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泉看币】金银币的收藏理念和目标——对金银币集藏的个人感悟(二)


        金银币的收藏理念和目标。

        实泉认为,不管是新收藏者还是老司机,都要就这个问题好好的想想。收藏理念具体来说,就是你买金银币到底是侧重于收藏还是侧重于投资。

        实际上,这两种理念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殊途同归,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侧重于收藏的收藏者也都会有投资保值的动机在里面,而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也往往会选择收藏价值比较高的品种作为投资标的。因为这类金银币流动性好,容易出手,长期的增值收益明显。实际上,到了最后,你会发现秉承这两种不同理念的收藏者收藏的品种几乎是高度一致的。

        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收藏就买自己喜欢的,主要看重金银币的题材和文化艺术价值。而投资则买别人喜欢的,主要看重金银币的发行数量和投资收益。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审美眼观、兴趣爱好以及购买目的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收藏理念,并根据这个理念确定收藏目标,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会在眼花缭乱的复杂市场环境中明白自己所想要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左右摇摆。当然,在收藏的过程中,随着收藏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对收藏理念和目标做适当的修正,但是这种修正应该是在保持大方向的前提下的修正,而不是彻底推翻之前的想法。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刚开始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这将会给自己带来金钱和时间上的双重损失。

        就实泉个人的收藏理念来说,主要是以收藏为主,在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范围内,买自己喜欢的品相好的小规格金币评级币。

        感兴趣的题材主要集中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和宗教题材系列。实泉对政治、军事、体育、风景、动植物、科技等题材完全没有兴趣。

        买小规格币是因为实泉认为只有小规格币才像钱币的样子。而超过5盎司以上的币则不能称之为币,只能称之为金银饼。实泉认为这些大规格钱币看上去笨拙、臃肿,略显霸道,丧失了钱币本身的灵动、清秀之美。当然,这只是因为个人审美意趣不同造成的选择差别,个人主观意识占主要原因。对于专收5盎司以上大金币的币友,实泉必须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赞美。

        选择金币是因为实泉认为相对银币来说,黄金在大众心中的认同感更高。金币散发着高贵、神秘、耀眼的金灿灿光芒,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和银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作为收藏品来说,金币比银币更加具有传承价值。金币比银币更容易保存等等。这些都是促使实泉主要收集金币的缘由。

        在确定好收藏理念后,就可以根据理念制定收藏目标。目前实的泉收藏目标暂定8克生肖、梅花生肖、出土文物,名画系列、黄河文化、石窟艺术、青铜器和佛教圣地,以及包括最近的吉祥文化。这些项目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色彩,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至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古代科技发明发现没列入收藏目标。那是因为,就古典文学名著来说,实泉认为这四大名著的硬伤都一样,图案设计一般,人物形象塑造没有体现贵金属雕刻的特点。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都是彩色币,与钱币雕刻艺术的差距就更大了。三国相对其他三个项目稍微好些,但是三国整个三组的金币雕刻压印不行,人物非常模糊。实际上,整个90年代中后期的币的压印质量都是比较差的。而古代科技发明发现呢,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古代科技发明发现侧重于科学技术,虽然部分主题也与传统文化相关,但是整体上还是以介绍我国的科技成就为主,与实泉的收藏理念有所偏差。二是实泉认为整个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的币面设计和构图拼凑感太强,主题和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艺术性一般。

        发行量少的品种中也有很设计雕刻很一般的币,最近几年中发行的量大的新币,也有实泉认为很出彩的币。所以,实泉对于发行量和发行年代不是特别在意。

        再次强调一下,以上收藏理念只是实泉的极其私人化的观点。之前也说了,每个人因为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审美特点等不同,会有自己独特的收藏理念和范围。有些人就专注熊猫币的收藏,有些人专注体育币及奥运系列收藏,还有实泉认识的币友,只专注于1000枚以内的银币的收藏。这些都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确定是适合自己的就好。如果大家都秉承相同的理念,那也是非常无趣的事情,百花齐放才是春。但最要紧的是,你一旦制定了收藏理念和目标,并为之开始努力的话,这个理念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起码不能一日三变。否则等到几年以后,花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才发现收藏的东西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再重新开始,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关于对“买一堆不如买一个”收藏理念的理解

        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话“买一堆不如买一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与其花很多钱买一堆普品,不如集中买一枚精品钱币。“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于这句话体现的精品收藏理念,实泉是非常认可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要辩证的来看待。

        实泉认可这句收藏谚语,是因为它实际上道出了收藏要重质而不是重量。买币要买精品币、买量少的币。秉承这种理念,在收藏路上是绝对不会走偏的。但是,实泉也认为这种收藏理念,仅仅是众多收藏理念中的一种而已。收藏的目的不同,理念也会有所差异。在某些情况下,“买一堆不如买一个”可能就不适用了。

        一种是专题收藏,强调的是藏品的知识性。在这种收藏目标下,为了使自己的藏品尽可能的有广度和深度,收藏者一定要全面的收藏与主题相关的钱币,漏下一枚,在收藏者看来就是一种遗憾。另外一种情况呢,就是手中已经非常多的大众精品,此时也没必要把手中的大众精品换成量更少,价更高的高端精品钱币。

        我国著名的奥运钱币收藏大家梁怡斌老先生,一生致力于世界范围内与奥运相关的钱币和章的收藏。目前几乎集齐了所有世界范围内发行的奥运币章,蔚为大观。北京的天文钱币的专题收藏家张京辉先生也是致力于收藏世界范围内天文航天相关的金银币。他们在各自专注的集藏领域内做出了一般人难以企望的成绩。一枚奥运钱币或者天文钱币本身并不贵,要说是多大精品也算不上。可是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收藏相关主题的钱币,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币的广度和丰富程度就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精品钱币也分大众精品和顶级珍稀钱币。二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量的多少。大众精品一般发行量都在1000-8000枚之间,而顶级珍稀钱币则在500枚之内,甚至100枚之内。如果一个人收藏的大部分已经是大众精品,那他也没必要把这些大众精品换成量更少的顶级珍稀钱币。拥有万人瞩目的顶级藏品固然有种一览众山小的俯视感和唯我独尊的荣耀感,但是拥有一堆大众精品所带来的富足感和成就感也是让人倍感愉悦的。而且大众精品发行量适中,市场流动性好,变现能力高。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必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片森林呢?

        所以,对于“买一堆不如买一个”,我们认可它,因为这句话点出了收藏要重质而不是重量的深刻道理。但不能简单机械的理解它的表面意思,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收藏目的、收藏层次适量而行。中庸平衡最重要。


对“物以需为贵”“物以稀为贵”的理解

        这两句话,相信大家在收藏金银币时都时常听说过。乍一看,这两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相对立的。但是实泉的理解,这两句话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需求决定价格。

        就金银币收藏而言,“物以需为贵”说的是金银币的价格跟需求有关,需求多的品种价格就贵。这个理念跟古典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的理论是一致的。“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那“物以稀为贵”,是说金银币的价格跟发行量有关系,发行量少的品种,价格就高。这里的“稀”,虽然我们一般理解为数量上的绝对少量,但实际上隐含的前提还是相对于需求而言。只是数量太过于少量,相对于需求来说一定是不足的,这个需求的前提也就直接省略掉了。

        “物以需为贵'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某个金银币品种发行数量虽然大,但是需求更多,从而造成价格明显比同题材同发行量的其他币高。

        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五台山2盎司银币,发行量10万枚。这个发行量无疑是天量,但是由于背面图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殊菩萨,因而需求较大。相比而言,普陀山2盎司银币,跟它是同系列,同发行量。但是由于背面图案是寺庙,吸引力就没有文殊菩萨那么大,反映到价格上,两者的价格相差近一倍。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2002年发行的敦煌石窟1/2盎司金币和2盎司银币,发行量分别为8800枚和3万枚。这个量在中国现代金银币里绝对是属于大量,但就是因为无论题材,还是图案设计,雕刻铸造都是如此完美无瑕,从而导致需求量很大。这个项目的金银币价格也就一直处于高位。

        再举一个发行量虽少,但需求不足的反面例子。2015年发行的南非中国年1/4盎司金币,发行量才区区3000枚。这个发行量,不要说在现在动辄3万以上的金币发行量的背景下,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属于量少的币。而价格呢,也就四千多,跟发行量3万枚的其他金币价格差不多。为何会这样?就是因为题材太弱,导致需求严重不足。

         “物以需为贵'另外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某种金银币发行的绝对数量极其稀少。由于数量实在太少了,这个量相对于需求来说一定是不足的。从而使得这枚金银币价格很高。这时候,题材、设计和雕刻等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在发行量面前都显得如此之微不足道。

        这种情况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新友好”金币。题材是不太受大众欢迎的政治题材,背面图案是新加坡海景,设计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然而,5盎司金币实际发行32枚,公斤金才7枚。这个项目的金币,无他,就是量少,从而使得它在金银币中显得如此珍贵。

        所以,“物以稀为贵”本质上是“物以需为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而已。

        “物以稀为贵”要想明显成立,发行量一定要绝对少,少到对需求的影响绝对够大,从而使题材和设计、雕刻几乎对需求无影响。对于此类金银币,实泉认为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认知上的循环。一枚金银币,量确实非常少,大家一看:啊,这么少量!“物以稀为贵”的收藏理念就闪现在脑海里,就认定它一定是一个好东西,然后都来争抢。争的人多,价格自然高涨,反过来又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如此反复促进,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任何量绝对少的钱币都是

天价。但是这个天价,真配得上这枚币的内在价值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云变幻的金银币收藏
[转载]钱币收藏的几项基本原则
收藏,就是寻找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二)
金银币收藏11大黄金定律!
“收藏金银币有11个黄金定律!!”
金银币收藏走势长期向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