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部的言语经络在哪里?

脑部的语言经络

大脑与语言功能的关系早有定论,想必大家都知道,只有一个健康的大脑才能具有正常的语言功能。

脑主神明,“神”是中医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语言活动。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可见神乃依托血气而存,而经络“行血气而营阴阳”,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道,能“决死生而处百病”,其与“神”的产生和功能体现密不可分。《灵枢·九针十二原》曰: “粗守形,上守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也有言: “凡次之真,必先治神。”临证中,“守神”与“治神”可谓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

自古以来“心主神明”一直是主流观念,然“脑主神明”理论一直处于漫长的发展中,并且逐渐被大多数医家所认同。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精明之府”,《灵枢·海论》曰: “脑为髓之海”等言论,虽仅言脑髓而不言脑神,但为“脑主神明”奠定了理论基础。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脑为元神之府”,明确提出“脑主神明说”。

至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脑髓说”; 清末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人之神明有体用,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藏于心”从而提出“心脑相通理论”,“脑主神明”的观点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并认同。而西医学理论认为大脑皮层为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思维、记忆、语言等高级神经活动,更是“脑主神明”的绝对拥趸。

综上,“脑主神明”的观点已经得到了中医脏腑理论和西医学理论的支撑。大量学者经过文献研究和理论考证认为,“脑主神明”的体现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以及足少阴肾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脑主神明”(精神、意识、思维、语言)的经络理论基础有5。

1、督脉

督脉属于奇经八脉,其主线循行于人体的背部正中,在经脉循行中属络于脑,又与诸阳经交汇,总督一身之阳,被称为“阳脉之海”。

2、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为六阳经中阳气最盛之经脉,被称为“一身之巨阳”,其循行路线上达头面,入络于脑,也是直接联系脑的经络,对于“脑主神明”的功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亦与脑有着直接的沟通,其功能特性与脑的活动息息相关,《灵枢·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故分析其生理特性有助于进一步论证“脑主神明”的理论。

4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是足三阴经中唯一上头面而达癫顶的经脉,其循行“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可见其与督脉一样均入络与脑,从循行上直接与脑联系沟通。“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厥阴肝经的生理特性也能直接影响到“脑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另外有研究表明,针刺肝经五输穴能激活与感觉、运动、情感、语言等有关的脑区,也进一步论证了肝经与脑的联系。

5、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虽然从循行上未有典籍言明与脑有直接沟通联系,然而其作为肾的属络经脉,与脑的生理功能也是密不可分的。肾主骨生髓上注于脑,脑髓有赖于肾精化髓之填充,然而髓虽生于肾,主于脑,其荣养却与足少阴肾经息息相关。《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曰: “肾生骨髓,齿者、骨之余,而髓之所养也,足少阴经虚,气血不能荣养骨髓”,且肾经穴位中专置一穴名曰“髓府”( 即四满穴) ,说明了足少阴之气血对于充养肾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足少阴肾经非但充养肾髓,同时通过连属肾而运行着肾气。《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一》曰: “若肾气虚弱,则足少阴之经不利,故其证腰背酸痛”,可见若肾气虚弱,则足少阴肾经经气不利,髓不为脑主,从而可出现脑的功能异常。另一方面,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而膀胱经与脑有诸多直接联系,为脑的络属经脉,可见足少阴肾经通过足太阳膀胱经间接与脑沟通。

综上所述,脑部的语言经络主要体现在:

1、督脉;2、足太阳膀胱经;3 足阳明胃经;4 足厥阴肝经;5、足少阴肾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条经脉千万不能堵!女人尤其要注意
草木医学之: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三圆催化、一气周流!
『中医与养生文化』浅论“脑主神明”的现代意义
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图集
针灸益智传统作用机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