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怎么窝囊地死在秦国的反间计里了?

赵将李牧,名气与秦国将领白起、王翦以及赵国老前辈廉颇平齐,号称战国四大名将。

既然被抬得如此之高, 肯定是有功绩作为衬托。

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先防守后击溃匈奴,使其十余年间不敢再窥伺赵国边境;二在差不多是以一己之力,领兵扛住秦军数次进攻,且还能于国势衰微之时,打出一些漂亮的战役。

这些战绩,已被描述得很多了。今天我们不如来讲讲,一代虎将,是如何被反间计砸中,掉了脑袋的。

赵国中计,不是头一回。

长平之战前,廉颇拒守,不理会秦军的挑逗。秦军既在战场上得不了便宜,因而想了个黑招,让秦国在赵的间谍放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由是也留下了纸上谈兵的成语,使得赵括被死死地钉在了历史笑话的耻辱柱上。

实际呢?当赵王做出此决策之后,蔺相如及赵括的母亲都有劝赵王,不要在这种大战之中使用赵括为主将。因为他乃一介书生,兵法读得虽熟,但没有实战经验,尚需通过小规模的战争进行锻炼。可赵王不听,执意行事。最终赵军大败,赵括“出锐卒自博战”,被秦军射中而亡。可见,赵括是英勇奋战而牺牲的——后世却嘲笑他几千年,实在不公平——该被嘲笑的,是那听不进谏言的赵君。

有趣的是,三十一年后,赵国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又中了秦国的计。这次的受害者,就是李牧了。

秦国又攻赵,赵派李牧和司马尚与敌对阵。

李牧此时名扬列国,饶是秦国大将王翦,也惧怕三分,否则,以战将们的荣誉感,断不可能舍战场拼杀而搞什么阴谋诡计,虽然早在两三百年前,孙武即已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概念。

这次与上次散布谣言不同,乃是直接以几箱金银行贿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跟前进谗言,说李牧和司马尚将反叛,如不早做准备,只怕为时已晚。

想来与外患相比,赵王更怕的是内乱,于是让赵葱跟齐将颜聚去取代李牧他们的位置。

到了这种时候,你还在听谗言啊!李牧气坏了。本来大可一走了之,像廉颇一样,跑到其它国家去算了。但生为赵人,死为赵鬼,大战当前,他要替赵国百姓着想。于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图取其义)

这样更会让赵王怀疑他的“居心”,坐实了他要叛变的印象。胳膊拧得过大腿吗?赵王使个坏,派人到营,拘杀李牧,废掉了司马尚。

自毁长城的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何秦国的反间计,能够成功呢?

一是赵王乃是昏君。有昏君,才有奸臣,若是明君,再奸的人,也得夹紧尾巴。杀了某个英雄,把罪名都推到佞臣身上,其实是不厚道的,无非证明,哪怕几百几千年后,人们还是不敢寻找真凶。因为,永远有人坐在庙堂上。这点,在宋高宗杀岳飞跪在岳王坟前的却是秦桧甚至还有他老婆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李牧隔朝廷太远,连当面申辩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就让郭开唱了独角戏。历史上发生的类似事情,很多都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忠臣边将被冤杀——当然,此点的原因,仍是君昏。

第三点,就是忠臣太忠,就成了愚。人家都杀到你李牧头上来了,他已不仁,你何必义?大争之世,列国之间,策士武人,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本来就是春秋战国之常态,何不带人再择明主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历史故事——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是怎么死的?
赵国9大名将,第二是白起克星,第一若在,赵国不会亡。
李牧王翦名将巅峰对决,关系秦国赵国国运,谁知反间计再次成关键
四大名将(秦始皇传7)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一个聪明到令人发指的人?
周朝十大名将排行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