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市投资的秘密

              股市投资的秘密

原创 2017-02-25 我是腾腾爸 

 

注:此文系我新书《XXXXX》的第九章,原题目“两个朋友的投资故事:穿越牛熊的秘密”。计划写作十二章,尚余三章。本章内容相比《投资大白话》不算新颖,先发到这里,供诸位老友讨论、参考。

 

 

在股市里浸淫日久,心里便会常常产生疑问:投资这事儿,到底是难啊,还是容易呀?

说它难吧,有时候实际上挺简单的,简单到连修车场看门老头都能随口说出其中深味——“不就便宜的时候买贵的时候卖吗?看那么多书,思那么多考,修那么多道,最后会发现,投资的真义,不就这一句话概括吗?正如在前面章节里我们曾经表达过的观点: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股市中赚钱的确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儿。

但要是说它容易吧,一赚二平七亏的定律又切切实实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发挥着作用,一茬又一茬股民兴冲冲地,油光满面进来,面黄肌瘦出去,书写着一波又一波波澜壮阔而又无比悲壮的故事——很多时候,还是惨剧!

这些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生活中的憨子傻子疯子——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但到了股市,七成人非憨即傻,非傻即疯,更有一种集三者于一身的极品,供我们观瞻、感叹、警醒,和怀念。

是本事、能力,还是性格、运气使然?

最近,两个朋友的炒股经历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心中的那个疑问搅和到一块,常常让我发呆、冥想。

有时候,人生的确需要一种境界——到了投资的世界,这一点尤其地重要。

 

1

两个朋友的入市经历

 

先说第一个朋友——就叫他刘兄吧——就是本书第三章中提到的我那位造船的朋友:2013年初,在大盘1800多点的时候,刘兄过来跟我商量投资造船的事情,我通过计算与分析,得出他的那个项目前途黯淡,不值得冒险投入。

彼时,我建议他不如拿这笔钱投资股市。他冒冒失失来一句这个时候SB才会买股票呐。一句话把我噎个半死——因为小圈子里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炒股的(我多次、反复声明过,我对这个字充满了警惕,在我心中,买卖股票就是投资,炒,只不过是世人的误解罢了)。

随后,我去继续我的股,他去投他的资。

一年多后,大盘到了3400多点的时候,刘兄突然给我发手机信息,说:我开好户,准备买股票啦。我记得当时我正忙于工作呐,在外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那么紧张忙碌,看到这条信息,心里还是一颤,感觉要坏事,忙里抽闲也回信息劝他:一是最好不要买,因为你不懂;二是如果真想买,一定不要下重注,最好拿出你积蓄的四分之一、顶多三分之一进行尝试(这话,我们在以前的章节中是不是已经被我讲得耳熟能详?);三是一定不要贪,小赚辄止,尤其注意的是,将来大盘点位更高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再追涨。

朋友听得不耐烦,好像我阻他发大财似的。我劝得口干舌燥,他听得百无聊赖。最后,我只好发恨似地告诉他:希望你把今天给你发的信息保存好,一两年之后再翻出来看——那个时候,你可能会很有收获。

结果,他就豪情万丈地来股市里折腾了。

虽然不情愿他到这未知的世界里来冒险,但我还是希望他能赚到钱,或者是小亏钱,至少树立谦虚学习的目标,建立正确的投资观,寻找到一种可靠的面对市场的姿态——所以每天晚上一起出去散步的时候,我就给他谈我的投资经历、得失、经验与教训,格雷厄姆、巴菲特以及利弗莫尔,基本面、技术、交易心理分析,当然,也讲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识,比如市盈率、市净率、分红、ROE等等。

我发现他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只对股票一天的涨跌感兴趣,只对网上某大师的股评文章感兴趣。

有一次,他告诉我:我想买中国银行,看它涨了一个点,没舍得买,没想到一犹豫它就涨了一分钱,咬咬牙买进去了吧,拷,它又跌了两分钱——真是一买就挨套呀。

有一次,他还告诉我:网上那个谁谁说了,富贵险中求,要买就得买那些股性活的,能涨到让你目瞪口呆的股票才是好股票。

这些话,要么让我笑掉大牙,要么让我毛骨悚然。我的风格大家都是知道的——每遇此景,我都是心急,话痨,滔滔不绝,以至口吐白沫。朋友听得耳朵里茧子老厚。后来晚上散步都走不到一块去了。

我着急啊,回家给太太说起这事。太太劝我:人各有志,你操那么大心,反为不美——只要尽了你的心意,将来心安即好。想想也是,与其说话不如放屁,不如点到为止。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醇如蜜。尽心尽意而已。自己心里也一下子灰懒。把那股好为人师的劲儿,一古脑儿全倾泄到网上——这才有雪球上话痨先生非著名大V”的横空出世。

 

 

大盘过了4000点后,有一天,我正在老家为祖母办理葬事,突然又接到刘兄的电话,对我说:TTB啊,十年一遇的大牛市呀,我可不能错过啊,所以,我又筹了一笔钱投到股市。

我听了,大叫一声,忍不住就是一通训斥:刘兄啊刘兄,我就知道你会有今天——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然后早晚有一天,你就会那么碰死也拉不回头地栽进去的。他嘻嘻笑,说:没事没事,你的话我都听着呢,我用的全是闲钱!我说:这个点位,闲钱也不行——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的仓位限定,你听了吗?我还没说完,富贵险中求那几个字又从他嘴里冲口而出。

这种情形,这种味道,老股民都太熟悉了!。

因为刘兄在我心目中是最亲近的一位朋友,所以他的这种状况,让我非常焦心。放下手机后,我还忍不住一条一条地给他发信息,提醒风险。他总是回复:好的,好的,知道了,知道了。应付我而已。

彼时,我心里惴惴不安。
丧亲之痛外加对朋友的挂念,让我当时的心境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

在家里料理完葬事后,返回县城,我即约刘兄出来散步,原想劝他激流勇退,但他给我爆出发了更震撼的一颗信息弹——他买了两只早就窜到天上的创业板股票。

我一听名字,就吓得浑身哆嗦。

大家看到了,我这位朋友很有主见——反正我劝是劝不回来了。

彼时心里十分绝望——惟愿吉人自有福相吧。

再后来的事情,不用说,大家也就明白了——5000点后,雪崩开始了。

他割肉,再买,再割肉,再买。

某日,我问他:怎么样了?他一脸黯淡,寞然。亏损了一多半——主要的亏损源,就是后来追加的那两只神票。

他自己总结:要是4000点之后别再连续追加(注意,他说的是连续)资金就好了,要是信你的话别购买神票就好了。

我询问他当年造船的那项投资收益情况——也惨得一塌糊涂。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实际上还不是最糟的:

1、他用的是闲钱——好在这一点他听了我的话——没有贷款,没有卖房,没有辞职。

这一点,保证了伤的只是他的筋骨,而未动他的根本——未来很多年,他依然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补充过来,这样,他就会有翻本、甚至盈利的希望。

2、花钱买了教训——初入股市的新股民,每一笔损失都是上缴的学费,每一次刻骨铭心都是对未来上缴的一份保险。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得做个有心人,知道反思,学会谦虚,痛定思痛,吸取教训。

TTB以前在很多网络长帖中给新股民朋友提出忠告:这轮牛市你是来玩的,记住这轮牛市你永远不可能赚钱——即使赚了,不及时离开,也早晚会还回去的——好好学习,你的时代,属于下一轮牛市。

在这种情况下,我给刘兄详细地分析他他当前的境况,最后给出了两条建议:
一是如果家里还有钱,如果不影响正常家庭生活的话,可以再拿出一部分,追加投资——彼时大盘已二度跌穿李大霄所谓的“婴儿底”,到了2700点下方。这时候,我认为很多股票已经极具投资价值了;
二是回归低估蓝筹,抛弃暴富思想——我告诉他,炒股是会害人的,投资才是散户长期生存之要——千万千万要杜绝赌性!

对于第一点,他的反应是:还有点钱,我会在低位追加投资的——网上说大盘会回调到2200点的,到时候再说。对于第二点,他给我的答复是:我亏了那么多钱,再像你那样四平八稳,什么时候才会翻盘呢——所以我必须赌性大一点
事情到了这步,他还如此执迷不悟,说实在的,我已无话可说。

 

第一位朋友的糗事说完了,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种印象,认为在股市里翻滚真是太压抑了,那我们就来点高兴的,再谈谈第二个朋友的故事。

 

这位朋友姓许,和刘兄一样,是我心中最要好最亲密的朋友——我交游有限,好友不多;生活中的TTB既有趣,又严肃,既正经,又古怪,一般人我看不上他,他也看不上我,SO,只好自我安慰,朋友不用多,宁缺勿滥——因为经常在一块吃饭,因为牛市中股票股市常成谈论焦点,许兄就常问我:TTB,现在点位怎么样,可以入了吗?

3400点时,他这样问我——彼时刘兄也过来参询我,上文有述——我答:可以,但不要投入太多,因为现在点位毕竟是从2000点走上来的。

4000点时,他还是这样问我——彼时刘兄正慌不迭地筹款再投入——我答:如果是抱着学习的目的,也还行的,因为对有志于股市投资的人来说,晚入市不如早入市。这番道理跟某人出名要趁早的道理是一样的。

5000点时,他还是这样问我——彼时刘兄已购入两只神票,妥妥地做着发财美梦哩——我告诉他:可以,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雪崩十年一见,机会不多,可以小赌怡情地过来感受感受。

后来大盘跌破4000点,他又过来问我——可以买了吗?

我说:可以啊,反正危险不如5000点高了。

后来大盘又跌到3000点附近时,他又过来问我——这个时候能买点股票吗?

我答:当然可以,现在是长线投资者应该考虑建仓的起点了。

大盘起起伏伏,在股灾2.0间上下徘徊时,他又过来问我。

我说:观点未变,这个时候,应是长线投资者精心布局的时候。

他告诉我:我开户了!

我心里暗暗称奇:孺子可教也!后来大盘跌穿婴儿底,跌向2638点时,他跑过来问我:TTB,告诉我,我买什么好呢?

我看他这回是是玩真的,很严肃的问他:你是怎么计划的?

他告诉我:就像你说的,拿点闲钱出来,买完放个几年——就当银行存款喽——反正这时候股息就比银行利息高的。我问他:要是买后套往了怎么办?他说: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你让我买我就买,你让我卖我就卖——大不了,到2000点的时候,我再买他一家伙。

真是高人呀!
面对许兄,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投资有那么复杂吗?需要看那么多书吗?投资的修身悟道到底是天生的成分多些,还是后天养成的成分多些呢?

 

按道理,是不应该荐股的——但面对这样天资聪惠的朋友,我忍不住又师心泛滥。我给他列出一个股票组合:三五个行业,五六只股票。我给他制定出了一个操作计划:2700点时,买入三分之一仓;2500点后,再买入三分之一仓;2300点之下,满仓。

我给他叮嘱:如果2700点初建仓后,大盘弹起,就不要加买了——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的话,也不要遗憾:因为,你现在的目的,还不是赚钱。

学习,学习,学习!历练,历练,历练!

在股市里赚小钱是很容易的,但有大成者,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说来说去,股市生存,还是不容易的——即便你第一次赚了钱,也不代表你能永远地赚钱。

许兄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对我说:你这个方案好——进可攻,退可守。又说:我就是来学习的——我可没有指望能通过买股票来发大财,但真要是一不小心发财了,我也不反对。我再看许兄,从此又多了一分感佩。此人有投资成功的各项潜质。

 

后来的事实证明,大盘在跌到2650点附近时就止跌了,许兄只建了三分之一仓位便作罢了。此后一年,他又按照我的建议,坚定执行“低估值高股息蓝筹+打新策略”,既收获了贵州茅台、五粮液等明星股近一倍的巨大涨幅,又收获了年化率约为15%的打新收益,真实的收益率可谓丰厚至极。

一年之后,再跟许兄交谈,发现他对股市的认知也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从初入股市时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侃侃而谈,已经颇有一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味道。

当然,实事求是地讲,许兄现在还处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离真正成熟成功的境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他和刘兄表现出的竭然不同的精神气质,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大家细细玩味。

 

2

收益的秘密

 

同样都是我的亲密朋友,同样都是对股市一无所知,同样都得到了我毫无保留的劝导和指点,但刘兄和许兄却获得了竭然不同的投资经历、投资经验和投资结果,原因何在?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择的投资时机不同。

刘兄是在牛市中后期开始入市的,采取的交易策略是“越涨越买”,即行话中的“追涨之法”。对于“无经验、无知识、无脑子”的新股民来说,这是当然的找死之法。而许兄则是在熊市中后期开始入市的,采取的交易策略是“越跌越买”,虽然事实上因为第一次出手就基本买在了最低点而无法进一步追加投资,但考虑到他毫无股市经验,所以还是建议他坚守住最初制定的交易策略,即严格执行了交易纪律。在起点上,二人就已经分出了胜负、高低。

2、确定的投资目标不同。

刘兄看到股价步步高涨、身边的朋友都赚钱了,这才急汹汹地跑过来开户入市,“赚了就跑”,完全是一种投机的心态。事实证明,他赚了也没跑,步步追高,最终套死在最高点,极为被动。而许兄虽然在对股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股市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投机,但他最初的目的却是买一些好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个决策暗合着价值投资的本义。

3、对待市场参考系的态度不同。

这二位仁兄都知道我已在股市投资多年且小有斩获,并且都能得到我耳提面命式的交流和劝导,在最初入市时,也都曾把我当成一个标杆和参考来对待的。我们在前边章节中提到过“参照系”这个名词——实际上,我就是他们二人共同的一个参照系。但二人对我这个参照系的态度完全地不同。刘兄可能是认为“你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没看到你比我多聪明啊,你能做到的事情,难道我做不到吗”,所以,我讲得再多,他也听不进去一句,相比身边人,他似乎更信任网上人。这非常符合新股民通常好犯的“听风就是雨”的毛病,盲信网络骗子。据我所知,他太太还加了个收费群,听一位“数线派”大师在那里胡扯八道并奉为圭臬。而许兄则对我的话非常重视,认真地研究之后再小心翼翼地进行尝试。后来听许兄介绍,他拿到我的“组合名单”后,马上偷偷地请另一位投资多年的朋友进行“会诊”。这位朋友拿到名单后给他的意见是:这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血本无归的方案——虽然偏保守,但长线看,还是有肉吃的。许兄认为这非常符合他的初衷,也与我的观点基本一致,这才放手加仓起来。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份组合名单并不保守,收益率完全超越了许兄最初的预期。不得不说,对新手而言,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参照系以及如何对待市场参照系,非常重要。

4、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

刘兄本就是想来赚一把快钱就走的心思,所以股市对他而言就是一台赌博机,如何使用、修理、驾驭它,根本就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只关心股市明天是涨还是跌、账户里的市值是升还是降,完全埋首于短期的波动之中了。而许兄从最初就建立起了长期在股市里玩下去的念头,所以对股市、股票的学习和研究是认真的、慎重的、仔细的,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了基本的知识框架。

上述四点决定了,刘兄和许兄在这一两年内的差距就已经大相径庭,如果把时间放大到一二十年之后,二人的投资结果必然会体现出更大的天壤之别来。也许到时候还能不能对比都是一个问题:大多数刘兄式的投资者走着走着,就找不着了。

 

 

从根本上讲,投资是一件很逆人性的事情。当大多数人都认为股市行情会进一步走好时,甚至连平时对股票完全陌生的人也听风是雨地跑过来打探股市消息时,往往意味着行情已经到了中后期。此时,老的选手,已经非常警惕,开始思考退路的问题了。当大多数人经过股市的大幅下跌后已经统一思想,认为熊市还将继续下去的时候,甚至网上网下很多曾经炙手可热的股神也都完全找不到踪迹的时候,可能新的行情已经在孕育之中了。对股市如此,对具体的个股而言,也同样如此。当众人都去追捧某一只股票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冷静分析、慎重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任性追高。当众人都极不看好某一只股票时,我们最应该做的还是冷静分析、慎重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溃逃四散。所以阅读大师们的经典时,我们常常看到“一定要回避热门股”或“在冷门股里淘金”的忠告。

在这方面,我们自己也有很多的实例可以考察:

从股市的角度而言,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最新近过去的这轮股灾——2015年,沪市大盘冲高到5000点上之后,通过市场整体市盈率来看,似乎还不太高,但考虑到严重二元失衡的市场现实,尤其是在观察了网上网下诸多新手的种种表现后,我对市场的下一步走向充满了警惕。所以当时我在雪球上写作了“睡前一帖”《TTB站在5000点上对新股友的忠告》一文,明确提出股价已高、新手莫入的观点。自己也果断进行了“拔鲜花种毒草行动”,即将前期涨幅巨大、股价已经脱离低估区域的雅戈尔、中国石化、张裕A等股票沽出大部分仓位,换入我认为尚在低估区的银行股,并勇过精心计算,保留住了大约36%的现金在手。这个现金仓位可以保证我在大盘下杀哪怕一半的情况下,也能保存住相比于行情启动之初至少一倍的收益。而后大盘崩塌,大盘指数一路下杀,在到达3400点附近时,我看到很多优质好股也被错杀严重,已经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比如雅戈尔,彼时股价从25元上方已经跌破了12元,一气杀到了11元上方。以我对雅戈尔的了解,这个价格已经具备极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了。所以在大盘跌近3500点附近时,我就给股友们分析了形势,提出3500之下,散户的最佳投资策略是定投策略。这个时期,我加仓买入的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以盈利至少30%收场。而后经过所谓股灾2.03.0的冲击,大盘又数次跌破3000点大关,先后创出2850点、2650点两个低位。在跌破3000点后,我通过对大盘整体估值的观察和对比,就已经得出“跌势随时停止”、“这里就是底部区域”的结论,所以又明确提出“3000点之下越跌越买”的策略。为了提示广大股友,我数次写作类似《TTB站在3000点上方的思考》的文章,全数发表在雪球个人主页上。我个人在操作上,也是在这一时期,打光了手中所有的弹药,并在大盘跌破2800点之后,将前期移仓出去的资金全数搬回,悉数买入自己精心挑选的个股。后来,在认真研究了证监会颁发的新的打新制度后,我又提出了“低配蓝筹+凡新必打”的策略,仅此一项,年化收益率即达15%左右。上述这番操作,完整地记录在我2015年——2017年间所有的雪球长短帖中,后来,我将这些文章收录整理在一个叫《财富来敲门》的系列中,免费挂在雪球个人主页的置顶帖中,供有兴趣的朋友查找翻阅。在这番操作中,比如5000点上方的“拔鲜花种毒草行动”、3500点下方的定投行动、3000点下方的“越跌越买”策略,无不与当时的主流市场情绪相悖。后来,我在5100点上方创造的市值高点,反而在股灾探底回升的3100点附近得到了突破,可以说,整整跑赢了市场2000点。很多在5000点高位笑我保守的人,后来又在3000点附近笑我疯狂。但事实是胜于雄辩的。有一位网友感叹:股灾,是用来发财的。这句话,得到了我极大的共鸣。

从个股的角度而言,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2015年下半年,我看到港股中的兖州煤业已经跌破了4港元,于是利用自己身在煤矿产区的便利,对煤矿进行了简单的调研和走访。主要是走访了两家正在进行限产裁员的煤矿,拜访了一些在煤矿工作的亲戚和朋友。同时对中国整体的能源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在未来一二十年内,煤炭还将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前的煤炭行业已经进行全行业亏损状况,各大型煤企正在进行艰难的限产自救;兖州煤业H股股价已经进入了长期投资区域。所以,我写作了《买两只烂股做实验》这张雪球长帖,并在实际操作中,开始第一批买入兖州煤业H股。此后,股价一路下探,最终跌破3港元。我按照既定的计划,严格遵守“越跌越买”的交易策略。半年后,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对煤炭实行了限产能政策。兖州煤业H股股价一路震荡上扬,回升到6港币上方。我原来制定的“5年持有、收益至少翻倍”的计划提前四年完成,果断沽出一半仓位,抽出本金,投入到新看好的另一只低估值、高股息股票中,只留下利润在兖州煤业上继续坚守。至写作本章时,股价还稳定在6港元上方,但市场中对煤炭行业未来前景看好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共识。当初对兖州煤业的操作,我是顶住了多方的压力的。网络上关注我的朋友认为我投资于一只烂行业的烂股票,这样的做法让人不可理解。在我本身而言,我的择股标准一直是“低估值、高股息”,非常注重股息这把标尺的衡量作用,而兖州煤业作为一只周期股,显然不符合我的这条最根本性的择股标准。我之所以如此操作,完全是以一种实验的心态在做,主要是想证实人心惶惶之下购买错杀股的投资逻辑。并且在做之前,还是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查和思考,否定了这个行业的“烂”字公评。彼时,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实禅是:哪怕是狗屎,只要价格足够的便宜,也是有投资价值的。话糙理不糙。事实证明,这番操作,我是成功的。2016年,在大盘指数整体下跌的背景下,兖州煤业是我实现投资收益翻倍的不多的几只股票中的一只。因为实验的性质,当初购入兖州煤业的数量不大,只占了总仓位的5%,虽然如此,却为整体仓位贡献了5%的收益率。同期,我按相同思路还购入了中国石化H股,并采取了大波段操作的策略,一年时间内,收益率也近一倍。可以说,这一段时期,我对石化能源股的投资经历,完美证实了逆人性投资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显见于另一只曾经的大热门股——中国中车。在中国南车、北车合并前,这两只股票在2015年趁着牛市行情都得到了爆炒,股价一气上涨了十几倍。当时,我初入雪球,在网络上粉丝不多,但通过各种计算都得出结论,认为这只股票将会像当年的中国石油一样坑杀掉很多追高的散户。所以坚决回避了这只市场大牛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股票下跌一半还未见止跌,最终下跌幅度高达78%!当初人人争而抢之,如今人人弃而厌之。时移势易,不免让人心生多少感慨。但是,我在2016年底,看到中国中车如此不受欢迎,对这只股票进行了粗略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7港币上下的中国中车H股已经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在我写作本章节的时候,中国中车H股相比A股折价近36%,股价稳定在7港币上方。我认为放在三五年的维度上,这只股票是能为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收益率的。

 

以上,无论对大市的判断,还是对个股的操作,我都遵守了逆人性的操作原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两位朋友的投资经历,以及我个人的实务操作,给我们投资股市提供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即:熊市买股,牛市卖股

也就是说,在熊市中,我们要积极的择股、布局,在牛市中,我们要根据形势,择机沽出,兑现收益。

根据过往的经验,我们认为沪市大盘整体市盈率在1015倍间,就是低估阶段;1530倍间,就是均衡阶段;30倍以上,就是高估阶段,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非常小心的阶段。结合前边章节我们探讨和总结的内容,在低估的阶段,我们要积极地布局、勇于播种;在均衡阶段,起初应耐心持股,后期应谨慎观察,制定好随时控仓、撤离的准备;而市场一旦到了高估阶段,则要坚决制定并落实撤退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分级、逐步退出。

 

写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厘清。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以散户市著称,主场主体以散户为主,中国股市也以“大起大落、牛短熊长”为主要特征。每三到五年,通常就会有一轮牛熊转换的行情。可以说,牛熊市的特征非常明显。投资者不需要掌握太多高精尖的知识,基本上就能把握住牛熊市的转换律搏。在这种大势背景下,“熊市买股、牛市卖股”策略是比较容易得到执行的。比如我们在第五章中提到的以投资基金为主要理财手段的孔大姐,就是很好地把握了过去我们国家的股市这一重大规律特点并加以利用最终实现了大幅收益的。一个显见的事实,孔姐并非一位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说,与千千万万投资者相比,孔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她的成功,就是“熊市买、牛市卖”的典型代表。

但是,随着养老金等大型资金的逐步入市,以公私募基金、保险资金为代表的各式机构的逐步发展壮大,以及中国股市的逐步开放、制度建设的逐步规范和完善,可以明确预见的是,未来的中国股市一定会越来越来规范和成熟,并最终与发达成熟市场接轨。也就是说,未来的市场极有可能走出“牛短熊长”的怪圈,降低、缩小波动率。那么,在此背景下,“熊市买股、牛市卖股”的策略,是否会依然有效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勿须过于担心的问题。

我们在探讨失衡的问题时曾说过,人性偏见造成的刻板印象将永远存在,尤其是万千机构、股民构成的乌合之众更能群体性地放大这种人性偏见,所以市场先生表现给我们的状态,总是要么过于乐观、要么过于悲观。

成熟规范的市场的确可以有效降低波动率,但牛熊市的不停转换,却一刻也不会停止。钟摆理论、周期规律不会仅存于过去的经典和过去的市场中,未来一定会继续存在。

过于担心这个问题,无异于杞人忧天。

 

3

三个认识错误

 

关于价值投资,与本章内容有关的,还有三个争论或者说认识错误,需要我们在探讨中理清思路、明确答案。

 

第一个错误:价值投资,不做波段。

有些市场人士认为,股市未来的涨跌,是很难预测的,价值投资者不应该以预测股市为己任,而所有的波段操作,都是以预测为前提的,因此,所有的波段操作都是一种投机行为,价值投资者是不会这样干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认识是:股市短期的涨跌的确是很难预测的,比如下一天、下一周、下一月,股市到底是上涨还是下跌,这是很难把握的。但是在长周期上,股市、股价的高低却是相对容易作出判断的。简单粗暴点,比如我们上边提到的,当股市作为整体跌入15倍以下的市盈率估值时,我们就能认为股市进入低估区域了,也许买入后股市还会继续下跌,但只要把投资周期拉长,收复失地并创造利润,是完全可以有把握的一件事情。相反,当股市整体市盈率达到四五十倍的水平时,我们就应当小心行事了。

所以,这个问题,不是波段可不可以做的问题,而是投资者如何理解波段的问题。我们认为以日、周、月、季、甚至一年为限的短周期是不可预测、不好把握的,但把投资期限延长到三五年,甚至十几年,则完全可以测量、定位并加以利用。

也就是说,根据投资时限的不同,波段有大波段、小波段之分。我们赞成做大波段操作,反对做小波段操作。所谓“价值投资不做波段”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二个错误: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永不卖出。

在网上我经常看到这种论调,一直非常奇怪,这种观点的出处在哪里呢?我翻阅了不少投资大师的著作,也始终不明就里。大师们鼓励长期持有股票是有的,比如巴菲特就主张以合适的价格购买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长期持有来分享企业的成长。什么时候说过“永不卖出”这类话呢?我分析“永不卖出”这四个字,是后人杜撰出来附会到大师身上的。因为打着大师的幌子,并且在附会时引用了大师的观点,所以这种说法就很有市场,并且具有非常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我们在前边探讨价值、价格与投资价值的关系时指出,当价格低于价值时,投资价值就会出现,低估的幅度越大,也就意味着投资价值越大;反之,则意味着投资价值的消失,高估的幅度越大,投资的风险性越大。所以从三者间的关系就可看出,所谓价值投资,就是当价格低于或显著低于价值时买入,然后在价格高于或显著高于价值时卖出。若此定义没有争论,那么“永不卖出”的谬误就不攻自破了。

虽然价值投资常常体现为长期持有(因为价值回复和价值成长的过程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并不能因此说持有的期限就是评判和区分价值投资的标准。我甚至认为,如果因为价格低于价值买入、两秒种后价格上涨到价值之上、从而导致卖出,这样的买卖过程依然可以称之为投资。与此相对应的是,那些对股票一无所知、随意买入后因为遭到深套而死守经年的行为,依然无法定义为投资。究其实质,还是投机。

 

第三个错误:价值投资,只择股,不择时。

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也是争论得比较多的。主张“只择股不择时”的人,也多以大师为例,言之凿凿的样子。可惜,我也没有找到具体的出处。但巴菲特却明确地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别人对股票感兴趣的时候才感兴趣,但没有人对股票感兴趣时,才正是你应该对股票感兴趣的时候。

我还知道,当年股神为买到某只心仪的股票,他耐心等待了很多年。

谁说大师只择股不择时呢?

 

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链接,浏览腾腾爸作品系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腾腾爸: 睡前一帖:再谈投资与投机
投资周记0134
坚持价值投资
(30)【TTB】下半场牛市路径大猜想
生活常识中的投资哲理
我是腾腾爸: 睡前一帖:我的乘九法则兼谈投资安全 首先声明两点: 一是今天我很累,本来是不想写... - 雪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