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传统美德话语表达的现实借鉴
 
 
中华传统美德话语表达的现实借鉴

                                     2015-03-09 07:21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窦竹君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需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讲清楚”,因而,道德话语表达至关重要。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存在着道德术语凝练不够,话语表达过分“高大上”,缺乏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而我们的祖先富有道德建设大智慧,应该汲取祖先留下的智慧营养,借鉴其表达古为今用。

中华传统美德的话语表达智慧

话语表达以人为本,符合人性基本要求,尊重人伦价值观念。人生在世,总要面对生老病死问题,“孝”“慈”观念既能维系亲情又兼具养老功能,满足了人心底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渴望。又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朋友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基本社会关系调整规范的表达方式,体现的是每一个人都期望的和谐社会关系内在要求。如仁、义、孝、悌、德、俭、勇、耻、礼、智、信、天理、良心等基本观念,深入浅出,无论贤愚老幼皆能迅速接受。

道德观念生活化表达。传统中国道德建设基本路径是道德生活化,即将道德基本要求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方式,进而习惯成自然。因此,生活化表达是极为重要的方式。北宋名臣司马光制定的《司马居家杂仪》明确每天子媳起床后要先省问父母(当然不是让我们生搬硬套),“父母姑舅起,子供药物,妇具晨羞”。做好饭后,“妇请所欲于家长,退具而共之”。到了晚上,“父母姑舅将寝,则安置而退”。父母有病,“子妇无故不离侧,亲调尝药饵而供之”。平时服侍父母,出必告返必面,容貌要恭敬,出入起居谨慎扶卫。《朱伯庐治家格言》更是涉及生活各个方面:“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道德观念层次性表达。针对不同对象,道德观念的表达是不同的。对于读书人,其表达“学术性”较强。如清乾隆七年郑之侨为鹅湖书院订《壬戌示诸生十要》,其中要求学子衣着端庄是这样表达的:“士子读书乐道,淡泊宁静,悃愊无华,亦何必修饰衣冠以至骛外而鲜实。然衣冠者所以摄其心志也。衣冠不肃,心志之惰慢可知矣。”而明代思想家吕坤专门针对幼儿编写了系列《小儿语》,用儿歌教导幼童如何做人。如“宁好认错,休要说谎,叫人识破,不当人养”,“见了财物心喜,做贼从此做起”等。实际上层次性表达还表现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如同样是戏曲,针对读书人阶层的昆曲与面向乡野村夫的地方小戏就有着很大不同。

道德观念民俗化表达。春节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拜祭祖先,清明祭祖等都传递着孝的观念。明清时期北京城较大商号,过年都在廊下挂满纱灯,所有纱灯都绘有“二十四孝”、伯牙摔琴、曾子杀彘、范张鸡黍等各种故事。人们观灯娱乐之际同样润物细无声地接受着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美德表达智慧,特别是生活化、层次化、民俗化表达方式,实际是儒家道德观念世俗化体现,而这种世俗化恰恰是儒家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体现,是道德观念接地气表现方式,其载体为家训家规、村规乡约、行规行约、书院规章、蒙学读物、儿歌童谣、会社规约、各类戏曲、各种民俗、民间俗语等。正是这些创造性转化,使道德观念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教条,而成为百姓的生活观念。

传统美德表达智慧的现实借鉴

对历史上传承的道德观念表达术语进行梳理,对于人们已然普遍接受烂熟于心的道德术语应该继续沿用,以保持话语表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于这些术语表达的内容,可以丰富甚至修正,以当代价值观改造之。另外,注重道德话语表达的简洁性,尽量用最贴近百姓生活、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越简单明了越容易深入人心。其实当代也不乏这种表达的范例,诸如“为人民服务”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既简单明了深入浅出,又含义深刻。

加强生活化表达。一是对于先人留下来的优秀的生活化表达方式,如《朱柏庐治家格言》《居家杂仪》有扬弃地予以继承,鼓励民间以此为家训传承家风。如著名的山西王家就坚持“法司马训”。二是支持民间制定家训、村规民约等民间规约,在民间规约中融入生活化表达。三是优秀蒙学读物要进课堂,在学生守则中将道德要求具象化。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学校门口置一面镜子,镜上箴言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个学生到这儿都要照一照,从容貌到内心进行净化。四是在市民守则之类的公共规则中将道德观念具体化、具象化。真正做到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习惯促自然,实现道德生活化。

注重层次化、民俗化表达。一是在家训家规、村规乡约、学生规则、市民规则等表达载体中根据不同群体对象,语言表述要大众化人性化,避免口号化。二是挖掘整理儿歌童谣、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中传播道德的内容。如民间曾经广为流传一首歌谣“老来难”,对传播孝道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类儿歌童谣、民间歌谣、民间故事近年来有被湮没风险。应当大力挖掘整理,以新形式包装传播。三是采取措施支持地方戏曲发展,重视地方小戏在道德传播中的地域作用。四是注意利用影视、微博、微信、动漫等新媒体创新道德表达形式,这也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家风”节目就是这方面典型。五是在节日中倡导恢复某些礼仪,发挥民俗在道德传播中的无形作用。

(摘自《学习时报》2015年2月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扬传统家风文化 树立修身律己淡泊名利的道德观念
除了谴责,更多的是反思
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家规》序言
疫情笼罩,更显生态民俗宝贵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