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伸一个跨越千年的“懒腰”有多难?

◎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这啥呀这是?

先猜猜……

没想到吧,这是一枚汉代竹简,你看到的是它在沉睡了千年之后伸的第一个“懒腰”。

在最近的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中,江西西汉海昏侯墓入选,该考古发现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墓中出土的5200余枚竹木简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

视频制作:颉满斌

谁也没有把它往竹简上想

2015年5月初,海昏侯墓在清理完西北角之后,其西回廊有复杂的堆积现象,那里一堆泥巴,乱糟糟的,有散碎的漆皮,复杂的器物堆积。

谁也没有想到烂泥巴里那一团腐朽发黑的东西就是竹简。

谈起竹简,时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文物保护组组长的管理便有些后怕。她说,要不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国家专家组成员、湖北荆州文保中心主任吴顺清及时赶到,这批竹简可能被当作一般的漆器或竹笥给清理掉了。原来,这批竹简被发现的时候腐朽得非常厉害,有的碎成一块一块的,有的成了糟渣。一块一块的像漆器的残块,一丝一丝的像竹笥。

按照考古的步骤,先要明确文物的性质,清楚分析文物堆积之后,才能做下一步的清理工作。江西的考古工作者此前谁也没有提取过竹简,也不认识它,大家不敢动,只有向国家文物局求援。吴顺清这时候赶来,他只看了一眼就认出这是竹简,并提出对西北角文物整体提取到实验室清理的方案,这才最大限度保护了这批宝贝。

红外成像技术让竹简字迹再现

在烂泥中“沉睡”了数千年的竹简,刚一出土就发生了大量断裂、卷曲、变形、干缩。

文保人员们经常开玩笑:不能手抖,一抖国有资产就增值了,一根简变成两根了。

玩笑归玩笑,由此可见竹简清理剥离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专家们在面对如此数量巨大且难以分辨的竹简,首先要做的是清理剥离。但竹简被发现时内部结构已经被破坏,有些哪怕轻轻一碰就会碎,所以光是完成这5200余枚竹简的清理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5200余枚竹简木牍,其中的《论语》为失传1800余年的《齐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论语》最早抄本。埋藏千年的竹简字迹漫漶,有的竹简上原有的墨迹都没有了,也就是肉眼是无法看见了,有些古文学家也许穷其一生都解读不了几支,但好在有红外线成像技术为此开了一双“眼”。

据了解,红外线成像技术就是利用波长700至1300纳米范围内红外光具有一定穿透性的原理,竹简上的墨迹与其他材质可被分别辨析,也就是恢复墨迹,在绘图照相中得以成像,电脑再将这些数据整理成图像。

高分子材料+脱水技术为竹简“撑腰”

专家介绍,还有一些竹简,因为长期在古墓中泡水,一旦脱水就会变得皱缩,造成损坏。材料科学此时大显身手。据了解,竹简被发现之后,专家们经过两个多月时间反复测试、模拟试验,他们从上百种试剂中选中了一种加固剂。这种加固剂是一种高分子液体,渗透性很强,竹简泡在里面,这种液体可以渗透到竹简内部结构的断裂处,填补纤维空隙,竹简上的文字笔画便得以舒展,同时对竹简本身也没有伤害。

针对饱水竹简糟朽严重、自然干燥即造成其损毁的问题,文物修复专家会用“复合乙二醛脱水技术”“乙醇-十六醇填充脱水技术”置换竹简中的水分,让结构坍缩得像一根牙签的竹简恢复原状,达到脱水定型的目的,但这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竹简才会渐渐变得结实。

如此这般,才算是完成了这场“跨越千年的伸懒腰”。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及视频均由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简墨迹《郭店楚墓竹简
里耶秦简二十年 张忠炜
重大发现! 《论语》失落篇终于找到了
失传的齐论语
【现场实录】采访银雀山汉墓竹简发掘亲历者
慕容浩 | 走进简牍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