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京病逝13年了,妻子刘继红改嫁后的做法令人泪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

每年的6月5日清晨,都会有一个女人拎着大包小裹踏着晨光出现在北京万佛华侨陵园。

来到熟悉的位置,她微笑地看着墓碑上的雕像,就像是一场久别重逢。半晌,她慢慢擦拭雕像和话筒。

然后她会拿出带来的东西一样样摆在墓前。沙琪玛和桃酥是必备的,还会有一瓶啤酒,以及一些不同的甜品零食、饮料。

除此之外,一定还会有包某固定品牌的香烟。她一边打开食物,一边开心地碎碎念:

“儿子又长高了,比你都高了。马上就毕业了,回国让他来看你。”

“爸妈身体都挺好的。”

“还记得老刘的儿子不?小时候特淘的那个,上次我不是告诉你他当老师了嘛,上个月他娶媳妇了,老刘两口子乐坏了。”

“我也挺好的,你不用惦记。”

……

连续十二年,女人每年都会准时到来,风雨无阻。

只是从2016年起,都是一个男人开车送她来,她一个人下车,男人在车里等待。

今年也是如此,女人回到车上,默契地朝着驾驶位的男人点点头,发动机轰鸣,二人绝尘而去。

身后的墓地里,是她的前半生;眼前的坦途上,是她的后半生。

女人叫刘继红,带着雕像和话筒的墓碑下长眠的是央视《新闻联播》主播罗京。

现任丈夫驾车送妻子祭拜前任丈夫,这个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

1961年出生的罗京比刘继红大五岁,两人同是北京出生长大的小孩,不同的是他们的家境。

罗京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事着普通工作。罗京在胡同长大,他性格温顺有礼貌,在周围的大人和孩子心中,他都是好孩子。

刘继红的父母都是高干,她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的小公主。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好,他家很早就有电视了。

虽然是一台脑袋上插着两根天线的黑白电视,但丝毫不影响刘继红看电视的热情。

尤其是电视里口若悬河的主持人,更是让她成了小迷妹。她会模仿着沈力或赵忠祥的样子假装播送新闻,逗得父母捧腹大笑。

罗京和刘继红按照各自的成长轨迹慢慢长大,他们并不知道未来会相遇、相知、相爱。

罗京上高中的时候,已经是个阳光帅气的小鲜肉了。他的帅气是非常符合年代审美的,用朱时茂的话说就是“一副正面人物形象”。

和赵忠祥的浓眉大眼不同,罗京是那种带着书卷气的儒雅style。

那时候的罗京除了爱踢足球,另个爱好是唱京剧。因为从小受到票友老爸的熏染,罗京对唱念做打非常喜欢。

尤其是那个年代流行的样板戏,罗京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学,就像我们听周杰伦是一样的。

高中时的一天,他看见好哥们站在教室外面一脸纠结,一问才知道,北京广播学院来他们学校招生面试,哥们想去又不敢。

哥们提议让罗京一同前往,算是壮胆。

罗京一直是个老好人,欣然前往。结果这一去不要紧,那种老掉牙的桥段又一次上演了:哥们没考上,罗京考上了。

成为了北广播音系的学生,罗京认真地勤学苦练起来。

毕业的时候,罗京是那一届分数最高的。面对央视和上海电视台同时送来的邀请函,罗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他成为《新闻联播》的主播之一。

也是那段时间,刘继红和家人看电视的时候发现《新闻联播》有了新面孔,一家人还对精神小伙罗京评头论足赞扬了一番。

那几年,罗京和赵忠祥、宋世雄成为央视的门面担当。不仅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程度,那是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记忆。

刘继红高考的时候也报了北京广播学院。可是她进入北广校园的时候,罗京早就毕业了。

好学的刘继红经常会带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在李钢教授的家里。

有一次,刘继红进门后发现教授有客人,她礼貌地上前打招呼。客人一抬头,两人全都愣在当场。

刘继红愣住是因为发现来人正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而罗京则是被刘继红那清澈的眼眸吸引了。

两人的愣神是电光火石间,也就一两秒的工夫,可这一切都被玲珑剔透的师母尽收眼底。

此后,师母便假装闲聊,探听刘继红的口风。

刘继红对罗京印象非常好,本身就有偶像滤镜,几次接触下来发现他谦和有礼,温顺正直,刘继红早已芳心暗许。

得知了刘继红的心思,师母直接就去给一见钟情的罗京出谋划策了。

罗京终于鼓起勇气向刘继红表白,双向奔赴的两个人立马谈起了甜甜的恋爱。

可是渐渐地,刘继红就觉得这初恋的滋味儿一点也不甜啊。

罗京经常出差,即便是在本地,他也经常因为突发新闻而回到台里。

明明近在咫尺,两人却好像在异地恋。不能像其他校园情侣一样牵手漫步也就罢了,甚至提前定好的约会,罗京也经常放鸽子。

换做别的女生早就火了,刘继红一开始也不开心过。可看到罗京写的一封封“情书”,她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化作了绕指柔。

为什么情书要加引号?因为里面没有一个字和“情”有关。

没能见面的日子,无论是在远方出差,还是在本地忙碌,罗京总会抽时间写下自己做的所有事情。

虽然字字不提爱,但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本身就是最深厚的爱。

换做现在,别说一笔一划地写下来了,有多少人连几个字的微信都懒得回。

什么是爱得刚刚好?罗京和刘继红就是。

你不提爱,但我能读懂你的爱。

你不追问,但我愿意把一切与你分享。

两人互相都能接收到对方爱的讯号,就这样谈了三年的对象,刘继红毕业后也成为了央视的工作人员,这时两人决定结婚。

得到了家人的祝福,这对新人领了结婚证就住到单位分的一居室里。

这间小小的蜗居,就是罗京和刘继红的二人世界。

婚后刘继红立即进入角色,在做贤妻这一块,她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好媳妇。

罗京专心忙于工作,刘继红无怨无悔地操持起了整个家,完全不似娇生惯养的“干部子弟”。

她会把普通的食材做出各种花样,无论丈夫几点下班都能吃到营养的饭菜。

她不仅会点上一盏温馨的台灯等候,还会每晚送上一杯温热的润喉茶。

就着那片暖黄色的灯光,小两口边吃边聊,有时是工作上的趣事,有时是各自领域的难题,有时则是一些天马行空的废话。

婚后第七年,刘继红经历了十个月的辛苦,生下一个大胖小子。罗京解锁了人生中另一个最重要的身份:父亲。

新手老爸添丁之喜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呢,就接到了新任务。这让罗京几乎缺席了儿子成长的大部分过程。

央视决定改进《新闻联播》的播出方式,从提前录播变成实时直播。

从前如果有个口误、吃个螺丝,还有NG重来的机会。改直播后对主播的能力要求就非常高了,任何一处失误都可能会造成播出事故。

罗京和搭档李瑞英,扛起了第一期直播《新闻联播》的重任。他俩成为了行业业务标准的模板,更是后辈的样板。

此后,在他26年的职业生涯中,罗京累积播报新闻、重大事件超过3000余次,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国脸”。

不过最惊心动魄的一次,要数2004年了。

那天晚上七点多,正是《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工作人员飞奔送来一份传真的新闻手稿,内容是一则非常重大的政治新闻,需要即时插播。

台长拿着手稿,蹲在演播室两位主播的桌子下面,一张一张把手稿交给当时不在镜头画面中的李瑞英。

李瑞英一看稿件脑袋嗡的一下,这手稿也太“手稿”了。快速记录时潦草的字迹,各种名词的简称、代称,缺字漏字,还有添加、更改的小字……

12页的手稿,台长递过来一张,李瑞英飞快地填上缺漏的字和词,然后从桌面上推过去给“同桌”罗京。

罗京面对全国观众,开始展示天花板级别的专业水准。

第一次看到稿件的罗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稳健的心态,沉稳淡定地进行了17分钟的直播,没有一丝瑕疵错漏。

罗京不仅展示了什么是最高水平,更提高了行业能力标准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标准。

那天直播结束后,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冷汗浸湿了,除了淡定冷静的罗京。

庄重、严肃、冷静,不仅是他在镜头前的样子,几十年下来,已经成为了他性格的一部分。

不过私下里,他还是那么爱唱戏、爱踢球。

他是明星足球队的“足球先生”,球技随着年龄一起不断增长。

说到唱戏,他多次在央视节目中有过精彩表演,还曾和京剧名家于魁智同台合唱。

在央视春晚,罗京也和同事们一起登台献唱。在其他节目中,罗京也唱过流行歌曲。

其中就包括周杰伦的《千里之外》。这首歌是儿子罗疏桐教他的。

经常不在家的罗京,为了促进父子关系,就从儿子最喜欢的唱歌作为切入点,让儿子教他一首歌。

当时《千里之外》正风靡一时,于是小罗就教了老罗这首歌。。

多才多艺的罗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一个人分别唱出了周杰伦和费玉清的声部,而且还添加了京剧的唱腔,唱出了另一种味道。

其实罗京一直非常愧疚,刘继红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儿子、长辈、家庭,免除他所有的后顾之忧。

刘继红从来都是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罗京也会尽力补偿妻子,虽然经常“翻车”,但刘继红也非常受用。

比如罗京想给妻子煮个面,结果却咸到发苦;比如罗京计划带着妻子去看大海,可是几次计划最后都因为工作取消了。

罗京记住了所有的错过,也记住了所有的亏欠。他以为来日方长,他以为余生漫漫,他以为退休后地久天长的陪伴就能补偿妻子。

可惜,所有的亏欠,永远都只能是遗憾了。

察觉到身体不适后,罗京在妻子的陪伴下就医检查。

代取报告的刘继红,听见医生说的确诊结果后,一阵剧烈的耳鸣让她什么也听不见了。

刘继红怎么也想不到丈夫会和淋巴癌有关系。她在医院楼下无人处痛哭不止。

哭完,她擦干眼泪若无其事地回家。她告诉丈夫只是小毛病,不过需要住院治疗。

可是慢慢罗京察觉到了身体的每况愈下和妻子的不对劲。

罗京得知真相后,却提出暂停治疗。因为有一件事,如果不做,他会非常遗憾。

那年正是2008年,罗京是第140棒奥运火炬手。他手持奥运圣火奔跑在属于他的路段,迎接着人群中的掌声,也享受着这份殊荣。

人群中的刘继红泪流满面。作为知己,她懂得丈夫这一刻的骄傲与荣耀;但作为妻子,她更多的是心疼。

奥运会开幕式,罗京作为“国嘴”,用声音解说了这场意义非凡的国际盛事。

半边身体的剧痛和麻痹,罗京全都忍住了。在他专业而又亲切的解说中,没有人知道此时他已是病入膏肓的癌症病人。

8月的最后一天,罗京照常播出了《新闻联播》之后,带着一张请假条敲开了领导办公室的门。职业生涯中他第一次请假,也是最后一次。

他告诉领导身体不舒服,需要治疗调理。

那一晚的七点半,是观众们最后一次看到罗京播新闻。

陪伴了几代人的新闻主播罗京,不到一年后,在同事王宁哽咽颤抖的声音中,竟成了《新闻联播》中的播报内容。

2009年6月5日,罗京病情恶化,带着对妻子的亏欠,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陪他一起治疗、和病魔斗争的刘继红,心碎欲裂、肝肠寸断。

她也痛不欲生,她也生无可恋,可是看着年迈的公婆和年少的儿子,刘继红不得不振作。

刘继红照常做饭、打扫,接送孩子上下学;她依旧在固定时间探望、照顾公婆。

一切如旧,就像罗京仍然在台里忙碌一样,只是这一次,刘继红在夜晚点亮的那盏灯,再也等不到夜归的人。

让她欣慰的是,在梦中她经常能见到阴阳永隔的丈夫。

她会把心里话都攒在一起,去祭拜的时候告诉丈夫。

她会带上丈夫爱吃的沙琪玛等甜食,也会带一些新款饮料让他尝尝。

她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公婆,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早就是血肉相连的至亲。

罗京去世后的第七年,刘继红的生活中出现了另一个人。

孙先生是经商的,他钟情于刘继红的坚强,又心疼她的故作坚强。

中年人的爱情也许不浪漫,但一定很实际。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事无巨细的周到,打动了孤军作战的刘继红。

刘继红也犹豫过,可儿子及时提醒她,罗京去世前,千叮万嘱让她好好生活。

而孙先生,不仅对刘继红好,也对罗疏桐视如己出,更是非常支持刘继红照顾公婆。

每次到了刘继红要去探望公婆的时候,他都会提前准备好各种适合老年人的补品、食品,交给刘继红。

久而久之,刘继红被感动了,认可了这个有大爱的男人。

刘继红来到公婆家里,坦诚地告诉他们她要再嫁的决定,并且保证一定会为他们养老送终,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一家人的关系不会有任何改变。

在老人的祝福下,刘继红改嫁了。现任老公把刘继红的公婆、儿子,都当做自己的亲人,对于刘继红每年的祭拜,他也非常支持管接管送。

毕竟,他爱的就是这个有情有义的女人。

而刘继红也没看错人,两人婚后一直很幸福。尤其是罗疏桐出国留学后,二人相伴的晚年生活,让刘继红感受到了温暖。

刘继红有情有义,前半生深爱罗京,无怨无悔地付出全部的青春和精力。

罗京去世后,她养育好他的下一代,照顾好他的上一代。

前半生,刘继红无怨无悔,也问心无愧。

后半生,斯人已逝,刘继红用七年走出阴霾,开始新生活,也无可厚非。

即便是在天堂的罗京,

看着茁长成长到一米八十多的儿子留学后定居国外工作生活,

看着年迈的父母老有所依,

看着苦了半生的妻子如今有人陪伴、有人疼爱

他一定会欣慰,也一定会放下心。他不会希望等了他半辈子的妻子,下半生形单影只。

在刘继红心中,罗京的位置永远不会变。那些想念和几十年的回忆也会永远存在。

这并不影响她选择幸福地度过后半生。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

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漫漫长夜里 未来日子里

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没有我的岁月里

你要保重你自己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继红:丈夫罗京病逝后,选择改嫁绝非我愿,我依然是罗家儿媳妇
罗京去世11年,当初哭到昏厥的妻子嫁入豪门,25岁儿子成这样
09年罗京患癌去世,5万人送葬,妻子哭到昏厥,却为何转身嫁富商
《新闻联播》主持人去世9年,妻子改嫁富豪,23岁儿子竟成如此
央视主持人罗京去世10年,儿子长大,妻子已改嫁
曾经的央视王牌播音员,不幸患癌去世后,妻子狠心改嫁富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