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华 || 提升介入在急性出血疾病诊疗体系的地位

介 入 先 锋
介 入 先 锋

介 入 先 锋专家简介
向华
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
湖南省介入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介入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外周血管学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青委会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医院协会血管病综合诊疗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放射介入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湖南省外周血管疾病微创介入诊疗中心主任
湖南省临床介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师范大学临床介入医学研究所所长




  急性出血疾病是急诊科常见、也是高死亡率的一大类疾病。据统计,急诊科每年约15%-2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出血而就诊。其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系统,起病多急骤,出血量增加可以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失血性休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严重大出血可以导致患者猝死。


  根据出血原因可大致将其分为非创伤性出血、创伤性出血和术后出血。仅就非创伤性出血而言,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其为急诊常见的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占总体死亡比为4.9%-10.3%,常见的非创伤出血就包括颅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咯血、主动脉夹层破裂等,非创伤性出血涉及面广,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目前针对这一大类疾病各个学科也发布了部分专家共识,初步提出了一些非创伤出血的诊疗流程。而创伤早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就是出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2月联合颁发《关于印发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7〕139号),要求创新急诊急救服务,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在此通知推进下,各省积极谋划建设与胸痛中心等类似的创伤中心,也明确为急诊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联合参与建设创伤中心,这一举措有效地实现院前急救快速反应,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理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院内急诊与院内其他科室之间的协同服务流程。但是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缩短患者从进入医疗机构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但这只是从急救模式上理顺了流程,提高了患者救治率,但是否能提升出血特别是大出血患者的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创伤患者预后,只有对于“大出血”的有效干预才是决定患者转归的核心问题。


  对于大出血疾病患者,管理气道、液体复苏、出血征象监测、改善凝血功能和合理使用止血药物是治疗的基础,目前在临床中应用中比较具有共识性。而解决大出血疾病最关键还是在于止血,止血最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就包括内镜、介入、外科。而这其中介入作为较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出血性疾病诊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近年来,介入医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血管腔内治疗的理念和技术的革新,介入技术所具备的微创化和患者耐受度好等特点,在出血治疗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介入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既缩短急救应急事件,又可以显著提高病人安全性,为其接受后续专科治疗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以主动脉球囊阻断这一技术为例,其救治出血患者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率均好于传统开放手术止血。而其微创化和止血效率高是传统开放手术不能比拟的。目前临床中常见的急诊出血疾病比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介入治疗的比例逐渐超过外科干预。以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内镜治疗是主要止血手段,而随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等技术的成熟,在部分该类患者中也逐渐由二线治疗向一线治疗靠拢。大部分外科术后再出血特别是腹部外科出血,再次开腹止血由于腹腔内组织炎症反应粘连等制约因素,介入也成为外科医师们值得依赖的首要选择。由此提升介入在急性出血性疾病诊疗体系的地位存在充足现实需要。


  尽管存在现实需要,但提升介入医学的体系地位仍然任重道远。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同于传统学科,介入医学由于起步晚,从业人员较为分散,普通病人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甚至其他专业学科对介入也是一知半解等原因,导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出现。第二介入医学在出血疾病诊疗中作用目前还大部分处于临床经验性阶段,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和过硬循证医学证据还有待加强和充实。第三,目前学科壁垒仍然存在的客观事实不容忽视,病人在哪个科手上就一直到底的现在仍然不鲜见,院前急救、急诊分诊、院内专科治疗不规范,多学科合作不充分不顺畅,最终导致患者预后不佳。面对现实介入人应该用宽阔的胸怀,坚定的信念,长远的眼光充当打破藩篱的先锋,成为医改浪潮中的弄潮儿,为提升急性出血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介入在诊疗体系中的地位团结一心,握指成拳。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目前已有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平台,发挥介入在其中重要作用,提升学科影响力;第二,以出血中心建设为抓手,以介入科为牵头,充分和急诊医学科、创伤科等兄弟学科协调合作,共同搭建出血中心大平台并争取纳入国家急救大平台体系,打造以成熟的以介入为主的出血性疾病救治平台,搭建完善的出血中心建设的制度和体系;第三,有针对性开展多中心临床实验,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凝聚专家智慧,编写一系列出血性疾病诊疗的专家共识并推广;第四,加强对介入医学的宣传,让老百姓了解介入,主动接纳介入,让同道信任介入,愿意把介入作为他们的坚强后盾;第五,加强介入医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提高介入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和操作水平,特别是提高对急诊出血疾病的处置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介入学科一定可以扛起急性出血性疾病诊疗的大旗,提升介入在急性出血性疾病诊疗体系中的地位,并发挥更重大作用。不仅可以提升介入医学学科影响力,而且必将为健康中国增添更大的力量,为更多出血病人带来生的希望。

 
介 入 先 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述评:做好急诊介入,促进学科发展
李强教授:呼吸血管介入亚专科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介入治疗:冠脉支架和药物球囊的区别
【介入专家共识】创伤性盆腔出血介入治疗专家共识
一元论与多元论
急诊科医生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