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应是一种快乐

林崇德教授在《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强调中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抓好两个过渡,一是从‘说’到‘写’……二是从‘读’到‘写’,主要抓‘仿写’……仿写,应从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直可延续到高中。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仿写’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选好范文,另一个是引导学生练习。从小学生‘以猫画虎’开始,到中学阶段,学什么体裁就写什么作文,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等都可通过‘仿写’而提高写作能力……”而关于中小学应该把模仿当作主要工作来认识的专家是很多的,比如亚里斯多德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曾国藩主张模拟仿作;徐特立说“初学作文,要有所模仿和借鉴。”;吕淑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等等。实质也有许多名人提出与模仿相对立的思想,比如,王筠认为写作大体分为“放、脱换、收”三个阶段,其中“放就是即令作论,以写书为主,不许说空话,以放为主,越多越好”;梁启超认为,作文教学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整理思想的习惯”;唐彪指出“读写中的仿应变成教师的指点”;夏丏尊说作文时要“先有读者存在的预想,作文不要忘记读者”(笔者认为如果重视模仿,就很容易忘记读者,因为模仿不需要研究文章的实际读者)等等。如果我们将这两种不同的习作观对比研究,就可以看出从读到写的主要工作不是模仿。

如果到中小学进行调查,你一定会发现,认为“写作是一种快乐”的学生可以说了了无几。这一点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吗?从小学开始模仿到高中,就是说学生只要眼前有着林教授所说的优美范文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按理说应该使大部分学生喜欢作文,但事实是这种习作过程多数学生不会品尝到习作的快乐。所以我们的学生是看着优美范文来形成习作能力,从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一能力没有大面积的形成。而一些国家的学校不是这样,他们是让学生从小接触图书馆,进行大量阅读,是在与书为友的过程中形成写作能力,并感受到习作是一种快乐。下面介绍一下美国道尔顿学校的写作,从中可以看出怎样让学生品味到写作的快乐:

    一群不安分的孩子被老师带领着,走进图书馆。道尔顿学校的孩子们刚刚入校,这是他们的第一课。

    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读一篇著名的童话。

    “这本书好不好?”读完之后,老师问道。

    “好!”孩子们答道。

     “这本书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写的。你们谁也来讲一个故事?”

     一个小朋友走上来,讲述他创作的故事,无非是“我有一个爸爸,有一个妈妈”之类很简单的故事。但老师却很郑重地铺开一张纸,很认真地记下这个故事。

     “现在,谁为他的故事画个插图呀?”

     又一个小朋友走上前,把故事中的人物画下来,显然是“涂鸦”。但老师却取出一个漂亮的封面,把这两面纸装订好,封面上写下这两位小朋友的名字。

     老师把“书”高高地举起来,说:

    “瞧,孩子们,你们也能写书!只要你们奋斗,什么事情都能干成。你们还小,只能写这种小书,当你们长大了,就能写书架上的这些名著了。你们会成为伟大的人物的。”

    通过这样自然有趣的办法,老师就能让孩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且告诉他们,很多看似神秘的东西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努力,你一样可以做到。

    在道尔顿学校的生物课上,会同样生动有趣。

    老师抱着一个小兔子走进教室。

   “这是什么?”老师问。

   “小白兔。”学生们回答说。

   “小白兔身上都长了些什么?”

   “长耳朵,红嘴唇,这是在幼儿园里就已经知道的嘛!”

   “不,不仅仅是这些,”老师说,“你们还应该知道它的生理构造。”

    老师便简单地讲了一些与此有关的内容,然后又把兔子举起来。

    “我讲的这些,在前天我都还不知道。我是通过观察,又从书上查到的。其实,老师能懂得这些,你们也能懂,甚至懂得更多。下面留一项作业。‘

    老师留的作业是:放学后,每个同学都去动物园,观察你喜欢的动物,记下它的外貌、动作、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然后到最近的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这个动物的资料:属于什么科,生理构造等等。能记多少就记多少。愿意画画的,可以画下来。下一次上课的内容,就是每个人讲述自己的“伟大的发现”。

    可以想象,在下一堂课上,会出现多么妙趣横生的情景。就在这种道尔顿式的情景教学中,道尔顿学校的每个同学都将掌握不止一种动物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他们一边玩耍,一边自己发现了这些知识,因此有足够的兴趣将此学习持续下去。

    为什么说模仿是一种苦差事?以猫画虎,学什么体裁就模什么,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等,每一种体裁模一遍不可能会写,需要反反复复,这本身看不出什么快乐。而所模信的作品哪个报刊杂志愿意给发表,哪个出版社愿意给出版。学生成就感在模仿过程中就这样自然消失,长期如此训练,学生们当然也体会不到习作的快乐。另外,模仿性习作过程较难树立学生的写作理想。

    再者,从小让学生模仿实质是使学生从小失去写作个性、创造性的做法。当我们打开学生的作文本,你能由他们的作文看谁个活泼,谁个严肃,谁个奔放,谁个灵巧吗?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中,我们能看到什么?答曰:是千篇一律的虽然正确却又人所共知的没有任何新鲜感的主题与思路。既然主题与思路皆一样,还谈什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谈什么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其特色怕是也只能如此了: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千篇一律的结构特点,千篇一律的语言风格。许多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的切身感受也表明,批改这样的作文,真是一项极单调乏味甚至极痛苦的事——既然看不到任何新意,又何来批改时的愉悦感?这难道不是模仿之过吗?

所以,从小重视写作创意,不一味走在模仿路上,是能让孩子爱上写作的。肯定有人说模仿是永远少不了,这是对的。但,写作一旦进入模仿之中,想走出来,可不容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8单元作文习作范文、课件汇总
孩子,你们作文课堂上的样子真美!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8单元习作范文,孩子写语文作文用这就够了!】
阅卷老师“泄密”: 我只教学生这10个写作技巧, 作文篇篇是范文!
作文教学 | “凭什么”评价孩子的习作
高考作文中记叙文之“另类”的写作与训练(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