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绕过长城防线打到北京城下, 为何守在山海关的袁崇焕一无所知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子夜,后金军分两路杀入蓟州长城龙井关、大安口。明边防守军在半夜中被惊醒,以为是散居蓟州边外的蒙古来犯,急忙起来抵御。

一个时辰后,左路军阿巴泰、阿济格攻破龙井关(东面),毁水关而入。最近的路城汉儿庄副将易爱、洪山口参将王遵臣听到炮声一起率兵来救,两军相交,未及数合,明军悉数被歼,易王二将双双阵亡。金军直抵汉儿庄城下。明守将未经抵抗,率城内军民剃发出降,金军入城。临近的潘家口守军随即也献城归降。左路军旗开得胜。

右路军岳托、济尔哈朗部二十七日丑时(凌晨1-3点)攻破大安口(西面),也是毁水关而入,明朝马兰关参将张万春领兵来战,一触即溃。天亮时分,两营明军扎于附近山头,岳托领兵追杀至马兰营,时方日出,又有两营骑兵自遵化方向来援,被后金军前后夹击,仅数人逃脱。岳托、济尔哈朗按照女真习俗下马拜天,感谢老天保佑他们旗开得胜。马兰营参将张万春随即降金。二十八日,右路军至石门驿,附近小股明军仓促应战,都被歼灭。附近的石门驿、罗文裕皆降。

二十八日,皇太极中路军攻占洪山口,兵发遵化。莽古尔泰率左路军由东往西由汉儿庄与皇太极会合,右路军岳托由西往东也来会合。全军离遵化城五里扎营。派人入城送信给顺天巡抚王元雅,依旧是那套陈词滥调,先祭出七大恨以示造反有理,既而抱怨明朝君臣妄自尊大,自视如天上之人,看不起他皇太极,接着抬出老天爷,说老天爷不论国之大小,只讲是非曲直,最后劝王巡抚你要识相,赶紧献城投降,否则玉石俱焚。后金为何轻而易举突破蓟州长城?

明朝蓟州长城沿线长达1700多里,万历元年,蓟州镇额定主客兵共13万人,到崇祯元年,主客兵合计十一万七千余人。考虑到当时军制腐败,九边军队普遍缺额严重、实际人数当远不及此数。蓟辽总督喻安性曾向崇祯奏报,一千五百兵额中实际只有五百,五百中还有不少老弱病残。再加之欠饷严重,兵变刚刚平息,军队士气低落。平日里缺乏操练、武器装备陈旧,边墙、墩台、城池、隘口年久失修,一切的一切都为后金入犯提供了难得良机。

蓟州千里长边,关隘成百上千。如何有效防守,确实是个难题。进攻方可以集中力量,突破一处,防守方处处设防,无法集中兵力。墩台一里一座,每台守军十余人到三五十人不等,守卫长城边墙。此外还有所谓的“摆边”,就是在长城沿线,隔若干距离安排军事把守,可想而知,蓟州三协十二路,东西防线近两千里,具体摆到每一处关隘的守军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正是时人所谓“无所不备而无所不寡”。

当时蓟州的军事最高领导为蓟辽总督刘策,驻节密云,(上面还有蓟辽督师袁崇焕,但是刘策负实际责任),下来是顺天巡抚王元雅坐镇遵化,蓟州镇总兵朱国彦驻扎中协三屯营。他们三个是蓟州镇最高军事领导。下辖各兵备、监军等道、知府、知县等文官,副将、参将、游击、千把总等武官。

防御上有三层体系,第一道是千里边墙,分为三协十二路。由各墩台和摆边的部队把守,力求御敌于国门之外;第二道是敌军突破边墙,就由附近各堡城、路城的守军进行支援;第三道敌军继续深入,就由总督、巡抚、总兵指挥其直属部队和其他部队全力剿杀入犯之敌。

连日来,沿线墩台炮声不绝,狼烟缭绕,一程接一程,传递外敌入侵的信号。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千百年前,没有现代军事通风讯技术,古人依靠一座座烽火台点大炮,烧马粪,通过当时的声光手段,快速接力传递军事信号。当年戚继光总理蓟州,每年在蓟州西部的马兰关演习烽火,传到东面的山海关,迂回近两千里,只需要三个时辰。

话说后金突破长城,直逼遵化城下。顺天巡抚王元雅登城一看,只见敌军连营数十里,旌旗蔽日,愁的只喊命苦。知道大难临头了,凭自己决计是抵挡不了,一方面布置守城,一方面急忙派人分赴密云、山海关,向两位领导-总督刘策、督师袁崇焕求救。

刘策先且不表,蓟辽督师袁崇焕此刻在做什么呢?十月初一,皇太极统兵西行,准备绕道攻明。此刻的袁督师对这一巨大动向一无所知。照例在锦州、宁远、山海关三点一线运动。十月初一,袁崇焕在锦州视察军务,直到十五日黄昏才自锦州回到宁远。十六日,在宁远官署接见朝鲜赴京使臣李忔。李忔是九月二十一到宁远的。十九日,袁崇焕与宁前兵备道孙元化等出城打猎。二十日,袁崇焕出宁远南门外校场校阅军队。二十八日,山海关墩台炮声不绝,遵化警报传至辽东。二十九日,袁崇焕在前屯,获悉敌军入犯情报,三十日赶到山海关,入住督师衙门。十一月初一清晨,远处轰轰隆隆,炮声不绝。山海关内百姓在街头三五成群,议论纷纷,惊疑不定。袁崇焕来到城外山海关文庙,给先师孔子遗像行礼,再给当地生员们讲学。

辰时(9-11点)袁崇焕进山海关城,先到土地祠进香,然后进督师衙门升堂。朝鲜使臣李忔到衙门询问敌情,袁崇焕显得很平静,说“贼夷从来如此,不须挂念,贵使在此多留几日,待局面安稳,再入关赴京不迟”。这时,有汉儿庄阵亡守将彭守印之子求见袁崇焕,说他父亲和哥哥俱在阵前战死,求督师给他一支兵马以报父兄之仇。声泪俱下,感人至深。袁崇焕道,“报仇之事,本部院(袁自称,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多自称部院,因其多带六部、都察院职衔)自有主持,尔能有此心,汝父兄可谓不亡。”让人给小伙子三十两银子作为丧葬之资,兵马则不给。

这时,有中前所游击曹文诏(日后名将)、前屯副将张弘谟、中后所游击张外嘉、宁远游击张履仁、于永授进见。袁崇焕吩咐五将,即刻起兵西行与先期出发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合营,救援遵化。如果敌军有机可乘,及当进剿,如果敌军势大,时机未便,他亲领调到关外兵马,并力灭此丑虏。

五将领令而去。又有山海关副将王乘忠等将领进见,袁崇焕传令,各营兵马除防守关外之外,挑选精壮准备随大军入关。随后,传谕山海关生员们入见,道“说今日是朔日,乃是生员们讲学之日,你等回去打点几丈书来讲,本部院看看你们学问长进的如何。”生员们诺诺而退。

生员们退后,山海关地方官向袁崇焕汇报工作。这时,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差探马拿着总兵令箭,上堂来向督师禀报,贼军入犯,朱总兵派将官虎力(蒙古人)带兵截杀,据报遵化一带鞑子兵甚多,恐怕遵化城凶多吉少,虎力见敌军势大,已撤兵回三屯营。袁崇焕听罢,扫了堂上众将一眼,见众人皆有忧色,慨然言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丈夫行事,舍死则生,悻生则死。大家把自家性命去在一旁,报效朝廷,诸神亦来拥护,定然死不得;纵然死了,留的好名在世,难道人终无死期也?这一番话,语重心长,既是对诸将的叮嘱,也是袁崇焕自己的生死观。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评鉴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己巳之变:压垮袁崇焕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明精锐之师——-关宁铁骑
谁该为袁崇焕的死负责?他的死到底冤不冤枉?他该不该被杀?
千秋人物记(10)---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
明清战争中最精彩的一页:详述己巳之变
蓟辽总督和蓟辽督师的权责分配关系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