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毛主席的这5个强者思维,再糟糕的人生,都有出路!




我是希锐,栩然说团队成员,修远读书会主理人。

今天是栩然说2024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次原创发文。

时间过得真快,2024年2月份行将结束,虽言“爆竹声中一岁除”,但,在一些朋友看来,春风并未送暖入屠苏。

寒冬依旧。

2023-2024跨年夜,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举行着各自的跨年活动,期待着新的一年2024会变得更好。

然而,如你我所见,现实并没有像多数人想象得立刻变好,相反,国内恒大地产暴雷,世界上战争频仍,不光是热战,还有冷战,不光是信息战、金融战,还有生物战、文化战……

前阵子,某球王在香港比赛的一波“骚操作”,更是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近期又逢多地气温骤降,天气也不好,武汉等多地下了大雪,大雪转变成冻雨,冻雨又让道路结了湿滑的冰,车行道上,很不好走,安全隐患多,高速路上堵得厉害,抱怨声也很大。

本就寒风瑟瑟,A股市场那拉胯又拉稀的表现,一度跌破2700点,更让许多人绝望到了极点,听说有些借钱炒股的朋友,已经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楼上轻轻一跃,倏忽间,去往另一个世界了,他们想着,这或许是在寻求某种所谓的解脱与慰藉。

寒冬之下,人们的心情被冰封,跌入了谷底。

我们曾津津乐道所讨论的年味,也似乎早已消弭殆尽,不见踪迹。

咦?我们总是对来年充满了期盼,但真的到了来年,又怎样了呢?

有道是龙行龘龘,但咋感觉只剩一地鸡毛?

似乎还是一个糟糕的轮回,窒息,压抑,欲罢不能。

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经济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

好像很多人都陷入了某种悲观的泥淖,我春节假期回老家,和一些朋友见了面,吃了饭,聊了天,这种感觉尤甚:

自己的人生似乎怎么努力都没有起色,还是在打转,阶级固化、经济疲软让自己看不到希望。读了研读了博,刷过大厂简历,也算有个体面工作,房子该买还是买不起;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觉得注定是要榨干自己的青春,被领导老板吆五喝六、来回使唤,然后像垃圾一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被迫滚出自己奋斗了许久、奉献了青春的大城市,然后……一无所剩,了无痕迹?


我漠然,不知怎么表达。

不少人说时代变了,但我想说:

时代一直在变,时代从未停止过改变。

上述所说一些话,似乎有些像在发牢骚,但总得来说,有不少是基本事实。

对我而言,面对这些事情,放在过去,更多是会充斥着许多的无力感,但现在,我却隐隐有个感觉,那就是,我似乎对于这个不确定性的世界,更加淡然了。

为啥?

或许,这跟我在栩然说团队,集中聚焦地输出跟毛主席相关的文章有一定关系。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生于97年,目前26岁,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二十五六岁小小年纪怎么敢写毛主席,老夫研究伟人多年,亦不敢下什么结论判断,你有什么资格分享,凭什么?

我深知自己学识浅薄,也没什么傲人的经历,有的只是失败、再失败的一连串一连串的弯路与教训,来到栩然说团队,与栩然学长、陶叔、赵清老师等高手牛人共事,算是我的荣幸。

我过往的文章,只是我阶段性的思考和总结,当然不可能尽善尽美,也不可能都被所有人认同,但对我来说,这样的写作,是一个不断探索打磨的过程,我借着这个契机,系统性地研究了毛主席人生中的经历,收获颇大。

我不仅愈发感觉到主席的伟大与不易,也更理解了金一南教授说“苦难辉煌”一词的深刻含义。

谁也不知道自己一生下来到底为何,但既然生而为人,就要承受作为人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要面对人世间的种种光明与黑暗、真善美与假恶丑。

作为伟人,毛主席亦是如此,他也是人,他也经历了许多,有时甚至是天崩局,一般人早就选择缴械投降,放弃解散,但他挺过来了,成就了许多人几辈子都不可能成就的丰功伟业。

但,这就意味着毛主席是高高在上的偶像吗?

这就意味着毛主席是不可被学习的吗?

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

越研究毛主席,我发现,他不仅不是高不可攀的,相反,他也是可以被我们学习的。

我们并不是,也不可能复刻毛主席的人生之路,但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底层思维方法,我们却可以化为己用,助自己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糟糕的人生,要怎么做,才有出路?

这个问题,很多人一辈子都想不明白,而且,它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答案。

我想结合毛主席的经历、思想,还有我的经历与切身体会,从这些角度切入,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过去,我写毛主席的文章,更多是以叙述讲故事为主,最后再进行一波分析与评述升华。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换换风格,做做改变。以议论文的形式展开,重观点与干货的输出,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新的变化、尝试与提升,对读者朋友来说,也有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和获得。

对于上面那个问题,我给出一种视角:

想要走出糟糕的人生,需要强者思维的加持。

它可以成为你我人生破局的关键钥匙,帮助我们更好的前行。

什么是强者思维?

我们不妨将强弱思维对比来看。

先看弱者思维。

结合《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的观点,我觉得,所谓弱者思维,就是“等靠要”,就是“劫掠与强盗”逻辑。

芸芸众生,多数人选择“等靠要”,比如混吃等死爱幻想,四体不勤P事不做家里没矿就妄想一夜暴富;

还有一部分是“劫掠与强盗”,比如西方政治里的零和博弈、为了抢夺资源而发生的恶性战争,还有嚣张如蝗虫般压境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上一代到下一代的接续所造成的阶层固化……

“不绝如缕。”

而强者思维,其实就是弱者思维的反面。用《易经》里的观点说就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遇事不抱怨,行事不退缩,成事不骄傲,永远积极主动,永远优化迭代。

这就是强者思维。

具体到毛主席身上,我大致总结了5种强者思维,不一定全面,但都很受用,它们分别是:

敌我思维;
变通思维;
战略思维;
重点思维;
行动思维。

铺垫有点长,我们现在开始深入探讨。

先一个一个来看,再联系起来讨论。

给大家提供一些破局成事的相对系统化的阶段性参考。



01
敌我思维
分清敌我,扩大力量

毛主席的第一个强者思维:

敌我思维。

什么是敌?敌,就是敌人。

什么是我?我,就是朋友。

毛主席在毛选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旗帜鲜明地指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那么,这个敌我关系,是如何划分的呢?

就我的理解,有3个重要维度:

一、立场是否一致;

二、观点是否契合;

三、利益是否互赖。

这其中,最核心根本的,可能是利益,利益是否互赖,决定了立场是否一致,也决定了彼此看待问题是否能站在同一角度。

一般来说,站在同一角度,看问题往往能得出相近或相同的观点,反之,则基本大相径庭,各持不同立场的人辩论,也多只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去拼命地为自己佐证,最终上升为争论,甚至是吵架对骂,然后就是鸡同鸭讲,毫无所得。

如今互联网上很多所谓义正言辞的“辩论”,多是如此,更像是拉扯骂战,充斥着太多的负面情绪,实际谁也不服谁,意义不大,讨论的当事人可能深陷其中,充分代入,但大多吃瓜群众,就当看个笑话,觉得此真幼稚的不行。

毛主席明确提出“敌我”关系,可不是为了陷入无意义的争论。

在我看来,他这么做,是为了划清二者间的界限,切忌毫无底线原则的和稀泥,因为那样只能让自己陷于被动,虽想成事,却因为“和稀泥”而找不到真正依靠的力量,形成不了真正强大的合力,而被多种正负关系相互抵触消弭,这是值得警醒的。

对于此,毛主席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强调: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毛主席能得出这样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血淋淋的历史教训的。

先看晚清时期爆发的辛亥革命。

虽然它很伟大,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并不彻底,严重脱离群众。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位置并没有坐太久,就被迫让位于袁世凯,让其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三民主义也并未完全贯彻落实下去。

作为军阀头子,袁世凯的上台,虽说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过一些有益的作用,但总体来看,副作用很大,他称帝未果,死后是军阀混战、天下大乱。

彼时的毛主席还是一介书生,那时他的思想,还游走徘徊在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之中,对于当时的社会还抱有某种幻想,但经过五四运动、驱张运动等的洗礼后,28岁的他,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

“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

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在尝试了种种方法无果后,毛主席确立了马列主义的信仰,决定用革命的雷霆手段,来彻底改造社会。

不过,选择容易,要真正实现,却并非易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力量微薄,需要与多方力量合作。一开始,许多人还是有幻想,觉得联合了,就OK了,就万事大吉了,一味的妥协退让似乎也无妨。

但,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给彼时的共产党人彻底的上了一课。

这一课的名字叫:

不斗争,就死亡。

早在1925年,毛主席就指出了分清敌我关系的重要性,但无奈当时的他在党内没啥话语权,这间接导致了党在1927年遭受如此严重的挫折,用几近毁灭性的打击形容亦不为过。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可贵的是,在短暂的沉郁后,毛主席再一次站了出来,他进一步的觉醒了。

既然事已至此,那就置死地而后生。

怎么办?

分清敌我,扩大力量。


分清敌我好理解,就是要找到能依靠的力量,那扩大力量又该怎么做呢?

毛主席选择上井冈山,做“山大王”,与绿林好汉做朋友。

在当时党内不少人看来,这是不可理喻的。他们自诩为纯正的布尔什维克,怎么能和不同阶级的人合作呢?这不纯洁嘛!

但,毛主席清醒地认识到: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


想达成目标,但困难重重,力量不够,就要去扩大力量,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在某个阶段,谋求立场、观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形成相应的利益共同体。


但在这个过程中,又要注意渗透与反渗透,做到既联合又斗争,并积极争取,化敌为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王明说“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明显极端了,胳膊肘往外拐,丧失了我党主动性,皖南事变就是惨痛的教训。

幸而毛主席等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斗争,才没有让这种声音在党内攫取统治地位,才保证了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政治底色与战斗力。

所以你看,毛主席的敌我思维,既不是和稀泥,也不是二极管,而是在保证自身主动性、独立自主前提下的实事求是。

而要做到这一点,亦并非易事,尺度拿捏不好,就容易走向极端,一个人如此,一个组织尤甚。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第二个强者思维:

变通思维。


02
变通思维
实事求是,灵活变通

什么是变通?

变,就是变化。

通,就是通达。

变通,就是变化通达,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非原则性变动调整。

注意,是非原则性变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样的非原则性变动。不然,就成了类似苏联那种所谓的修正主义了。

那么,什么又是原则?

原则,即一个人、一个组织思考行事的基本准则、标尺,是他们在经过长期反复实践、斗争后的经验总结,所凝练出的一些原理性的东西。

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初中学过的欧几里得几何里的公理。

公理不是教条,偏见与固执、呆板与僵化才是。

通过公理,我们推导延展许多形式的推论,进而构筑起一个宏大的结构体系,且其还具有某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其实就是原理性、公理性的东西。因为它被长期验证了是有效的、是穿越时空周期的,所以,欲成事者,需要好好把握。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做得不错,尺度拿捏相对到位。

这不是说他没有踩过坑、试过错,相反,他是在走过许多弯路,倍受多次打击后,逐渐成长起来人民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带领队伍秋收起义受挫,队伍减员厉害,为了凝聚队伍,他进行了三湾改编,作出了制度上的创新,提出支部建在连队上,并制定规则,逐步发展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党我军保持战斗力和组织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上井冈山后,打土豪,分田地,他发现做法过激,及时调整,对土地法进行了相应的修订,既缓解了矛盾,又扩大了支持面,得以让队伍在根据地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被共产国际派来的“钦差”一通背刺时,被扣上这样或那样的帽子和标签时,毛主席虽心有不快,表示不满,但他依旧遵守组织纪律,默默思考沉淀,默默调查研究,默默修炼心性,默默蓄积力量,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作斗争,机会来时,抓住机会,带领队伍逆风翻盘。

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这一路走来,真可谓九死一生、一波三折。若没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支撑,那可能就会早早放弃了,若不懂应时而变,伺机而动,那可能因适应不了环境的发展,亦就此选择沉沦。

难得的是,毛主席既有坚定不移的信仰,也懂应时而变,还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灵活变通。

四渡赤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重庆谈判、撤出延安……

这可不是谁简单看了几本管理学教科书就能习得的技能,相反,它更在于一个人的悟性、胆量、具体实践,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又能演化出无穷的变数,但万变又不离其宗,敌人捉摸不透,而我方又能不乱方寸、步步为营。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短期看,优势在你,长期看,胜利在我。

不得不说:

毛主席的领导管理思想和实践,既科学,又艺术。

除却变通思维,一个伟大的领袖,必然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唯如此,才可指对方向、走对道路。

唯如此,才有资格说: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03
战略思维
高瞻远瞩,坚持到底

“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

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

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中共七大上,毛主席如是说。

我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一面是佩服他深入浅出的表达,一针见血,直击本质;一面是佩服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洞穿现在,看到未来。

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曾预言“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没曾想,此事成真。

虽然史书上并未记载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如何做出这样精准的预判估计,但我们能确立的一个基本事实是:

他的战略眼光,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从年轻时开始的大量阅读、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后的综合作用发展的结果。

还没出乡关的时候,毛主席就接触到了《盛世危言》这样探讨社会的好书,后来又泡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半年,接触到各国的形形色色的思想理论。

经历了一番颅内的激荡飞扬,加之湖湘文化的浸染,又有杨昌济等名师的指点,让他逐渐养成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好习惯。

这个好习惯好在哪?

大处着眼,就是站得高,看得远。

小处着手,就是拿得定,做得透。

群居守口,就是闭得嘴,束得言;

独居守心,就是耐得烦,霸得蛮。

一大一小,一群一独,彼此联系,知行合一,很大程度上就规避了眼高手低的毛病,也让一个人的行事逻辑变得让常人难以捉摸,看不懂、猜不透,又不明觉厉。

比如湖南一师时期,毛主席打秋风、风浴、雨浴、雷浴;优势功课主攻,劣势功课及格万岁,甚至有点“偏科”;广结好友,主办社团,自名“二十八画生”……

这些经历,让毛主席得了个“毛奇”的称号。

毛主席似乎对这个称号挺满意,他认为:

惊奇者,人类之生涯也,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

他不仅这么认为,也确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做到了。

作为一个奇男子,毛主席在长征结束初期、抗战时期和建国后,分别写下了三篇“奇文”。

第一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二篇《论持久战》;

第三篇《论十大关系》。

若想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有集中深入系统的了解,很难绕开这三篇探讨战略的“奇文”。

第一篇系统地探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历程,系统地研究了何谓战争、何谓战略战术、何谓中国革命的战争,也给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到了第二篇《论持久战》,毛主席结合抗日战争的大背景,将那些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梳理优化,系统地整理出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阶段,并在种种形势的分析对比下,得出结论:兵民是胜利之本;

在第三篇《论十大关系》里,毛主席听取多方意见,做了许多调研,将辩证法的思维运用自如,充分探讨了新中国初期十大问题,比较联系了不同业态之间的关系,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定调子,开路子。

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目前走的路,其实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论十大关系》的影子,可见主席目光如炬,用心良苦。


如果你平时喜欢看一些商业文章、短视频,不难发现,不少作者或培训师,经常会提到战略,讲的是唾沫横飞,眉飞色舞,神乎其神,常将其与格局、商业模式、未来生态、底层逻辑、颗粒度等等把人绕晕的大词儿相联系。

看起来,战略是如此神圣而高端大气上档次,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东西。

果真如此么?

毛主席或许并不这么看。他对战略与战术有一个清晰朴素的划分:

“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更进一步的说,所谓战略,就是对战争的全局进行谋划的过程。

战略,谋划的是全局;

战术,谋划的是局部。

虽说毛主席没有上过一天军事院校,在战术层面不见得比一线指战员懂得许多,但他多年以来的深厚积淀、思考与实践,让他常能站在比他的同志们更高的视角去看问题。

而且,他的眼光和判断,事后来看,如神谕般,几乎总是对的。

这不是要把毛主席推上神坛,只是想说明,他的确是一位顶级的战略大师。

“现在,血淋淋的事实已经向我们证明,政权夺取了,还可能丢失。毛主席至少比我们早看五十年。”

多年以后,王震将军回忆起往事,由衷地感慨道。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我们也许做不到像毛主席那样高瞻远瞩,在至少,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年度或者三五年的战略规划。

定好了,就坚定不移的去执行,遇到问题了,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只要不是战略性的错误,那就请坚持到底,看看自己到底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我们不要学张国焘,革命革到一半,就害怕了,失望了,甚至选择了叛逃。

很多时候,放弃可能还情有可原,叛逃走向对立面,就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每个共产党员应该不像他那样,半途放下旗子,要坚定政治方向,牺牲一切而奋斗到底,反对开小差。——毛泽东”




04
重点思维
分清主次,要事第一

战略的话题讨论太多,可能会让一些朋友觉得太虚、太空,那我们现在回到做具体的事情上来。

说到做事,毛主席也有两种强者思维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是重点思维,分清主次,要事第一。

一个是行动思维,行动试错,调整完善。

我们先看重点思维。

关于重点思维,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

什么是矛盾?

矛盾,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它并不是什么实体,而是一种属性关系。

形象地说,可以理解为战争中的矛与盾,子之矛,功彼之盾,可见二者是对立的,但同时,矛盾又可以是统一的,所谓攻守兼备,矛盾本身就很矛盾。这么来看,也就不难理解矛盾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这一特点了。


什么是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就是多个矛盾之中,现阶段优先级最为靠前的那个。

譬如你早晨醒来,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或者说矛盾:

人是擅长单线程思考的生物,在特定时间内,你的精力能且只能聚焦在一件事、或者一件事的某个环节上,做完了它,才能去做下一件事情、下一个环节。

即便是有协作、有统筹法的加持,亦是如此。

我们不是八臂哪吒,没有分身术这样的通天本领,面对着稀缺的时间,想要做成点事儿,我们必然要去权衡取舍,必然要承担机会成本,必然要明确主要矛盾。

从上文的叙述里,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从小就是一个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人。

学习如此,交友如此,干革命,建设新中国,亦如此。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不能把过程中所谓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诚哉斯言。

对于我们来说,建立去“抓主要矛盾”的意识,可能是十分必要的。毕竟,这个时代发展变化太快了,每天有海量的信息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蚕食着我们的注意力,不懂得分清注意,搞不清重点在哪,就会白白浪费了时间,最终是一事无成。

你也许会问,那要不要学学时间管理?光了解主席所说的主要矛盾,我还是有些不知怎么操作。

市面上有关时间管理的书籍很多,我读过后发现基本大同小异。

如果你当真想了解,不妨就看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供了一套相对可行的做事四象限法则。结合毛主席的《矛盾论》,相信会有启发获得。

如果实在没时间,那不妨就记住这么一句话:

分清主次,要事第一。



05
行动思维
行动试错,调整完善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我们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来。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一事无成的原因,不在于自己不聪明,不在于自己悟性不高,而在于患了“行动瘫痪症”。

议论一件事,可以议论很久,乐此不疲,但具体真要做,却又退缩了,不敢了,放弃了。

问原因,大多都是:

“好难吧?”

“要不在等等?”

“别人都没做成,我为啥能做成?”

“风险这么大,我可不敢冒。”

“犯错了怎么办?丢死人了。”

“也许,维持现状其实还不错呢?”


……

如此种种。

没办法,人天生是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产生这样的质疑,再正常不过。

然而,如果你真的想做成点什么事,总是这么想问题,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为它们会让你陷入内耗,你明明知道某件事值得一试,却又畏葸不前,流逝了时间,荒废了年华,渐渐地,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十足的笑话。

可惜不?可笑不?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在《实践论》中,毛主席不厌其烦地论证实践的重要性,他的观点并不空洞,一面在于他的分析论证足够严谨,一面在于他真正的确做到了。

真的的确做到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

因为不同人做到的标准与事情,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毛主席来说,他是走革命之路,难度相对大;

对于我们普通国人来说,生活在的是和平安定的社会主义中国,不是战火横飞的加沙、中东,我们不用太担心什么生命安全问题,我们所要关注的核心,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的成长。

积极行动起来吧,行动试错,调整完善,逐渐去贴近我们的心之所向。

伟人都是这么一路走来的,我们在如今这种相对安定团结的环境下,为什么不能坚定信心,努力奋斗呢?

不是说这个时代没有这个时代的阴暗面,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不堪,但真正的强者,是能够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作出适应性调整的人。

也正是他们,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

你我虽是宏大里的一抹渺小,不说什么改变世界的大话,改变自己,能不能做到呢?

每天改变一点点,尝试一点点,我看是可以做到的。



06
成长之路
  努力变强,破局而出!

“强者思维,本质是成长思维,不是停滞思维,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奔袭尝试的自我革命、突围破局之路。”

我在构思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现在看看,我亦觉得这段话是在理的,且似乎更加笃定了。

想起我自己,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后经历了疫情反复、找工作不顺等事,一路波折不断,折腾不断。

很多人视其为“不稳定”、“没前途”、“太平庸”、“一社畜”,过去可能还会在意这些所谓让人很上头、又让人很颓丧的标签,但现在,似乎淡然许多了。

其实文章开头我也说过,在栩然说团队写教员党史文章的这段经历,让我有了不少的成长蜕变。

而上述总结的这5种强者思维,就是我这成长蜕变里的,一点阶段性的心得体会总结。

建立敌我思维,为的是:
分清敌我,扩大力量,核心在于“找力量”;

建立变通思维,为的是:
实事求是,灵活变通,核心在于“懂权变”;

建立战略思维,为的是:
高瞻远瞩,坚持到底,核心在于“看得远”;

建立重点思维,为的是:
分清主次,要事第一,核心在于“抓重点”;

建立行动思维,为的是:
行动试错,调整完善,核心在于“去行动”。

它们都是强者思维在不同侧面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能让一个人不断成长发展进步的重要助推器。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注定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早早就停止成长了,有的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却始终坚持自我教育,最终也能有所获得。

我们不奢望自己在这长长又短短的一辈子里,取得什么惊世骇俗的成就,事实上,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现实也不可能。

我们能做到不愧于自己的内心,在多年以后,回顾往事,不后悔,或许,就足矣了。

“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人生不也类似么。

其实,再糟糕的人生,又能糟糕到哪去呢?

人只要还活着,还有一口气,就不要轻易选择放弃,不要轻易缴械投降。

2024,新的一年已过俩月,我也行将迎来自己27岁的生日。

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认可支持。

让我们在这一年里,守好自己的基本盘,专注修炼提升自己的内功,多链接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成长,彼此照亮。

龙行龘龘,诸事顺遂。
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清主次
古代打仗怎么分清敌我?
毛泽东看得有多远?
毛泽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战略思维艺术
高级商务策划谋势、借势、造势、控势、得势之市场之势
毛主席的战略决战观: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