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道还元之症候源流(吕祖注)第二(4)

未寒先慄誰作祟,眞饑假飽此爲殃。

呂眞人曰:何謂未寒先慄?乃人當天時未寒之日,稍遇凉風吹掃,遂有一種凄然悚慄之氣,故謂之未寒先慄,此亦無病之病也。此無病之病,因何而生?蓋由人之陰中不足,連陰內眞陽亦衰,致體日虧而流於孱弱。道經云躁勝寒,此則與之相反也。蓋陰不足,而血亦隨减,有不畏寒乎?曰誰作祟者,指陰之不足而言,猶云非此而誰之意。若因此一端而生出各種陰虧之症,則依前後所發明而參詳之。會通在人,勿膠柱而鼓瑟也。何謂眞饑假飽?乃人當朝夕之間,其腹明明是饑,饑則必思食,此一定之常情。若饑而仍不思食,卽食亦悶悶而不能進,又似飽一般,故曰眞饑假飽。所以然者,由人之陰海虧損日久,氣亦因之而弱,不能運化其中之惡氣;又或陰虧水涸,狂火造成痰涎塞於中宮,則雖饑而不能進食。曰此爲殃者,卽指陰海之不足也。此種眞饑假飽之症,首以益陰爲本,若不救其本,第見其食之難進,遂妄投以去積消痰等藥,則治之不特不效,且有以耗其本眞,辨之可弗明乎?此皆不病之病,亦學者所當細究而詳審者也。

神而明之,同條共貫;道則高矣,原始反終。

呂眞人曰:神而明之者,舉北坎生身之理,究其原原本本,如何有闗於中宮,如何有係於金木,百脈之生生,何以悉賴,一一參透;再卽其症候所發之根,及病端之流布,窮源竟委,無一不明;再參以活機,則識解如神矣。任其症之千變萬化,莫不握其要領,得其宗旨也,故曰同條共貫。條者,條理也;貫者,貫通也。由是而言其醫之一道蒸蒸日上,洞見週身血脈臟腑,謂之道高,誰曰不然?醫之道旣高,漸覺由淺入深,達於隱微,造乎先天之大道。夫大道不外一始終之妙理,無始無終之秘奧,陰陽往復,卽易所謂原始反終之理也。造到此則至矣,極矣。人可不求其階梯耶?

艮爲山,坤爲地,少男隨老嫗而制治,進來賴化去以成能。

呂眞人曰:艮山,坤地,在易,坤有乘載含宏之義,艮有止蓄之義。二者皆屬乎土,於五行則居乎中,在人則脾胃是也。握中宮之權衡,掌運化生育之柄。萬物無土不生,所以中宮實爲生化至要之地。何謂少男老嫗?艮則爲少男,在人則脾是也。坤爲老嫗,在人則胃是也。後天坤母不用事,惟下有艮土脾宫司止蓄,所以人之所食品物,進於腹裏,而不致卽出,非止蓄之義乎?脾又主運化,所以腹中物必變化盡而後出。謂之少男隨老嫗而制治者,卽脾司止蓄運化,使胃土不洩瀉,又不停留之義也。何謂進來?卽人於朝饔夕飧,所飲所食之物,進於胃中也。何謂化去?卽所進於胃之物,一一變化而使之去也。所以物之進來必賴運化之力使之去。若無去則亦不能來。曰成能者,成其變化生育之功能也。可知中宮陽土,左陰土互相濟美,而後各宮得遂其安吉。觀河圖中金木水火,皆自中黃生出,便恍然於人身中亦一天地之妙用也。學者可勿細究之乎?

長掉偶停,如此來如此去;中原不樂,孰是飽孰是饑。

呂眞人曰:何謂長掉偶停?長掉者,指人之脾而言。舟無掉不能行,人無脾不能運。人之脾,晝夜運動,其數實合乎周天之度,無有止息者也。若一停則患生。然脾之運動,何以有停?或因飲食不知節制,致傷乎脾,則其運動不靈,而至於停;或因火衰,寒沍凝於中宮,則其寒冷甚而亦停;又或因氣虧氣滯,不能鼓盪疎達乎脾,而其運動之機息,亦至於停。曰偶停者,乃晝夜運動之數有减,其中或少减,或大减,則不一,非其運動全息也。若運動全息,則榖水已不能進,死在旦夕矣,故但云偶停,不可認作木石之全不動也。然雖屬偶停,其患已生,蓋一停其運動之機,則所食之物不化,脾經損敗,又不能止蓄,必有將所食之物仍是原形,遂從榖道而出,豈不是如此來,如此去耶?治則當先究乎脾經損敗之所因,各從其類而治之。並用培養提醒之藥,其運動之數,自然可復,而變化之功亦轉也。何謂中原不樂?中原者卽中土胃經是也。人之胃主乘載,猶之乎地之載物也。中原何爲不樂?卽胃之受病,或胃中有鬱積,常留惡氣凝聚不散;或寒氣停中,終日悶悶;或因食物至於積熱;又或有一種失食胃空而至傷;更有膏粱之家,厚味充積,日久多生痰,皆謂之中原不樂。其氣象有如宇宙間昏昏沉沉時候,有一種不光不明不疏不達之景,蘊積於中,而不能解。人之中宮如此,則朝夕間應於神氣亦如此。言其飽,則似饑;言其饑,則又似飽。不飽不饑,內之景象,愁愁鬱鬱,便是此症。治則當究其因由,鬱積則消之導之;火則瀉之清之;失食至傷者,緩緩養之;膏粱厚味生痰者,破痰涎,薄滋味,洗除之。此等症雖不是大病,其累人之氣體亦不淺。此一節可見脾胃爲生化之樞機,不可不調理而使之平順舒暢,誠治身之要道也。

泥垣客水灌,濕流四方。

呂眞人曰:何謂泥垣客水灌?泥垣者,卽指人之中宮而言。泥卽土字之義,垣有墻垣之義。人之中宮四面有如墻垣,故曰泥垣。中宮之土,雖不可燥,然亦忌濕。謂之客水灌者,卽濕氣聚於中宮之謂也。蓋人多因氣之不運,下之眞火衰,然後所食之榖水,生成痰濕;或氣不運而血多損,致招外之水濕從毛竅直入,先注於中宮,內外交並,而中土之水氣重矣,故謂之客水灌。客水旣灌於宮中,則日久散溢而流布,舉四方無不受其害,故謂之濕流四方。四方卽指週身四體而言,或先注於上,則上身先腫;或先注於下,則下身先腫;但寒濕與熱濕,則各因乎其人。此等腫症,其端不一,總不外虛實二字括之,虛則補,實則瀉。倘若虛而不能補,實而不能瀉,則難矣。大抵實者治之較易,虛者治之較難;虛實交相夾雜者,尤足令人躊躇審酌。更有一種五氣顛倒雜亂乖逆者,往往無藥不愈,實無藥能愈,則亦一有形之鬼耳。此一節言水濕聚中宮之害,但學者但各按其根由,以酌駆治之方,不可混而施行也。

地室狂火燒,燥止五位。

呂眞人曰:何謂地室狂火燒?地室者,亦指中宮而言。中宮固不可濕冷,尤患火燒而燥烈。謂之狂火者,乃無根之火,或由多食辛燥等物,積而成火;或鬱積成痰生熱;又或有時身臨燃火之場,外熱從腠理直達,入於中宮而成火。但外火之入,亦因中宮素有火之根苗,始能相感而發。凡此皆謂之狂火燒。其始發也,或口臭,飲食漸减;其相反者,則飲食加倍而面黃體瘦。又其甚者,則四肢攣掣而爲痛,不能行持,或反逆,一食卽吐。然中宮之火,雖至盛極,亦祇在中宮作惡,不向別宮燒燃,故曰燥止五位。夫曰五位者何?河圖五爲中土,故云然也。果其症與脈合,治法無他,大用瀉胃之藥,反手卽愈。愈後,則須慎飲食,以防其復發。非有別策,無待他圖。此一節,言火困中宮者之無難治也。

運轉百貨,駕馭衆司。山虞藉以厚生,反姦還當內省。

呂眞人曰:何謂運轉百貨?乃人所食之百物,聚於中宮,爲脾胃所運動,使之變化,胃則主乎乘載,脾則主乎運動,化其形質,其精英則留於內臟而長氣血,糟粕則運轉而使之去,故謂之運動百貨。何謂駕馭衆司?衆司者,指各宮之主而言;駕馭者,有統攝之意。蓋心肝胆肺腎及命門大小腸各經,無不爲中宮所統括,猶之乎河圖水火木金,分鎮八方,實統領於中五也。中宮一敗,衆司皆失其職。人之享大年者,首在中土無虧,此天地自然之理,不易之妙用,試於其駕馭而隨舉以言之。山虞藉以厚生者何?山虞乃掌山林材木之司,此卽以喻人之肝也。何謂藉以厚生?藉者,藉乎土也。人之中土苟不治,土瘦則木衰,土崩木必斜,土燥木將落,土過濕則木易朽。故必中土無患,而後肝木得以遂其生機,暢其茂育,謂之藉以厚生,不信然乎?何謂反姦?卽肝木之受病也。蓋肝之衰殘不能榮暢,皆由土瘦致之。雖木原來是尅土之物,然實藉土以生,故肝木衰殘作患,其本原亦多因土之不治,所以必當內省。省者,顾乎土之謂。土必培養使之厚,然後木得植其本根。源流不外如此。此一節與下節,皆申明駕馭二字之理,使學者知中土爲人五臟之要領,而達乎其本也。

水衡賴以壯志,退弱緣失扶持。

呂眞人曰:何謂水衡賴以壯志?水衡者,掌川澤之司,卽以喻人之腎也。水本爲土所尅,何以獨云賴以壯志?蓋土運化百物之精華,而生陰海之精,且生金以益水,故土雖尅乎水,而實有壯乎水之奇功,謂之賴以壯志。試思人之中土安和,則百脈爲之流暢,腎水自然日充,卽此便見中土之有資於水也。何以退弱?退卽水之退,弱卽水之弱,水之退弱,其根由有因土敗不能生金,而水無源,且土敗不能止水之泛流,而陰海之水遂至减消者。水敗由土先敗,故曰緣失扶持,皆言土之不能保其安和也。此種症世人罕知,因水之退弱,由漸而至,不甚警覺,非同火逼水溢等類之猛,所以人罕細究。治之固當益水,尤當理其中土,使之安和,自然水日充盈也。此一節與上節,皆舉以爲駕馭衆司之一驗,亦不可視爲等閑。人當靜參之。

萬化原可興,百惡亦可作。所以五行無土不生,千川得土以鎮。

呂眞人曰:萬化原可興者,蓋以中宮之土,爲化育之本,宇宙間惟土可以興萬化,人身亦惟中宮之土,興一身之化育,故謂之萬化可興。何謂百惡亦可作?蓋人之中土,一不安和,則諸災並作,八方之司,皆受其累。主氣者不能長乎氣,主血者不能生乎血,主水者不能生乎水,掌火者不能調乎火。其餘諸經百竅,無不受累靡窮,故謂之百惡亦可作。合而觀之,五行中水火木金,各統其職,分鎮八方。其生生之根苗,皆自中土始,亦猶之乎河圖五行,皆自中五生出也,故謂之無土不生。千川得土以鎮者,試觀宇內川流,枝分萬沠,合流統會,而至於海。若無土以鎮收之,則無所依歸,且不知傾荡於何所。人身中之川流,亦賴土以鎮,方不至於傾蕩,故曰得土以鎮。此一節,統承上文以明中土之功用極大,不可不首爲調理也。學者誌之。

因其變故,補不足而削有餘;使之安平,致廣生而昭大化。

呂眞人曰:因其變故者,卽中宮之土受病,察其變出之端緒,與脈理相符,或變而衹在本宫,或變而兼錯出於別宮,百變而不離其則,謂之因其變故。何謂補不足而削有餘?不足者,虧歉之義;有餘者,太過之義。夫土亦安有太過?蓋中宮或夾實火與實積,便是太過。惟視其不足,則培養以補之,有餘則推瀉以削之。譬如地上有土石推塞,務要剗去,以免阻礙之意也。诚如此調養其土,不至太過與不及,常得其至中,然後中土安樂而平順,故曰使之安平。使治內,包許多調治之法,果能使其中土安樂平順,則百病不生,諸脈調和,其生生之妙,運轉於週身,不誠廣乎?故謂之致廣生。廣生旣可致,而身中化育之極功,遂昭明於無外,謂之昭大化。此一節統括本宮,而渾言調養中正之要。從八方而說歸於中,亦合乎天地之道。學者勿忽焉可。

要之,坤土率艮土以化成,權操生死。

呂眞人曰:八卦每宮已厯厯,枝分節解矣。若統其要而論之,坤與艮同位乎中宮,坤土分其權於艮土,實統率以任化成之功,居中以制外。土治則木由斯長,水由斯納,金得所藏,火得所歸。若土不治,則水爲泛濫之水,金爲亢露之金,木爲無根之木,火爲野燒之火。然則土之所司,其權不誠重乎?人之生死,權實操於此宮,得土則生,失土則死。推之,土治則生暢其機,土病則身受其患,亦一理也。土雖至頑,其功用實最大。此一節,總結上坤艮二宮之大意也。

震木統巽木而藏納,令掌榮枯。

呂眞人曰:震木統巽木者,震爲肝,巽爲胆,肝統乎胆也。何謂藏納?藏者,藏乎魂也;納者,納乎血也。肝胆二宮榮美暢發,則魂安血和。其和於體貌,有充實壯盛之氣象。倘木或受傷,則魂不安,血不暢,其著見於形色,則有敗苗槁木之意概。至其作患,則上已一一發明於本宮矣。謂之令掌榮枯者,卽以木得所,則外亦有榮美之態;失所則外自有枯槁之形也。木之宜調理,豈虛語哉?但調理固須藥品,尤在遏情止欲,不使木被風搖。倘情欲多牽,徒憑藥味,未見調理之能順木之能暢秀也。此一節,總結上震巽二宮,而言木之妙用,以見調養之不可不周焉。

坎握潤下之功,非火不治。

呂眞人曰:何謂坎握潤下之功?蓋坎爲水,水曰潤下。人之腎主乎水,水亦依然潤乎下也。論其常理,得水以潤,然後火不燥。此特云非火不治,則何以故?蓋水之性,惟潤乎下,則祇覺其下流;若不得火,則水第趨於下,而不能上升;水若不升,則上部豈不枯燥?所以水必得火而後上升,以滋潤乎上部也。且更有說水不得火,則水爲冷水,著木而木不生,著金則金寒,著土則土濕冷,水亦爲無用之水,尤恐有泛濫之憂,烏乎能治。所以水非火亦不治,其中至理,人多昧昧,特爲剖明,使人知究心於此也。此一節,總結上坎宮爲生身之本,而申言其相需之妙用也。

離爲溫中之本,無水則炎。

呂眞人曰:離何以爲溫中之本?蓋離爲火,火入中宮而後中不冷,不冷而後有生化,故中宮藉火以煖之,離所以爲溫中之本也。然火性最烈,觸物便傷,若無水以制之,則不免於燋燥,所以火又賴水以濟其美,不得水則火愈飈而愈烈,勢必火炎昆岡,觀此便可識水火交濟之妙义,即天地之妙用亦不外水火交济,而成化育之功。此中奧蘊,知之者鮮矣。此一節,總結上離宮火德,而申言其所相助之功能。與上節合觀,而皆有至道在其中焉。此中妙奧,能悟者,其學過半矣。

兌苟失位,聲氣安求?

呂眞人曰:兌爲西方之金,在人爲肺,何以謂之失位?金燥金破,金實金傷,皆謂之失位。金主乎氣,金若失位,則氣不治,前已論之詳矣。惟其氣不治,故曰聲氣安求。或發聲而氣不接,或吐氣而聲難出,或聲與氣皆奄奄欲絕,皆金之失位所由致也。治則或宜培土,或宜罷火,或宜益水,各各不同,但當究其端緒,不可錯認,前亦分明論之。此一節,總結上兌宮而言其患,學者不可不爲之細究也。

乾若招非,官司互變。

呂眞人曰:乾若招非者,乾爲首,居最尊之地,實統衆司而咸會。乾宮受病則庶司之會於乾宮者,皆起蟊賊之禍。此倒用之句也,當解作官司互變,則乾宮招非。如此看便了然。蓋乾宮通五臟,內之五臟,有變故皆應於元首。曰官司互變,卽五臟之變也。其應於首,卽乾之招非也。此一節總結上乾宮,而言其統會各經脈絡。治則按各經而察其發見之端,上文詳別之矣,學者自當推究詳明可也。

或貽外來之刼奪,或由內發而牽連,無不包管於易象,卽以著見於週身。

呂眞人曰:此統結上數宮之變故,而合以言之。或貽外來之刼奪者,蓋病有自外而入,感於四時不正之氣,風寒暑濕從腠理直入中於經絡,直刼內之正氣,正氣不能敵,則不正之氣勝,而病遂進。然皆由招之使至,若內固而腠密者,不正之氣斷難入;惟內虛而腠疏,不正之氣始冒襲而入,儼若招之使来,故直謂之貽外來刼奪。何謂內發牽連?內發者,五氣不平,互相戕賊,致生疾病,由內而發於外,謂之內發。何謂牽連?或一宮生其禍端而連及於別宮,或此宮病息而所牽連之宫病未已,又從而連去,節外生枝,如藤之延蔓,故謂之內發而牽連。症侯多端,莫可紀極。然症雖千變萬化,要不外陰陽五行之不順所致。陰陽五行,皆易象所統括,一包而無一不包,故曰無不包管於易象。所以篇內特以八卦統之也。百病可以八卦統之,其理自可一一推究,而尤有著見之可憑。著見者,症之所流露也,合週身而皆有可驗,但患學者淺嘗輒止耳。

觸類旁通,察之明而見之定;潛心體認,理其本更治其標。語求統宗,不爲泛涉;人思集益,可試靜觀。

呂眞人曰:觸類旁通者,症候多端,自當由一端而竟萬端,且因其委而窮其原,謂之觸類旁通。假如同是水不治,則當究其所以不治之故,自得其所以治之方,其餘仿此。又如同是一症,而同中未必無異,則當究其所以異,最忌執一也。人苟能觸類而旁通,則眞見日廣,隨所遇而無不察之明,察之旣明,所見自然有定,亦何至臨時疑惑也?但臨症之際,尤貴沉潛其心,不可躁妄,則體認自細,由是制方以治病,自得其治之之妙用。或理本,或治標,或舍標而治本,或本與標齊治,無不得其當焉。所以貴觸類旁通者,因篇內語語,祇求透明其統會之宗旨,不爲枝枝節節,至沉煩而莫可紀。故語得簡要,而不流於泛涉,但患人自矜高不思進益耳。果欲多方集益,求醫道之宗旨,將此靜觀,自然有得。倘或不信,何以試之?今所以嘔心作此者,亦欲人同登斯道之堂耳!人自當細爲體會,庶不致以蒙昧終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圖 洛書--如梦道人
五行 河圖 洛書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房屋風水學【收藏起來以後絕對用的到】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
中原守土火将:干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