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中甲:止嗽散释义



导读:止嗽散是治疗外感咳嗽的基础方,程钟龄赞“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本次课程邓中甲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止嗽散的病机、方义、配伍特点、辨证要点及临床加减,对于临床正确选方作用很大。


止嗽散,止嗽散这个方呢,学习这个方的意义有两点:一个呢,这个方本身,止嗽散是名气挺大的,也是用于外感咳嗽常用的一个可以看作基础方,也是个常用方。


学习这张方的意义呢,它常用方啰,用它加加减减可以治疗各种各样的外感咳嗽了。所以像程钟龄自己说治疗诸般咳嗽,但不能造成误解,是咳嗽就用。因此它的分类现在把它归为一类了,过去很多教材归为一类,也归过二类。


有些归二类,老师就说就是它名字叫了止嗽散,将来学生遇到咳嗽就开止嗽散。所以说这个方有的时候不好讲了,把它放二类。实际上这个方还有个特点,它很重要就是反映了肺脏的生理特点和用药特点。肺为娇脏,怎么样照顾到肺为娇脏针对性地用药,用药特点。至于这个方的主治证候呢,究竟有没有外邪?大家总觉得很多书上彼此不统一,那实际上是两种情况:外邪不明显和外邪较明显,就是还有或者说都没有。较是由外邪引起的,外邪已尽或者未尽,程钟龄在他的《咳嗽门》、《伤寒门》里分别都用这个方,也就差荆芥一味药。这是一种动态的辨证和使用过程,它原来这个方用的情况是用于风寒证,风邪是偏于风寒的,但是寒不重。尤其是过了一段时间了,外邪大部(分)已去了,所以他外感风邪了。


有两种情况造成了这种表邪未尽,一个是解表不彻,一个不药而愈。解表不彻呢是指的当用譬如说辛温解表力量较强,针对表实证的。你用的方呢,或者用的药发散力不够,散了一些了,还剩一些,这解表不彻底。不药而愈呢,他当时也提出来就是说不药而愈,《医学心悟》里,一般现在我们也有这种情况。感冒了,外感风寒了,年轻,好像是,或者在某种条件下,不那么及时治疗,拖,拖,这个正气抗邪呢不吃药也好了。


不吃药好了,好了是指的表证、表邪在解,这是常见的。特别现在的年轻人,受风寒以后,挺两天,他又觉得好了。但这个情况呢,外来表邪是有正气,可以祛除,但是肺气不宣没得到改善。所以剩下了表邪,还有点微有恶风发热,有两种情况,《伤寒门》里的,它可以微有恶寒发热,《咳嗽门》里的可以没有表证。所以《咳嗽门》里又说兼表证了,加荆芥。


我们拿现在学的止嗽散来说是微有恶风发热,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是指的肺气不宣还在。而这里呢,没有强调它痰多,主要肺气不宣以后又津液凝聚,有一些痰,而且非得宣降失常,咯痰不利,痰量并不多,一般这个情况。苔薄白,脉浮缓,这仍然它是属于表证。在后期解表不彻,不药而愈,以肺气不宣为主的,没有影响整体气化,所以这舌脉变化不大,这个病机分析大概是这种情况了。而它这个风啊,治风化痰,这里所说的风是针对它症状里边的咽痒咳嗽,痒属于风,从这个角度(而言的)。


同时呢它又感受了风邪,虽经解表或者解表不彻,外来的风邪未尽,已经不多了。从这外来由风邪引起以及症状上咽痒咳嗽来判断,把它归类归在治风剂。但总体上它和表证引起有关,而且本身这个方呢它是从完全的证候来讲兼有一定的表证。所以还是把它放在解表剂里,辛温解表,从整个药来讲略偏一点温性。所以说明一下这个分类,讨论得很多。


那这个方因为它原来他用这个散剂,从原书来讲,因为程钟龄这个医家他有很多特点,有些我们要根据这医家的特点,他又是个理论家,很重视中医理论,而且(在)总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前面讲到八纲,八法,那可以说(是)从《内经》提出的治法吧,张仲景建立了辨证论治的(体系),奠定了一个基础了,到他这里在理论归纳上为后世的学员的学习确实创造了很多条件,在理论的规范总结方面。那现代学习中医,治法方剂里的八法,病机学习当中的八纲,都是十分重要的。他又是个临床家,《医学心悟》里,那部头虽然不大,有很多好方子,我们这个教材收了一些他的方。


所以他既是个理论家,又是个临床家。他喜欢研究一些共性规律,从那理论上和从他处的很多方里,研究一些共性规律。你看这个方就很典型,当初他生活的时代,虽然是清代了,而且前半期,局部地区也遇到一些兵荒马乱,因为内部的一些(动荡)或者局部地区的起义或者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争斗,老百姓也有的流离失所。那这种情况下就对于疾病,比如外感以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这种情况很多。所以他就观察,遇到很多人,感冒以后咳,感冒可能是不药而愈,拖一拖就好了,咳嗽延续很长时间。


他就研究很多共性,制定止嗽散。这个止嗽散他是广为普送,拿来给流离失所的人,他做好事,送给人家吃的。所以他用药当中尽可能照顾很多肺脏的共性,药物经过精细的选择,所以很具有人民性的,就是说普遍性使用的。他提到治诸般咳嗽,治各种咳嗽,这主要还是外感中的各种咳嗽,它当时针对的属于战(争)恐(慌),那种情况下外感解表不彻或者不药而愈这种普送,普遍使用,这样的,所以了解一下这个背景。这个方里边,君臣佐使的总结各个教材有点差别,主要差别在君臣药。像过去在五版教材,还有一些教材把桔梗、白前作主药的,作君药,那相应(的)百部、紫菀作臣药。六版以后,百部、紫菀作君药,桔梗、白前作臣药。这个立足点不同,实际上这几味药都(是)很温润和平的。


这个以桔梗、白前作君药,主要考虑的是他出发点指的,它主要是肺气不宣,宣降肺气,那从宣降肺气角度来的。特别是很多外感以后引起肺气不宣,那这个桔梗、白前呢总体从药物的性质,寒凉属性来讲呢,结合一些偏平性的。桔梗开宣肺气,也能有一定化痰作用,白前降肺气。两味相配一升一降,体现出宣啊,对肺气来(说)一宣一降,能够化痰止咳,也是常用的。百部、紫菀的使用,是由针对这两味药适应面很广来的,这两个药适应面很广。第一个特点它都可以用于新久咳嗽,外感咳嗽常配,病程较短的;内伤咳嗽病程较长的,这两个药也常配,也常使用。百部平性,紫菀偏温,它既能入气分,又能入血分,温而不燥,温润。它和冬花有一点差别。所以不管是寒热咳嗽,配伍得当这两个都能使用,都常用的,温而不燥,温润,所以说它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新久咳嗽皆宜,止咳化痰常用的。


所以君药、臣药相配就成为方中一个主体,这四味药有很多共性。经过这个选择,因为它不是针对某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在使用。普遍的这种经外感之后,留下肺气不宣,宜宣降肺气为主要治疗目的,这个用药。佐药,荆芥,《伤寒门》里的方,是它有荆芥了。荆芥辛而微温,但也有现在中药书里说到它偏平性,但总体上公认辛而微温,恰恰是这辛温解表药当中最和平的,起到一些疏风解表的作用。


用陈皮理气化痰,考虑到肺气不宣以后,多少会产生痰。陈皮理气而能化湿,有助于化痰,防止产生痰阻气机更不利于肺气的宣降,这是佐药。甘草可以看作使药,又兼佐药的作用,功兼佐使之用。它既可以和桔梗利咽止咳,桔梗甘草汤,《伤寒论》上有桔梗甘草汤,结合以后是我们清利咽喉常用的一种基本组合,甘草也能调和诸药。


所以这个方从用药来讲,有它的一个特点,温润和平。所以用药配伍的这个特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它有一点散寒作用,解表不伤正。所以主要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用他自己归纳的配伍特点,它是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这是一个比喻了,也就是说祛邪方面来说呢,这个祛邪方面力量并不大,不会攻击过当的,稍微疏散风邪。


而且它在运用当中也明确的反应出,表邪没有了,荆芥就不用了。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呢,这并不是说散表邪力量很强,而是说表证之后留下的这种咽痒咳嗽时间较长的它的效果很好,大有恢复它肺气宣降的意思。这是《医学心悟》里程钟龄自己对这个方的一个评价。这段话后来很多医家也都引用,认为治疗肺脏病变,特别是外邪引起的肺脏病变,特别要注意这个用药。所以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就成为后来针对肺脏的生理特点用药的一种标准。大家崇尚的,推崇提出来的这种理想状况,肺(的)用药要这样。所以从这个方也充分体现出针对肺脏生理特点,肺为娇脏,用药要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后来一般都(有)这样(的)看法。那它针对的肺为娇脏,那它为什么娇呢?娇在哪里?姣应该说(是)易伤难愈。


历来对肺脏(研究),因为过去对肺脏的娇脏易伤难愈呢,有一些医家也提到过,但从用药上、治法上,琢磨研究到这个时候呢比较公认。所以后来的肺为娇脏之类在清代这方面治法的研究总结就多了,就比较多了。所以对肺脏用药特点,肺脏生理特点在临床上的落实,这个呢程钟龄还挺有贡献,肺为娇脏反映在易伤难愈,那为什么易伤呢?为什么难愈呢?易伤过去一般认为肺为华盖,其位最高,有两方面因素最容易伤损它。一方面中医学把疾病分为外感、内伤,外感疾病肺卫首当其冲,一大批表证、外感病首先伤的就是肺,那这个方面比例就很大了,是它易伤的一方面。第二方面呢,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其他诸脏发生病变,不管寒热,容易熏蒸华盖,累及肺脏,内伤病经常各脏都容易影响它,不管寒证、热证。那寒证来说,脾和肾为主了,往往脾,脾胃有寒证,很快引起脾肺的(寒证),从母病及子的角度,这是多见。


所以在治疗这一类往往是脾肺同治的。肾的话,肾为水脏,阳气不足,一有寒象往往造成水液不化,而水寒射肺是常见的。热盛里的熏蒸也很多,不管实热虚热。所以古人总结到这一点认为,而且肺脏得病自身很难,比较难找出路,张景岳形容它,肺为华盖,其位最高,虚如风草,下无透窍。熏蒸上去它这个找出路,你都药物调理,这些就是说易伤难愈。用这个来比喻易伤难愈,来形容肺脏。那古人说肺脏属于金,像脏象每一脏都有它的性质特点,根据性质特点推导出它的发病特点。当然它是肺卫,人体之屏障,所以肺多表证,也是易伤啊。难愈里头它不耐寒热,过去强调的,所以用药不寒不热就从这个来(的),不耐寒热啊,有寒热熏蒸华盖它就继发病变多。形容呢水冷则金寒,火行则金灼,它性质属于金啊。


水冷,一个金属的调羹和一个陶瓷的调羹,加热到同样温度丢在水里,遇到冷水或者遇到热水,都放在冷水里降温来说呢,金属的最快,对寒很明显。金属调羹、陶瓷调羹同时用来加热的话,谁最先烫手?还是金属的,对热也最敏感,所以不耐寒热。因此选用药物呢要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在这个时代就是说从理论到临床归纳出一套对肺脏的特点。实际上就是说肝心脾肺肾治法在历史上,也是像我们前面谈到一些麻桂剂、羌防剂它有一个逐渐前进、成熟的过程,理论和实践配套的过程。所以从止嗽散的学习,既要学这个方,同时要体现出肺脏的治法特点,用药特点,来指导用其他时代的一些方的时候,也有这种指导意义。


辨证的要点,在运用当中,它咳嗽、咽痒,单用这个方并不强调痰多,咽痒咳嗽,可以有微恶风发热,里证不明显,所以苔还是薄白的。但是这种咳嗽呢,痰并不多,痰多就要加减,加味了。痰不多的要和这种肺热咳嗽、阴虚咳嗽区别。遇到那种情况当然是病机迥然不同啊,应该又用另外的药了。


在随证加减方面,这个方对于还存在一点外邪咽痒咳嗽呢要注意它的,因为它治诸般咳嗽,根据具体性质的差异来加减。如果表证重,当然荆芥不够了,常用的比较平和的药可以增加散表作用。那选药很重要,像防风这些不燥,风中润剂;苏叶也是有这种透表,同时又走气分又走血分,又很平和,自身还能理气;生姜在散表药当中也是比较平和,而且还能和胃。


如果这种痰虽然不多,但是有咳痰难咯的一般来说要考虑到增加化痰力量,而且防止痰郁化热,半夏、茯苓、桑皮,桑皮是可以清肺、降肺气了。肺燥咳嗽,那指的干咳,或者痰很少,难以咳出,那用润肺化痰,增加润肺化痰方面的药物。这是常见的几类加味方法。但有的说肺热重,肺热重这个方的话不是,有的教材是各种情况加味都列出来。但实际上这肺热重另外选方。你用这个方加得多了以后,(就)不是这个剂(了),它不适宜以肺气不宣为主要病机。那邪热壅肺或者肺热这一类的肺中伏火,等等这一类它是主要病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学习笔记44
止嗽散应用探讨
方剂学 18讲 止嗽散(二)。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
(1)辛温解表剂止嗽散、香苏散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二):解表药
荆防败毒散——经方解读(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