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祖庆:形似•神似•形神不似——青年教师拜师学艺三部曲

小学语文名师

于茫茫书海中,为你寻找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和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精彩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出去,玫瑰手染余香。


张祖庆:形似·神似·形神不似——青年教师拜师学艺三部曲

01

常有年轻教师问我,张老师,您能否传授一下成长的秘诀?

我常常无言以对。秘诀真是没有的,门道倒是有的。常识而已。

然而,常识,常常被我们所“不识”。因此,从自身拜师学艺的经历出发,把我认为最重要的常识捋一遍,供有需要的青年教师参考。

不少青年教师,有强烈的上进心。往往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到处进修。有些,甚至自费报2-3个培训班;多的,甚至报6-7个班。不到两个月的假期,一个多月时间是在培训中度过的。

对这样的教师,我由衷地钦佩。

但是,我也看到一些急于求成的现象:什么班都报,短短的暑假,脑子里塞满各种新名词和新招术。张三的讲座,“醍醐灌顶”;李四的课堂,“脑洞大开”。培训期间,激情满怀,脑子里构想出无数套改革方案,恨不能立刻把孩子们召回,马上试验!

而一等开学,发现,预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且,脑子里,新招术像满天繁星,一招一招地试过去,结果发现,东一榔头西一棒,什么都做了,却什么都做不像。

学期过半,一声叹息:哎,白学了……

可一到暑假,整个人满血复活,又打了鸡血似的四处求学……

回来呢?

涛声依旧。

这,就是不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通病:什么都想学,却什么都学不像。

怎么办呢?

我的经验很简单:聚焦、聚焦、再聚焦。

细细梳理各位名师或明师的理念、主张和做法,选择自己理解最透彻且最愿意和容易模仿的一位到两位,学着做起来。把某一个点做好(绝不只是公开课)、做精,慢慢地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02

我的经验是,慎重选择一两位想要效仿或者学习的“偶像”老师,然后,跟定偶像,学个三五年。如果有机会拜师,那当然最好;若时机不成熟,则可“偷拳”。

具体来说,拜师(或偷师)学艺,要经历“形似”——“神似”——“形神不似”三个阶段。

第一,形似阶段。

先从课例研究入手,找来“师父”(或未经拜师,亦可称偶像教师)所有上过的公开课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文本解读、课例视频、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名家或草根教师网上的评论),以课为单位,建立素材库文件夹。有多个不同版本的课,则以不同的时间顺序排列,并对比研究不同点和变化的意图。

有时间,甚至亲自动手做若干节最喜欢的课的课堂实录。做实录,相当于书法“临帖”。亲手做一遍实录,等于读十遍文字实录。

然后,反复观看视频。一句评价语、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要琢磨;有时,甚至可以点击暂停键,设想自己会怎么处理课堂的某个细节或突发事件,再对比师父的处理,体会其奥妙与匠心。

把课看得烂熟于心,几乎每句话都能脱口而出,你就可以照着上了。

上模仿课,最好全程录像。录完后,用两台电脑,将师父的课和自己的课交替播放,对比研究。想想,哪些环节,学得比较到位;哪些环节,学不到位。不到位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个10-20节课,花两年时间模拟,慢慢地,师父的课,你能仿得惟妙惟肖了。

这一阶段,为“形似”初级阶段,相当于“入格”。

当然,模仿学习,不仅仅只是课堂。我们还要读其文,听其报告,了解其一路走来的相关故事、细节,读师父所发表的全部文章,跟着师父不同场合提过的书单,去读;要选择师父的某一领域教学、课程改革,试着做。

渐渐地,你会发现,通过三、五年努力,你与师父渐渐“形似”了。

第二阶段:神似阶段。

不能持续停留在“形似”阶段,那是基础与皮毛。渐渐学像了,就要开始研究师父教学技术背后的“道”。

用微格研究的方法,对师父所上课,进行专项深度研究:文本解读之道、教学设计之道、新课导入之道、提问之道、理答之道、结课之道等。从不同课例中,悟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神似”的必修课。

再接着,通过深度阅师父的文章、专著以及多次与TA深度对话,更深入地了解师父的思想发展轨迹。

渐渐地,你对师父的教学和教育,就有了全新理解。你不再刻意模仿他的一招一式,而是试图理解他(她)的教育哲学观、儿童观、课堂观、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进而与师父在理念与视野上高度融合。

于是,你的拜师学艺,也进入了新境界。你的课,开始与师父的课有些“神似”了。细看,没有一招跟师父是一模一样的;但其课堂神采、神韵,却又是那么酷似。

恭喜你,你学艺渐入佳境,可以出师了。

第三阶段:形神不似阶段。

这一阶段,从模仿,逐渐走向超越。

在前两个阶段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可适当和师父保持刻意的不同。

上公开课,选择文本风格跟师父迥异的内容来上;

在教学呈现上,可以保持与师父不同的风格,力求出新;

选择与师父不同的领域,做自己喜欢的小而美课程;

写几篇能体现自己独立教学主张的文章。

这时,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了全新的自己。

03

这里提出的拜师学艺要专注。并不是立山头、搞帮派,而是通过一对一、一对二的跟踪学习,尽快缩短“学徒期”,迅速成为“老司机”。

专注一人与兼收并蓄,不是一对反义词,两者完全可以兼顾得很好。在跟定一个师父的同时,有精力且经验不断积累的前提下,再去研究与师父风格类似的相关三五位名师或明师,取其之长(这就跟郭靖学艺一样,转益多师,遂城大家一个理儿),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我所反对的,是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谁都想学,结果“乱花渐欲迷人眼”,谁都学不像的现象。

04

最后想说的是,拜师后,你自己的学习态度,是能否从师父那里学到真才实学的关键因素。

好学上进的徒弟,往往会主动联系师父,隔三岔五给师父留言,即使师父没空,暂时没搭理,也不气馁,直到师父搭理为止。

师父忙,有时候看到了,一时没想好怎么回复,沉默不语,并不表示他(她)没看到,而是还没有找到最佳方案,也许让你自己先动脑筋想想。徒弟遇到问题,一定要先自己思考,通过自我探索,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自己充分研究了,还没有搞清楚,再提出来,向师父虚心求教。

不主动的徒弟,貌似有师徒的名分,但因其从来不主动联系师父,师父事情一忙,自然就不会主动联系他们了。有些,甚至节假日短信都没有一个,这样,师徒名分,也就名存实亡了。

这样的拜师,意义何在?

说白了,师父,不是用来“炫”(装点门面,让自己脸上有光)的;师父,也不是用来“拜”(顶礼膜拜)的,而是用来“学”的。黏住他,研究他,模仿他,超越他。

这,便是青年教师拜师学艺的全部秘诀。

常识,而已;做好,不易。

编辑:泡泡糖

本号为学术研究和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告知

文本转自:祖庆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年教师观摩课活动
我们如何听课评课(二)
青年教师汇报课暨教学大比武活动方案
窦桂梅:从“乒乓球式”转为“踢足球式”教学
历史阶段特征系列讲座(十一)——近代中国:1919-1931年
师徒结对,比肩同行——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201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