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持续失眠无法解觉,何不艾灸调理失眠症!

【病症概述】

不寐,古称“不寝”、“不得卧”,现代称之为“失眠”,俗称“睡不着”。叶天士《医效秘传》说:“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日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不寐虽有多种原因,但总的来说是由阳不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或辗转于床褥,良久不能入睡;或醒来之后而不能再眠;或眠而不稳,反复醒来;甚则通宵不能入睡。通常伴有头晕头胀,心烦焦虑,精神萎靡,健忘等症,常见于青、壮年。

梁女士,80岁

主诉:睡眠差时间短每晚3小时左右,2016年4月检查有胆息肉0.2厘米,右肾息肉0.3厘米。高血压药后平时65一150左右,类风湿。

病史:约30多年前开始睡眠时间短,每晚入睡3小时左右,精神很不好,多处调理无效。并有高血压,每天吃药,偶尔高时达140一200并伴有鼻子出血到医院抢救。类风湿也持续几十年之久,每天自己拉手指,会感觉两手轻松点。

问诊:头不晕,只感觉精神有点疲备,两手指有不适感,味口稍差,胃部偶尔不适,其它可。

体查:风池,风腑,太阳穴足三里,外关有压痛,两手指已屈卷

察舌:舌红少苔

脉象:浮数有力

诊断分析:寒湿结滞于三焦四肢,经络不通,久郁化热,耗伤阴津,寒热错杂,脏腑失调,气机不畅。

调理:神道穴点定灸,益气清热安神;三阴交双穴点定灸,调补肝脾肾三经之气血可降血糖血压冠心等病;涌泉双穴点定灸,散热生气,交通心肾,安神,降血压等。

炙后顾客反应睡眠改善,血压降低。

【病理阐述】

《类证治裁》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凡正常人的入睡,为阳与阴交,阴阳互相协调,处于静(相对的)的状态。如果营血不足,或因邪气扰乱,俱可导致阴阳不交,形成失眠。其发病脏器主要在心,但往往与脾、胃、肝、肾等也密切相关。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脾两虚

《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化赤谓之血。”中焦者,脾胃也。心主血,脾统血,心虚则血必亏,脾虚则血失生化之源。血虚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故怵惕不寐。心脾所以虚,大致不外思虚过度,饮食劳倦两端。

2.阴虚火旺

由于恣情纵欲或者房劳伤肾,以致肾阴耗伤,阴不上承,则心火独亢,心神失宁而失眠。

3.痰热内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阻则气机不利,或咳,或喘,肺藏魄,魄者阳神也,喘咳扰肺,魄不安位,故虽卧难寐。

4.情志抑郁

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郁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而导致失眠。

5.胃气不和

《素问·调逆论》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胃气以降为顺,胃不和则气不降,浊阴之气上逆则生喘息,呕哕,胀满,故不得安卧,即经所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职,聚湿生痰,因痰蒸热,壅遏于中,上扰心神,而致卧不得安。

6.心肾不交

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易》曰:“水火既济”。既济者,阴阳中和之象。肾水上交,以济心火,使之炎而不焚;心火下降,以济肾水,使之润而不寒。心肾相交,水火互济,则“阴平阳秘,神精乃治”。反之,心肾不交,则火炎于上,水泛于下,阴阳失调。张景岳云:“不寐之故,虽非一端,总是阳不交阴所致。”阴人于阳则寤,阳人于阴则寐,不寐者,心阳不交肾阴也。


失眠还可以这样调理

一、做好入睡前的准备工作:入睡前的活动直接影响着人的睡眠效果。入睡前20分钟用温水泡脚或做足穴按摩可以促进睡眠。此外,睡觉前不要吃得太饱,不宜喝咖啡、浓茶、酒等。

二、睡前适度饮食,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食物,有助于睡眠。过饱对睡眠不利,而咖啡,可乐,茶等带有刺激性的饮料,尤不利于睡眠。

三、心理上放轻松些:在睡觉之前要抛开种种杂念。生活压力使人精神紧张,白天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或许会强烈影响你的情绪以至于夜晚也无法入睡。

四、保持适度运动,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藉以灵活身体各部器官。睡眠前应尽是避免做剧烈运动,有人想藉睡前剧烈运动,使身体疲倦而后易睡,是错误的。

五、顺其自然:失眠就像厌食一样,与其说是一种症状,不如说是一种习惯、一种暗示。真正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大部分失眠都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传承中医文化,弘扬国粹精华

老师微信 95879545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论
足底涌泉治失眠,经常艾灸睡的香。
第五节 失眠
如何导致失眠的秘密解析和调理+失眠症的中医中药治疗+治疗失眠的食疗方法+中医调节失眠四药膳+中医古人治疗失眠医案
失眠症的中医辩证治疗
失眠症的审病因、察病机、辨病证及其分型论治精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