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相关概念,齐了

地质论坛,您的移动信息库,掌上图书馆,记得星标哦



  1. 震源:产生地震的发源于地下的某一点,称为震源。

  2. 地震:大地的振动


  3. 震中: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4. 海啸: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5. 构造地震:又称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断裂所引起。

  6.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强度较小,只是在火山周围地区有较显著 影响,而且,一般都与中、酸性岩浆的喷发有关。

  7. 陷落地震:在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岩石被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巨大地下空洞,一旦上覆岩石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即发生塌陷,引起地震。

  8.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km。

  9.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 70-300km。

  10.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 300-700km。

  11. 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

  12. 纵波:是推进波。波动时质点作前后运动,物质呈疏密交替,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13. 横波:是剪切波。其波动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14. 表面波:又称为 L 波。它不是从震源发生的,而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

  15. 地震谱: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

  16. 震中距: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 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震中距。

  17. . 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 等震线:烈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

  19. 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相关。

  20.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称为烈度。


  21.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

  22.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 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23. 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24. 石陨石:其密度为 3-3.5g/cm3,主要的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少量基性斜长石,含有约 20%的金属 Fe-Ni 成 分。

  25. 铁陨石:其密度为 8-8.5g/cm3,几乎全部由金属组成,其中大部分为 Fe,Ni 含量为 4-20%;

  26. 石铁陨石:其密度为 5.5-6g/cm3,是硅酸盐矿物与铁镍金属的混合物。83 27.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 30-40 公里深度。纵波到达这一介面后,其速度由平 均为 6-7km/s,突然上升到 8.1km/s。此介面的深度在大陆深,在海洋浅,这一事实是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 奇于 1909 年首先发现的,被称为莫霍面。

  27.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位于地下 2900km 深度。横波到这界面就消失了。纵波能够通过,通过后其速度由原先逐渐加快的状态转变为突然减慢。同时,纵波到达该界面还明显的发生折射与反射,造成在地表的一定区间出现收不到纵波的阴影带,为纪念最早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将此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28. 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从 6km/s 突变为 6.6km/s。由于康拉德最先提出了这一界面,故称其为康拉德面。地质上根据此面推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

  29. 地壳: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主要由硅酸盐类物

  30. 地幔: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31. 地核:位于深 2900km 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称地核软流圈:地下从平均为 50km 深处开始到大约 250km 深的地带,物质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液态物的含量为 1%-10%,由于混有液态物质,所以这一地带的物 质比较“软”,易于发生塑性流动,故称之为软流圈。

  32. 岩石圈:地壳及其软流圈以上的固体地幔 34. 大洋地壳:自己总结吧,

  33. 大陆地壳:自己总结吧,

  34. 山根说:高山处的岩块下沉深,平原所在处的岩石与高山所在处的岩块具有相同密度,但下沉浅,两处的岩 块漂浮在具有密度较大的同一地质体之上保持着均衡

  35. 均衡原理:引起 均衡的动力不是浮力而是重力,设想在地幔内部的某一深度上可以找到一个水平面,称为补偿基面,在此面的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上覆岩块的总重量都相同,即是一次补偿基面为准,高山地区地势虽高,但其下部地幔的厚度校,大洋地区的地势虽低,但其拥有的地幔厚度大,固两处岩块的重量相等称为均衡原理 

特别提示十分感谢小编的悉心整理,本号原创作者搜寻活动开启中,对网络存在大量未署名文章,追本溯源,希望作者能主动与我们联系,让知识能更好的传播和被引用,同时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共  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地震小知识
微专题: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
科学/探索···地震
唐山连发3次地震,现场画面曝光!(附最全的地震考点!)
【地理知识】你了解地震吗?
地震 大自然的另一种表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