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卫星地图发现埃及古河道,实证大禹在非洲治理尼罗河

先为前文补充一个信息,前面说过大禹的父亲鲧就是建造了古埃及第一座大坝的法老美尼斯,而考古学者们通过研究一致认为,美尼斯就是纳尔迈,著名的纳尔迈石板的主人。之所以叫“纳尔迈”,是因为石板上标记法老名字的符号是一条鲶鱼和一把凿子,在古埃及语中,鲶鱼的发音是“nar”,凿子的发音是“mer”,合起来的读音就“narmer”,音译为“纳尔迈”。

巧的是,大禹的父亲叫鲧,“鲧”字有个“鱼”字边,在古汉语里就是一种大鱼的名字。《说文》里说,鲧,鱼也。《玉篇》大鱼也。那这个“鲧”会不会是古埃及法老纳尔迈的鲶鱼呢?

下面开始今天的正文,先来看一段王勃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译文:

这里是古时的南昌郡城,如今的洪州都督府,天上的分野对应翼宿和轸宿,地上的位置连接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荆楚,连接闽越。

王勃在《滕王阁序》的开篇介绍了南昌优越的地理位置,他用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文学性描述,而“三江”和“五湖”是古人对中国南方地理情况的总结性概括,我们现代人将这两个词用作对所有江河湖泊的泛称。因为古人的长途旅行主要以水路为主,离不开江河湖泊,所以又诞生了“江湖”一词,指代四方各地,也泛指人类社会,后来引申为不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适所为的社会环境。

“三江”和“五湖”这两个词并非王勃首创,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我们已知最早的“三江五湖”出自《尸子》,描述的是古人去昆仑之山采玉时所要经过的路程。《吕氏春秋》等古籍也有记载,根据这些古籍的记载判断,“三江五湖”这个地理概念最早应该在大禹时期就有了,可能是大禹治水时,进行全国地理大调查得出的结论

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尸子》

译文:

取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越过三江五湖,到达昆仑之山,去一千个人,只有一百个人能返回,去一百个人,只有十个人能返回。

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海,因水之力也。——《吕氏春秋·慎大览》

译文:

禹疏通三江五湖,凿开伊阙山,使水道畅通,让水流入东海,是顺应了水的力量。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三江五湖”里的“三”和“五”两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两个数字是虚指还是实指?“三”和“五”都不是大数字,在表示江河湖泊这种实体存在时,不太可能是虚指,既然是实指,那“三江”指的具体是哪三条江,“五湖”指的具体是哪五个湖呢?

如果大禹治水发生在现今的中国境内,“三江五湖”又是大禹治水时总结的地理概念,那么大禹治理的一定是长江流域,因为在古人看来,南方的水流才叫作“江”,之所以有“江”与“河”的区分,很可能是南北方语言对河流称呼不同导致的

南人得水,皆谓之,北人得水,皆谓之。——《禹贡锥指·略例》

译文:

南方人看到水流都称作是江,北方人看到水流都称作是河。

关于“三江”有多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三江”指的是长江中下游,说古代的长江流经彭蠡,也就是今天的鄱阳湖时分成三道入海,所以称作“三江”,如果大禹治理的真是长江,如果长江古代真的分为三道入海,那么《尚书·禹贡》应该记载“又东播为三江入于海”,而不是“播为九河”入海;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三江”指的是长江、珠江和闽江,那你让同样处于南方,最终也流入大海的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怎么想,为什么忽略我们,难道就因为我们流经了现今的外国疆域吗?

关于“五湖”也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大小湖泊,但是太湖周边大小湖泊众多,何止五个,如果要虚指,按照古人的语言习惯也应该是“九湖”才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湖”指的是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和洞庭湖,而南昌就在这五湖之间,这种说法显然受《滕王阁序》影响了,青海湖、哈拉湖、巢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微山湖等一众湖泊表示不服,同等体量的湖泊单在中国境内何止五个,我们几个差哪了?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现今的人们根据我们今天掌握的地理知识,将中国南方的河流湖泊情况与古人的记载强行附会的,而且思想太受现今中国版图的局限。要想确定“三江五湖”具体指代的是哪些水域,首先要划清地理边界,明确得出“三江五湖”这一地理概念的区域究竟在哪里、有多大。

与“三江五湖”一样,指代古人认知里的世界地理概念的还有一个名词叫“四海”,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成语叫“五湖四海”,和“三江五湖”一样,也是古人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人的死和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只要认真谨慎地行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且有礼数,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在《山海经》的成书时代,古人就开始使用“四海之内”来表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了,他们认为我们的世界处于四个巨大的海洋的包围之中,那么古人所谓的“四海”指的是哪四个海呢?

我们今天中国周边所谓的“四海”指的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并不是古人最初所谓的“四海”,古人观念里的“四海”指的是《山海经》里的四海。

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译文:

郁水从象郡流出,然后向南注入南海,入海处在须陵的东南。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山海经·南山经》

译文:

南山的首列山系叫作鹊山山系,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叫招摇之山,它临近西海的岸边,山上多桂树,多金属和玉石等矿藏。

又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山海经·东山经》

译文:

东方第四列山系的首座山,叫作北号之山,临近北海的岸边。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山海经·南山经》

译文:

再向东五百里,有座山叫丹穴之山,山上多金属和玉石等矿藏,丹水从其中流出,向南流淌注入渤海。

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山海经·海内东经》

译文:

泗水发源于鲁东北然后向南流淌,先向西南方向流经湖陵的西边后转向东南,最后注入东海,入海处在淮阴的北面。

《山海经》里的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并不是被特定命名的海,而是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大海,还外加一个特定命名的渤海。如果说《山海经》描述的地域是现今的中国的话,那么能与四海对应的只有东海和南海,如果姑且把现在的渤海勉强算作北海的话,那至少还有一个西海没有着落。

有人说《山海经》中的西海指的是青海湖,北海指的是贝加尔湖,因为水域辽阔,所以被称作海。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是低估了古人的格局以及地理勘测能力,一个记载了非洲特产的地理书,怎么分不清什么是陆包水、什么是水包陆呢?

《山海经》中还记载了很多水系,其中有很多水系从各个方向注入大海,比如“东流注于海”“东注渤海”“东南流注于海”“南流注于海”“南入海”“西南入海”“西南又入渤海”“西流注于海”“西北流注于海”“北流注于海”“东北流注于海”等等,这与中国境内的水系大多向东、向南注入大海的状况不符。

以《山海经》的宏大叙事来看,四海之内必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小海岛,而是一块四面环海的大洲,如果说这块大洲指的是欧亚大陆的话,它的西海指的应该是大西洋或地中海,它的北海指的应该是北冰洋才对。青海湖和贝加尔湖在《山海经》中充其量只能算是泽,《山海经》中的水、河、江、泽、渊、海分别得非常清晰,泽就是泽,海就是海,不太可能在这方面出错。

很显然,《山海经》所描述的大部分内容应该是对非洲大陆山川地理以及物产风俗的记载,它不仅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海洋包围,还在东北方有一个外接阿拉伯海的红海与“渤海”对应,完美地应合了《山海经》中的海陆世界。

非洲横跨南北半球,地理地貌丰富多样,动植物品种丰富,完全符合《山海经》里记载的那个大荒世界,而且非洲水网丰富,众多河流分别朝四面八方注入大海,也与《山海经》的描述吻合。

需要说明的是,《山海经》中的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东、西、南、北的界定不是特别严格,具体是哪个方向的海,要根据记载者、观察者所站的角度和方向决定。以几内亚湾为例,如果站在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等国的角度看,它应该属于西海,如果站在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等国的角度看,它又属于南海。这样的猜测为我们破解中国古籍记载的一些大禹治水的谜题提供了新的解读。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注于南海。——《尚书·禹贡》

译文:

疏导弱水到达合黎,多余的水流到沙漠;疏通黑水到达三危这个地方,流入南海。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史记·夏本纪

译文:

大禹疏导出九条水道:弱水引到合黎,多余的水注入沙漠;疏导黑水到达三危,最后注入南海。

如果说大禹治水发生在现在的中国境内,那《禹贡》和《史记》中的记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三危和三危山在几乎所有的记载中都说它是在西部地区,而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淌的,很难想象什么河需要导入到我国西部地区,最后注入南海。如果大禹治理的果真是中国境内的、最终流入南海的河流,那工程量绝对不亚于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

那么大禹当年疏通的“黑水”究竟是哪条河流呢?

我们前文说过,大禹治理的是尼罗河。我觉得所谓的“黑水”指的很可能是尼罗河的某条支流,或者是尼罗河下游的某段河道。因为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上游的河水会冲刷下大量的淤泥与河沙,给下游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同时也让下游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如同一条黑色的河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通过卫星空间摄影的图片,发现了撒哈拉沙漠干燥的土层下的一条古河道。古河道从尼罗河第三瀑布和第四瀑布的中间区域向西延伸,穿过苏丹、乍得、尼日尔等国,注入尼日尔河,再由尼日尔河流入几内亚湾,汇入大西洋。这会不会是“至于三危,注于南海”的黑水呢?

这一条古河道的发现,也为我们寻找古籍中的“三危”提供了参照。《尚书·舜典》中就有舜“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史记》中有“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的记载,也就是说三危是古人流放犯人的地方,可想而知,这一定不是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而撒哈拉沙漠地区就符合这个特点,这里干旱荒蛮,将犯人流放至此,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三危”到底在哪里,它是指一个地方,还是三个地方,一直难有明确的说法。我们根据《尚书》和《史记》中大禹导黑水“至于三危”的记载,沿着古河道一路找去,就会发现古河道经过撒哈拉沙漠中的三座高原,分别是恩内迪高原,提贝斯提高原和阿伊尔高原,这三座高原很有可能是传说中的“三危”,毕竟“危”字在古汉语里就有高大、端正的意思,与三座高原的特征也很吻合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探险家在阿尔及利亚的荒漠上,发现很多绘有长颈鹿、羚羊、牛等东非草原地区最常见动物的岩画了,那很有可能是来自于东非高原的流放者们的杰作。

确定了最早的“四海之内”指的是非洲大陆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所谓的“三江”“五湖”指的是哪些河流和水域了。

先说“三江”,所谓的“三江”有可能是指一条江水的三个河段,如果是这样的话,“三江”指的一定是白尼罗河在南方的三个河段,三个河段很可能是由欧文瀑布、卡巴雷家瀑布隔断的。

“三江”也可能是指南方的三条重要河流。非洲,尤其是南部非洲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大大小小的河流不计其数,如果非要找出三条主要的、最具代表性的河流,那一定是刚果河、赞比西河和奥兰治河。

还有一种可能,“三江”指的是《海内东经》里的三条江水,具体指代的是哪三条水流,还有待我们考证。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成都西,入海在长洲南。

浙江出三天之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

译文:

岷三江由三条江构成的:首大江发源自汶山,北江发源自曼山,南江发源自高山。高山位于成都西边,入海口在长洲的南面。

浙江出自三天子都,在三天子都的东面,在闽地的西北,在余暨南面入海。

庐江出自三天子都,在彭泽的西面流入江中。一种说法三天子都应为天子鄣。

《海内东经》记载了很多水路,最先出现的水路就是岷三江、浙江、庐江,三江之后紧接着连续罗列了淮水、湘水、汉水、濛水、温水、颍水、汝水、泾水、渭水、白水、沅水、赣水、泗水、郁水、肄水、潢水、洛水、汾水、沁水、济水、潦水、虖沱水、漳水等23条被称作“水”的河流,直达本章的末了一段,可以说整篇《海内东经》的绝大部分篇幅都在描述水系。可能是因为三江在其中很特别,所以有了“三江”一说。

还有一种可能,所谓的“三江”也专指“岷三江”,根据我们前文的破解,“长洲”指的是马达加斯加岛,参照岷三江“入海在长洲南”判断,岷三江指的很有可能是莫桑比克境内入海的、包括赞比西河在内的三条河流,赞比西河为首大江,卢里奥河为北江,林波波河为南江——当然,以上均属猜测。

“南人得水,皆谓之江,北人得水,皆谓之河”,因为非洲横跨赤道,这么看来,所谓的'南人’和'北人’指的并不是以秦岭和淮河,或是长江分割的中国南方和北方了,而很可能是地球的南半球和北半球了,南半球的大河叫作'江’,北半球的大河叫作'河’。

说完了“三江”,再来说说“五湖”。

在所有的大洲之中,其上的主要水域能以“五湖”概括的有两个,一个是北美洲的五大湖区,一个是非洲的东非五大湖区。很明显,这里的“五湖”指的应该是东非的五大湖区,其五大湖分别是: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艾伯特湖、图尔卡纳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地名考四:昆仑黑水
晓锦源:难读的山海经
大禹在青藏高原上“治水”你怎么看?
夷陵评论||名家名作:杨世灿《山海经》秘境第十七《大荒北经》连载(十七完结篇)
山海经的濮语解读: 南部编下:海外南经,海内南经,大荒南经
《山海经》中的“海”与“大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