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宜厚治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 (sicca syndrome,SS) 或称sjogren综合征,是一种以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侵犯泪腺和大小唾液腺,导致腺体的破坏和分泌减少或缺乏。临床表现以眼和口腔黏膜为主的干燥症群。常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增生一般为良性,少数病例可向恶性增生转变。

1882年Leber曾描述丝状角膜炎是SS的主要眼部表现。1888年Haden首次对1例老年妇女的口腔干燥和泪液分泌缺乏作了详细描述。1892年Mikulicz报导1例双侧腮腺肿大的德国农民,腮腺活检显示显著的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直到1933年Sjogren对本病作了全面研究,认识到病理改变的广泛性,并强调眼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后,才确定SS是一个独立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应该包括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眼干)、口腔干燥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三个主症。患者以女性为主,发病年龄多数在30~50岁,其中约半数病人的主要症状发生在40岁以前。

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今人傅宗翰氏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提出 “燥毒” 病名,颇具实际意义。在治疗上,既要本着 “上燥治肺,下燥治肾,保存津液” 的原则,又要依证分别结合清营、解毒、益气、蠲痹、化瘀、化痰诸法。

本病的病因所言之燥,非指六淫之燥,是指一种既不似单一的火热,又不同于单纯的阴虚液乏,而是由于某种因素在影响机体津液代谢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阴阳偏胜,简要分述如下:

先天禀赋: 凡阴虚液燥的禀赋素质,女性常多于男性,况且女子有经产乳育等特殊生理,因而阴津亏耗更为明显。

阴津亏耗,易从热化燥化,首受其害,当推肝肾,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不能濡润脏腑、四肢和百骸,故有以燥象为主相伴而生的全身性阴虚内热诸症出现。

燥毒隐袭: 燥盛不已,蕴酿成毒。燥毒隐袭,煎灼阴津,更助其燥,二者互为因果。然而,燥毒之成,或因反复招罹外来温热之邪,干扰津液的生成、转化和敷布; 或因久服某种金石药毒; 或因职业久触有害物质,均能积热酿毒,灼津炼液,化燥阻络。然其根蒂所在肝肾两脏。不过,此种燥毒致病是缓慢累积而来,既不像热毒、血毒那样剧烈迅猛,又不似外燥 (如秋燥) 那样有严格的季节性。

总之,本病之燥不是某种因素直接所生,证虽属燥而又非一般内燥可比,掌握这种特殊属性,是准确认识本病的关键。

一、内治法

燥胜成毒证: 目赤似鸠,口干喜饮,关节、肌肉酸痛,毛发干燥,稀少而脆,易落,兼身热恶风,偶有壮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清营解毒润燥。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减,药用: 绿豆衣30~45g,生地、丹参、玄参、生石膏、沙参各15g,山药、大黑豆、赤小豆各30g,桔梗6g。

方释: 方用绿豆衣清心解毒; 生地、玄参、石膏、知母、沙参、山药、黑豆既养阴清肺,又生津润燥; 丹参、桔梗、赤小豆化瘀散结。

津失敷布证: 口、眼干燥,口臭,口渴但不多饮,食少,胸闷腹胀,关节肿胀疼痛,肌肤甲错,面色黧黑,偶有腮颊濡白肿胀,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濡数。治宜清宣凉润,佐以解毒。方选桑杏汤加减,药用: 桑白皮、杏仁、砂仁 (后下)、栀子皮各6g,藿香、佩兰、沙参各15g,桔梗、浙贝母、白僵蚕、玄参各10g,赤小豆、桑寄生各30g。

方释: 方用桑白皮、杏仁、栀子皮、藿香、佩兰清宣凉润; 沙参、玄参、桔梗滋阴润燥; 僵蚕、浙贝母、赤小豆化痰散结,消肿润肤; 桑寄生、砂仁既调理气机,又通痹止痛。

气阴耗伤证: 病程较长,多系晚期症状,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双目干涩,视物不明,口干唇燥,咽干少津,五心烦热,形体干瘦,牙齿色枯欠润,皮肤干燥发痒,关节酸痛,大便秘结,阴门干涩,舌质红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虚细且数。治宜益气养阴,润燥解毒。方选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用: 党参、炒白术、茯苓、广木香各10g,山药、干地黄各15g,炒白芍、炒白扁豆、天冬、麦冬各12g,葛根3g,白花蛇舌草30g。

方释: 方用参、苓、术、芍、二冬、地黄、扁豆益气养阴,润燥祛热; 葛根生津益胃; 蛇舌草解毒祛邪; 广木香调理气机,使之补而不壅。

痰瘀壅滞证: 口鼻干燥,颈项处可摸及大小不等的臖核、痰核,腮部肿硬,关节、肌肉酸痛,肢端冰冷,色泽紫暗而失红活,舌质暗红,苔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 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丹皮各10g,玄参、土贝母、山慈姑、茯苓各12g,夏枯草、连翘各15g。

方释: 方用归尾、桃仁、赤芍、红花、丹皮活血化瘀; 土贝母、山慈姑、玄参、茯苓、夏枯草、连翘化痰散结,消肿止痛。

加减法: 偏于阴虚者加石斛、龟板、玉竹、黑芝麻; 偏于血虚者加阿胶、小胡麻; 偏于肝肾精血亏损加何首乌、沙苑子、核桃仁; 津枯而致痹痛加秦艽、虎杖、威灵仙; 燥结而成痰核加牡蛎、白僵蚕、煅蛤壳; 口、咽、舌溃疡干痛加甜柿霜、挂金灯、金莲花; 阴门干涩加紫石英、桑椹子、枸杞子; 双目干涩加服石斛夜光丸; 口干加乌梅; 口苦加焦山栀; 鼻结血痂加黄芩、薄荷; 关节肿疼加续断、老鹳草、鬼箭羽; 进食困难加绿萼梅、鱼腥草、紫苑; 大便干结加郁李仁、松子仁、麻仁; 性欲淡漠加仙茅、仙灵脾、阳起石;皮肤干燥发痒加何首乌、沙苑子、钩藤; 若合并SLE加服雷公藤制剂或红藤糖浆; 合并硬皮病样损害,加用鸡血藤、香附、葛根、鹿角片、丹参、川芎、桑枝等; 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加芡实、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等; 合并慢性肝病加龟板、鳖甲、旱莲草、青蒿、白芍、川楝子、芦根等。

二、外治法

凡见唇燥、鼻干、阴门干燥者可选用生肌玉红膏,或胡桃仁油,或蛋黄油,外涂,日2~3次。

凡见口、舌糜烂或女阴溃疡,可选用绿袍散、锡类散、珠黄散、养阴生肌散、漱净或洗净后,外掺上方中一方,日2次。

三、验案选辑

李某,女,36岁,1987年4月9日初诊。

近半年来感觉咽干目涩,关节酸痛,外阴干涩,日渐加重。曾在某医院确诊为干燥综合征。检查: 双目干涩,口干鼻燥,夜间更为明显,外阴干涩,其大小阴唇有萎缩的现象,时常出现关节酸软疼痛,偶尔发生腮部肿胀,询之曾顺产1胎,人流3胎,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证属真阴亏损,燥疾丛生,治宜滋阴润燥。方选大补地黄丸加减,药用: 生地、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各12g,黄柏、白芍、肉苁蓉、玄参、花粉、天冬、麦冬各10g,山药15g,知母6g。

二诊: 1周后复诊,口干鼻燥略有改善,但仍然感觉关节酸痛,目涩畏光。上方加鬼箭羽、川续断各10g,杭菊花12g,同时嘱服石斛夜光丸。1日2次,1次6g。

三诊: 半月后来院就诊时反映,上述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拟用膏剂缓缓投之: 生地、熟地各120g,山药100g,山萸肉80g,枸杞子100g,杭菊花80g,五加皮120g,炒杜仲80g,川续断100g,天麦冬各120g,百合100g,乌梅50g,神曲120g,鸡内金80g,黄柏50g,冰糖、蜂蜜各500g收膏,1日3次,1次20ml。温开水送下。

3个月后复查,上述诸症基本见好。嘱其多食百合、木耳、雪梨之类煲汤饮之。同时,不可吃燥热之类的食品。

四、经验补白

临床实践中,笔者认为女性系阴柔之体,以血为本。若多次孕产哺乳,以及意外损伤奇经八脉 (如多次人工流产)该能导致真水亏败,阴火内炽,血海枯竭,燥疾丛生。如燥毒在肝,症见双目干涩畏光; 燥疾在脾,症见口干唇燥; 燥疾在肺,症见鼻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痒; 燥疾在心,症见虚烦难寐,舌红少津。燥疾在肾,症见外阴干燥,萎缩瘙痒。

由此可见,在寻求燥因之时,具体分析脏腑的偏盛和正邪盛衰,从动态上权衡邪实、津枯、血枯三者之间的消长。从本质上讲,本病之燥,通常是精血下夺,血少火多,病在下焦阴分,因此治疗中当用纯静阴药,柔养肝肾。然而在药性组成方面,甘寒柔润占十之七八,甘温扶元占十之二三。意取阴生阳长,水足火降而阴津自复。同时要注意精神调摄,凡患本病者性格要豁达,尤忌急躁大怒; 睡眠要充足,避免过劳; 室内维持一定的湿度,防止六淫外邪的侵害; 口腔清洁,饭后应漱口或刷牙,保持口腔内的卫生,对预防本病的发展颇有帮助; 适当食疗,口干咽燥时可经常含食话梅、藏青果,或常饮酸梅汁、柠檬汁等生津润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吃银耳汤、香蕉、鲜梨、鲜藕等,不吃或少吃葱、韭、芥、蒜辛辣炙煿厚味,鱼虾海鲜之品亦当忌之,恐其助燥生火,增病情。坚持长期治疗,多数可获病情缓慢见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良春治疗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特色
朱良春治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
朱良春治疗干燥综合征特色选析24
韦绪性诊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中医治“干燥综合征”1例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