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校训看苏州振华中学之不同
“诚、朴、仁、勇”
——从校训看苏州振华中学之不同

    以“诚、朴、仁、勇”为校训的百年老校振华中学,前身是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初中部,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振华女子两等小学”。2000年,苏州十中初高中分设;2002年,依托苏州市第十中学创办民办公助的振华双语实验学校;2010年,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初中部与振华双语实验学校合并,成立公办的苏州市振华中学。自学校创立以来,历经变迁,但是“诚朴仁勇”的校训精神从未改变。 

    “诚”,诚以养德,即诚信、真诚、忠诚。它要求人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公正公平的处世态度;“朴”,朴以立身,即朴素、朴实、淳朴。它引导人们坚持操守,务实求真,从而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仁”,仁以处世,即仁爱、仁德、仁义。真诚而主动的为善,代表着行仁的开始,它让人们从野蛮中脱离了出来,让人们坚持自己的准则,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勇”,勇以笃行,即勇气、勇敢、勇略。它勇于直面错误,善于反思总结,从而在不断完善中成就自己的理想。

    秉承着“诚、朴、仁、勇”的内涵,振华中学不断地提升建设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学生的人文知识、能力方法、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各种人生素养也随之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不断发展。今天,就让我们跟从简单的四字校训感受改革下的苏州振华中学,看看振华中学教育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

    博学、博览、博识——关于小微课程

    2014年5月教育部门发文《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根据文件要求,振华中学开展课程改革,建设了具有丰富学生生命体验的特色课程——小微课程。小微课程秉承办学理念,以“夯实基础、激发潜能、发展特长”为核心,建设丰富学生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小微课程体系中包含三种内涵——博学、博览、博识。

    博学课特点是“选我所长、学我所需”。课程主要围绕“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本土情怀,国际视野”这四大内容,课程开发传授者为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大学教师及传统技艺传承人等,目前共开发了百余门“博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通过网络选课平台自主报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博览课的特点是“随时随地、网络自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浏览学习本校教师教学视频或专家讲座、专题纪录片等,同时完成相关问题的一种网络自主学习形式。学生可以选择点击感兴趣的视频,进行观看学习,再回答相应问题。为了对学生学习的时间及完成问题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监控和记录,学校还开发了相应的学生网络学习管理系统。

    博识课的特点是博闻广见、卓有通识。“博识课程”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了校外。学校充分利用苏州各级机关、企业、园林博物馆等得天独厚的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以“博闻广见、卓有通识”为基本理念,开发了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为一体,兼有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性质的小微博识课程。2015年寒假加拿大修学旅行项目,便是以博识课程的方式进行的。

    除了各式各样的课程安排,学校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微课程,针对性地建立了从课程开发到老师学生三方面的评价系统。从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到对老师们的调查问卷,综合各方因素,不断改进小微课程质量。学校基础课程满足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而小微课程便可以在传统的授课教育之外,扩大学生的知识受面,开拓新型的授课模式,提升传统的教育效率,这是振华课程的新特色! 

    扎实灵动 不教之教——“苏式智慧课堂”

    在国内著名的教育科学领军人物顾泠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苏州大学陈国安教授等指导下的“苏式智慧课堂”的关键是基础扎实下的灵活,是传统与创造的结合。以这样的要求来建设的课堂一定是“基础扎实、理解灵活”的。为此,振华中学的“苏式智慧课堂”研究从老师推出课例开始,从引导学生用什么思路学、学得更好更有价值入手,探寻不同学科的规律,让课堂呈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教之不教、学而又学”。

    学校“以体验为途径、以探究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形成有独立思想有批判意识的能力。据此,课堂在操作层面上具有“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探究体验、课后分层作业”这样的实践途径。目的的是想让学生“课前有主动探究意识、课堂能学会如何学习、课后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凝练各学科的“苏式特质”。如语文学科的“真体悟、善品读、巧结构、深意境”;物理学科的“微情境、深体验、巧智慧、促思维”;政治学科的“温润、思辨、本真、向善”等,都既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又具有苏式特质。

    振华中学智慧课堂的基本风格为:扎实灵动、不教之教。它倡导课前提供学生自主预习的平台、课后作业有层次;课堂不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而是引领学生在“探究体验”中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结构架构得当;课堂教学渗透学科思想,蕴含丰富的学科文化,教师教学智慧丰富,课堂值得咀嚼。所有这一切,都是“灵动”的具体支撑。

    目前,学校以语文、数学、物理学科为引领,带动各教研组开展行动研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老师推出课例说出道理。在实实在在的课例研究中实现“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今后教师不教学生还能学”的目标。

    融合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未来教师

    根据《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目标,学校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于2014年4月建成了一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未来教室(由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构成的泛在学习环境)。学校依托未来教室的技术支持和教师团队,开展了各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又于2015年9月筹建了两个“信息教改实验班”。

    在此硬件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培训,培养了十多位未来教室应用种子教师和两位市教育技术能手,通过这些种子教师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结合本学科特点定期进行组内培训和研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近几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们利用多屏显示,将教学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以及独具视角冲击的视频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内容立体化,全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科学的思维,从而促进互动教学的多元高效。

    未来教室给学习者提供了和谐、自由、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环境和资源,使课堂从原先静态、预设的形态转变成动态的、生成和高互动的形态。新组建的两个信息教改实验班,依托未来教室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和环境,尝试在课程、评价、班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新方式方法,培养具备创新与创意、沟通与协作、研究与获取信息、批判性思维、决策与解决问题、信息化公民素养等六大能力的未来学生。

    对于振华中学来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未来教师不应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发展。

    “诚、朴、仁、勇”——校本系列

    2013年秋,振华中学首套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付梓出版。

    这套校本教材作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丰富生命体验的初中生学习成绩提升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由振华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编写,经过一年的试用、多次修订而成的。这一套教材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增强和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也正切合了学校“夯实基础、激发潜能、发展特长”的育人理念。全套教材共有四种五本:《诚朴仁勇》《姑苏灯彩》《仰望星空》《看世界(七年级)》和《看世界(八年级)》。

    “诚、朴、仁、勇”是振华中学百年传承的巨大精神财富,它代表着振华学子的品质与精神,它是母校留给每个振华学子永远的记忆。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校训精神依然焕发着特有的文化魅力,依然给学生们以不尽的启发和教益。

    除此之外,振华中学还在“诚、朴、仁、勇”校训精神的引领下,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比如以“弯腰行动”“公益振华”为平台,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团会等发出文明倡议,举行各式比赛形成竞争意识。

    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主动渗透“诚、朴、仁、勇”的校训精神。学校不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年级CEO的培训、团队干部的建设与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这为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终身发展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振华是一所百年老校,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交融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学校植根历史文化,却又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开发了可供学生选择、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系列校本课程;进行了以“探究、体验”为途径的“扎实灵动,不教之教”的苏式智慧课堂等。这些都是在百年校训的坚持下做出的变革,它是振华中学的精神支撑,带动出源源不尽的启发与教益……

    (周颖 夏庆 张文轩)


“诚、朴、仁、勇”
——从校训看苏州振华中学之不同

    以“诚、朴、仁、勇”为校训的百年老校振华中学,前身是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初中部,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振华女子两等小学”。2000年,苏州十中初高中分设;2002年,依托苏州市第十中学创办民办公助的振华双语实验学校;2010年,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初中部与振华双语实验学校合并,成立公办的苏州市振华中学。自学校创立以来,历经变迁,但是“诚朴仁勇”的校训精神从未改变。 

    “诚”,诚以养德,即诚信、真诚、忠诚。它要求人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公正公平的处世态度;“朴”,朴以立身,即朴素、朴实、淳朴。它引导人们坚持操守,务实求真,从而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仁”,仁以处世,即仁爱、仁德、仁义。真诚而主动的为善,代表着行仁的开始,它让人们从野蛮中脱离了出来,让人们坚持自己的准则,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勇”,勇以笃行,即勇气、勇敢、勇略。它勇于直面错误,善于反思总结,从而在不断完善中成就自己的理想。

    秉承着“诚、朴、仁、勇”的内涵,振华中学不断地提升建设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学生的人文知识、能力方法、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各种人生素养也随之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不断发展。今天,就让我们跟从简单的四字校训感受改革下的苏州振华中学,看看振华中学教育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

    博学、博览、博识——关于小微课程

    2014年5月教育部门发文《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根据文件要求,振华中学开展课程改革,建设了具有丰富学生生命体验的特色课程——小微课程。小微课程秉承办学理念,以“夯实基础、激发潜能、发展特长”为核心,建设丰富学生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小微课程体系中包含三种内涵——博学、博览、博识。

    博学课特点是“选我所长、学我所需”。课程主要围绕“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本土情怀,国际视野”这四大内容,课程开发传授者为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大学教师及传统技艺传承人等,目前共开发了百余门“博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通过网络选课平台自主报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博览课的特点是“随时随地、网络自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浏览学习本校教师教学视频或专家讲座、专题纪录片等,同时完成相关问题的一种网络自主学习形式。学生可以选择点击感兴趣的视频,进行观看学习,再回答相应问题。为了对学生学习的时间及完成问题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监控和记录,学校还开发了相应的学生网络学习管理系统。

    博识课的特点是博闻广见、卓有通识。“博识课程”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了校外。学校充分利用苏州各级机关、企业、园林博物馆等得天独厚的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以“博闻广见、卓有通识”为基本理念,开发了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为一体,兼有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性质的小微博识课程。2015年寒假加拿大修学旅行项目,便是以博识课程的方式进行的。

    除了各式各样的课程安排,学校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微课程,针对性地建立了从课程开发到老师学生三方面的评价系统。从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到对老师们的调查问卷,综合各方因素,不断改进小微课程质量。学校基础课程满足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而小微课程便可以在传统的授课教育之外,扩大学生的知识受面,开拓新型的授课模式,提升传统的教育效率,这是振华课程的新特色! 

    扎实灵动 不教之教——“苏式智慧课堂”

    在国内著名的教育科学领军人物顾泠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苏州大学陈国安教授等指导下的“苏式智慧课堂”的关键是基础扎实下的灵活,是传统与创造的结合。以这样的要求来建设的课堂一定是“基础扎实、理解灵活”的。为此,振华中学的“苏式智慧课堂”研究从老师推出课例开始,从引导学生用什么思路学、学得更好更有价值入手,探寻不同学科的规律,让课堂呈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教之不教、学而又学”。

    学校“以体验为途径、以探究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形成有独立思想有批判意识的能力。据此,课堂在操作层面上具有“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探究体验、课后分层作业”这样的实践途径。目的的是想让学生“课前有主动探究意识、课堂能学会如何学习、课后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凝练各学科的“苏式特质”。如语文学科的“真体悟、善品读、巧结构、深意境”;物理学科的“微情境、深体验、巧智慧、促思维”;政治学科的“温润、思辨、本真、向善”等,都既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又具有苏式特质。

    振华中学智慧课堂的基本风格为:扎实灵动、不教之教。它倡导课前提供学生自主预习的平台、课后作业有层次;课堂不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而是引领学生在“探究体验”中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结构架构得当;课堂教学渗透学科思想,蕴含丰富的学科文化,教师教学智慧丰富,课堂值得咀嚼。所有这一切,都是“灵动”的具体支撑。

    目前,学校以语文、数学、物理学科为引领,带动各教研组开展行动研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老师推出课例说出道理。在实实在在的课例研究中实现“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今后教师不教学生还能学”的目标。

    融合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未来教师

    根据《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目标,学校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于2014年4月建成了一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未来教室(由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构成的泛在学习环境)。学校依托未来教室的技术支持和教师团队,开展了各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又于2015年9月筹建了两个“信息教改实验班”。

    在此硬件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培训,培养了十多位未来教室应用种子教师和两位市教育技术能手,通过这些种子教师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结合本学科特点定期进行组内培训和研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近几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们利用多屏显示,将教学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以及独具视角冲击的视频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内容立体化,全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科学的思维,从而促进互动教学的多元高效。

    未来教室给学习者提供了和谐、自由、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环境和资源,使课堂从原先静态、预设的形态转变成动态的、生成和高互动的形态。新组建的两个信息教改实验班,依托未来教室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和环境,尝试在课程、评价、班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新方式方法,培养具备创新与创意、沟通与协作、研究与获取信息、批判性思维、决策与解决问题、信息化公民素养等六大能力的未来学生。

    对于振华中学来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未来教师不应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发展。

    “诚、朴、仁、勇”——校本系列

    2013年秋,振华中学首套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付梓出版。

    这套校本教材作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丰富生命体验的初中生学习成绩提升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由振华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编写,经过一年的试用、多次修订而成的。这一套教材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增强和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也正切合了学校“夯实基础、激发潜能、发展特长”的育人理念。全套教材共有四种五本:《诚朴仁勇》《姑苏灯彩》《仰望星空》《看世界(七年级)》和《看世界(八年级)》。

    “诚、朴、仁、勇”是振华中学百年传承的巨大精神财富,它代表着振华学子的品质与精神,它是母校留给每个振华学子永远的记忆。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校训精神依然焕发着特有的文化魅力,依然给学生们以不尽的启发和教益。

    除此之外,振华中学还在“诚、朴、仁、勇”校训精神的引领下,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比如以“弯腰行动”“公益振华”为平台,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团会等发出文明倡议,举行各式比赛形成竞争意识。

    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主动渗透“诚、朴、仁、勇”的校训精神。学校不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年级CEO的培训、团队干部的建设与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这为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终身发展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振华是一所百年老校,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交融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学校植根历史文化,却又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开发了可供学生选择、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系列校本课程;进行了以“探究、体验”为途径的“扎实灵动,不教之教”的苏式智慧课堂等。这些都是在百年校训的坚持下做出的变革,它是振华中学的精神支撑,带动出源源不尽的启发与教益……

    (周颖 夏庆 张文轩)

2016年03月17日中国教育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经百年浪潮而永葆青春的学校能有几个
文化为学校立魂讲稿
校园观察之:徐汇中学印象
厉害了我的苏州校长 “苏式教育”名震全
书香浸润的烟台所城
创建和谐学校文化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