因此,问题解决的关键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应用问题本身的结构,二是学生能够透过情节的理解把握数量关系的能力。

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透过情节把握“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问题解决”的总目标是这样阐述的: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根据“问题解决”的总目标,例4的教学目标指向以下几个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借助线段图等媒介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

1.改编学习材料,让思维发散

我们对教材例题(如图1)进行了改编(如图2)。改编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习材料变“强结构”为“弱结构”。原例题学习材料的呈现,编者已对学习材料进行了结构化的处理,把有关系的信息组合在了一起,学生根据第一个对话框自然而然就想到先求“还要烤多少个?”改编后的例题把一个对话框中的两个信息拆成了两个对话框,3个信息独立存在。寻找有关联的信息,结构化的处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2)解题策略变“一维”为“多维”。为什么要把“一共要烤90个面包”改成“一共要烤72个面包”?我认为这样的改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多维度地思考数学问题。“一共要烤90个面包”中的数据“90”可能会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用两步计算(即先减后除),不可能考虑到三步计算,即先算一共要烤几次,90÷9=10(次),再算已经烤了几次,36÷9=4(次),最后算还要烤几次,10-4=6(次)。因为学生计算的逻辑起点是表内除法,90÷9没有学过。把“90”改成“72”,克服了学生因计算而造成思维的局限性。

[镜头回放]

阅读理解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我们把这3个信息分别标上字母A,指代我们一共要烤72个面包;B,指代已经烤了40个面包;C,指代每次烤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比一比哪个组提的问题多。

师:哪个组来汇报一下?(能提出问题的所有可能,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价值。)

师:你们真棒,可以提出这么多问题,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①根据AB就可以求出“还要烤多少个面包”。②根据AC就可以求出“一共要烤几次”。③根据BC就可以求出“已经烤了几次”。④根据ABC就可以求出“还要烤几次”。

师:同学们听出来没有?他们组为什么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用了什么好办法?

生:他们像数线段一样有序地想,先想两个信息AB、AC、BC能提出什么问题;再想3个信息ABC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是的,他们能有序地进行思考。你们能把这4个问题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么分?

生:问题①②③是一类,它们都跟两个信息有关;问题④是一类,它跟3个信息有关。

师:谁来说一下第一类问题怎么列式计算的。

生:(略)

师:真棒!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问题,第4个问题一步能解决吗?

生:不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第4个问题。

[字母等符号语言使表达更有序、更简洁,同时让学生积累了分析信息的经验,难能可贵的是跟数线段的方法进行了联接;通过对4个问题进行分类,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引出新知。]

列式解答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选取学生的3种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分析反馈(略)。

[上一环节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为本环节解决问题作了较好的铺垫,渗透了分析法的思路。解题方法也不局限于两步,思维的多维联接,理清数量关系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分析反馈达成3个目标:理解“中间问题”;比较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让学生知道中间问题有时不止1个。]

2.提供解题支架,让思维可视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如果只从字面上去分析题意,用语言表述数量关系,学生难以理解,即使学生会做题也并不表示他们对数量关系是清晰的。我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线段图是学生理解抽象数量关系非常好的工具,不用书上的色条图而用线段图,主要是考虑色条图本来就是线段图的雏形,线段图的使用在问题解决中更具有普遍性。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直接画图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半成品的线段图(如图3)。

[镜头回放]

借助线段图,加深阅读理解(出示图3)

师:能把题目中的信息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同学基本上都能在相应的括号里填入72、40、32。

师:那“每次烤8个”和“还要烤4次”又在哪儿呢?

学生继续思考,部分学生流露出困难的表情。教师出示其中一位学生的思考(如图4)。

师:你们同意吗?

学生的填法很有意思,“剩下的每次烤8个”填对了,“还要烤4次”填错了。分析错误的原因:一是学生对“剩下32个,每次烤8个,还要烤4次”这3个量的数量关系不够清晰,三者的关系是“32里面有4个8”。二是学生对“数”和“数量”这两个概念区分度不高,头脑里更多是“数”的概念,4是8的一半,每份是8,4理所当然是8的一半。通过辨析,学生进行了调整,如图5。

借助线段图,厘清数量关系

师(指着图5):这个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谁会说?

生:一共要烤72个面包,已经烤了40个,还剩32个,剩下的每次烤8个,还要烤4次。

师:你能根据线段图说说数量关系吗?

生:一共要烤的个数-已经烤的个数=还要烤的个数;还要烤的个数÷每次烤的个数=还要烤的次数。

借助线段图,检验反思答案

师:“还要烤4次”,你有什么办法证明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可以请线段图来帮忙。

生1:4×8=32(个),32+40=72(个)

生2:4×8=32(个),72-32=40(个)

生3:72-40=32(个),32÷4=8(个)

师(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怎么想的?

通过检验反思,学生进一步厘清了数量关系。

3.分层设计练习,让思维有序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质上要完成认识上的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收集、观察、比较、筛选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它是“建模”的起点。第二个转化是根据已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求解、检验,反思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例题的教学,虽然有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但呈现的信息不多也不少,与问题完全匹配,也就是弱化了第一种转化。因此,练习设计时主要让学生体验第一种转化。另外,例题的表征是图文结合的,在练习中要考虑纯文字表征的应用问题。

师(出示由易到难的3道题):这里有一星、二星、三星的题目各一题,第1题必做,2、3两题二选一,也可以全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第1题是一道仿练题,与例题的区别在于它是一道纯文字表征的应用问题。不仅如此,它在叙述方式上也有所设计,即把“9次烤完”和“已经烤了5次”不相邻,让数量的出现顺序和常规运算进程不一致,需要学生进行调整的分析综合过程。第2题有干扰信息,要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第3题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而且是开放的,如果3表示“面包每袋3元”,则求出来的是“买7袋面包还剩多少钱”。如果7表示“花生每包7元”,则求出来的是“买3包花生还剩多少钱”。■

集思广益,交流思考;

凝聚共识,一起成长。

周五、周六22:00,我在家,欢迎来做客!

微信号:langlangzj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0六年级上数学辅导
从数据意识培养的角度,再看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
浅谈小学生应用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想说爱“你(线段图)”不容易
(精品)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
一课研究之“归一”、“归总”问题的教学自检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