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明理·面赤与身痒


61.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16.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

30.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阳气浮越在表有两个不同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当汗不汗,阳气怫郁不得越,这是太阳表证。“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当汗不汗,阳气浮越不得解,导致面色反有热色,可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第二个原因就是阳明病。《黄帝针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显火独燎其面,面热在阳明病,发高烧、高动力循环的时候,体表的血液灌注很丰富,动脉血含量增加,这个时候表现脸红。所以面赤有的是太阳病,有的是阳明病,甚至太阳与阳明同病的。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指的是太阳病阳气浮越在表,可以导致过敏的症状,在皮肤就是荨麻疹,故身必痒。“以其不能得小汗出”,“以”在这里表示原因,“以其”就是因其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应该是“不得小汗出者,未欲解也”,因为机体不得小汗出,所以疾病没有好。然后“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者……也,“也”表示原因。未欲解者,面色反有热色,身必痒。

我们怎么知道它面色反有热色者,其身必痒呢?太阳病的面色反有热色和阳明病不一样。太阳病的面色反有热色者是组织胺释放,就是一些过敏性介质释放,使血管扩张充血,所以看着皮肤红。比如我们感冒之后的急性鼻炎鼻塞、鼻水多,就是因为过敏性介质在鼻腔释放,导致鼻粘膜充血水肿,鼻子就会不通气。水肿之后,腺体分泌增加,就鼻水多,这是表现在鼻腔。若表现在皮肤就是荨麻疹,皮肤起一个个丘疹,瘙痒。所以太阳的面色反有热色,不是高烧、高动力循环导致的,而是过敏介质释放引起的。感冒本质就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过敏介质释放,所以抗过敏药都能治感冒。只不过一般过敏介质释放仅限于鼻腔,但有过敏的人在体表也容易出现,这种人常常会面红。

身必痒也有两种:第一种面红,第二种面白。那种面白者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或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一般的人是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即桂枝汤加小剂量麻黄,麻黄用3g。

所以这段话的推理,我们改一下文章行文的次序,大家就明白了。“不能得小汗出者,未欲解也,其人面色反有热色,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因为病人没有出汗,所以他病没好。这个人如果面色反有热色,身体会发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但是这句话和原文相比,明显张仲景的行文更加古典。实际上,他的行文是比改动后的话更清晰、更准确的,但是以我们的理解来说,正相反。原文直接就提出问题:这种得了伤寒中风的人没传阳明,他为什么会面色红?然后给大家解释,因为他这个病没好,所以面色红。为什么他病没好?因为不能得小汗出,没有发表。他没发表就还有表证,有面色红与面色不红的区别。面色不红者,一般身体不痒,除非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阳虚的人,一般来说身体都不会痒。如果出现面色红的人,则其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这样就说得很清楚了。大家的困惑在于他把这个因果关系倒装了,这是两汉或者汉之前,我们叫做三代两汉的行文特点。三代时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简出现在东周,夏商和西周比简的文字还要古朴。实际上,就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虽然它的文风比较接近。但实际上战国以前和以后也有些区别。所以导致我们理解《伤寒论》的文字有困难。

从推理的角度上来讲,我们会发现这个推理的问题在哪里?“不能得小汗出者,未欲解也”,“未欲解者,面色反有热色”,“面色反有热色者,身必痒”,你会发现它全是独立的判断。判断与判断之间没有构成逻辑推理,也就是说不互为大、小前提与结论。所以看似正确的结论,其实缺少逻辑证明。因为这些判断可能没有经过逻辑证明,除非所有判断都是公理,否则它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这三个判断之间它没有构成大、小前提的关系,它是一个结论推着另一个结论,再推着另一个结论。为什么“不得小汗出者,未欲解”?为什么“未欲解者,面色反有热色”?为什么“面色反有热色者,身必痒”呢?实际上,从逻辑学的角度上讲,它缺少严格的逻辑证明。当然,不是说这话不能进行逻辑证明,是因为当时竹简的书写方式,决定了它不可能用三段论的方式去写,否则《伤寒论》这本书也没办法传承了。但是我们要知道张仲景这里隐藏了什么东西,其实我们是可以给它推出来的。但是如果我们没受过逻辑训练的话,其实也很难去推导它。

正确的语序:不得小汗出→未欲解面色反有热色→身必痒

“面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证叫“面色缘缘正赤”,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叫说“面有热色”。这两个还不一样。阳明病的脸红,我们去看病房细菌感染患者出现高烧,用抗生素退烧的,他的脸涨得通红,那就是感染高动力循环引起的。而桂枝麻黄各半汤证面色反有热色者没有那么红。大家仔细去看,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汗出不彻”和“不得小汗出”也不一样。“汗出不彻”就是说汗已经出了,但是汗出不彻底,“不得小汗出”就是这个人根本没有出汗,没有发表,这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如果汗已经出了,但是汗出得不彻,还在太阳表证,那是桂枝汤。另外一种是汗已经出了,但是汗出不彻,传到阳明了,那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如果太阳病还没有解,就要加上一些发表的药。你看张仲景是一层一层地跟你讲,所以,我们去理解《伤寒论》不明白这一点就会比较困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3条
陈慎吾讲伤寒论:第3讲麻黄汤的应用及加减 第23、25条
什么情况下用桂枝汤和麻黄汤
诊病小记
伤寒论第23颗珠子
伤寒论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