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躲过了好友的谋杀,却没撑过一顿烤牛肉,饱餐后怎么就身亡了


杜甫是盛唐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世人称他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他的诗是浩瀚文海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既超凡入圣拥有浪漫情怀,又心怀国家极富现实主义。

而这位写了1000多首诗的诗圣,拥有万世流芳的美名,却过着极为坎坷凄苦的一生,在中年时期差点被好友杀死,在晚年时期却因为饱餐了一顿烤牛肉而被撑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图|杜甫,字子美—画像参考

一、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出世即颠峰,父族一门九宰相,母族一门十二宰相

杜甫,字子美,出生在河南巩县,也就是今天的巩义。杜甫晚年凄凉,给人的印象会觉得他的家世不怎么样,可恰恰相反,杜甫出生在一个世家望族,一出生就是一个世家子弟。

从杜甫的家族上看,杜甫出自于京兆杜氏光杜氏一门在唐朝时期就出现了9个宰相,其中就有在李世民跟前的大名鼎鼎的初唐名相——杜如晦。

杜甫的父亲杜闲,担任过兖州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市人大、政协副主席,属于副厅级干部。

父亲职位高,工资优厚稳定,母亲更是出自世家大族——唐朝的清河崔氏崔氏家族曾先后出过12位宰相,其势力的庞大旺盛,更不用细说。

图|门阀世族—图画参考

杜甫出生在这样一个世家大族,作为嫡长子的他,自然极为被家族重视。而杜家先祖杜预是两晋时期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爷爷杜审言更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在这样条件优厚的书香门第,聪明的少年杜甫,更是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努力的吸收着一切的知识营养,四五岁就已经熟记《诗经》《楚辞》和绝大多数的汉字,7岁就已经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

杜甫长到十四五岁,意气风发,已经很有文人学士的风范,往来交友的对象也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墨客、世家名门。

二、而立之后的窘迫——家道中落却屡试不中,终于任职又逢安史之乱

也许是从小生活太好,也许是祖上诗文太盛,公子哥出身的杜甫从来没想过要去考功名。他只是想着自己能够诗名大盛,在一众朋友和亲戚间能够光彩显赫,并不是太在意赚钱养家这种现实的事情。

于是一路啃老,终于在他29岁这一年,杜甫的父亲杜闲去世,而杜甫的母亲崔氏又在很久之前就已过世。于是杜甫的生活急转直下,家道也因此中落。

图|杜家家道中落—图画参考

刻在骨子里的狂傲基因,又怎能使他屑于正视世俗?

杜甫的性格中带有一个狂字,他的爷爷杜审言当年就是以狂而闻名于世。文人多狂傲,更何况在以唐诗闻名的唐代,杜审言竟然是其近体诗——五言律诗的奠基人,那这就足以有狂傲的资本,直接到狂得没边。

杜甫的性格直接遗传了他爷爷的狂傲两字,杜甫曾经自比曹植,比李白还要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几句,自夸到如此地步,也是狂人第一!

优渥的家世,满腹的才华,狂傲的性格,使得年轻的杜甫不屑俯下身来看看现实的道路,而这也是在他父亲死后,杜甫生活颠沛流离、忐忑苦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杜甫不屑世俗,纵情山水—图画参考

过了而立之年,朝廷组织了几次考试,可是杜甫去考都没有考上。

唐玄宗时期,在京都守望了八九年后,44岁的杜甫终于获得了一个河西县慰的差事。可是他嫌官太小,拒绝了去任职。县慰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一般人求都还求不来。

可是从那样显赫的家世里出生的杜甫,听到这样的任命,心里的落差自然非常大,即便家道中落,为了养家糊口进入求职的赛道,可心里的狂傲还在,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任命。

可是生活还要继续,妻子和孩子也等着米面糊口。后来运气好转,在同年11月,也就是天宝14年,朝廷又给他任命了一个官,任命为右卫率府卫曹参军,当一个看守仓库的门卫。

这个官儿虽然更小,可是好歹在京城不用到处跑,杜甫也实在窘迫的不行,于是接受了这个官儿。

图|中年杜甫—画像参考

可老天爷却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生活刚刚稳定,有了经济来源,安史之乱却开始了。杜甫回家省亲的时候,他最小的儿子饿死

杜甫悲痛欲绝,他既恨这个黑暗的世道,朝廷腐败,李林甫当权,自己这样的绝世才华竟然得不到重用;又惭愧于自己的无能,一个40多岁的大男人东奔西走,却连一个弱小无辜的孩儿都抚养不了,他仰天长叹,凄然泪下。

图|安史之乱—图画参考

现实与理想的鸿沟,有着宰相之志,却无宰相之命

世人只看到杜甫的无奈与悲苦,只看到他带着一家老小疲于奔命,也只看到他诗作中对着苍生对着家国的忧思与呼嚎。

却看不到他身为宰相后代的凌云壮志,以及为实现这份壮志的竭尽全力!

安史之乱爆发后,仅仅用了一个月,长安就被攻陷。而这之后不久,在外逃难的杜甫就被抓回了长安。杜甫亲眼见到了长安被蹂躏后的惨烈,看到生灵涂炭后的惨景。

作为俘虏,看到大厦倾覆、山河破碎,昔日万邦来朝的天子之都,曾经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权力中心,却被一介异族抛在脚下狠踩。

民间所有的资财被尽数掠夺抢去,昔日的壮丽被焚烧为一片灰烬,心中的那种复杂、悲怆简直到了谷底。

可是这一切却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

他是名相杜如晦的子孙后代,父族和母族加起来整整出了21位宰相!作为嫡长子,从小受到的栽培和熏陶,就是为君分忧,帮助皇帝成全盛世之治。

所以杜甫的理想一直都是——致君尧舜,是明晃晃的作为宰相才会有的鸿鹄大志!

杜甫的亲戚关系网,也全都是宰相名门,所以他和玄宗时期的宰相房琯交好,肃宗时期的宰相张镐交好,其实都是内部关系网,是如此的理所当然!

有这样的圈子,杜甫又怎么可能只是拥有平常人的志愿?所以即便是自己成了俘虏,哪怕山河破碎,京城长安都被攻陷,哪怕吃了多少的苦,他都矢志不改,一定要完成致君尧舜的理想!

可惜,这样的理想,并没有实现。当杜甫千辛万苦逃脱俘虏营,逃出长安,回到已经在凤翔执政的唐肃宗身边时,肃宗对他的精神很感动,可也只封了一个小小的从八品官职——左拾遗。

这个官职虽然也对天子有劝诫作用,可是注定了人微言轻,而且一不注意就会引来大祸。

图|唐肃宗李亨—画像参考

这是他离致君尧舜的梦想最近的一次,因此杜甫非常珍惜。可是在这样兵荒马乱的非常时期,又是被老父亲踢出去挡灾祸匆匆任职的新皇帝面前,不懂政治风险厉害的杜甫怎么可能完成他,致君尧舜的梦想?

果然,在房琯事件中,杜甫挺身而出,帮助宰相房琯说话,因此惹得唐肃宗火冒三丈,甚至被交到了“三司会审”

后来因为新任宰相张镐帮忙,杜甫才被捞出来,可也因此再也没有机会进入政治中心。

在唐军占据绝对优势却大败的邺城之战后,杜甫更是失望地离开了这个风暴中心,带着家人往西南漂泊而去。

图|邺城之战—地图参考

三、中晚年之后辗转漂泊的生活——投靠严武却矛盾频出,投奔舅舅又被洪水所困

759年,杜甫一路向西漂泊,最后带着家人来到了成都。从这个时候开始,杜甫对唐王朝再也不抱政治幻想,只想有个安身之所,平安的度过晚年。

自从759年12月到达成都,杜甫算是有了一段平安稳定的生活。这都得益于严武。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开始也一直都是平等的。杜甫来到成都后,严武忙前忙后,资助杜甫在浣花溪旁边的草堂住下,在生活上多有照顾。

图|杜甫草堂—图画参考

杜甫比严武大14岁,严武仰慕他的才华,对他非常尊敬。

公元761年,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严武请杜甫去他府内做幕僚,杜甫婉言谢绝。

图|严武—画像参考

从这一年开始,整整三年时间,严武就在京城和成都之间来回移动。朝廷派严武到京城监修唐玄宗和唐肃宗的陵墓,杜甫也前去为好友送行。

这一次,严武的活儿完成的非常漂亮,朝廷给他在京城加了官儿。

可是没想到,三年之间,西南的成都却叛乱了两次,当时的成都尹高适势力单薄搞定不了,朝廷就又任命严武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去平定叛乱。

图|杜甫为严武送行—图画参考

叛乱被平定之后,杜甫也终于回到了成都。严武几次三番的邀请杜甫做自己府上的幕僚,并向朝廷举荐。

杜甫之前婉拒严武,定有自己的顾虑。奔波了三年之后,杜甫也累了,既要养家又想有个相对安逸的生活,于是,杜甫同意了。

可是那些顾虑随着时间真的渐渐地浮出了水面。严武比杜甫小14岁,却是杜甫的长官,以前两家以世交来论,地位是平等的。

可是杜甫入了严武的班子,成了严武的手下,要看人的脸色过活,地位就不平等了,杜甫的心里肯定极为尴尬,不舒服。

杜甫年轻的时候是个狂人,却始终只是当了几个小官,没有得到重用,政治梦想得不到实现。又加上苦逼的到处漂泊的生活,几个因素综合在一起,不难推断出,他对亲近的照顾自己的人会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那就是会把苦闷、自卑变成一种嚣张粗鲁的态度向亲近的人释放,说的难听点就是把世交亲情当成一种拿捏的资本,吃着人家的还要对人横加指责。

这是杜甫性格上的一种缺陷,而严武呢?

他是严挺之的嫡长子,性格刚猛,乖张桀骜,但是一心从政,能力杰出。他对杜甫关照有加,对杜甫忍了又忍,可杜甫一直心思敏感,甚至于喜欢闹小脾气。

有一回严武宴请杜甫,杜甫喝大了,竟然瞪着严武,还爬到严武的床上去,口出狂言教训人:“严挺之怎么有你这样的儿子?”

严武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气得不行,暗暗记下了一笔。后来严武果真派人要去刺杀杜甫,幸亏被他的母亲裴氏拦着,杜甫才免于一难。

后来严武死了,杜甫没办法待下去,又继续了漂泊的生活。

图|晚年的杜甫—画像参考

杜甫于59岁,历经辗转带着家人漂泊来到了湖南。此时的杜甫,贫病交加,生活十分窘迫,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那种狂傲。

杜甫带着一家沿水路行船,准备去投靠郴州当刺使的舅舅崔伟。偏偏船行到湖南的耒阳时,连着下了十几天的大雨,河里发大洪水,船走不了,全家被围困在方田驿。

这一围困就是10多天,全家吃完粮食后,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接连饿了三天三夜。

恰好耒阳的聂县令听闻大诗人杜甫受困于本县,他本人十分敬仰杜甫的才学,赶紧顾小船亲自来接,还赠送给了杜甫很多的白酒和美味的牛肉。

杜甫心里十分感激,写了诗文赠送给聂县令。当时杜甫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吃过东西,面对美味的牛肉和美酒,饥饿难耐,忍不住大快朵颐,吃了很多很多。

没想到到了第二天,杜甫竟然就去世了。

“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 明皇杂录》

一代诗圣杜甫,出身于家世显赫的门第,而纵观一生,却大部分时候都在漂泊辗转,居无定所,甚至食不果腹。

而因为乖张的性格,竟然惹得照顾他的世家好友都要谋杀于他,最后却因为饱食牛肉而死,怎能不叫人可悲可叹?

可是他为了好友,敢于挺身而出,在皇帝面前直谏;又怀着致君尧舜的理想,拥有着现实的忧国忧民之情并为之努力,即便最后没有成功,可那也有时代的原因。

无论如何,他都不愧于一代诗圣的名号,写的璀璨诗篇,作为中华文化的伟大瑰宝,永远流传于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圣杜甫的人格魅力(作者不详)
冯倾城:重温杜甫诗歌的人文精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间茅屋到千万广厦,杜甫成为了诗圣
杜甫:自由放纵和儒家传统挤压下的悲情诗圣
李白为何“抽刀”,杜甫为何“登高”?两首诗写尽众生之苦
古典诗词鉴赏——绝句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