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子订婚前夕,大儿媳上门要补偿,我的几条答复,教她如何做人

(大家好!我是@白鹭湖姑娘​,本人所有文章都是头条原创,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若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均为抄袭搬运!)

口述人:杨更生 54岁

还有几个月就是国庆节了,小儿子的婚期临近,这段时间忙的我焦头烂额。一边是小儿子的婚房装修还没完活,一边还要忙麦秋。

我是一名老农机手,从20多岁时就开始养拖拉机和收割机,一转眼今年都54岁了,一辈子就在跟这些“铁牛”打交道。

我和老伴有两个儿子,大孙子已经上小学了,还有一个小儿子准备今年结婚。

或许我就是一块“种田的料”吧,当年一提上学就头疼,可对犁田打耙的事却感兴趣,小时候父亲在犁田,我坐在田埂看,每次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段时间我开始厌学逃课,老师到家里告状。为此父亲拿着树条子跟我后面追了好几条街,可还是拗不过我,最后我只读到小学毕业,就回来跟父母一起干农活了。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农村种地没有男劳力还真不行,所以我父母为了能生个儿子,在生完三个姐姐后,直到第四胎,我才姗姗来迟。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家的特殊性:四代单传!

因为父母就我这一个男孩,三个姐姐在未出嫁之前都为娘家做出过贡献,所以我们家是村里面最早盖瓦房的人家。

我们那个年代家境如果不是太穷,想娶房媳妇还是很简单的事,哪像现在女孩这么紧缺。

我家乡的老话说的好:早生儿子早得力。本来我就早早辍学,所以父母很早就在替我的婚姻做打算,在父母的安排下,我18岁就开始相亲。

20岁那年我跟妻子认识,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就结婚了,妻子比我大1岁。

婚后第二年,妻子就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儿子,把我父亲高兴的嘴巴咧到后脑勺,哪怕在耕着地的时候,大老远就能听到他在唱着没有歌词的“山歌”。

在他看来,他这辈子“传宗接代”的任务完成了!

本以为有了一个儿子后,我和妻子就该高枕无忧了,那个时候农村也在开始抓计划生育,像我和妻子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再生二胎的。

看着眼前蹦蹦跳跳的大孙子,我父亲抽着烟袋锅,嗡声嗡气的说道:“真搞不清现在这是啥政策!种地这行没有男劳力怎么行?一个孩子太少!”

我母亲也在一旁附和道:“一个孩子确实孤单,不管男女再生一个,我负责给你们照看大。”

父母每天在我们耳边像念“紧箍咒”似的絮叨,没办法,我就让妻子偷偷的找卫生院的熟人摘了节育环,准备生二胎。

为了躲避当时“三个月一妇检”的摸排,从未离开土地的我,带着妻子去广东打工,目的就是想生二胎。

“山高皇帝远”,到了广东后,我就在一个鞋厂打工,妻子在出租屋专门给我洗衣做饭,其主要任务就是能早点怀上。

也许我们那个年龄段正是生育旺期吧,所以到广东不到两个月,摘了节育环的妻子就怀孕了!

可这个好消息我只敢告诉出嫁的大姐,由她转告我父母,生怕被大队干部发现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父母在家也跟计生办的人斗智斗勇,要么就是三缄其口,要么就是一问三不知。

实在逼得没办法了,父亲就跟他们撒谎道:“我儿子他们俩就是单纯的想出去打工挣钱,我们家都有孙子了,不存在还想生,'儿多母苦’这个道理谁不懂?”

再说父亲在村里人缘好,我们家跟大队书记还有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所以不到万不得,计生办的人也不登门讨扰,直到我们生下小儿子。

唉,一说起这个小老二啊,真是一言难尽,简直就是我们家的“哪吒”,如果不是因为他“横空出世”,我现在跟老伴也不会这么累。

累就累吧,还经常因为他,跟大儿子两口着急上火。

事情还是听我从头说起吧。

妻子在快到预产期的时候,我们偷偷从广东回来了,但没敢直接回家,而且躲到离我们家相对比较远的二姐家,她那离镇医院近,二姐夫的侄女还是妇产科大夫,这样到时候能顺利入住,少走弯路。

到二姐家后,我又打电话嘱咐父母,让他们沉住气,千万别往二姐家来,等生完万事大吉了,再公开。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啥也不在乎了,大不了等着罚款。

为了稳妥起见,再说也是二胎有经验了,等妻子有了阵痛后,我们才去的医院。安排入住不到4个小时,妻子平安生下老二。

其实我和妻子内心还是想要个女儿,这样算儿女双全,但偏偏来个小光头!

妻子生下老二时大概在晚上10点半左右,我怕父母担心,所以还是第一时间跟他们打电话报平安了。

记得当时他们得知又是一个男孩后,老两口在电话那头乐出了声,估计站在门外面都能听到。

因为我在电话里听父亲大声说道:“好好好,还是男孩好,将来这两个就是左膀右臂!”

那一刻,我感觉父亲那日渐佝偻的腰杆,挺的笔直。

为了惩罚轻点,我们在村支书的“指点”下,在妻子生下二胎后就做了结扎手术,这样按我们老家的说法,叫“'大月子’、'小月子’一块做。

虽然我们超生了,但认错态度端正,及时补救,再说也只是二胎,所以当时只罚了2千块钱,小儿子也顺利上了户口。

老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第一胎照书养,第二胎照猪养”。真的一点不错。

大儿子杨凯从小就长的瘦瘦弱弱,性格温和,像女孩子;老二杨超正好相反,说话大大咧咧,走路风风火火,能吃能睡,长的也壮实。这两个孩子往一块站,根本就不像亲哥俩。

老儿子,长孙子,老头老太命根子。”正因为老大杨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吃饭也挑食,还经常伤风感冒,所以我爸妈明显就偏向他点,反正老二即使没人管,照样饿不着他。

转眼间老大杨凯到了上学年龄,每天上学就是“三哭”:去的时候哭,作业完不成哭,在学校打不过人哭。

为此,我父母经常拉着老大到学校找老师评理,被老师笑话爷爷奶奶是老大杨凯的“武器”。

好不容易等老二杨超上学了,老大总算来了“援兵”,这小子壮的像头牛,许多高他年级的孩子都怕他,从此再也没人敢欺负老大了。

看着两个孙子每天放学同进同出,吵吵闹闹,我父亲每次都满意的捋着胡须高兴,他骄傲的说:“咋样?这个小老二来的真好,虽然说罚点款,但这是多少钱买不来的活宝!”

每次听我父亲这么说,我妻子就会小声嘀咕:“您说的倒轻巧,这两个儿子得多少钱才能把他们娶妻安家呀!”

这时候,我母亲就会接上话来说:“'一个草尖顶一颗露水珠’,孩子都是自带口粮来的,你们根本不用发愁,车到山前必有路。

可事实证明,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两把刷子,两个儿子的家庭负担确实重。

因为我从事劳动生产比较早,能接受新生事物,那时候刚分田到户时,家家户户犁田都是靠耕牛,效率低,像我父亲这样有经验的老农,起早贪黑一天不过耕种2~3亩地。

有次我去县城农机站买种子,在那里看到了手扶拖拉机,不但能犁田,还能拉货,我问了一下价钱,要4千多块钱。

上世纪九十年代4千多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一个家庭2年的收入。当我回去把买车的想法跟父亲一说,他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说我胡闹,说那靠“喝油”的铁牛,如果不会用,就是废铁一堆,说啥也不同意买。

但我也倔的像头牛,说如果不同意买我就跟他分家,哪有快30岁的人,几千块钱的主都做不了?

父亲一听说我要分家,就大骂我翅膀硬了,然后也痛痛快快撂下一句话:两只碗、两双筷子,想走多远走多远!

父亲虽然说的这么冷酷无情,但我知道他的软肋在哪,于是我回怼道:“你准备把我们两个大人分出去就算了?两个孩子是我生的,到时候我就让他们不沾你这个'老顽固’!想见都不让你见!”

就最后这一句话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我父亲一下子蔫了!他怎么可能受得了不让他看见两个宝贝孙子呢?

没办法,父亲最后只好妥协了,撅着嘴巴将5千块钱递到我手里,没好气的跟我说:“喏!就当你赌博输了!”

但我心里有数,机械化往后一定会普及广大农村。

我头天晚上拿到钱,第二天下午就把手扶拖拉机开回来了,原来反对我买手扶的父亲为了图个吉利,早早的就去准备了鞭炮,大老远看着我车开回来时,还特意放了一挂鞭炮,以示庆贺。

事实证明我的眼光独特,手扶拖拉机在农忙的时候不但可以耕地,还可以下地拉粮食,省时省力。

关键是,我还可以用它挣钱。

我们家总共就十多亩地,看到我用小手扶犁田又快又好,所以想及早播种的人家,还有缺少劳动力的人家,就让我给他们“代耕”,按一亩地15块钱付报酬。

我稍微算了一下,这个利润空间还不错,每亩地能挣10多块钱,只不过人稍微辛苦一点。

每年农闲,农村人就开始房屋建设,但那时候拉货的车少,砖瓦紧俏的时候,就有人雇我用手扶车去给他们拉货。

就这样,也就一年的时间,买车的本钱就上来差不多了。

当我举着花花绿绿的钞票时,忍不住在父亲面前得瑟得瑟,我这是用实力说话。

母亲眉开眼笑一脸骄傲,父亲则绷着脸故意不看我,其实我知道他心里乐开了花。

不久后的一个晚上,父亲拿着一本存折,当着我妻子的面,郑重其事的说:“老话说'三十而立’,我和你妈商量好了,从今天起,就把财政大权交出来!希望你好好干!我和你妈等着享福呢。”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是的,今后我要努力挣钱,肩负起赡养父母、教育儿子的重任。

从买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开始,就让我尝到了甜头,后来有了积蓄后,我把小手扶换成小四轮,再往后,财富就像滚雪球似的,我又买了小麦收割机和玉米收割机,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机能手。

自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当家的权利后,我把日子过的风生水起,不但将老房翻盖一新,还在新地基上盖了一栋上下六间的楼房,成了我们村第一个“万元户”。

村里那些看着我长大的老人们,只要说起我就会夸奖道:“您看人家杨更生,从小被父母宠的像'龙蛋’,但人家适惯啊,'一个饼子也要烙熟了吃’,还是老杨教子有方!”

每次听到别人夸奖我,我父亲脸上抑制不住的自豪,在他看来,我就是他此生最得意的“作品”。

其实我知道,之所以能把日子过的这么红火,也不是我和妻子两个人的本事,离不开父母这么多年对我们的帮扶。

父亲就像一头老黄牛似的,一年四季勤勤恳恳的跟着我下地干活,老当益壮;母亲帮着做家务、带孩子,我和妻子再累,收工回去都能吃上现成的热菜热饭,这是花多少钱都顾不来的“贴心保姆”。

两个儿子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都长的人高马大,只是大儿子还是瘦弱点。

老话说的好:三代开荒,不如一代经商。这证明种地还是力气活、苦活,所以我就一心培养两个儿子,希望能通过读书跳出“农门”,不吃种地的饭。

只可惜好多事不是以你个人意愿所转移的。

老大杨凯可能是从小太娇惯的缘故,上学玩心重,读到初中毕业,再怎么让他去上学,也不愿意去了,非要回来跟我一起开拖拉机。

想着这小子就像少年时期的我,随根了,所以我就自己劝自己:条条道路通罗马,36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老大杨凯从17岁开始就跟着我学开拖拉机。

而一直不被大家看好的二儿子杨超,学习上是“啤酒后发威”,他从初二开始,成绩就突飞猛进,中考时顺利的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高考又稳稳的被一所师范大学录取。

望着眼前这一文一武的两个大儿子,我觉得这辈子很幸福,虽然他们俩谈不上是栋梁之才,但我也引以为傲。

因为老大杨凯只读到初中毕业,我父亲还不到70岁的时候,就眼巴巴的想让大孙子早点结婚,他想四代同堂。

所以杨凯在他21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给他物色对象。

说实在话,我们这个家庭在当地还算是挺有名的,所以上门提亲的踏破门槛。我的一个发小开玩笑的说道:“更生,就照你家的条件,我看你应该端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慢慢的挑。”

发小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有几分道理,后来经过精挑细选,找了一个跟杨凯同龄的姑娘,名字叫菲菲。

菲菲是邻村的女孩,当年跟我儿子相对象的时候,她还在城里打工,所以第一次见面,我就感觉她不像农村孩子,我对她的印象谈不上好坏。

倒是我父母亲看后非常乐意,一是菲菲身材高挑,眉眼清秀,其次是菲菲家庭条件还可以,家中就姐弟二人,她父亲还是当地的小学学校长。

就这样,从“看门头”,到定亲、结婚三部曲,不到一年就完成了。

家中长子结婚,当然办的很热闹,考虑到菲菲在农村种地不适合,所以我们花钱在镇上买了上下两间楼房,一楼是门面房,让她做生意,二楼住人。彩礼给了4万8,家用电器别人有的她都有,别人没有的,她也有。

就这样,我们风风光光的把大儿媳娶进了门,完成了人生第一件大事。

菲菲也很精明能干,在镇上开了一个孕婴服饰店,生意一直很不错,婚后第二年,给我们家添了一个大孙子,“母凭子贵”,菲菲在我们家当然倍受宠爱。

因为我自己结婚早,到儿子这结婚也早,所以我和妻子不到50岁就升级为爷爷奶奶,我们这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过着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这么多年我始终没有脱离农业,也闯出了点名堂,几年前还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我任社长。

把大儿子安顿好后,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着手安排小儿子。

可小儿子杨超对自己的婚事一点不着急,只要他放假回来,我就跟妻子催促道:“你哥的孩子该上学了,你还是光棍一个,赶紧找对象,我们好完成任务。”

可他每次都嬉皮笑脸的说:“还早还早,我还没玩够呢。”

或许是缘分未到吧,我们再催也没办法。直到去年暑假,杨超终于给我们领回来了女朋友。

女孩叫夏云,跟杨超是一个学校的老师。

望着眼前文文静静的小儿媳,我和妻子满心欢喜。

要想娶儿媳妇,首先得有婚房,好在儿子教书的只是一个小县城,房价也不高,所以我们花了36万,全款给他们买了一套婚房。

房子买好后,我就让杨超邀请夏云的父母过来,双方家长约个时间见面,好把婚期定下来。

夏云的父母也是集镇上做小生意的,老两口看上去很朴实,他们家就夏云一个女儿,所以表示说,只要两个孩子过的好,他们没有任何要求。

但为了表示我们家的诚意,我就跟夏云的父母说,还是要有个订婚仪式,彩礼钱也不能省。

夏云父母也好说话,就让我们自己定,我和妻子一商量,觉得还是随大流,不高也不低,给6.8万彩礼,图个吉利数。

自从小儿子谈好对象后,我发现大儿媳回老家的次数少了,每次一回来也没个笑模样,刚开始我还以为儿子杨凯跟她闹啥矛盾了呢。

有次我们一大家人正在吃饭,小孙子大宝非得缠着他妈要买玩具,大儿媳菲菲没好气的吼道:“买买买,哪来的钱啊?你以为你是富二代啊?”

孩子被她一顿猛吼,委屈的咧着嘴哭了起来。

可我父母哪能看到重孙子哭啊,我母亲马上跑过来,要领着孩子出去买。

本以为大儿媳菲菲会把孩子放在家住一晚上,让我们稀罕稀罕,谁知道买完玩具后,她就气呼呼的拉着孩子头也不回的回镇上了。

当时我有点生气,觉得现在年轻人真是风一阵雨一阵,回来吃个现成饭,搞得好像全世界人都对不住她似的。

但一直不知道菲菲到底是生哪门子气。直到前几天我们在商量给小儿媳彩礼钱的时候,大儿子一家三口开车回来了。

好几天没看到孙子,所以我就领着他上了门口新买的收割机上玩,菲菲则到厨房帮我老伴做饭。

当我和孙子正转动方向盘玩时,隐隐约约听到厨房里传来菲菲大声说话的声音,从语气上听起来不友好。

我老伴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实在人,进我家门30多年,从来没跟我父母吵闹过,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孝顺媳妇。

此时我侧着耳朵听,但只能听到儿媳菲菲的说话声,偶尔夹杂着老伴说一句,但她的声音完全被儿媳的声音盖住了。

我预感到情况不好,于是马上抱着孙子下车了。

果然,一进厨房,我看到菲菲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爆起,双手卡着腰,站在灶台边跟老伴争论着什么。

看到我进来了,菲菲也不在乎,阴沉着脸说道:“爸,你来了正好,今天我要把话说清楚了。你们是两个儿子,到时候你们老了,我们和杨超都同样要负担养你们,所以你们一碗水要端平了,不能偏心!”

我一听这话,有些莫名其妙,于是就让她说说我们哪一块不公正了。

接着菲菲一顿噼里啪啦的说话,把我气的血压飙到150。

菲菲说:“同样是儿子,杨凯只读了初中,而杨超上了大学,从培养孩子的花费上就不平等。”

“还有,我和杨凯当初结婚时,你也就在镇上买了一上一下两间小破房来应付我们,可到杨超这,你们直接买了90多平米的楼房,这也不公平。”

“再有,当初我的彩礼才4万8,凭啥到你小儿媳这就给6万8呢?难道多读了几年书,人就金贵吗?从以上几点看,你们必须要给我补偿!否则等你们老了别想指望我们!”

菲菲的嘴就像切葱似的,啪啦啪啦把站在旁边的老伴说的眼泪汪汪,气的她嘴角颤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我作为老公爹,好赖也是一个拥有30多人的农业合作社社长,我不能跟儿媳一般见识,但这一次我想好好教育教育她。

任凭菲菲说的唾沫星子横飞,我不慌不忙从旁边端了一把椅子坐下,一句话也不说,就看着她表演。

好大一会儿,可能是菲菲把这段时间绞尽脑汁想的几项理由说完了,实在没话说了,然后撅着嘴站在旁边等我回答。

我慢条斯理的点燃了一根烟,语气不轻不重的问道:“你话说完了吗?那下面我来一项一项回答你的问题。”

“1、针对你说两个儿子受教育问题,这纯粹就是无中生有。想当初不是不让杨凯读书,而是他不是一块读书的料!这一点,你有空的时候可以问问他自己;”

“2、关于婚房的问题。菲菲,你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只不过在城市闯荡了几年。想当初你们结婚时能在镇上买楼房的,我们村有几家?而且说让你在镇上做生意也是你爸妈提出来的,也是得到你本人认可的;”

“3、关于彩礼4万8和6万8的差价。菲菲,你好赖也是个做生意人,'随行就市’这句话你应该懂吧?此一时彼一时,7年间彩礼只不过涨了2万,跟房价相比,我看就不能算长。”

“至于你最后说的如果不给你补偿,我和你妈到老你们就不管,我就'呵呵’了!你太幼稚了!也不知道谁给你的勇气!”

我猛吸一口烟,望着大儿媳菲菲道:“我不但现在还能挣钱,就是不能挣了,我也不会手心向上找你们的!再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不相信我大儿子不孝,小儿子也不孝,如果真是那样,也是'养子不孝父之过’,怨不得别人。”

说完这些,我看到菲菲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嘴角嗫嚅着想说,却又说不出来。

随后,我把手里还剩半根的烟扔到地上,用脚狠狠的踩了踩,郑重的对菲菲说:“你要把心思用在做生意上,好好过日子。俗话讲:要儿自养,要财自挣。我两个儿子,不敢说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我的心会放在正中间,不需要你指手画脚,更不怕你来威胁。”

“我现在还不到60岁,再干个十年八年应该没问题。我为什么舍不得歇下来?谁跟舒适有仇?还不是为了自己儿女?如果我们老两口手里能攒点,除了自己养老,在你们谁需要帮助的时候有能力伸把手,不是吗?”

菲菲让我说的哑口无言,头低下去用手擦着眼泪。

老伴怕我接着说把话说重了,就赶紧打圆场,让菲菲端菜,准备开饭。

吃饭的时候,我们老少四代人说说笑笑,菲菲也不像前几次回来那么阴沉着脸了,时不时还笑着插几句话。

我感觉到我刚刚所说的话对她起作用了!希望她能及时觉醒。

父母为儿女是真心,希望儿女们凭良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时代的“渣男”——“妈宝男”
陈佩斯:最大的骄傲,就是催生催来了4个孙子孙女
在子女家忙碌的“局外人”
爷爷怀疑孙子非亲生,儿媳态度强硬做鉴定,结果出来,打脸了
陈大愚:陈佩斯独生子,为父亲连要4胎,让他享受天伦之乐
湖南女子婚后爱上老同学,与丈夫离婚,3年后却带娃找前夫上户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