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祚民论肾炎

肾炎是西医病名,多指肾小球肾炎,属中医的 “水肿”、“血尿”范畴。《金匮要略》提出: 病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又按脏腑分为心、肝、脾、肺、肾等水气病的证候,而且还提到水肿病与血分、气分的关系,从病的虚实寒热方面,分为阴水与阳水。本病早期多属实证、热证,后期多表现为虚证、寒证,或表现为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征象。其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本病初期,眼睑浮肿,常夹有表邪,多与肺有关,似风水病,如《金匮要略》所云: “寸口脉沉不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伏。”患病中期,病人全身浮肿,多与脾有关,近似里水。患病后期,阳虚不得化水,病人面色苍白而浮肿,多与肾有关,近于阴水。小儿肾炎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肾炎多因外感、乳蛾、烂喉丹痧或疮疡引起。因风邪袭肺,肺气壅滞,通调水道失职,流溢皮肤而为水肿,湿热搏结,热流下注,迫及血分而见血尿。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患病日久,则小儿脾肾愈加不足,水湿不化,泛溢肌肤,见浮肿,以腰以下多见,部分病人仅见足面或踝部水肿、尿少等症状。水肿的治疗,古有发汗、利尿等法,如 《素问·汤液醪醴论》有“开鬼门,洁净府”之法。《幼幼集成》则云: “治肿当分上下,经曰面肿者风,足肿者湿。凡肿自上而肿者,皆因于风,治在肺。肿自下而起者,因于肾虚水泛或因于脾气受湿,宜渗利之。”同为发汗利小便之法,在小儿肾炎初期,为正治法,正当其用。若小儿湿热较重,或热迫血分阶段,则以清热利湿凉血为主,可佐以止血之品。中后期,肾炎的治疗则应以补益肾气、温阳化水为主。总之,肾炎的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治疗也重在宣肺、健脾、益肾。正如喻嘉言在 《医门法律》 中指出:“水病以肺脾肾为三纲”。又如 《医宗必读》所云: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可见诸经虽皆有肿胀,无不由于脾、肺、肾者,盖脾土主运行,肺金主气化,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 五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 转输二脏,以别水生金者,悉属于脾,故肿胀不外此三经也。”一、辨证论治1.风邪外袭,水溢肌肤主证: 身热或低烧,头面浮肿,眼睑浮肿,继则全身浮肿,咳嗽或微喘,尿少,身倦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大或浮数。治法: 疏风宣肺,清热利水。方药:麻黄3g,生桑皮10g,茯苓皮12g,杏仁6g,生石膏18g,细辛3g,秫米10g,生姜皮10g,车前子10g(包煎),冬瓜皮10g。加减: 腹胀者,可加大腹皮、旋覆花、代赭石; 尿少者,可加泽泻、萹蓄、瞿麦;尿涩者,加海金沙、金钱草;尿赤者,可加白茅根、生侧柏、大小蓟等,知母、黄柏、苦参亦可选用; 尿浑浊者,可加川萆薢、石韦、竹叶; 面肿甚者,加紫背浮萍; 睾丸肿胀明亮者,加川椒、防己; 腹肿胀者,可加抽葫芦、路路通; 因肿而喘者,可加葶苈子、冬葵子; 舌红少苔者,上方减麻黄、细辛、生石膏,加女贞子、枸杞子; 头晕者加石决明、珍珠母、菊花等。2.热伤血络,湿热内侵主证: 浮肿不显,小便黄赤短少,甚至血尿。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法: 清热凉血,导热利湿。方药: 白茅根30g,丹皮10g,连翘12g,赤小豆15g,生侧柏12g,大小蓟12g,川萆薢10g,生地黄10g,木通2g,黄柏3g,竹叶6g,三七面1.5g。加减: 毒热盛者,加炒栀子、公英、地丁; 血尿甚者,加生地炭、杜仲炭、藕节炭、仙鹤草; 血瘀者,可加丹参、赤芍、生山楂,既可化瘀,又可改善肾脏微循环。3.脾肾两虚,水湿四泛主证: 面色㿠白,浮肿明显,以腰腹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舌体胖嫩,可见齿痕,脉滑。治法: 健脾补肾,温化水湿。方药:茯苓15g,白术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淡附片6g,生姜3g,泽泻10g,猪苓10g,生黄芪10g,防己10g,川椒目3g,葶苈子6g。加减: 脾虚便溏者,加生薏米、苍术、煅牡蛎; 脾虚气短者,可加太子参、山药、扁豆; 尿蛋白多者,可加山萸肉、芡实、金樱子、莲须、黄精; 阳损及阴,伴见咽干,舌红者,加熟地、山萸肉、元参。典型病例: 李某,男,9岁。1993年9月30日初诊,患儿肉眼血尿6周。检尿常规: 尿中红细胞多数,尿蛋白(++),血沉90mm/h。诊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予青霉素、强的松等治疗。尿检变化不大,今至我院求诊中医。患儿面色黄白,气池暗青,纳差乏力,夜寐多汗,口中气热,尿黄短赤,大便干而不爽,舌质红,苔中心黄厚腻,脉滑数。尿常规: 尿蛋白 (++),尿红细胞多数,尿白细胞0~1/HP。辨证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气弱,标实为湿热下注,迫血妄行。当先治其标,再治其本。治法: 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方药: 白茅根30g,细生地15g,生侧柏12g,丹皮10g,赤小豆18g,连翘15g,槐花10g,龙葵30g,川萆薢10g,瞿麦10g,竹叶10g,甘草6g,茯苓10g。服上方14剂,尿色转为淡黄色。尿化验: 尿蛋白微量,红细胞10~15/HP。大便仍略干,日一行,纳食仍较差。舌淡红,黄腻苔退去大部,呈白苔,脉弦滑。上方减竹叶、萆薢,加生薏米30g,黄精10g,鸡内金10g。继服。患儿又服14剂,尿检正常,血沉已降至正常,纳食亦明显增加,大便为软便,日一行。予六味地黄丸及金匮肾气丸,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患儿服用中药1个月后停药。1年后追访,患儿一切正常,其间曾2次感冒,亦未引起肾炎复发。【按语】 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浮肿、少尿、血尿为主要临床特征。本例患儿即以血尿为主症,是为湿热邪毒内侵,蓄结膀胱,热伤血络,发为血尿。正如唐容川 《血证论》所云: “热结膀胱则下血,是水病而累血也,血海膀胱同居一地,膀胱主一身之表,热邪由表入里,陷于血分,伤于阴络,出于前阴则为尿血。” 因此本型患者的治疗当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为大法。肾炎恢复期多表现为正虚邪留的证候,所以治疗大法在祛除余邪的同时,应注重健脾补肾,一些药品如茯苓、薏米、黄精、山药、莲子、女贞子、旱莲草、大枣等皆为常用之品。除汤剂外,在恢复期还十分常用丸剂、散剂等剂型,以图其缓,巩固疗效。二、小结肾炎水肿,应少食咸物,以免水肿加重。《幼幼集成》中说: “凡小儿水肿,切须忌盐,盐助水邪。” 如肿不甚,可少食咸味,免日久不食盐而影响食欲。凡水肿时期用麻黄、细辛等发汗之药,因水湿充斥肌腠,开闭失常,而少见汗,其小便可较多,是发挥其利尿作用,故药量可酌情增大。在治血尿时,可酌情加用活血之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某些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对肾炎的恢复是大有益处的。在肾炎恢复期,若患儿怵于服用汤药,则可改以丸药巩固疗效,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金水宝、肾炎四味片等。对于服用强的松、环磷酰胺等西药的患者,在病情减轻的情况下,可逐步将西药减量,同时配合中药服用,可使症状不再反复,病情得以缓解。中西药配合应用,既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又有较好疗效,比单纯西药治疗或单纯中药治疗效果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
肾脏病证治经验
参芪地黄汤慢性肾炎
中医儿科学——水肿、五迟、五软
急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