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呻吟语:万物生于性,死于情

原 文 

万物生于性,死于情。故上智去情,君子正情,众人任情,小人肆情。夫知情之能死人也,则当游心于淡泊无味之乡;而于世之所欣戚趋避,漠然不以婴其虑,则身苦而心乐,感殊而应一。其所不能逃者,与天下同其所;了然独得者,与天下异。

译 文 

万物因性而生,为情而死。所以智慧过人者能够控制感情,君子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感情,普通人多凭着感情做事,而小人却放纵自己的感情。人们如果明白感情也能致人死命,就不会把心思放在那没有真正回味的世界之中;如果对那些能使世俗人欢乐的东西加以躲避,并不把它们放在心上,那么虽然身体受苦,但是心里欢乐,这样无论苦乐却能总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之所以无法避开,其原因与天下人相同;而能够独自领悟,是因为与天下人不同。

解读 

人非草木,所以不能无情。其实,草木也是有情物。出于生长的本性,才发生了出来。等到生出情义,便要进行传花授粉,结果成实,最后也就面临了死亡。还有些动物或者爬虫,一当雌雄交配之后,雄性便会被雌性吃掉死去;或者是雌性生育完成之后,自己也会被子女所吞噬而死。人也是不能例外的。我们生自于自然的本性,是赤子之心。但等到我们有了感情,有了男女之爱,然后便逐步地走向了死亡。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善于处理自己的感情了。去掉感情,就会复归于自己的本性,便是佛仙菩萨;纠正自己的感情,不往邪道上走,死也死得其所了,这就是君子;听任自己的感情,到了哪儿算哪儿,死了也就死了,糊里糊涂地,这就是凡人俗子;只要有了感情就把它发挥到极点,而且没有感情也会生出矫情造作来,虚情假意,放纵情欲,肆无忌惮,这就是小人。

君子没有办法摆脱世界的纠缠和诱惑,就让自己的心灵去神游于《逍遥游》中所描述的那“无何有之乡”。心灵无所牵挂,则身体随他外界怎么争来斗去,也会与我无所谓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以不变应万变,心灵首先是自由的。身体再疲惫,但却不会影响到心灵的健康。自己的心灵有了自己的主宰和支柱,我们生活得就会自在而不会感到痛苦了。

知道本性可以使人生,所以佛教禅宗教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白感情可以使人死,我们也就不会随便浪费自己的感情了。珍惜了自己的感情,才会把心灵投入到本性中去。让心神居住在心里,本性常在而能够得其天年了。如果还有长生不老的话,那就是让自己的感情泯去。

悟语 

性与情,是儒家一对很重要的哲学概念。孟子曾经说过,“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将心、性放在一起说,到宋代理学,发展出心性哲学,进而将心、性、情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朱熹认为“心统性情”,说:“虚明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于中,无少欠缺,便是性;感物而动,便是情。”因此性就是完备的心,而情则是心受外物所感而产生的变动。儒家最注重修身,而修身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为外物所动,所以,“情”就成为有害而需去除的内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者之言】情感与天性
道不远人
回归本性
人, 要有一颗干净的心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译文
灵魂分三层:一层心、二层性、三层情,三层之外才是魄和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