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县乡村记忆》节选——终兴镇刘寨村

编辑/朱秋霞

刘寨行政村 位于终兴镇东南部,距终兴镇镇政府15千米。东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安方楼相接壤,西邻姜寨行政村,南靠太行堤河,北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刘菜园村相接壤。下辖刘寨、殷庄、卢楼、大权庄、小权庄、马庄、安庄、宋楼、孔庄九个自然村。总面积3.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8平方千米。村落占地0.5平方千米。居民612户,2615人。

自然村概况

刘寨村 位于终兴镇东南部,距终兴镇人民政府15千米。东邻宋楼、大权庄,西邻南孔庄,南邻朱集镇贾庄新村,北邻马庄、安庄。村庄总面积0.4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37平方千米。居民70户,300人,有张、刘、王、三姓,均系汉族。

明天顺年间,刘氏迁居此地,因当时人口稀少,居住不安全,刘氏筑寨护村,命名刘寨村。

孔庄村 东邻刘寨村,西邻姜寨村,南邻张窑村,北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刘菜园。村庄总面积0.2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24平方千米。居民60户,250人,有孔、白二姓,均系汉族。

明万历四十三年(1606年),孔氏自曲阜红庙村迁到此地建房落户,故名孔庄。

马庄村 东与安庄相接壤,西邻姜寨村,南靠太行堤河,北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刘菜园自然村相接壤。村庄总面积0.4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35平方千米。居民98户,345人,孔、马两姓,均系汉族。

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马氏族人从今金乡县鲍楼迁此建村,故名马庄。

安庄村 东与小权庄相邻,西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刘菜园村相接壤,南邻马庄村,北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孔店村相接壤村庄总面积0.3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28平方千米。居民45户,240人,有马、王、李、三姓,均系汉族。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安氏迁此建村,故名为安庄。

宋楼村 东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张丕庄村相接壤,西邻小权庄,南邻大权庄,北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安双楼村相接壤。村庄总面积0.3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31平方千米。居民59户,280人,有寻、宋两姓,均系汉族。

明朝崇祯四年(1631),宋氏自江苏省的丰县赵庄镇宋楼迁到此地建房落户,为示不忘祖籍,更名为宋楼村。

殷庄村 东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周屯村相接壤,西邻大权庄,南靠太行堤河,北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张丕庄相接壤。村庄总面积0.2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24平方千米。居民40户,200人,有权、殷两姓,均系汉族。

据《殷氏族谱》载:明崇祯年间(1628-1644),殷氏自江苏省徐州到此定居,故名殷庄。

卢楼村 东邻殷庄,江苏省丰县王沟镇陈庄相接壤,西与朱集镇贾庄新村相接壤,南靠太行堤河,北邻大权庄。村庄总面积0.3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3平方千米。居民66户,300人,有卢一姓,汉族。

明万历九年(1581年),卢氏由本县谢集迁到此处建房落户,因卢氏在此建有阁楼,故名为卢楼村。

大权庄村 东邻小草楼村,西邻丁庄,南邻前草楼村,北邻李庄。村庄总面积0.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37平方千米。居民87户,350人,有权一姓,汉族。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权氏一支人从本县西关权楼迁到此处,落户建村故名大权庄。

小权庄村 东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张丕庄相接壤,西邻安庄,南邻宋楼村,北与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安双楼村相接壤。村庄总面积0.4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34平方千米。居民87户,350人,有张、孔、白、马、殷等姓,均系汉族。

明嘉靖年间(1522-1566),权氏分支由今本镇大权迁到此处建新村,因初建时人少村小,故名小权庄。

村庄往事

刘寨保卫战 抗战时期,刘寨村是湖西抗日根据地的最前沿。日军、国民党驻丰县常备队不时对刘寨及附近的村庄进行侵犯,催粮拉户。所谓“拉户”,就是把人拉走,使其家人再用财物赎回,三四年时间,这一带被拉走的人达一百多名,村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刘寨村李宪德、孙富精、刘学清、马凡增、王金玉组成了“小八路”,与邻村马庄、孔庄青年合为一起,拿起刀枪,担当起保家卫民的重任。湖西抗日大队很支持,支援了枪支弹药。1943年11月26日,日伪军偷袭刘寨被发现,双方在太行堤河激烈交火,湖西抗日大队得报,迅速赶来增援,一时枪声大作,日伪军见势不妙匆忙撤离。解放战争期间,“小八路”队配合八路军主力与日伪、地主武装 、土匪发生多次战斗,保卫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治理高河 刘寨因地势较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四周村庄百姓称为“蛤蟆洼”。清朝初期,村里几位头面人物用黄牛拉着拖车划出一条流水沟,上接辛羊庙前的太行堤河,下连江苏丰县西北的顺河,全长约70华里,取名高河。由于长期受雨水冲刷,原来不足三米宽的流水沟,至解放初期,增宽到8米、深达2米。

每到雨季,高河水满为患,远在几里之外的殷庄、卢楼、大权庄时常发生水灾。1960年,刘寨生产大队组织人力在原排水沟的基础上开挖了高支,流水注入高河,自此,水患彻底排除。八十年代,县水利部门组织人力清淤开挖,把高河河道增宽到11米、深3.2米,并架设了宽4.5米、长12米的桥。2008年初,小权庄西的一座桥架设完成。2019年,马庄桥危桥改造完毕,目前在五华里的河道上有两座桥,桥状良好。

“远学大寨,近学刘寨” 解放前后,刘寨九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000左右。耕地40%为盐碱地,亩产小麦不到百斤。很多时候因旱涝等灾害造成颗粒无收,常年食不果腹,缺衣少食,很多人家吃盐靠从碱土中获取,生活极为困苦。

1960年,刘寨村遭受重大水灾,庄稼颗粒无收,至1961年春天,人们只能靠树叶、野菜充饥,在饥饿、疟疾、水肿的折磨下,许多人选择讨饭外出,闯关东、下陕西以保命,村庄人口减少了30%,为了解决吃饭问题,1963年,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影响下,刘寨大队进行土地改造,主要措施就是挖台田,翻沙压淤、压碱、抬高地平面。在每年的冬季、春季空闲季节,刘寨大队全体男女青壮年按照一亩地挖宽2米、深1.8米的沟为标准出工出力,至1965年,共挖台田12000多米,全大队改造了95%的地块,农作物产量大有提高,有些地块地瓜亩产突破6000斤,对当时靠救济粮吃饭的人们来说,地瓜解决了饥饿问题。挖台田带来了增产,但高强度的劳动摧垮了村民的身体,多数人落下了腰腿疼、偻背、哮喘等毛病。由于学大寨成绩突出,刘寨大队被县委县政府嘉奖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大队”、“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大队”,同时,涌现出学毛选先进个人、忆苦思甜宣讲队先进个人,被树为全公社、全县标兵,以“远学大寨,近学刘寨”为口号向各公社大队宣传。

1968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刘寨大队被县选定为知青点之一,吸纳知青共26名,大队革委会从各自然村调入16户,组成一个67人的生产小队,1972年后, 知青们陆续返城,他们在刘寨大队生产劳动中得到锻炼成长,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许多人成绩突出,得到晋升。(材料搜集:马宗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丰县崔氏村落
丰县华山镇邵庄村:快过年啦,赶紧看看咱的美丽乡村是啥样吧……
丰县董氏宗亲分布村落
临清654个村名社区大全,有你家吗?快快收藏...
丰县欢口镇尹庄村:燕喜堂七公六房十一世祭祖大典(三)
每天一县: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