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产儿高危儿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

婴儿在怀孕未满37周时出生,就是所谓的早产儿。提前出生的新生儿会容易出现一些异常状况,想要预防这些状况的发生就要做好护理工作和早期干预。早产儿的护理学问,你知道多少?


早产儿护理早期干预是关键

一些早产儿因为在妈妈体内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出生之后伴有各种疾病。特别是出生体重在750克以下的宝宝,即使能够存活成长,残疾率也很高,脑瘫的发生率达到20%,学习障碍的发生率也在50%以上。因此做好早产儿的护理,早期干预是关键。早产儿的家长不能太焦急,但也不能太过等待。 “等到孩子太大了去做康复,就为时已晚了。一定要抓住恢复的黄金时期,因为孩子越小,大脑的可塑性越强,肌腱也更容易拉伸。”早产儿须每个月看保健医生,定期做评价。

1、营养是基础

早产儿在出院后,需要加速追赶由于早期营养不足而落后的生长,对营养的需求足月儿更高,因此母乳喂养时需要补充母乳添加剂,添加的时间和剂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那些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则建议妈妈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喂养。另外,早产儿出生1周后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出生2个月后开始补铁。

2、早产儿抚触按摩

给早产宝宝做1~2次抚触按摩,通过触觉的刺激增加他们的免疫力和体重。在早产儿回家后,家长应继续做全身的抚触刺激,每天1~2次,每次5~10分钟。早产儿的器官和感官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抚触可以刺激婴的儿神经系统发育,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对于早产宝宝来说犹为重要。

3、听力和视力锻炼

除了抚触外,家长还须给宝宝做注意式的训练,比如跟宝宝眼睛对着眼睛,逗宝宝说话,或者是买一些卡片,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图卡也是有阶段性的,一开始是黑白的视觉刺激图,让宝宝的眼睛跟着来回追施,慢慢再换成颜色鲜艳的实物或卡片。当然,母子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最好多跟孩子说话,母亲的脸是他最喜欢看到的”。


不少发育落后或脑性瘫痪的婴儿在呱呱坠地后,家长们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异常状况,特别是那些轻型的脑瘫儿童更容易被忽视。即使有的能引起家长与临床医生的注意,但也没有明确的诊断,甚至会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缺锌、营养不良、软骨病等等,这样就使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早期治疗的机会。 
其实,脑瘫儿童在早期所表现的运动异常、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不难被发现。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识别。 

早期症状: 
  太闹人:易激惹、持续哭闹、睡眠不安等。太安静:对外界不理不睬,过分安静。 
  太难喂:吸吮困难,呕吐频繁。 
  太难带:护理困难,肢体僵硬,翻动如滚木样。 
  太难看:握拳头、“飞机手”、“芭蕾脚”等。 

临床表现: 
脑瘫婴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过多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2-3个月时,还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另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 
异常的动作或姿势有: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动作或姿势。 
总之,根据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各种不同姿势,结合母亲在怀孕时及产时的高危因素,便可早期发现,并应尽早去医院神经科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行早期的治疗。  


脑损伤儿主要52项神经运动检查异常:

1. 头围、囱门异常。

2. 过度兴奋、易激惹、嗜睡、自然活动少、异常活动出现。

3. 喂养困难。

4. 显著斜视,持续眼球震颤,提上睑肌张力高。

5. 异常姿势出现,如双上肢硬性后伸,角弓反张,尖足,下肢交叉、内收等。

6. 视觉追踪差、听力定向差。

7. 原始反射减弱或无,或亢进或延迟消失。

8. 3个月后俯卧位不能抬头,呈头低臀高位或歪向一侧。

9. 头不能竖直,直立、坐位时头不稳定,前后左右摇摆不定。

10. 3个月后仍有拇指内收、双手握拳。

11. 肢体异常运动、持续震颤、阵发性阵挛运动等。

12. 被动肌张力异常。跟耳征角、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过大过小,围巾征异常等。

13. 保护性反射出现延迟或无。

14. 6个月不能主动抓物、8个月不会坐、10个月不会爬。


高危儿包括:(一定要定期随访!)

⑴ 早产,胎龄<>

⑵ 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

⑶ 围产期窒息,包括宫内窘迫和生后Apgar评分1min≤3分或5min≤6分;

⑷ 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

⑸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⑹ 新生儿颅内出血(Ⅲ~Ⅳ级);

⑺ 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小于同龄儿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

⑻ 持续低血糖,血糖<1.11mmol>

⑼ 新生儿惊厥,入院前抽搐3次以上者;

⑽ 持续低氧血症,肺泡氧分压PaO2<5>

⑾ 红细胞增多症:静脉红细胞压积>0.65或血红蛋白>220g/L;

⑿ 影像学显示脑异常;

⒀ 分娩时各种原因导致难产(包括产钳、胎头吸引、羊水胎粪污染Ⅱ°以上)等等。


儿科高危儿出院后管理

1、高危儿在纠正年龄40周的第3-5天进行NBNA测查,如不正常在第10-12天重复测查;

2、病情平稳后给予婴儿按摩操;

3、0-1岁做婴幼儿神经系统检查;

4、1岁做婴幼儿智力测查。


高危儿干预门诊的工作程序

1. 出院前购入早教光盘和书——家长健康教育。

2. 42天回访,建立高危儿随访档案,以后每月回访1次或遵医嘱。

3. 每2-3月至少一次家长会,讲解早期运动促进,开发智力和全身按摩的重要性,婴儿智力发育规律,喂养护理和常见病防治;

4. 早产儿喂母乳或/和早产儿奶粉,至少到体重2000g,改用1/2早产儿奶粉+1/2足月儿奶粉1个月。从出生后2周到1个月根据贫血情况,开始补充铁剂,持续到纠正年龄4-6月。所有高危儿给以辅食添加喂养指导,以预防缺铁性贫血。为预防佝偻病从2周开始vitD,每天补充400u同时适当补钙。

5. 如果发现运动落后,肌张力和姿势异常尽快到儿童保健中心康复室开始正规康复训练。


早期干预治疗的时间

早期干预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脑的结构和功能代偿在生后2岁内。

治疗的越早越有效。

新生儿期开始进行干预是科技发达国家的新趋势。

有人甚至主张高危儿早期干预应从一出生就马上开始一直延续至学龄前期。

实际上在NICU高危儿的临床治疗本身就是早期干预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在新生儿临床情况比较稳定后即可开始早期干预治疗,持续至生后3岁,有条件者可继续。早期干预开始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脑的恢复及代偿越全面。


早期干预治疗实施内容

根据智能发育的不同领域,分四大方面进行训练:

1. 大运动能力训练:竖头、抬头、抬胸、双臂支撑、拉坐、靠坐、独坐、翻身、爬行、行走等项目,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训练主要针对0-3岁有运动落后及肌张力异常的早产宝宝。

2. 精细运动训练:针对上肢肌张力异常引起的上肢功能障碍及单纯手功能落后进行的操作性训练。此训练主要针对0-3岁有精细运动落后的早产宝宝。

3. 认识能力训练,包括手的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手的主动抓握,手眼脑协调能力,手指灵活性、准确性训练,视、听、触感知觉能力,理解、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训练。

4.语言能力训练:模仿发音,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等。

5.个人与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大人、孩子与环境的适应,性格,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等。

家长请一定记住:定期随访;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预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博信息整理:早期干预及康复知识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二部分
【健康】准备生二娃的家庭坚决要看!这类人更可能生出高危儿!
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别忽视新生儿筛查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1]
【经典再读】脑损伤高危儿的干预与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