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南北朝乐舞谈及南北朝的巫鬼文化
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一个最混乱的时期,也是舞蹈史上较为特殊的阶段。此期间,舞蹈文化处在一个与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状态下。一方面,汉族传统的“清商乐”承袭于各统治集团合格小朝廷、门阀士族、豪强大富家庭的饮宴娱乐中,另一方面,被叫作“胡乐、胡舞”的各少数民族民间乐舞又以胜利者的姿态风靡了南北两朝。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沉溺于乐舞享乐,这种对乐舞穷奢极欲的追求,客观上推动了舞蹈的发展。主要的宫廷乐舞的表现形式有很种

  《白 舞》是清商乐中著名的舞蹈,最初为三国孙皓时吴地的民间舞。后来,在统治阶层享乐需求下,它进入宫廷,盛行于六朝及隋唐。宫廷中的《白 舞》,虽然改变了最初作为民间舞蹈本来的健康、质朴的格调,罩上了些消极感伤的色彩。在魏晋南北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真实而深刻的展现了对生活的强烈追求。在这个基点上,《白 舞》有它自身的意义。此时的玄学盛行,与其并存的还有佛学思想的传入。

  《鹤鹆舞》是一个模拟鹤鹆鸟的抒情舞蹈,流行于东晋,身为东晋高官的谢尚最善此舞。此舞的主要价值,并不在惟妙惟肖模仿动物的动态本身,而在于通过对鹤鹆的“传神写照”较完美的表达了一种如鹤之孤傲,如云之高洁的主观情感。这个舞蹈是最能体现魏晋之风的气骨和神韵。

  胡舞与温婉柔媚的中原舞蹈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在上层社会,喜爱胡乐、胡舞成为一时之尚。胡舞也有“筋骨柔”、“腰身软”、“体轻似无骨”的特点,但始终不会脱离自己“阳刚之美”的总体风格。就是这种风格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追求放达不羁、超然自得的时风颇为一致,形成了同时代精神律动与历史运行步伐的相协共振。胡舞“或踊、或跃”的动势特点、“醉却东倾又西倒”的痴狂情调,那样放荡纵情、无拘无束,十分符合鲜卑民族的审美理想。因此,胡舞就在这样一个适宜自己生长的文化气氛中不断发展。

  魏晋南北朝宫廷舞蹈的特点:其一、追求个人情感的宣泄;其二、各种风格同时并存,相得益彰。尤其是胡舞的盛行,彻底改变了舞蹈发展的总体风貌。这为隋唐乐舞的空前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晋南朝之际崇巫尚鬼是江南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这种信仰心理反映在信仰行为上,出现了对鬼神的淫祀,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感到世事难料、生命无常,传统的儒家学说已经衰落,人们便开始从佛教寻求安慰。但儒、佛、道的争辩没有中断过。巫的起源很早,巫师通过念咒、跳舞、祭拜等手段,上法人的愿望,下传神的旨意,为人消灾致富。可见巫文化和舞蹈也有几分联系,但舞蹈大都是宫廷喜爱的,而巫鬼、神等,都是低层人民用以逃脱苦恼的对象。佛、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的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鬼神信仰的内容

  西南地区的巫鬼文化在中古时期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与宋四个阶段,每一阶段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巫鬼文化的特点则表现为大众性、稳定性、世俗性、嗜血性和简陋性。巫鬼信仰在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自然神崇拜、图腾崇拜和人鬼崇拜;流行于西南地区的巫术又主要有神判巫术、祈求巫术、驱鬼辟邪巫术以及巫蛊术;而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则表现为西南地区的巫鬼文化在政治、经济、医与军事等方面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

  巫鬼文化和乐舞文化都是南北朝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都丰富了人们的思想精神和文化生活,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乐舞,清商乐舞作为我国传统舞蹈文化中的一种极具表演性、风格性、审美性为一体的舞蹈形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兴盛,为我国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保存及唐代燕乐舞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舞蹈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注重舞蹈艺术本体,使舞蹈最为重要的本质功能得以归复。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统治阶层和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提倡下,其舞蹈在舞容、舞形、舞情、舞意等方面无不体现出这一时期轻盈、神逸、婉约、脱俗的独特士文化特征。探索舞蹈艺术的形式美,使得这一时期的舞蹈出现空前繁荣,尤其是清商乐舞的繁荣发展,更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巫”的宗教与艺术
巫觋文化
戏曲与宫廷乐舞是什么关系
西域龟兹古国的乐舞被誉为“天宫飞来的歌舞”,影响至今
历史│庸国·巫文化——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九)
话说中国舞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