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洛克线?



策划/审稿:旅星客


多年之后,横断山区万里之外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一所医院里

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

约瑟夫·洛克(Joseph·F·Rock)

仍然对位于横断山南部的

亚丁神山秘境念念不忘

(约瑟夫·洛克。图片来源@wikipedia)

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

也不愿孤独地待在

四面白壁的病房里

等待上帝的召唤

(山形优美的央迈勇,洛克拍摄)


洛克或许永远不会想到

他从木里前往稻城亚丁的那条道路

会在近百年后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成为无数人寻找世间净土的终极线路

洛克是如何踏上这条秘境之路

这条路又有着怎样的绝世风景?


I

- 初入木里 -

约瑟夫·洛克的稻城亚丁之旅

始于他1884年的出生地维也纳

仿佛冥冥之中的一只无形之手

将命中注定孤独飘零的他

从维也纳推向大西洋彼岸的纽约

又在1907年把身无分文的他带到夏威夷

出色的拉丁语言能力

让他获得在中学教授自然史的机会

他对植物学萌发浓厚兴趣

进而热爱令人心旷神怡的户外工作

所有的这一切工作

都成为他前往中国的铺垫

1920年美国农业部的一纸聘书

把这个速成的植物学家送往亚洲

又在两年之后让这个热爱探索的冒险家

来到横断山区南缘的云南丽江

(洛克在丽江的住处。图片来源@Harvard Library)

此后在云南和四川的数年考察

使他获得了'植物猎人'的称号

对丽江纳西文化的研究

奠定了他'纳西学之父'的地位

他来到中国时的最初使命

是对云南地区进行考察

以获得当地特有的植物物种

然而在丽江停留两年之后

永不满足的探索欲望驱使他

越过屏障般的玉龙雪山

前往横断山区的腹地

(从洛克居住的雪嵩村看玉龙雪山。摄影@苏幕遮)

到达丽江两年后的1924年

精心准备的洛克从雪嵩村出发

带领他的纳西族探险队

开始他的横断山探索之旅

(洛克1924年从丽江前往木里的路线。底图@google,制图@旅星客)

渡过闪烁金色光芒的金沙江

沿着火山裂缝般的断裂地带前进

经过十余天艰辛旅程

遥远又神秘的木里王国

浮现在他们视野之中

(木里土司)

雄踞王位的木里土司项次称扎巴

对木里之外的世界茫然而又兴趣盎然

他热情招待洛克的探险队伍

并通过洛克了解外部世界

长期在这一区域行走和考察

使得洛克认识到土司的权威和重要性

他非常珍惜与木里土司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开展考察工作

(木里土司与侍从们合影)

木里地区神秘的亚丁秘境

隐藏于雄伟的贡嘎岭之中

这片位于横断山深处的圣地

激发起洛克的探险欲望

木里土司的劝阻打消了洛克的念头

'那里全名念青贡嘎日松贡布

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

央迈勇(文殊菩萨)

仙乃日(观音菩萨)

分别住在三座雄伟雪峰之上

三座雪山是周围山民的山神

如果有外乡人胆敢闯入这一地区

就会因为亵渎神灵遭遇不测'

(从木里玛娜茶金观景台眺望亚丁三神山,从左至右分别为央迈勇,夏诺多吉,仙乃日。摄影@幽灵友玲)

洛克在1924年放弃进入贡嘎岭

第一次横断山区探险到此为止

然而前往亚丁深处的秘境之旅

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然启程


II

- 进入亚丁 -

四年之后的1928年夏天

四十四岁的约瑟夫·洛克

跋涉在横断山系海拔超过四千米

隐藏在原始森林中的崎岖山路上

(亚丁地区的原始森林。摄影@苏幕遮)

之前第一次进入木里时

洛克没能够进入贡嘎岭

盘踞此处的扎西宗本匪帮

成为洛克探险的最大障碍

扎西宗本原本是建塘喇嘛

落草为寇后活跃于横断山区

他的匪帮需要经过木里土司的地盘

两者因此建立起良好关系

洛克前去亚丁的意志坚定

虔诚之心不逊色于任何朝圣者

他与木里土司的关系也起到重要作用

因而获得来自土司的生命安全保障

木里土司给匪帮亲笔写信

声明一支美国探险队将前往亚丁

并措辞强硬地警告扎西宗本

不得伤害队伍中的任何人

1928年6月13日,约瑟夫·洛克

率领他的探险队伍

带着数十匹骡马从木里出发

沿着千百年来朝圣者踩出的小路

向着亚丁秘境前进

(洛克和他的探险队合影)

探险队翻越险峻的高山

渡过水势汹涌的水洛河

沿水洛河右岸支流白水河逆流而上

进入亚丁神山秘境

(洛克探险队在高山牧场扎营)

洛克的第一次亚丁之行

选择了央迈勇南坡的路线

路途遥远坎坷又艰辛

仿佛刻意考验他的执着与虔诚

(洛克1928年第一次亚丁之行路线图。底图@google,制图@旅星客)

洛克详细记录这段旅程

后人得以窥见路途的情形

那天晚上我们在央迈勇南坡露营

露营点建在冰碛堆和悬挂的冰川下面

开满各种鲜花的高山草甸上

冰碛边上长有巨型大黄

(央迈勇南坡冰碛物。摄影@苏幕遮)

在我们露营的高海拔地区

不时听到从高处滚落而下的冰块

发出雪鸣般的声响

打破寒夜的冷静

(央迈勇西南坡露营点。摄影@苏幕遮)

经过多日艰苦跋涉之后

洛克终于抵达亚丁冲古寺

香火缭绕的古老寺庙接纳这支队伍

使他们得以开展考察任务

(探险队员请求喇嘛帮他们写家书)

一台老旧的英文打字机

将洛克旅途中潦草写下的笔记

转换成字体清晰文笔优雅的文稿

呈现在《美国国家地理》的读者面前

一个宏大精致的神圣疆域

从纷杂的文字之中脱颖而出

三座被赋予神秘宗教意义的雪山

展露在世界的视野之中

雷神的光彩呈现在眼前

那是一座削去尖顶的金字塔形山峰

它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

像是一只巨型蝙蝠的翅膀

(夏诺多吉神山。摄影@苏幕遮)

仙乃日这座山峰

外形像是一个巨大宝座

好像是供活佛坐在上面沉思用的

它真像是藏族神话中天神的椅子

(仙乃日神山。摄影@苏幕遮)

在我面前的晴朗的天空衬托着下面

耸立着举世无双的央迈勇雪峰

它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雪山

(央迈勇神山。摄影@苏幕遮)


两个月之后,洛克第二次进入亚丁

这次他们没有沿着原路前进

而是选择夏诺多吉北坡路线

为期十余天的考察中

洛克收集了大量当地动植物标本

并为亚丁地区绘制详细的地图

(洛克1928年第二次亚丁之行路线图。底图@google,制图@旅星客)

两次考察结束之后

长达65页、配图76张的

《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

在《美国国家地理》问世

洛克在这篇长文开头部分

就按捺不住发现宝藏似的激动心情:

整个世界还有什么地方

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着摄影者和探险家

(央迈勇倒映在贡嘎拥之中。摄影@苏幕遮)

洛克策划的第三次亚丁之行

被盘踞在贡嘎岭的匪帮阻拦

木里土司把匪帮的死亡威胁

转交给尚未进入亚丁的洛克

土匪们把贡嘎岭突发的冰雹

归罪于洛克的考察惹怒神山

面目狰狞的匪帮令洛克心生畏惧

他匆忙离开,此后再没能重回亚丁

通往亚丁神山秘境的道路

再次隐藏在高山深谷和密林之中

直到数十年后才被重新发现

洛克线的名字广为人知


III

- 秘境之路 -

洛克的行程始于丽江

渡过金沙江后进入木里境内

而后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到达贡嘎岭边缘的水洛河谷

随着道路改善和技术进步

如今人们已经可以坐车

直达水洛河畔的嘟噜村

从这里开始洛克线的行程

(现今洛克线示意程图。底图@google,制图@旅星客)

从白水河逆流而上进入山谷

河流在断崖处形成菩萨洞瀑布

五颜六色的经幡猎猎作响

倾泻而下的水流浪花四溅

(菩萨洞。摄影@苏幕遮)


从菩萨洞继续向前

进入宽阔的白水河谷

巨大的山体守护狭窄的河谷

挺拔的松树迎接探秘的旅人

(白水河谷。摄影@苏幕遮)

河谷中地势稍平的满措牛场

通常会成为第一天露营地点

经过一天疲惫不堪的爬坡之后

这里能搭建一个舒适的休憩场所

(满措牛场。摄影@必闲)

从满措牛场沿着溪流出发

沿途风景令人赏心悦目

风光旖旎的杂巴拉雪山露出尖顶

茂密的树林也随海拔上升变得稀疏

(杂巴拉雪山。摄影@必闲)

中途的藏别牛场平坦开阔

草地中间溪流潺潺水草丰茂

这里位于夏诺多吉西南坡

山顶峭壁上冰川清晰可见

(藏别牛场。摄影@必闲)

穿过茂密的针阔混交林

山路在溪流和密林之中蜿蜒爬升

万花池牛场位于夏诺多吉南壁之下

从这里已然能看到央迈勇神山的尖顶

(夏诺多吉南壁。摄影@苏幕遮)

在翻越凶险的杂巴拉垭口之前

这里是最适宜安营扎寨之地

夏诺多吉南壁刀削般的峭壁一览无余

央迈勇东南壁的窈窕身姿也远远展现

(日出时分的杂巴拉雪山,后方积雪覆盖的山尖为央迈勇神山。摄影@必闲)

从这里出发经过艰苦的爬坡

到达令人望之生畏的杂巴拉垭口

陡峭的爬升和稀薄的空气

加剧人的疲惫感和对距离的感知

(经幡猎猎的杂巴拉垭口。摄影@苏幕遮)

站在杂巴拉垭口眺望四周

巨大幽深的山谷通向天际

黑色的岩体显得狰狞可怖

白色的积雪映出熠熠光辉

(杂巴拉垭口,注意左下方驮马。摄影@苏幕遮)

沿陡峭的下坡路进入央迈勇南坡山谷

碎石和草甸铺垫在而成小路

千万年冰川运动形成的冰碛物

让道路显得原始而又蛮荒

(央迈勇南坡。摄影@苏幕遮)

冰川切削形成道道巨大的雪槽

陡峭垂直的雪壁连积雪都无法留存

山谷中的灌木丛渐渐茂密起来

提醒人们海拔的下降和水汽的丰富

(央迈勇南壁。摄影@苏幕遮)

穿过草甸与灌木丛交织的小路

在漫长而又起伏的碎石坡横切

山坳处地势平缓的新果牛场

张开怀抱迎接翻山越岭的旅行者

(远眺山坳处新果牛场。摄影@苏幕遮)

这里水质清澈溪流纵横

周围岩壁遮挡住狂野山风

央迈勇西南壁黢黑山体傲然挺立

山尖如同尖利的鹰喙直刺苍穹

(央迈勇西南壁。摄影@苏幕遮)

从新果牛场出发

翻越横亘绵延的央迈勇西南山脊

无穷无尽的爬坡和下降

会让人失去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央迈勇西南山脊。摄影@苏幕遮)

站在西南山脊的垭口处回望

陡峭峥嵘的央迈勇延伸至夏诺多吉

一字排开数座五千米以上的雪峰

形成一道连绵不绝的巨大雪壁

(央迈勇到夏诺多吉的巨大雪壁。摄影@苏幕遮)

垭口处也是整条路线的海拔最高点

翻过山脊进入央迈勇西坡山谷

墨绿色的黑湖出现在山谷深处

四周环绕的高山更增其神秘

(黑湖。摄影@苏幕遮)

沿平缓的道路在央迈勇西坡横切

远处仙乃日神山也逐渐露出其尖顶

富饶的呷独牛场分布在山路两侧

天然神奇的蝴蝶石就立于路边

(洛克探险队在蝴蝶石合影)


洛克线上的任何停留点

都可能隐藏着无与伦比的风景

山谷中一个不知名的海子

都倒映出绝美的湖光山色

(央迈勇西坡的不知名小湖。摄影@苏幕遮)

缓慢上升的山路通向蛇湖垭口

圣洁的仙乃日神山指引前进方向

经历千辛万苦的跋涉之后

方可一睹蛇湖令人惊艳的芳容

(蛇湖,请横屏欣赏。摄影@苏幕遮)


湖面上碧绿与深黑两色交织

天空中的云朵投下道道阴影

湖水在狭长的山谷之中蜿蜒曲折

湖首正对雄伟壮丽的仙乃日神山

(蛇湖与仙乃日神山。摄影@苏幕遮)

湖畔溪流纵横水源丰富

平坦的草场也是优良的营地

地处仙乃日央迈勇的环抱之中

可以饱览雪山湖泊的旷世美景

(央迈勇西北壁与蛇湖。摄影@苏幕遮)

洛克线从蛇湖开始出现分支

大多数人会向东翻越松多垭口

进入稻城亚丁景区之内

享受神山与海子交织的山海盛宴

(五色海。摄影@苏幕遮)

(牛奶海。摄影@苏幕遮)



约瑟夫·洛克在九十多年之前

选择从蛇湖向北翻越松多垭口

沿着仙乃日神山西南坡前行

邂逅如一抹碧蓝调色板的查卡湖

(查卡湖。摄影@必闲)



洛克从查卡湖横切至卡斯牛棚

翻越松洛垭口到达松柏密布的山谷

碧绿色的珍珠海静躺在山谷深处

贡嘎银河在古老寺院边静静流淌

(仙乃日山脚下的珍珠海。摄影@苏幕遮)

(冲古寺。摄影@苏幕遮)

洛克行程的终点是仙乃日北坡的冲古寺

却错过了从卡斯牛棚前往地狱谷的道路

这条隐藏在原始森林之中的小路

通向传说中三怙主菩萨惩罚恶魔之处

(通往卡斯村的山路。摄影@必闲)

无论是神山环抱中的海子

还是雪山深谷中的寺院

都以美妙绝伦的风景

划上洛克线完美的结束符


IV

- 追寻洛克 -

1962年12月5日,约瑟夫·洛克

在美国夏威夷走完他孤独的人生之旅

他的墓碑上只有这样简单的几行文字:

约瑟夫·F·洛克博士

植物学家——探险家

1884 ~ 1962

通往亚丁神山秘境之路

随着洛克的去世被时间隐藏

现实世界中的净土秘境

被乌托邦般的幻境'香格里拉'取代

然而洛克留下的文稿和旅途笔记

却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在几十年后指引着无数人

踏上寻找念青贡嘎日松贡布之路

距洛克第一次去往亚丁

已经过去九十余年

近百年的风雨让洛克线成为

极具审美和探索性的线路

尽管地理大发现的年代早已远去

地球上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极致之景

相信会有更多的绝美秘境

等待像洛克一样的人去探索和发现

(亚丁波用错,三神山同框出镜。请横屏欣赏。摄影@苏幕遮)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祝勇:《洛克:香巴拉使者》

Joseph F. Rock: China on the Wild Side

Alvin K. Chock: 《Bibliography of J.F.Rock》

Wikipedia:Joseph Rock

... The End ...

点击图片,阅读其它精彩文章



旅星客

一颗蓝色星球上一群过客,记录下的旅途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徒步|洛克线,一条让驴友上瘾的徒步路线
洛克线徒步攻略 世界级穿越路线,从菜驴到老驴的转变
洛克线,为何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徒步路线?
在野性天堂寻找高原美景与美人(图)
百年前探险家来到云南,发现史前避难所,7年寻找,终于来到门前
洛克线,为何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徒步路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