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有啥区别?“名词解释”合辑来了!

2021年11月2日-7日,成都市已报告16名本土确诊病例,2名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不少朋友疑惑新冠肺炎阳性病例是如何管理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更是一度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有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对当前的管理政策进行了梳理:

人群分类标准

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有啥区别?

密切接触者,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密接的密接(次密),是指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4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一般接触者,是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不同管理措施的标准

集中、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啥区别?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指被隔离观察的人员在指定场所接受集中管理,由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安全的医疗及生活保障服务。每名接受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在单独的空间内进行隔离观察,直到隔离期满,集中隔离期间不得离开房间,不接受外来人员探访。隔离期间每3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是指在家庭环境下进行独立居住,居家隔离环境要具备“一人一户一门”。居家隔离人员一律不得擅自外出,不得接受外人来访和探视。隔离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应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工作。如身体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第一时间报告社区工作人员。隔离期间前三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隔离期满再开展1次核酸检测。

居家健康监测:是对相对风险较低的人群实施的的一种医学健康管理要求被监测人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流动,外出时做好防护。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前三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居家健康监测结束后再开展1次核酸检测。

健康告知:对一般接触人员实施的一种医学管理模式,告知其疾病的危害、主要症状,提醒其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旅居史和经停史区别是什么?

旅居史:外出旅游暂时的居住地,或流动的居住地,或其常住地。

经停史:乘坐交通工具经过某地区再载上该地的旅客和(或)货物,乘客一般需要下交通工具,在候机/车室休息,不会出场站安检区。对有旅居史的人员分类实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对有经停史人员实施健康告知。

发现”红黄码“人员后怎么办?

发现“红码”人员:应立即向属地社区报告,做好个人防护,并就地将其隔离,等待转运管理。社区接报后,应立即向辖区指挥部报告,指挥部立即安排转运至就近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并开展流调和医学排查。

发现“黄码”人员:应劝止其进入酒店、商场、超市、电影院、KTV、酒吧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限制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大巴等)出行。同时,劝其做好个人防护,通知属地社区对其做好排查管理和健康监测。

来源:四川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码、黄码如何处置”
《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指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别慌!“黄”转“绿”指南来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最新解读,附下载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答案在这里
全国已发现1541例!刚刚!福建发布重要通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