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慈雄先生:教育的内涵和目的

教育的内涵   

教育的内涵,我花了很长时间整理,想给大家作个参考。我跟大家一样,一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后来到国外去念研究所,读博士,但同时有幸在南老师身边跟随他学习几十年。教育的内涵到底有哪些?我总结有如下几点:

第一点,强调生活礼仪与伦理规范。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个方面是很重视的,所以以前的孩子在家要做家务,帮忙打扫、叠被子、洗碗,这是最基本的洒扫应对的生活教育,有其深刻的道理。另外,怎么对待自己的师长,怎么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都是有基本礼仪和伦理道德的。如若不晓得这些生活的礼仪和伦理,就没有做人的基础。

第二点,强调身体健康和体魄强健。南老师对于身体的锻炼尤其重视,他九十岁高龄时,还怕我们不好好锻炼身体,每天晚上八点半会逼着我们一起去练拳。再举一个例子,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牙齿都不好。后来我反思原因,才发觉从小到大,家庭、学校都没有教过我如何正确刷牙,而我到了五十几岁,才在牙科诊所里学会如何正确地刷牙。大家看看多可怕,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从小没有受到教育,自己也没有重视。而且现在还是有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保护牙齿,如何保护眼睛。对于基本的保健常识、细微的生活常识都不够重视。

第三点,重视智力和专业。目前大学的教育侧重于专业教育,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是不够的。什么叫智力的培养?用《中庸》的话来诠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关于博学,要广泛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目前大学开办跨专业的学科,也是这个目的。

第四点,强调技能和职业。这一点跟智力、专业是相关的。南老师有个教育理想,他说假定他办大学,会要求所有的大学生,每个人至少要有一技之长,做厨师、木工或者电工都可以,这并不影响你成为一个很好的银行家或企业家。技能与所学的专业没有直接关系,这是要你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

第五点,人格养成及乐群。一般的学校教育不注重人格的养成与乐群的教育。人格养成就是培养独立人格,让一个人有自己心安理得的行事作风和人生态度。另外,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心,如何融洽地与大家共同成长和发展。关于这一点,现在学校里也有组织社团活动,做到了一些,但还需要想办法做得更到位。

第六点,如何调御情绪及陶冶情操。有朋友跟我讲,现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以前什么事情都要定位准确,但现在变了。我问他怎么变了,他说,“现在是在不确定的时代社会里,追求短暂的定位准确。”大家仔细揣摩这句话。我们过去什么事情都要求定位精准,现在变化太快了,今天精准了,明天就变了,那该怎么办?只有追求短暂的精准定位,但又保留弹性和余地,这就需要有健康的人生观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事实上中国文化强调“苟日新,日日新”,永远以正面的态度面对每天的变化,毕竟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

第七点,世事洞明及人情练达。《红楼梦》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以前南老师常常引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方面很重要。譬如参加学校里的社团活动,在这方面就会得到锻炼。不管是做领导,还是经营企业,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往往是人情世故比较练达,但并不是滑头,大家不要误解。这是我们教育内涵的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增广昔时贤文》里有很多经典的记叙,就是在讲这些事情。

最后一点,如何面对困难及解决矛盾。可以讲这一点在学校教育里是最为欠缺的。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肯定会碰到困难,肯定会面临矛盾,教育孩子如何面对与解决难题,是很重要的一点。

总之,教育并不只是简单地教几门基础的或专业的课程,而是要从这八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来考量。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第一点是转化气质,改进禀赋。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这辈子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要珍惜生命,要抓住这个提升禀赋的机会。但是如何转化气质,改进禀赋呢?在《大学》里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路下来,内修外用,其中大有文章,有一套学习修证的流程。

另外还要养成崇高的人格。有一次,一个地方领导问南老师如何办教育。南老师说你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一个人具备了这两种特质就会光明磊落,有一定的建树,对得起家庭、社会、国家,对得起世界。

第二点,能够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禀赋、潜能开发出来。有些人适合做画家,有些人适合做科学家,有些人适合做会计,有些人适合做木工,利用每个人不同的性向、业力,顺势而为。南老师在晚年,常常很感叹地说“教育无用”。反过来讲,怎么体现教育的有用呢?教育就是让没有用的人变得有用,让笨的人变聪明,让“顽夫廉,懦夫立”,使个性很懦弱的人变坚强。所以说教育的根本是要改善人性。

这个在佛法里是怎么说的呢?它说有五别境,分别是欲、胜解、念、定、慧。为什么叫别境?因为这五个心理的状态能够超脱我们一般的意识之流,都是逆着我们原来的习惯走的。“欲”是什么?有这个需求,有欲望想要上进,想要成长,想要进步。“胜解”是有很好的、独到的、胜出的见解。“念”,念念、念兹在兹,譬如你想要做一个很好的钢琴家、书法家或企业家,念念不忘这件事情。“定”,念兹在兹,专一久了,自然定了,就会有心得。“慧”,由定而生慧,智慧通达,这辈子也会活得自在。所以佛法里提出人的心理有这五个特别的境界。假定顺着我们原始的习气一直走下去,就没有办法跳出业力之流,也无法开发自己的潜能。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五个别境,是我们作为家长及从事教育的人应该不断去思考的事情。

第三点,教育的目的就是化民成俗。它并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气。为什么我们中国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处理上比较成功?这跟我们的文化基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中国文化强调“化民成俗”,要改善整个社会的风气。

管子很早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大家从小就朗朗上口的一句话。在孔子的学问里,怎么体现礼义廉耻呢?他进一步简化了,也更可行了,他提出四个字“孝、悌、忠、信”。“孝”是孝顺父母,孝顺长辈。“悌”是兄友弟恭,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包括我们的朋友、同事。“忠”,“待人接物,无一事而不尽心,谓之忠”。有些人在公司里为什么能有所成就?因为他无一事不尽忠不力行,对公司有很多贡献。“信”,“立身处世,无一物而不尽情,谓之信”,这是南老师的解释。

孔门学问的准则“孝、悌、忠、信”,是内外备至,体用兼圆的。孝悌是内以持之,从个人到家庭。忠信是外以致用,从社会到国家民族。这么简单的由内到外的做人处世的道理,已经把我们在社会里的人际关系讲尽了,这样整个社会的风气自然就会变好。所以我们中国的教育,是从个人推广到家庭、社会、国家民族,自然地也可以推广到世界。中国文化几千年没有消亡,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内涵与策略研究
蒙氏教师必备知识2013/7/20 18:40:14
南怀瑾老师: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学修养身心,重点在两本书
康德:人需要教育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人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健全人格比吃饭本领更重要
师道的精神与教育的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