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拾梦|波光桨影里的风情北塘

原文:斜阳黄昏,北塘喧闹的晚春

作者:陈建清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读复旦大学,其后进过军营,当过山民,做过教书先生。尔后近三十年传媒生涯,将身份定格于媒体人。热爱大好河山,钟情步履八方,且喜我行我说,更愿随水而去。爱美,爱快活,爱真情;恨丑,恨愁苦,恨假意。自认南北古今,杂烩一团,类似徽州“一品锅”。食材不一定高档,味道或许尚可。只缘多为自心话,因而从不顾虑臧否。凡人小事,尽是江南人间;瞬息光阴,可见大千世界。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

  都不存在了

  ——《花样年华》


1

早晨的北塘,只有莲蓉桥堍一阵热闹杂乱的市尘。

这个江南不大不小的城市,一向没有享受过府级的待遇,是县的时候,还被分为两个县:金匮和梁溪,分别属于苏州府和常州府。虽然战国时的吴王阖闾在到苏州建都前,曾在这里的太湖边建过阖闾城,因此如今的无锡人还号称比苏州建城早,但那个城现今只剩下几堆据说是当年城墙的土埂,而苏州却是泱泱二千五百年,还竟被誉为“天堂”,与杭州成了一对绝代双娇。


无锡一直就那么不尴不尬的,虽然日子过得也不错。而江南天堂般的东西,这里也都有一些。说实在的,无锡真正可以硬气的倒是,大运河从南到北,唯一穿城而过的,就无锡一处。这一条号称“水弄堂”的人工开凿的活水路,是无锡的命脉。


城南城北都称运河叫“塘河”。南门外有上塘下塘,一座座石拱桥沟通着两边人家。塔桥、跨塘桥、大公桥、清明桥,象一条条石弓架在河上,因为是水做的弦,所以从未有利箭射向过宇。两边主要是民居,还有就是砖瓦窑,余外就是稻田、菜地了。因为古驿站就在南门吊桥畔,所以一条南长街便是古驿道的子孙。除一些小铺及饭店外,居家的多。常常会在街旁出现一条弯弯狭狭的弄堂,两边静静地矗立着高高的马头墙,青砖黑瓦白墙,里面住着有钱人家,或乡绅,或达官,或富商。当然还有大批手工业者,住在差些的房子里,作坊与家庭合一,子孙与行业共衍


2

北门外不一样,被称为“塘上”的北塘大街,是一条颇具个性特色的商业街。北塘自吊桥始,就出现了不少浜,这每一条浜都有其行业特色。浜必然与船相关:如游山船浜是去惠山朝山进香的游船出发处;李家浜就是往惠山龙头下的入口处;还有龙浜,就是每年端午游龙船的聚散处等等。而北塘之所以成为商业繁荣的所在,是因为这里每一段落就是一种行业的集市。可以说,凡是与人们生活有关的,这里都给你准备着。


北门外,从城门口到莲蓉桥短短一截被称之为北大街的,就是鳞次栉比的商家:美华楼酒楼、徐嘉禾食品店、时和绸布店、日新绸布店,电料店、南北山货行、香烛纸马店、书店、百货店、点心店……

一到河的两旁,便是麻饼沿河、桃枣沿河、芋头沿河,一看名字就晓得是经营什么的。再朝北,就是横跨古运河的莲蓉桥。桥下舟楫穿梭,有运粮的、运山货的、运蔬的、运杂货的;还有小火轮、渔船、摆渡船、罱河泥船。那成排连牵的木排,宛如一条长龙蜿蜒。水面上“推梢、扳梢”的吆喝声、打招呼声、吵骂声不绝于耳。



过了桥,便是沿河的蔬菜、山北货行,这里是一早的集市。每天早晨,南来北往的山货在这里批发集散,四乡八路的蔬菜在这里运往南北四城门。于是,车运肩挑,磨肩擦背,人头窜动,嘈声四溢。待到日渐升高,人稀市散,便只剩下人影两三,河面上漂浮着些菜叶烂果,而几家茶馆、面店却人声嗡嗡门庭若市了。

太阳慢慢升高,北塘大街上开始有些热闹起来。


所谓北塘大街,就是从莲蓉桥至小三里桥着一段。据说,从莲蓉桥到小三里桥正好是三里路程。可以说,这是一段“清明上河图”的现代版。


3

从东始,老三珍熟肉庄,状元楼、聚鑫园菜馆,馒头馄饨店,粮米店,祥记、宝亨、宝泰、盛大等数十家绸布提莊店,大生春、大吉春两家中药店,大德糖栈,义记苎麻店,金元龙茶食店,五金店,胭脂铺,香烟杂货店,大饼油条店,骨牌店,小百货店,牙刷店,秤店,糕团店,藤器店,铁匠铺,算命拆字铺,理发店,染坊,当铺,洗衣作坊,成衣铺,电料店,酱坊,客栈,还有一家连马连良到无锡唱戏时,特别要“指定”洗澡的地方“天发池”浴室。


一条街又以秦栈弄为界又分为东街、西街,秦栈弄对面的大码头弄,当地人又叫做挑水弄堂的左边,便是蔼阳面店。这一家面店之所以有些名气,是与周围米行的存在分不开的,当然蔼阳婆婆的好客,老板泉倌的几只拿手“面浇头”,也是面店的金字招牌。往西的另半截,则逐渐为船具店连缀,因为从吴桥到三里桥一带水面,是众多运输船只停泊的地方,一俟停靠,便可添补一些小修小补的东西,都是船上用的,如钩锚蓬布、桐油麻丝、缆绳铁钉之类。北塘大街弯弯曲曲,由高往低地淌下去,淌到三里桥就是全国闻名的米市。乾隆年间曾有吞吐七八百万石的业绩。信昌茂、信茂义等米行沿河一家连着一家,据说最盛的时候竟有七八十家。这里曾是商贾云集,买卖兴隆的地方,而看样、论价、成交等事宜又经常在桥堍的蓉湖楼进行。此楼既是茶室,又有面食、点心。站在三层楼上,眼前见到的便是宽阔的运河上大驳船成排成行,远眺锡山惠山青葱一片,真是心旷神怡得很。


一条街就这样将柴米油盐茶吃喝玩乐生老病死全给包了。那一条条七拐八弯的与大街连接着的弄堂,又可将人们引到后面的书场、戏院、菜场、茶楼、客栈、混堂。积余街上是米行人士议事的地方,米业公所就在这里,而米业人士在这里建造的积余堂,还是同行子弟读书之处。由此延接的前蔡家弄、后蔡家弄、张成弄、直至更往北的蔡墅巷,又与蔡家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乾隆年间梅村的望族蔡家搬迁到这里,繁衍子孙,巷里的深宅大院真可谓庭院深深深如许,里边不知演绎过多少家春秋的故事。这里的弄堂里往往又是商家的栈房,祝栈弄、唐栈弄、耀堂弄、秦栈弄、煤栈弄,主客都要常来常往。


4

一天之中,北塘大街上的人流总是不紧不慢,不疏不稀,而沿河的驳岸上码头边,几家米行也是悠悠的味道,职员捧着茶壶叼着香烟,有一句没一句地望着河面闲谈,看看航船经过。


北塘真正热闹起来的辰光应是阳光西斜的时分。

黄橙橙的路灯缓缓地亮了起来,走动的人影,奔忙的黄包车,偶尔出现的汽车,反正一切活动的东西,将街两边的店铺一齐激活了。于是,聚鑫园、蔼阳的酒菜香味一阵又一阵地飘来飘去,店铺里伙计揽客的吆喝忽高忽低,行人也三三两两地进进出出。有些店家甚至已出摊到街边,一串串的灯儿也在竹竿顶绳儿上摇摇晃晃向行人送媚眼了。从莲蓉桥到三里桥,三里长街是一条S形的灯光大道,市嚣混沌,气味纷杂,灯光晕晕,人意迟迟。街这边的王老板与街那边的张老板招着手,大声地说着话,笑意盈盈;卖栀子花白兰花的小姑娘在弄堂口与米行的小伙计低低的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讪,似真似假。放了学的孩子在街上斜来斜去,把一日的功课丢到了九天云外。


靠河一边的人家,开始将饭桌搬到河沿边,于是一家人端碗布碟,虽没有什么好菜好酒,一碗新韭菜,一碗老蚕豆,一碟咸黄鱼,一碗咸菜汤,一壶老敖黄酒,一锅黄米饭,倒也热热闹闹地;因为临家相挨,于是呼邻招友,杯盏交错,竟有一番田家乐的味道。水面上一天劳顿后的船家,也在船头开始了晚饭,时有相识的,高声呼唤,船与船之间,船与岸上之间,融融之状难以尽表。河里不时还航过一艘小火轮,悠闲地拉着一串货驳,长长的,每一条船尾都亮着一盏桅灯,远远望去很象一条蠕行的虫子。虽然河道狭窄,它仍能游弋自如,还会拉一下汽笛,与岸上打个招呼,很有交情的样子。


黄昏的喧闹不仅是街市,待到店铺关门,晚上的夜市又开始了。各种设摊的纷纷出笼,有电石灯的,有汽油灯的,当然也有电灯的。八九点钟的样子,“长脚”的大骆驼担准时推到了义记苎麻店门口,可以坐近十人的位子,炒炒爆爆全有,最引人的是一个大锅里,在肉骨头蹄髈汤里直翻沸的素几,那香味可以传得很远很远。幽幽地,瞎子阿炳在彩娣手中的一根竹棍的牵引下,拉着胡琴过来,又过去了。偶尔也有人将他们喊住,要一段胡琴或琵琶曲,引来一阵笑声和叹息。


如果遇上农历七月三十,运河中的江尖渚上便有“灯棚”盛会,渚上的各个陶器店会将缸甏叠成数丈高的“宝塔灯”,里面储油,入夜点灯,通宵不灭。无锡诗人秦颂描绘这景象是“浮屠七级叠银缸,万火齐明照四方”。


5

暮春临近黄梅季节,天气常会渐次闷热,在傍晚热哄哄湿腻腻的空气中,雷雨正在临近。而这个时候,塘河里就要“河翻”了。所谓“河翻”,就是指由于天气闷热,水中的鱼虾因缺乏氧气而全浮游到水面上,而且会变得很迟钝的样子。这实在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兴奋不已的时光。于是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到河边,用渔叉、网兜、盆瓢以至任何可以捉拿的器物上下联动,在欢笑惊呼声中大获丰收。


暮春黄昏中的北塘,实在是一幅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岁月风情画。



黄昏的北塘街上,挑担卖浆的,卖蔬菜的,卖鲜鱼虾的,卖时令鲜果的,卖耍货的,卖古董字画的,卖香烟鲜花的,卖绍兴腐乳的,爆米花的,磨剪刀的,衔牌算命的……杂相交错,游弋于街面弄间,让黄昏的街市凭添花色。桥下一片空地上,一盏汽油灯越来越亮,唱“小热昏”卖梨膏糖的夫妻双档开张了,那一双喉咙一个清脆一个沙哑,女的阳气十足,男的阴柔几分,把周围的看客惹的一阵阵轰笑。更有小孩在人堆里钻进穿出,大呼小叫,尽情享受着夜色中的自由。


暮春时节,待到农忙暂歇的时候,邻近四乡的人,也有趁着夜色来城里游逛的,或在掼摊的堆里寻觅些零头布,或在“小热昏”那里张大了嘴巴大乐一番,然后带几块梨膏糖回去。


斜阳的余辉尽管早已消失,但融融的余温却在北塘久久不得散去。北塘似乎一直沉浸在晚春的怀里,消磨着岁月。


6

如今的北塘,河道依在,但已浑浊逼窄,高低参差相依相靠的老屋已消失不见。北塘经过喧闹的晚春,已不再有夏秋。薰风虽依旧年年吹过,但往日斜阳黄昏中的一切,已成了橙黄色的旧梦,让人怅然。


北塘自有清前后造街成市,也曾经过太平天国时期和日寇入侵时期两次兵燹,但都从一片焦火废墟中重新倔强地活了过来。


也许,几百年前,这里本也是一片滩涂和荒野,芙蓉湖波光鳞鳞,小金山若浮若沉。零星的茅屋周围,也是荆篱围绕,野花簇簇的。牛儿闲卧,蜂儿营营,耕作的农人从没有想过街市喧闹灯火一片。


大概,这就是沧桑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名于世的无锡北塘大街(之一)
无锡老街巷的布局和地名
无锡市清名桥古运河景区31
《北塘楹联》(76)忍草庵、贯华阁(13)
北塘老街
北大街纪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