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正确看待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有很多不足之处,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听了莫主任讲的心理健康教育,我简单的作一下总结: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下几类型: 一、自我类型问题:自卑、自主性差、自我中心。 二、学习类型问题: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学习方法不当。 三、情绪类型问题;焦虑、恐惧、抑郁、强迫。 四、人际类型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中心,不合群)。 五、行为类型问题:说谎、攻击性行为、网络成瘾、偷窃。 六、其他类型问题:适应不良、青春期、耐挫折。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身心成长的失衡。2、家庭教育的误区。3、学校教育的误区。4、社会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焦虑。2、人际交往焦虑。3、自责倾向。4、挫折感。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爱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思想感。教师还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诚理解,铸就学生成长 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良好的心理氛围。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首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班级群体中存在差异是正常的现象,在小学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是把所有的机会集中给少数好学生,在培养了一批好学生的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情感人,以理激志,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以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倾注爱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倾注爱的教育,鼓励学生自我超越。 五、学会宽容学生,给学生的心灵一份纯净 莫主任讲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课外活动等等。我们教师要教学中要应用和实践! 我个人认为要让孩子远离心理问题,关键还是在父母。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子女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条件。同时,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激发孩子的活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积极学习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 心理 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