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观察
知识基础
课堂观察
·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课堂观察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不是为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是互惠性的。
※让被观察者
·感到放松和自在,自我意识得到加强。
·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受到鼓舞。
·认为是积极的、有帮助的,能改善教学方法。
·欢迎仔细地听课,自信心得到加强。
※让观察者
·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
·搜集和积累微观资料,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获得教和学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实际讨论中心。
·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技能。
※课堂观察
·要有相应准备,反对“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任务化做法。
·要比较全面了解本节课的前后关系,反对推门听课,随心所欲。
·要注重教学细节,排除课堂的复杂性干扰,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
·要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仔细思考,深入底里,真正把握住学生的脉搏。
·要防止先入为主、光环效应、学习中心,拒绝假话,反对即兴点评、话语霸权。
·要防止将教师的课堂行为划分成若干等级,给教师分出三六九等,互相攀比。
·允许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各种观察方式的存在。
※《课堂观察手册》
·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课堂行为研究提供一个观察、理解、描述、反省支架。
·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导、教研组活动、课堂文化创造提供一个话语体系。
观察维度
我们确信
·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如果我们对课堂分析缺少概念的框架,就可能不理解课堂行为。
我们的理念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库恩)。
课堂
文化
教师
学生
课程
我们的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传统
·建立四维视阈支架,
·关注教学现场的关键和细节,
·进行非结构性、开放式观察。
实施课堂观察,你的关注支架是
·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
·教师——教师技艺(怎么教)
·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
·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
实施课堂观察,操作的要领是
·课前会议
·课堂观察
·课后会议
维度1:课程
角色:师生课堂共同面对的教学的客体
·状态: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对象(客观世界)
·追求:适切(需要)
·观察点设置:
1.课堂,从“课标”出发走向“生活”,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2.课堂教学客体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资
源”和“练习”等5个指标;
3.五个指标均可从“预设”和或“生成”方向去观察。
指标
观察举例
目标
·预设的课时目标(学会/会学/乐学)是什么?怎么样?
·课时目标是根据什么(课标/学科/教材/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
·预设的课时目标在课堂遭遇到怎样的生成问题?生成什么?怎么样?
·课时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矛盾是什么?教师如何解决?怎么样?
内容
·预设哪些教学内容?根据(课标/学科/教材/课时/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
·生成哪些教学内容?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
·教/学内容突显本学科的主导概念、核心技能、逻辑关系是什么,怎么样?
·教学内容有没有明显的科学性、思想性方面的错误?为什么会产生?
·教学内容的容量、新旧知识迁移、重点难点处理、兼顾学生差异等方面怎么样?
方法
·预设哪些教学方法(启发/讲授/讨论/活动/探究式)?根据什么预设的?怎么样?
·生成哪些教学方法?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
·预设/生成的教/学方法有没有体现本学科的特点?
·预设/生成的教/学方法有没有引起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关注?
资源
·预设哪些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人)?意图是什么?
·预设资源有没有得到实际利用?利用(对教师、学生)的效果如何?
·生成哪些资源?利用的效果如何?
·向学生推荐哪些资源?现实性、有效性如何?
练习
·预设、生成哪些(课堂、课外)练习?怎么布置的?
·练习的质和量,发挥怎样的作用?
·练习有指导吗?指导的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怎么样?
·在练习和“回归生活”上有哪些探索?怎么样
维度2:教师
·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
·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活动”“手段”和教学“机智”以及体现“特色”;
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指标
观察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
·这些环节是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
·这些环节是否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
·这些环节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习?
活动
·教师有哪些活动(讲授/训练/讨论/提问/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
·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么样?
·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
·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
手段
·教师运用哪些手段(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多媒体/实验)?
·这些手段是根据什么(自身水平/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学生特征)选择的?
·这些手段是如何运用的?怎么样?
·这些手段的运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
机智
·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怎么样?
·教师遇到哪些课堂管理事件?如何应急处理?怎么样?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调整的依据?效果怎么样?
·学生答错、犯错后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方式怎样?
特色
·哪些方面(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比较有特色?
·这个特色是怎样表现的?
·推测这个特色的形成因素是什么?
·对这个特色的进一步发展,你的建议是什么?
维度3:学生
·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状态: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追求:有效
课程
习惯态度
有效
准备
互动
达成
自学
倾听
行为程度
·观察点设置:
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
“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指标
观察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教师布置还是自己做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学难生参与进来了吗?
·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准备习惯分别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对哪些感兴趣?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有多少人没认真听?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阅读/提问)?有多少人?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
·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回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提问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提问对象(向老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讨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哪些?多少人没参与?活动有序吗?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难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
自学
·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难生的参与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学习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多媒体/教师/学生)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难生情况?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干什么?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表达核心知识和概念吗?有多少人?
·学生能用核心技能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吗?有多少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受、认同、领悟?
·学生的当堂作业有哪些?完成情况?反馈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
维度4:课堂文化
状态:课堂是师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对话。
·追求:对话
1.师生人生一段重要生命经历,同自己对话(自主)
2.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同他人对话(合作)
3.师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同客观世界对话(探究)
·观察点设置:
1.课堂文化,从“课程”出发,以建设“对话”文化为目标;
2.观察文化,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基本的“愉悦”感觉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及体现的“特质”;
3.五个指标均可从主体(师生)和/或客体(课程/客观世界)多重关系去观察。
指标
观察举例
愉悦
·学生兴味盎然的时间有多长?
·对整堂课有兴趣的人有多少?
·课堂结束后,学生的表情是怎样的?
·从学生的语言或表现推测,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吗?
·从教师的语言或表现推测,教师是否享受成功感?
自主
·教师的情景设置、资源利用与生成、自主学习指导上能从学生出发吗?
·学生在课堂主动参与(个体/群体/小组/师生探讨)的时间有多长?
·学生能否从教师推荐的资源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并自由表达观点?
·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合作
·课堂呈现的合作形式有哪些?运用的流畅程度怎么样?
·教师和学生运用哪些合作技能(表述、倾听、询问、赞扬、支持、说服、接纳)?
·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课堂表现,有怎样的差异?
·课堂中出现各种争端时,能否有足够时空表达观点?是否顾及他人的需要?
探究
·课堂产生了哪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有没有进行探究?探究是怎样展开的?有多少人参与?
·教师是否有指导?提供哪些资源和方法?
·探究是否有结果?影响结果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特质
·整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怎样一个词可以概括?
·基于哪些方面作出这样的判断?
·对这一文化特质的进一步发展,你的建议是什么?
课前会议
·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做好各种相应的准备
课前会议的操作
·课前会议最好安排在听课前一天,时间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课前会议的地点安排和会议气氛应该保证观察双方感到轻松和舒适。
·课前会议的议事日程包括:
1.明确教学主题
2.明确教学目标
3.明确授课计划
4.明确困难和问题
5.明确观察工具
6.明确观察重点
7.明确课堂观察以后的讨论时间和讨论地点
困难和问题  在预备会议上,被观察者应该抓住机会,向观察者反映上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譬如,教学设备破旧问题、教学资源不足问题等。观察者不应该忽视这些问题,错误地认为这是与课堂听课无关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直接地或间接地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与课堂听课完全相关的问题。
观察准备  工具准备(问题体系、观察的框架、表格或录音录像设备等);教师素质准备(意识、方法或技术如观察研究模式等)。如果观察者对课堂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缺乏理论基础,观察必然随心所欲,主次不分,势必有失公正,毫无原则可言。
怎样确定特殊听课重点?
·可以根据被观察者的意见确定特殊观察重点
·也可以根据观察者的意见确定特殊观察重点
·如果授课计划中安排了较多的教学活动,观察双方应该集中注意若干项教学活动
·观察双方确定的特殊观察重点不宜过多,最多确定2-3个特殊观察重点
[1][4] 课后会议的安排
·如何安排课后的讨论时间和讨论场所关系到课堂观察的效果
·课堂听课与课后讨论之间的时间不宜间隔过长
·经验表明,课后讨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课后讨论的地点必须是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场所
·在课后讨论期间,仍有可能受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干扰,对此双方要有思想准备。
[1][1] 困难和问题  在预备会议上,被观察者应该抓住机会,向观察者反映上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譬如,教学设备破旧问题、教学资源不足问题等。观察者不应该忽视这些问题,错误地认为这是与课堂听课无关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直接地或间接地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与课堂听课完全相关的问题。
[1][1] 观察准备  工具准备(问题体系、观察的框架、表格或录音录像设备等);教师素质准备(意识、方法或技术如观察研究模式等)。如果观察者对课堂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缺乏理论基础,观察必然随心所欲,主次不分,势必有失公正,毫无原则可言。
[1][1] 怎样确定特殊听课重点?
·可以根据被观察者的意见确定特殊观察重点
·也可以根据观察者的意见确定特殊观察重点
·如果授课计划中安排了较多的教学活动,观察双方应该集中注意若干项教学活动
·观察双方确定的特殊观察重点不宜过多,最多确定2-3个特殊观察重点
[1]、课后会议的安排
·如何安排课后的讨论时间和讨论场所关系到课堂观察的效果
·课堂听课与课后讨论之间的时间不宜间隔过长
·经验表明,课后讨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课后讨论的地点必须是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场所
·在课后讨论期间,仍有可能受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干扰,对此双方要有思想准备。
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
·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
·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课堂观察的进行
·最好在上课开始前就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生学习的位置。
·上课开始后,观察者应该立即进入记录状态。
1.定量的记录方式
2.定性的记录方式
·通过不同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记录那些所观察的行为,包括:
1.行为发生的时间
2.行为出现的频率
3.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
5.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
6.音像资料
·辅助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调查等
1、定量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
·预先设置行为的类目,然后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做记录。
·有三种主要的样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收集资料体现为数据的形式,其类型有:频率记数(次数)、事件发生的百分比、等级量表的分数等。
2、定性观察的记录方式:
·定性课堂观察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
·描述体系(descriptive system):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叙述体系(narrative systems):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图式记录(map records):用集团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技术记录(technological records):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
·预先设置行为的类目,然后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做记录。
·有三种主要的样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收集资料体现为数据的形式,其类型有:频率记数(次数)、事件发生的百分比、等级量表的分数等。
[1]、定性观察的记录方式:
·定性课堂观察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
·描述体系(descriptive system):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叙述体系(narrative systems):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图式记录(map records):用集团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技术记录(technological records):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课后会议
为了促进教学、改善实践
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制定行动方案
课后会议的操作
·课堂观察结束后,双方都应该认真参加课后会议。每位观察者都应该给被观察者一定的反馈信息。会议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开始讨论时,双方都应抱着“对话”的研究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观察者不要急于宣读观察记录,应该保证被观察者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感觉。
·会议后,被观察者需要撰写一份反思报告,围绕一定主题,有选择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或行为变化过程。
·课后会议的一般议程
1.自我反思
2.定量或定性分析
3.思考和对话
4.建议和对策
·伦理原则
1.开诚布公,崇尚分享
2.尊重隐私,澄清误解
3.就课论课,提升专业
自我反思  被观察者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为课后讨论拟定一份自我反思表,将有助于被观察者正确地反思自己。自我反思表将一节课分解为上课开始、上课期间、上课结束和下节课打算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列出若干思考题目。
定量资料的分析  常用的统计技术有简单计算、相关关系、差异分析、变化分析,可以运用Excel、SPSS等软件。
定性资料的分析  资料收集过程与分析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基本步骤是:
·从资料中产生编码类别及研究主题
·资料的归类整理。
·资料的解释及展示
我反思  被观察者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为课后讨论拟定一份自我反思表,将有助于被观察者正确地反思自己。自我反思表将一节课分解为上课开始、上课期间、上课结束和下节课打算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列出若干思考题目。
定量资料的分析  常用的统计技术有简单计算、相关关系、差异分析、变化分析,可以运用Excel、SPSS等软件。
定性资料的分析,资料收集过程与分析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基本步骤是:
·从资料中产生编码类别及研究主题
·资料的归类整理。
·资料的解释及展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课堂观课议课量表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课堂观察的基础是合作
听课的技能技巧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崔允漷教授)
如何观课议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