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走访历程(三)--黄堆集与赵辛庄

 文/朱秋霞

昨天在王寨村得知黄杨庄村有一位离休干部,参加过正规部队,打过仗,决定去拜访他。我在姐姐家吃过早饭,就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骑行到黄杨庄村后,见马路边一座闲置房子前,停了很多三轮车,二三十个老人围着几张小桌子打牌。有的玩麻将,有的玩纸牌,还有的玩骨牌,这是个休闲场地。

老人聚集的地方故事肯定多,我把车子支在路边,走过去打问一位站在旁边看牌的大叔,他指着一位正玩纸牌的老人,说:除了他岁数大点,有90了,再没有那么大的了。

我笑问老人贵姓,老人一边玩纸牌一边说:叫黄百田。

一位大爷揶揄道:他是地主,地多!

我问黄老人:您真是地主成分?

黄百田老人笑道:听他瞎说,我是贫农!

大爷笑道:百田,百田,地还不多?

我问黄老人:您打过仗吗?

黄老人说:我没打过仗,那时还小,跟着大人到处躲藏,没少受罪。俺村只有黄德顺打过仗,是离休干部,他到城里住院去了,你过几天再来找他吧!

我明白了,黄德顺老人就是今天要找的人,没想到他住院了!黄杨庄只有过几天再来了。

我还想和黄百田老人聊一聊,同桌打牌的大叔皱着眉不耐烦的说:你别再跟他叨叨了!弄得老头都没心打牌了,这一会出了几次错了!

我只好向黄老人表示感谢告辞,黄老人歉意的朝我笑笑摆了摆手。

下一个目标,到赵辛庄村走访赵学增、赵希鲁。解放前,他们家同湖西区统战部部长王文彬有亲戚关系,赵希鲁曾任湖西中学校长。从地图上看,赵辛庄和黄堆集两个村相隔不远,黄堆集大马子多,有大马子头,正好顺路,一起了解。

黄杨庄距离黄堆集有7公里,顺着公路往东直行,这条路车辆不多,新铺的公路很平整很干净。路边的杨树叶子发黄了,在阳光的照耀下金色灿灿的,有些叶子脱落下来,一片片散落在路上和田间,家乡的树木多为落叶乔木,它们春天发芽,秋天落叶,冬天树枝上挂满了冰霜,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是平原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路南边的沟内有水,生长着芦苇,芦荻随风摇曳,路边野草黄绿相间,黄色的是过季而枯萎的野草,嫩绿的是种子新出来的嫩芽,有的野草抓紧最后怒放时刻,盛开着黄色或粉色的小花朵,给这个乡间增添了不少情趣。

过时门楼村,再过王楼村,公路边的农家院子,一律盖着漂亮的门楼,门楼高大宽阔,门楣上都镶嵌着“家和万事兴”或“幸福之家”瓷砖字匾。院内规格几乎是一个样式,一进大门,迎面必须有一面迎门墙,上面镶嵌“金光大道”壁画,寓前景无限美好,生活幸福之意。

据王楼村一位大爷说,以前黄堆集和曹马集都是大集市,很热闹,自从镇政府搬到时楼,再加上各个村都有超市了,集上卖东西的少了,人也就不多了。

来到黄堆集大街,看去果然不如时楼镇繁华,门面稀少,外面也没有摆摊的。

十字路口有一家修理铺,门口坐着一位白胡子老大爷。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他跟前,问:大爷,赵辛庄咋走?

他往南一指,说:前面那个村就是,在路东边。

我又问:赵辛庄村的赵学增、赵希鲁您认识吗?

大爷摇头,说:赵学增不认识,你说的希鲁是在单县当校长的那个吗?他全家都不在这村了,早搬走了!具体啥情况你到村里去问问吧?

我谢过大爷,往南慢慢骑。路西又有一家修理铺,一位大哥坐着与正干活的修理工闲聊。我向他俩打听以前的革命人物,大哥说:你是不是来看烈士陵园啊?这边有一个!

我把想法向他俩做了介绍,修理工说:你今天来的不巧,我们村有一个老革命,90多岁了,他的故事多,三天也讲不完,而且记得特别清楚,哪一年几月几号,都有谁,干的啥,一点不会错的!他叫徐怀德,今天去住院了。你过几天再来找他吧!

大哥忙说:我们村也有一个,叫池清永,他在老年房里住,你去一问就能找到,打过仗的,90多岁的老头就他一个!

我连忙在手机记事本上记下了黄堆集徐怀德、张集新村秦庙村老年房池清永。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就有收获,心里很高兴。

修理工突然想起什么,抬头说:你搜集材料能不能给反映一下?听说国家对复员军人待遇有新政策了,我当了六年兵,有没有点待遇呢?该找哪个部门?

我说:军属问题应该归民政局管吧?可以在网上搜民政局的电话,打电话问问,想了解啥情况,人家会给你解答的。

他继续低头干活,有点消沉的说:唉,不知道该找谁,回头约几个战友一块问问,试试看吧!

我问旁边那位大哥:大哥,刚才你说这边也有个烈士陵园?在哪?

大哥朝着东北方向一指,说:就在前面不远,你去看看,里面埋的都是当兵的!

我心里盘算着,先去看烈士陵园,再去赵辛庄,最后去张集秦庙村,正好转一圈回去。时间紧迫,抓紧时间去看。

往回骑行不远路东,就看到了黄堆集烈士陵园。墙上有陵园介绍,里面确实有不少墓碑,空地上还有农家晒的玉米和辣椒。道路两旁有柏树和四季常青的绿化树,墓地绿草丛生,几十个大理石墓碑像队伍一样整齐的排列着,走进看,上面却都没有烈士的名字。

一座角亭下立着一块大碑石,是园中最高的碑了。背面刻着百十个烈士的名字,上面有专员李贞乾、政委肖明的名字,这些都是抗战期间牺牲的八路军战士。

走出烈士陵园,我向路边一位大姐打听徐怀德老人。大姐向屋里叫一位大哥出来和我说话,大哥姓李,他说:徐怀德老人没在家,今天刚去住院了,啥时候回来不一定,并且很爽快给我留了电话,说:过几天打电话问问,要是出院了,你再来,省得你跑腿了。我十分感谢,觉得老家的人热心极了。

再次路过修理铺,修理工还在干活,之前那位大哥已走了,一位搞卫生的大叔坐在旁边和他聊天。修路工看见我,笑着打招呼:找到烈士陵园了?

大叔问我干啥的?听我介绍后,他略一思索,说:想了解打仗的事情?除非找徐怀德,别人都不知道。徐怀德的父亲解放前开过大药铺,他本人还跟着杨作磊当过文书。

我问:以前黄堆集有个大马子头是吗?

他点点头,说:这村解放前是有个大马子头田生水,手下有三四千人,那时叫杆子会。当时八路青堌集派人联系他,想把他招安,他不干,不但不招安,还跟八路作对,派人人趁黑天摸进八路驻地,毁了不少八路军。后来他八路军抓住枪毙了。田生水有钱有人也有枪,在这一片没人敢惹他,他在县城也有势力,就连衙门口拿他也没办法,还在衙门前给他一片宅基地。

下午一点多了,我辞别二人,赶紧顺着公路往南骑行,几百米后左拐,到了赵辛庄村西头的土路,进村,街道不宽也不平整,一户院内的柿子树上坠满了红红的柿子,一户大门旁的竹子绿色葱郁,一只老母鸡带领着四五只小鸡在找食吃,五六只小黑鸭“嘎嘎”叫着在水沟旁撒欢,这原生态的场景,带着浓厚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我停下来很有兴致地观看了一会小鸡小鸭。

记忆中似乎小鸡小鸭都是春天才养,春寒料峭时节,母亲便从商贩那里赊来十几只小鸡,放在纸箱里养着,放在随着天气渐渐暖和,它们也慢慢长大,到了秋天,小母鸡已经红着脸下第一个蛋了。这家的小鸡才刚换下绒毛,还这么小,跟在老母鸡后面跑,一会落下了,一会又紧追上来。

一位大叔骑着三轮车从我身旁经过,我忙向他打问赵鲁的情况。他停住三轮车,问我:你是他家的亲戚?

我连说:不是不是,只是搜集解放前的素材,赵希鲁解放前是老革命吧?他还是湖西中学的校长。

大叔听我说的没错,就说:希鲁家没人了,早就不在这村住了,他侄子在家,要不你去找他?嗯,今天可能不行,他去别村出殡了。你改天再来吧!

我恳切地说:他侄子年轻,应该知道的不多吧?您能说说他的故事吗?大叔连说自己岁数不够大,不太清楚以前的事情。这时走过来一位老人,指着老人对我说:他岁数到了,你问问他吧!说完骑着三轮车走了。

这位老人叫赵福清,1924年生人94岁耳朵有点聋,我大声说几遍才听清楚。

他说打仗的事他记得,打淮海战役跟着抬担架,二十几天过家。冒着子弹救人,在死人堆里抬人,子弹在头顶搜搜的乱飞,根本分不清哪是兵哪是民。那时当兵很苦,伤兵都分摊到各个农户家里,连药都没有,疼得嗷嗷叫。

赵希鲁弟兄三个,是老大,家庭条件不错,骑马挎双枪干革命,常年在外奔波,很少在家。赵希鲁个头高,长得好,人才不错,又有文化。家里的媳妇是小脚,没文化,包办婚姻,没有感情。解放后,他离婚了,又找了一个大学生,领着媳妇去西安了,再没有回过村。他曾安置很多烈士灵柩到单县烈士陵园湖西革命烈士塔上有提笔。

如今赵希鲁已不在了,过去的一切都成为历史了,他年轻时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代人的革命奉献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的敬佩与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承孝文化 节俭办婚丧 内丘大辛庄村文明新风扑面来
欢口这9个村庄留下的印迹,看过激动得不能自已!
尧沟赵家埠头寻古(二)
大辛庄村
精致漂亮的村庄
▶这是哪村大哥改唱地的《涛声依旧》真有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