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元昊的隐痛,驰骋天下的凉州大马只能换点煮奶的茶

37.93° N, 102.63° E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

说实话,河西走廊和凉州这两个地名我都不陌生,但此前我时常将其视为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地方。河西走廊是连接西域的通道,像一个高速路上穿凿的隧洞一样,过隧洞自然是匀速警惕前行,没有谁会想着在隧洞里做过多的停留;而凉州是一个诗歌流派的高地,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与这里发生了故事,大家心底会有沿着那些吟唱过的故地重游一番的冲动。

曾经驰骋天下的凉州大马

西晋永嘉二年4月,王弥围困洛阳,京师告急。凉州名将北宫纯率领千余名凉州铁骑,大败拥有数千万骑兵的王弥。这件事情之后,中原传唱着一首童谣,开头两句非常有气势,叫:“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那一次横行天下已经写进了历史,那些雄壮的细节已经不为我们所知。直至1969年10月,在凉州故地,出土了一件青铜国宝马踏飞燕。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因此,这个铜奔马出现在了中国所有的旅游城市。千年前 的那句“纵横天下”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一语成谶。只是铜奔马收纳了凉州战马的那种血气,踏燕奔驰,俊秀飘逸。凉州很小,但最终也还是因为这匹铜奔马实现了自己有关天下的梦想。到武威第一天,去参观了西夏博物馆,应该说西夏时期的武威是具备一种天下格局的。雄才大略的李元昊将问鼎天下的准备工作全部都已经准备就绪了,在前期几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中也获得了关键性胜利,但最后西夏还是放弃了问鼎天下的想法。

西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张澍发现的那块西夏文石碑

我在西夏博物馆转悠了好几圈,从张澍发现的那块西夏文石碑,到涉及西夏人生活方式的展区。一个鼎盛的西部王朝只留下了一些碎片化的痕迹。谈及西夏,大家会首先关注西夏文,基于自己的文字,由官方出面,运用活字印刷术大规模的引进宋朝的那些汉文化经典。西夏人发现了自己的短板,文化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开创一种写法和孕育那些厚重的经典与文明完全是两回事。西夏对于泥活字的应用非常重要,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泥活字实物是元代。这让很多西方人对我们在印刷术上的成果表示了质疑,西夏不失时机地填补了这个空白。

西夏文印刷的佛经

西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张澍发现的那块西夏碑,那块碑的发现被视为我们国内西夏学研究的开端。尘封的历史被一层层的揭开,我们还原了西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先民曾经用什么样的方法生活过。

党项人在经过李继迁对宋朝的反抗之后,土地、人口和建立政权的基础逐渐形成。但他们心里明白,如果一直与大宋发生战争,自己的百姓将得不到生息,慢慢的也会丧失这种拥戴。于是,第二代领导人李德明开始与大宋和谈,休养生息。李德明在位期间,让很多身处历史现场的党项人看来,他们选择了一位懦弱的领袖。李德明接受了大宋和大辽两位皇帝的册封,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在党项人看来,他们的领袖不思进取,正沉浸在大宋过来的那些奢侈美梦中。他们正在丢失一个族群的血性与秉性,如今不用通过战争掠夺,可以从边境榷场还回华丽的丝绸,精致的瓷器以及优质的茶叶。

在武威出土的西夏瓷碗

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李德明的城府让人钦佩。大宋朝内也感受到了西夏人那种卧薪尝胆的前兆,所以他们派遣了很多密探潜伏在宋夏边境的榷场里。当年轻的李元昊驾着骏马在榷场上出没的时候,引起了这些密探的警觉。他们从那个年轻人身上,感受到了党项人在未来可能对大宋构成的潜在威胁。

出土的西夏生活用具

李德明逝世,李元昊继位,继位后的李元昊,马上发布剔头令,三天之内,党项人必须剔头,否者人头落地。紧接着开始造字,迁都,兴修水利。他要求党项人脱下丝绸,重新穿回本民族用兽皮做的服饰。他把一切工作都准备就绪了,然后对天下人说,他要当皇帝。

西夏与辽宋之间的战争

元昊的做法自然是刺激到了宋辽两国的统治者,宋辽大军相继向西夏涌来。李元昊凭借自己的军事天赋化解了西夏的危局。但他内心里清楚,自己不能带着族人长久的与两个大国耗下去。清醒的元昊以胜利者的姿态向两个大国求和。求和的结果是他除了在个人荣誉上的一些失色,从现实利益上讲,他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西夏的国力确实无法和宋辽长期对抗,这是元昊的隐痛。我们漫步在西夏博物馆,也似乎能够感受到这种隐痛。

丝绸之路上的茶、瓷、丝,只有茶叶,没有实现传统销区的自产自销

西夏占据着河套与河西走廊,粮食可以自己种,但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饥饿灾荒始终威胁着西夏。他还是需要通过榷场,换回更多的粮食。他们可以不穿丝绸,用兽皮以及自己种的棉花纺织布匹。他们可以不用大宋的瓷器,自己开山建窑,烧制生活器物。但是,西夏版图里种不出茶叶,当时的西夏,茶叶已经渗透到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李元昊自己也无法拒绝。

西夏出土的酒瓶子

大宋关闭榷场,李元昊只能靠走私供应,他心里明白,这不能成为一项长期的国策。于是,雄心勃勃的李元昊就只能暂时收起自己逐鹿天下的理想。我们不能直接说,他是因为茶叶才妥协的,但茶叶是构成他妥协的事件之一。这直接暴露了自己国内民生产业不完整的事实,对大宋的依赖是天然存在的。求和后的李元昊只能面对一个无奈的事实,用河西的凉州大马在榷场里与大宋交换茶叶。西夏特别注重对于战备物质的管理,自己的领土范围内会产优质的战马,因此对于大宋尤为重要的战备物质在西夏反而没有茶叶重要。茶叶被列入了奖励军功的物质,因此受到《天盛律令》的保护。从哪里运来,放到哪里,去了哪里。《律令》里都有详细的规定。

西夏的自我发展

关于这场贸易,西夏人觉得自己吃了亏,毕竟在战场上战马的重要性高于茶叶。大宋这边的一些文臣也认为是自己吃了亏,元祐年间,苏东坡在朝堂上陈述,西夏人“饱而思奋”,他建议要减少对西夏的贸易。双方都认为自己吃了亏的行为,却在双方漫长的和平时期一直延续着。可以想象,贸易始终带来的是双方的互利与共赢。这其实也是“茶马互市”经久不衰的一个内在逻辑。

西夏时期的官府铜印

从西夏博物馆出来,西夏就在身后,好水川嘶鸣的战马,榷场里人声鼎沸的叫卖,频繁往来的商队打尖、住店,卸下货物与一路的疲惫,汴梁府的人与兴庆府的人在同一个小酒馆里讲着市井笑话。“凉州大马,纵横天下”这本就属于诗人的情绪,只适合出现在拟话本评书人的案台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载】西夏往事(87):李元昊反败为胜
宋朝五万大军征讨西夏李元昊,结果惨遭全军覆没
驰骋在西夏边境,让辽、宋胆寒的铁鹞子,究竟是怎样的一支强军?
西夏王朝能在夹缝中生存将近200年,其军事实力究竟如何?
宋夏战争之三川口之战:一万宋军硬刚十万夏军,勇将郭遵千古
凉州文化 | 凉州(西夏)李姓述略(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