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氏脊椎疗法??“御医”重出江湖

王氏脊椎疗法  “御医”重出江湖

(2010-07-16 22:56:48)
曾被清朝王公贵族封为御医的王氏家族,在流落民间多年后将重现“江湖”。不久后,王氏的脊椎治疗法将推广到各大中医院。王氏家族的中医情结最早可追溯到距今400多年的清顺治年间,那时满族医术落后,连年作战的清兵张榜寻名医,而王兴治的祖上王汝清大夫便毛遂自荐,并很快当上了御医。
        王兴治介绍说,家中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祖上传下的所有医书和王公贵族赏赐的古玩。在所有医术中,以王汝清自创的脊椎疗法为最。
        这门专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脑溢血、风湿等病症的手艺不仅是单传,而且只传男性,到王兴治手里已是第13代了。
       “有点像拔罐儿。”他解释说,但使用的是用中药渗透过的竹筒,起到活血清淤、消炎止痛的作用。
宣武区虎坊桥的清华池浴池。好排场的一个浴池啊!6层的大厦,仅仅是脚病治疗就占两层楼面。王兴治的治疗室就在二楼里。对这个浴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这家早先叫“小仓浪”的澡堂在珠市口大街路北开业。十几年后改建,更名“清真清华池”。解放前,这里是共产党城工部的一个地下活动站,在北平和平解放的史册上有着光辉的一页。

  修脚行过去是摆小摊干活儿的,来了要修脚的人,就坐在小凳子上,脱了鞋袜就修,行话叫“干修”,后来称为“旱窑”。以后有洗过澡的人来修,脚部皮肤、趾甲都膨胀变软,修治容易多了,澡堂子边摆摊修脚的就多了。再以后,浴池老板让修脚的人进浴池内,形成浴池特有的附属行业,称呼为“水窑”。解放前,清华池,靠修脚绝活“一招鲜”为它赢取名望。1957年清华池成立全国第一家脚病治疗室,并积极与中西医医疗技术相结合,由单纯的修脚逐渐变为脚病治疗。安起、杜德顺两位高级技师还先后当选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如今的修脚名师金启平,当年还给九十高龄的陈云同志修治脚病。

  在电视台播出的资料中,药方中有麝香、蜈蚣、山甲、红花、伸筋草、海风、杜仲等各味。王兴治说秘方共48味药,既有舒筋活血的药物,也含具有止血功能的药物。由清淤方、止痛方、活血方、止血方四组方剂组成,配伍合理,相互融合,各司其责,达到清淤止血、软化增生、消炎止痛、营养脊髓的功效。神奇之处在于只出淤和病灶,不出新鲜血液。因为治疗中要刺破取穴的表皮,渗透的药物能活血化瘀,也要保持破损的表皮不会感染。兴治说,他所知的治疗以来,还没发生过感染溃烂的情况,可见王氏先人留下的药方是符合中医用药科学规律的。他亲眼看到不少戴颈托、坐轮椅的人,经父亲“保健”后,奇迹般地恢复了。祖上传下来的治病救人的方法,不仅仅是家族的遗产,也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尽管他不能突破祖训,公开秘方,但总不能让宝藏在他手里失传。渐渐地,他由给父亲打下手,变为主动学手法,习经络,还根据家传内容的需要,攻读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虽然是在四十岁上才下决心“学艺”,可是毕竟他是有高级工程师证书的高级知识分子,作为王家新一代的传人,他狠下了一番功夫,钻古书文献,看现代医书,又有父亲手把手地教,自己潜心体会……“我慢慢地迷上了这行,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解人灾病,为了传统文化的这一支别在我手里失传。说真的,我可不是唱高调。”祖传清宫“竹罐疗法”探秘

  看到他的一些检查和咨询过程,看似简单的摸一摸、看一看,却都和患者在医院的拍片诊断书结果一致,不能不佩服祖国民间疗法独到之处。 这里的治疗室有两间,男女各一间。有三把专用的靠背转椅。做颈椎或腰椎保健治疗,要脱去上衣,骑在椅子上,额头垫在椅背的头枕上,背向外,接受治疗。王兴治的大徒弟常起,正给人做保健治疗。她戴着一次性的橡胶手术手套,用镊子从电磁炉上的不锈钢大桶里,夹出一块纱布,把患者的颈背擦擦:“这桶里煮的就是我师傅家传清宫秘方的48味草药包,用纱布蘸了就是消毒。我们做过试验,比酒精还好。”消毒后就是按经络取穴位,然后左手拿着特制竹针,右手食指在它的端部轻轻一弹,取穴处就有一个针尖般的刺孔,渗出半个小米粒大小的血珠。常起边干边讲:“这是弹针,早先是一个三棱针反复使用,现在我师傅把它改成一次性的了。有表皮破损,有血液流出,按现代医学观点,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器械。”王兴治在一旁说:“早年间的民间针灸,都是反复使用的针,特别是三棱针,夸张点儿说,头儿钝了,拿出来在鞋底子上蹭蹭就敢用。我们是按卫生部关于现代医学治疗标准,医用手套、针、纱布、竹罐都是一次性的。传统要继承,也要符合现代科学标准。我们这套器材,已经有了国家专利证书。”常起接过助手从热腾腾的药桶里夹出的小竹筒,甩了一下,趁热扣到穴位上。在她接竹筒时,偶尔掉地上一个,助手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扔到污物筒里。我问:“药桶里的药水能消毒,怎么不把捡起的竹筒煮了再用?”曾在部队正规学习和做医院护理、又向王兴治学了8年清宫王氏的常起纠正我说:“这物件应当叫竹罐,别看它十几厘米长,两厘米左右的直径,真是个小筒,可用在这儿,和拔罐子的大罐有同样的功能。不同的是,竹罐儿煮时‘吃’了药性,往外拔的同时,也把药渗到人体。”在一旁操作的王兴治的另一个女弟子,佩戴清华池高级保健师胸牌的李静说:“这竹罐都是我们在基地定制的,取选料、去外皮内膜、打磨罐口,然后装袋运来。”常起笑着说:“竹罐疗法,各地都有,南方用鲜竹,我们用一年生的紫竹加药浸透。别看同是一个小竹罐,有专门基地供应的可能不多吧?一次性使用,是为患者负责。我是军医院护理专业科班出来的,师傅支持我搞正规化。用过的和掉地上污染了,就坚决不要。咱们‘不差钱’。”说得大家都笑了。

  每个患者背上都拔了二三十个罐子,从背后看去,颈椎、脊椎两侧,很壮观地竖起几排竹罐,像古生物的棘龙似的。十五分钟后,取下拔罐,最神奇的是:有的罐子里有半凝固状态的黑紫色血块。“这是‘浊’,经络上聚集的毒素,拔出来就渐渐地通畅了。拔几次,有的穴位上还出‘痰’,就像人们咳出的痰似的,带着泡沫,可以悬浮在水中。再往后拔罐,出的‘浊’就不那么黑紫了。再拔就不出东西了。”一个针尖大的表皮破损,在负压下出些体液,可以理解,但每个穴位出的不一样,最大的浊有大指甲盖般,就有些令人不解。那个“痰”是何物?淋巴液?组织液?血液析出物?事后我请教过的中医专家说,“痰”是身体里的废弃物。许多古医书都有痰湿、痰热的明确记载,但很少有人见过真正的痰,在王氏脊椎脑疾疗法中的的确确看到了真正的“痰”。

    一位男士,做完了治疗,找到王兴治:“您给我来‘三把’吧!”王兴治请他在折叠椅上坐好了,双手在他后肩部抓了三下,男士的脸上明显地表现出忍耐的表情,王兴治的额头,顿时就沁出了汗珠。三把抓过,男士表现出过足了瘾的姿态,向我解释道:“这‘三把’,真地道,跟老北京人喝豆汁儿,听京戏一样,美!这肩和后背能舒服好几天。”王兴治说:“对后背极紧张的人,三把就管事,可不能常做,做不好对肌肉有损伤。”

  一位姓张的女士在医疗管理部门工作,原就有腰椎病,今年初又突发颈椎病,肩部疼痛,走路不稳,双手发麻,头晕无力,住院治疗。每天戴着颈托,平卧在床,输液、打针、做牵引,连路也走不了。她忧心忡忡,“难道这辈子就要瘫在床上了吗?”经几个医院的专家会诊,都认为她必须做手术。住院期间她先生推着轮椅送她去清华池治脚病,得知这里开设了清宫御医脊椎特效保健,向王兴治认真咨询后,张女士决定试一试。才治了几次,轮椅就不用了,颈托也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毕竟是医务工作者,说话尊重科学:“要是您的采访稿过一个月见报,我同意披露姓名。目前我只能说,王大夫的保健方法很有效。如果疗程结束后,我的病痛解决了,我愿意现身说法,为祖国传统医学做宣传。”

  一位老人,由清华池的脚病技师和老人的女儿搀扶着,从隔壁治疗室艰难地走过来。脚病技师对王兴治说:“王大夫,这位老人脚痛得不敢着地,来看是不是足跟骨刺,我查了,脚上没毛病,您给瞧瞧。”王兴治给查了,说问题在腰椎上。告诉老人的女儿,愿意的话,做一次试试,见好再按疗程做。老人的女儿很孝顺,立即去交费。老人家不相信,说话又直,批评女儿:“瞎花钱,听忽悠。”在候诊时一脸的不耐烦:“做一次保健就这么贵,怎么没人管管?我抗美援朝过过江,平叛进过藏,唐山地震时我在灾区……”老人的女儿直冲王兴治歉意地笑。王兴治就像没听到老人的牢骚一样。轮到老人去做检查治疗了,他一脸无奈地让女儿和王兴治给扶进了治疗室。半个小时后,老人出来了,出门就两脚交替地踩地,如果不是七十几岁的高龄,说不定还来两步大秧歌。一脸孩子般的笑容,冲王大夫竖大拇指:“怪了,怎么腰病落到脚后跟上来了?你的清宫特效真行!一个字:神!”还催着女儿去交费接着治。我不由地想到区里和曹总把这个项目和脚病治疗建在一个平台的妙处了。老人离开后,众人都笑了。有人问王兴治,听到老人说不好听的话了吗?王兴治说:“都听见了,做不做是人家的权利,解释没用。这不,老人高兴了,女儿乐了。我也开心啊!这是传统医术的魅力。督促我还得往精里学啊!”要不是亲见,有人对我说这事儿,我还以为是“托儿”在忽悠人呢!

  袁娜也是王兴治的女弟子,这是一个身材娇小挺秀气的姑娘。说话略带一点儿口音,一问,是山东来的,说起话来倒真有山东人的爽快劲儿。她说:“师父的几个女徒弟,常起是辽宁人,李静是山西人,我是潍坊人,原来还都是学医的。”问起她的学历,是中医科的大专毕业生呢!请她介绍一下在这里亲自治过的案例,她说:“跟师父学了四年多了,那么多患者,都治得挺好的,哪儿想得起来呢?”在一旁的常起提醒:“说说那个独臂老人……”“哪个呀?我不记得啊!”常起一比划,袁娜一拍脑门儿:“就是那位啊!有!”于是绘声绘色地说了起来:“那是两年多以前了。治疗室来了一位失去左手的老者,看岁数比五六十岁的人年纪大,可那眼神、步态、动作特利落。根本估计不出年纪来。老人家话不多,特有派。就说治治颈椎,交了费,坐上了台子。我就按颈椎的经络给他拔竹罐。等到起罐时,罐里也有些‘浊’,和一般人的颜色明显不同,色鲜亮。我没加思索,张口就说:‘您颈椎没病’,老人一愣,问:‘你怎么知道?’‘您的经络是通的,拔出来的和不通的人不一样。’老人问:‘你是什么人?’我指着师父说:‘我是师父的小徒弟。’老人站起来,走到师父面前,右手合到残臂上,表示抱拳拱手:‘不愧是御医传人,连小徒弟都这么高。佩服!’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再也没来过。当时,我不懂,没病花钱来治什么啊?有老患者告诉我:这是‘练家子’在‘华山论剑’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文化助理总干事、文化遗产世界级专家、现任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莫尼尔·布什纳基先生的夫人,有严重的腰椎和颈椎病,世界各地医生治疗效果都不明显,面临手术。她的女儿阿美勒小姐,腰椎有病,且有较重的厚皮症,面部僵化。去年底在北京听中国朋友介绍了这个宫廷保健法,特来试试。一次治疗,效果挺好。她们延长了在华时间。几次治疗之后,夫人说:“神奇啊!过去我每天早上那么痛苦的腰疼、脖子疼,怎么都‘找不到了’?”她的女儿治腰椎的同时“搂草打兔子”,面部的厚皮症也缓解了,脸上开始有表情了。今年年初,她们再次来京旅游,同时安排时间做治疗。夫人说:“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体会中国神奇的传统医学文化的。我愿意和你们一起配合,把中医医术介绍给世界人民。”

  也有一些外面来的人,看中了王氏御医保健的商业契机,愿意出大价钱买断技术。前几年,王兴治在苦于资金限制,难于更大规模发展的时候,他就遇见过出价2000万元要买断的。他想:”祖宗留下的知识,过去是御医技术,现在应当姓‘中’,中国的‘中’。把它卖给外国,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祖国。这样的事,我不能干!合作开发研究,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我愿意。但不能卖!”他想到几年前,中国文物学会为此做过的论证,并出具了写有“首次挖掘整理了无形资产,查证和整理”字样的文件。想到4年前,中国文物学会以“中国文物学会健康研究服务中心”名义,为会员和全国文博系统工作者举办的为时一年半的宣传和体验,再看到目前宣武区对这事的重视,他有信心申遗成功,并准备办班设点,扩大服务范围,逐渐把这神奇的竹罐和技术推向世界,为宫廷御医和民族文化“扬名立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国葆堂”:王氏脊椎疗法——小竹罐也能治愈颈椎病(节目视频)
宫廷御医——田原对话宫廷神秘“拔竹罐儿”!
少动,少温,多荤,“毒”发颈腰椎问题【脊柱探秘之一】
UC头条:国家级非遗项目“王氏脊椎疗法” 享誉中外的宫廷绝学
王汝清御医
经四百年传承竹罐疗法仍当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