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名家解读:涌泉穴

关键词: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涌,外涌而出也,形容水向上、腾溢;泉,泉水也,就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水流。该穴名意指肾经的经气由太阳经的阳气转入而来,促使肾经经气的生发,如同天一生水滋润万物。那么具体针灸涌泉穴有哪些功效呢?



基础知识
JICHUZHISHI

【穴名释义】穴为足少阴之井穴,位于足心凹陷之处。喻经脉之气初出如泉水涌于地下。

 

【定位】 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处)。


【主治】 ①头顶痛,眩晕,昏厥,癫狂,小儿惊风,失眠;②便秘,小便不利;③咽喉肿痛,舌干,失音;④足心热。

 

【操作】 直刺 0.5~1 寸。斜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动脉。可灸。


【古代文献摘录】

 

《医宗金鉴》:涌泉主刺足心热,兼刺奔豚疝气疼,血淋气痛疼难忍,金针泻动自安宁。

《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席弘赋》: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

《席弘赋》: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肘后歌》: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百症赋》: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湿寒湿热下髎定,厥寒厥热涌泉清。

《玉龙歌》: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

《灵光赋》:足掌下去寻涌泉,此法千金莫妄传。此穴多治妇人疾,男蛊女孕两病痊。

理疗方案
LILIAOFANGAN

悬灸法

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按摩法

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验案举隅
YANANJUYU

淳于意医案

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意告曰:热厥也。即刺其足心各三所,按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

 

【医家简介】淳于意(约前205—?),齐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曾任齐国太仓长,史称“太仓公”,简称“仓公”。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史记》记载了他的25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按语】厥分为热厥和寒厥。足热而懑,为水亏火旺之热厥。涌泉为足少阴之井,名之为涌泉,犹如天一之水由地下涌出,刺之以收滋补肾水之效,肾水上达而虚火自降。

 

李时珍医案

李时珍治一妇人衄血。一昼夜不止,诊治不效。令捣蒜敷足心,即时遂愈。(《续名医类案》)

 

田从豁医案

1980 年田从豁到日内瓦参加抢救著名画家何赛。患者心肺衰竭合并肺、泌尿系感染,已经抢救1个月,高烧不退,深度昏迷。

 

田老先予安宫牛黄、紫雪散,患者体温开始下降,2天后烧退。后因气管插管将气管划破,大量咯血,再次昏迷,西药止血药无效,田老针刺孔最穴,患者情况好转,咯血量少,又用大蒜泥贴敷涌泉穴,15分钟后不再咯血,1小时后取下蒜泥。观察15天未再咯血。(《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田从豁》)

 

【按语】贴蒜泥法是穴位贴敷法的一种,即将大蒜(最好是紫皮独头蒜)10g,去皮洗净,捣烂如泥状。每次取3~5g,贴于穴位上,一般贴1~3小时,以皮肤发痒、发赤、起泡为度。大蒜泥贴敷于涌泉穴可以清上焦火热,引火下行,可用于治疗咯血、鼻衄等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针灸笔记(二一六)——足少阴肾经/涌泉穴
大蒜捣烂敷脚心可止咳
急得失聪,涌泉立功 | 针灸医案
每日按摩涌泉穴10分钟可治疗失眠
足少阴肾经---涌泉穴
涌泉穴【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