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老字号的灵魂

37.87° N, 112.55° E

山西晋中祁县

按照山西研究晋商的学者画出来的万里茶路,山西是茶路的中心,祁县就是整个山西的枢纽。这样定义的动机我们是非常理解的,山西太需要一次以自己为主角的大型文化平台了。就像我前天的文章里提到的,一直以来山西几乎都没有享受过任何大型政策性红利。

西部大开发没有山西,中部崛起战略的中心在武汉,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层面大家直接将西安默认成了东方连接点。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这些关键机会都绕开了山西,所以在万里茶路这个问题上,山西就不得不做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从销区凝聚到山西,然后从东口、西口出去,过蒙古一路向西抵达圣彼得堡。这条通道很重要,但并没有完整的概述清楚晋商的活动范围。

山西学者画的以山西为枢纽的万里茶路

西线茶路,从安化到泾阳,再从泾阳到西宁,亦或是穿过河西走廊抵达西域,很多路段与丝绸之路重合,但这条线上也活跃着晋商的身影。不过当代的山西晋商学者只能暂时弃车保帅,集中火力强调东线,不然茶路的中心又位移到了泾阳,这是“得不偿失”的。不过平心而论,泾阳与安化通过历史互动,共同创造了茯砖茶这样的产品以及惠及到了其身后庞大的产销区域。泾阳和安化,都基于这个历史事实,创建了自己的茯茶产业,而且产业规模早已从县域扩大到了地级市的区域。祁县与安化的历史互动中最伟大的事件就是共同创制了千两茶,不过祁县现在还忙着在地图上画线,强调历史上祁县在茶叶贸易上所处的中心地位;忙着把有关晋商的那些大宅院圈起来,然后坐在门口收门票。可祁县真正难能可贵的,是老祖宗出东口,走西口的那种精神。

房子都是好房子,就是没内容

祁县万里茶路博物馆(现在叫万里茶道,也许为改这一字还开了专题会)让我非常失望,大宅子很漂亮,但里面都是一些喷绘布和领导来访的照片。古朴的墙壁上,挂着这些色彩杂糅的东西显得很突兀。其外面的特色街区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街区上有很多老宅子都挂着某茶行遗址的牌子。当年的繁华都变成了文物,哪怕当年晋商从事的营生现在依然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必需。祁县的朋友告诉我,这条老街上关于茶的一些老字号都被注册了,大多数是被安化人抢注的。在安化黑茶崛起的这些年,大家明白了产业发展需要找一些叙事背景和文化的东西填充进去,这样自己的产品才更有厚重感和历史说服力。但与晋商相关的老字号脱颖而出的并不多。

晋商乔家大院一角

在安化我们可以遇到很多看名字与晋商有直接关联的企业品牌,他们应该是最早觉醒要到祁县来找历史存在感的。万里茶道博物馆里就把个别这类品牌的企业家放到了荣誉墙上,老字号传承的中断是历史事实,后来很多恢复老字号的企业家很容易就变成了“演员”,因为要向公众阐述自己和100年前的老祖宗有何种师承关系。当这个阐述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后,面对镜头时候的感觉就变得比产品和市场要显得更为重要了。

乔家大院

事实上,这类传承人传承的仅仅是老字号上的那几个字,而大家之所以热衷去传承。一方面是基于国家对老字号的保护政策,给社会释放了老字号的价值信号;另一方面大家会以为老字号在市场上的号召力是依然存在的,所以才不惜代价“借尸还魂”。但老字号应该是一个成熟社会的长期信用,老字号的传承人既历史资源的继承人,也是历史信用的义务人。我们把老字号简单的理解成了一个金字招牌,所以才会出现围绕“招牌”的粗放式开发,发展至今,老字号恢复了不少,但感觉都缺魂儿!

祁县的茶庄遗址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你是一个老字号的传承人,从小记事起就耳濡目染的从爷爷那里感受到自己家族的使命感,在你爷爷将老字号传给你父辈的时候,那种选择、考核、制度设计乃至那些不得外传的核心机密有条不紊的交到了你父辈的手上。当你慢慢长大,你明白了自己家族的事业和整个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你明白了哪怕自己做的是一个很小的门类生意,但这也关系到国计民生。此刻,老字号在赋予你荣誉的同时,还有责任、担当、使命、传承、探索··· ···这些在“演员”嘴里脱口而出的词,事实上每一个都是沉甸甸的!

账房,晋商的“会计部”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多写写茶行业老字号的传承人,我当时的回答是:“茶行业不缺‘演员’,但缺真正脚踏实地沉下去的传承人和探索者。你第一眼见到他们的时候就有记录的冲动,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视频,因为那种认真的状态透着一种非常稀有的魅力。但当你真正提起笔或是举起镜头的时候,脑子里又闪念出这样的想法,还是不要打扰他们吧!”

晋商的阅读书籍,少风月,多经世致用的内容

中国地大物博,往往充满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奇迹,我依然相信老字号的星火在民间珍存颇丰,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与此同时,相比于对金字招牌的简单过继,我更关注对于老字号附带的历史资源展开的深度运用。在晋商集团从事茶叶贸易的老字号里面有这样一个传统,就是每一代职业经理人(也就是主办或掌柜)都会将自己的茶叶商贸经验记录下来,总结成言简意赅的提示语或口诀。然后誊抄在一个类似于现在掌中书大小的册子上。随行的学徒人手一册,然后就跟着“老司机”跑山跑水办业务去了。

晋商老街区

这种册子,每个商号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版本和业务的侧重点,但其中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对于做人的要求。总理在2016年考察山西的时候,将晋商精神总结成“行大道、重仁义、讲诚信、思进取”是个关键词其实就是各家商号在那本小册子上反复强调的。这本册子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商学院教材,它有个统一的名字叫《行商遗要》,也有版本叫《行商纪略》,祁县文旅单位掌握了一本品相最好的,但民间还流传着多个晚清民国时期的《遗要》版本,在商业文化浓郁的土壤上,《遗要》的手本就像佛经一样被广泛传抄。有些字号在传抄过程中还会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做一些修订与调整,最后形成了一个跨越南北的茶商从业手册。

已升级成国家一级文物的《行商遗要》

这种现象是蔚为壮观的,但祁县的文保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整体上的价值,所以只固守着一个版本的《遗要》,将其升级成一级文物,锁在仓库里,不为外人道。但就主流版本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重大的。

主流版本的《遗要》开篇就讲行商规则,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和重点。就是介绍采办茶叶的原产地湖南安化。先介绍安化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之后又开门见山的阐述:“产茶地土佳者名曰,河南境内马家溪、高甲溪”(原文如图,无标点)。河就是指资江,河南境内就是资江南岸。高甲溪和马家溪是资江南岸深山里的古村落,以产茶著名。

老街版《遗要》,以折叠本,尺寸刚好装在兜里,属于早期行商掌中书

主流版《遗要》扉页,讲经商做人的原则

《行商遗要》毕竟是一个实操手册,所以往往只给你结论而不讲述原理。但“产茶地土佳者”的共识几乎贯穿所有版本的《遗要》,其它《遗要》会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一些增减,但“高家溪、马家溪”的名字贯穿着始终。资江南岸产茶地土增减范围也不过是围绕“高家溪、马家溪”周边辐射,例如老街版《遗要》将蒋家村也纳入了优质产区。这些《遗要》都是晋商用脚走出来的,也是历代晋商总结的经验。后来的彭先泽考察安化,他也是一个注重实地调研的学者,考察结束,对于安化产区的认知与《遗要》说述也是高度吻合。只是他的调研更细化,并且覆盖安化全域。

主流版《遗要》影印本其中涉及安化茶叶的阐述

不可否认,《行商遗要》是晋商行茶的精髓,也是历史性形成的经验。有了《遗要》的经验,再加上彭先泽的印证,后来安徽农业大学的陈椽教授在编写《制茶学》教材的时候,才会在黑茶的那个章节加上一句高家溪马家溪的黑毛茶品质最优。晋商百年前的总结,彭先泽80年前的印证,茶学系半个世纪前的肯定。他们反复提到的这两个名字,经过安化人的慎重思考,在十余年前,将其组合在一起。

一个全新的品牌概念诞生了,它拥有老字号一样的历史信息与资源,它拥有原产地得天独厚的禀赋与魅力,它成为了众多茶友在安化黑茶嗜好语境下追逐的热点,它凝结着一代安化人对黑茶的理解,历经十年的磨砺,它蜕变成了安化黑茶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品牌企业。它直接切中了老字号的灵魂,对历史资源进行了创造性的利用,它就是高马二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人的行商教科书 ... 石磊
晋商万里茶路源起安化
古安化办茶文献《行商遗要》之:厘金篇和历史意义
中国影像方志| 安化:梅山文化悠久制茶工艺千年传承 古镇廊桥万里茶道铺就友谊之路
黑茶出安化
讀書記:山西人的行商教科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