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殖天地】深层次探讨池塘底质问题
养殖过程中,底泥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底泥对养殖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底泥进行管理以预防养殖问题的发生?让我们来一一揭开底质真相。
高温期在变天的时候,早上看到满塘泡沫,水质浓浊;池塘底泥发黑、发臭、甚至冒泡;池塘只死底层鱼;高温天,拉网后大量死鱼……
这些现象都跟池塘底质恶化密切相关,底泥深藏在水面以下,平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那养殖过程中,底泥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底泥对养殖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底泥进行管理以预防上述问题的发生?让我们来一一揭开底质真相。
一、养鱼池底泥里面是什么?
养鱼池塘底泥是由饲料残饵、养殖动物的粪便、藻类等浮游生物颗粒、池埂冲刷进入水体的颗粒物等组成;随着养殖进行,饲料投喂量加大,饲料残饵、粪便沉积越来越多。
二、养鱼塘一年积累多少沉积物?
研究发现,养鱼池每年积累沉积物厚度约为3.1-9.6公分,平均6.5公分,每平方米水面每年平均积累沉积物40.1公斤。
三、一年中,什么阶段积累的沉积物更多?
1、越冬期和生长期池塘沉积物的积累量差异很大,整个越冬期(10月—第二年4月)积累沉积物厚度为0.8-2.0公分,平均1.5公分;整个生长期(5-10月)积累沉积物厚度为2.3-7.6公分,平均5.0公分。
2、生长期中,7-9月投喂量大,沉积物多
(1)华中区7-9月投喂量大,7、8两月份的投喂量就占到全年投喂量的54.61%。9月份投喂量占全年投喂量的23%。
(2)华南区7-9月累积投喂量大,华南地区越冬期较短,4-5月份温度较高、投喂量也较高,到7-8月份累计投喂量也高。
四、池塘底泥为什么会发黑发臭
随着沉积物的不断积累,泥水界面下层的沉积物因压实、缺氧成为厌氧底泥。
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都是氧化还原。人类把碳水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获得能量。池塘里面的鱼虾以及各种微生物都是通过氧化还原获得能量,池塘底泥里也有大量的微生物生存,他们想要获得能量,也必须通过氧化还原来获取能量。由于没有氧,很多时候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分成有机物呼吸和无机盐呼吸。
有机物呼吸 4H++4e-+乙酸→乙醇+2H2O
无机盐呼吸包括:氮呼吸、铁呼吸、锰呼吸、硫呼吸、碳呼吸。根据以上的排序,氮的电位比铁高,铁的电位比锰高,锰的电位比硫高,硫的电位比碳高。
首先生长的是氮呼吸微生物,把泥里面的NO3-用掉,电位高的时候变成氮气,电位低的时候变成NH4+,电位再降低就变成NO2-。当NO3-用完了,整个土壤的电位还会下降,开始利用晒塘时氧化的三价铁。铁一旦被还原,土壤就变成黑色的。看到土壤发黑就知道已经到了或者低于铁电位。
铁用完了用锰。等铁、锰电位都用完了,就开始用硫。这时就产生H2S,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这是底泥发臭的根本原因。H2S如果到了有氧的地方就被氧化成硫酸,硫酸再扩散到土壤又被还原,如果不小心让H2S进入到水体,这个时候鱼虾就非常危险了。
电位如果再下降,就只有拿二氧化碳做电子受体,进入到碳呼吸,变成气体甲烷。这也是池塘底下会冒泡的原因。
五、底泥为什么为偏酸
底泥中微生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因此,底泥的pH偏酸性,特别是沉积物累积多、与水体界面交换少、长期缺氧的底泥,酸性物质伴随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积累而得不到释放,其酸化程度更高。
养殖技术研发部工程师在湖北仙桃沙湖市场测得增氧机附近底泥pH值为6.96,食台附近pH值偏低,为6.6,此时水体pH值为8.0。而华南工程师在顺德生鱼池塘测得pH值为6.5左右(注:由于底泥采集方法限制,难以避免底泥采集过程中与池塘水体的接触,实际pH值更低)。
六、底泥对养殖会产生什么影响
1、底泥大量耗氧,影响水体溶氧
工程师开展了夜间底泥耗氧小桶实验,分别取食台附近底泥、增氧机附近底泥和池塘水来监测夜间溶氧,结果表明,三个组的溶氧在夜间都会持续下降。其中,食台附近底泥夜间耗氧最大,凌晨5点测得溶氧水平最低,比池塘水组几乎低了1mg/L。
池塘溶氧水平直接影响鱼摄食情况,7月进入高温高投喂期,存塘量大,夜间耗氧加剧,很多养户反映早晨第一餐投不下去。定期改底有助于减少底泥夜间耗氧,提升早晨的溶氧水平,促进第一餐鱼的摄食。
2、泛底
底泥富含有机质,是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其他底栖动植物的乐园。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被多种微生物降解,为其他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同时产生氨氮、硫化氢等代谢废物富集在底泥,成为养殖的潜在威胁。
暴雨、降温、大风等天气变化、拉网操作等容易引起水层交换,从而导致底泥中沉积的有机物、细菌、氨氮亚盐等有害物质翻起来进入水体,从而引起鱼浮头、发病、中毒等。
3、底质酸化会限制底泥中营养元素的释放
有机质颗粒在向底部沉积的过程中,会吸附大量的营养元素,如磷等,导致这些营养元素的浪费。而沉积物的酸化程度直接影响被吸附的营养元素能否被重新释放到水体中,底质酸化严重,会导致这些营养元素无法释放出来。对底质进行碱化、氧化,可以促进底泥中营养元素的再次释放。
七、高温期该如何进行底质管理
根据上述对池塘底质的介绍,在高温期,累积投喂量大,塘底沉积有机物多,底质差,且存塘量大,发病泛塘等风险高,因此,高温期尤其要重视对底质的改良,改底的方向如下:
1、塘底增氧,提高氧化还原电位。
2、碱化塘底,提高pH,促进塘底营养元素的释放。
3、抑制底部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
4、促进底泥中沉积的粪便、残饵、死藻的分解,可以通过外源增加分解者,或者提供高效分解条件。文章来源:水产前沿 作者:海大集团养殖技术研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8月份,底泥的总菌数一周竟增加1000倍!你真的懂改底吗?水产养殖改底14问,值得一看!
宇昌实业
养殖先筑牢“地基” !行家里手带您揭开池塘底质的真实面纱!
为什么别人池水可以做到“活、嫩、爽”,你的却不能?
厉害了!微纳米气泡+臭氧技术,水产养殖中最强的消毒、杀菌方法!
鲫鱼养殖池塘调水四部曲(内附详细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