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阳县国土资源局-业务管理
淮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各类各业用地,落实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并密切结合淮阳县的实际情况,淮阳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写了《淮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范围为淮阳县所辖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为141803公顷。
《规划》根据淮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供需形势进行了总体分析,确定了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淮阳县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及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淮阳县概况
、自然状况
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腹心。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3o20'~34o00',东经114o38'~115o04'之间。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40公里,东南、西北最大长度73公里,土地总面积141803公顷。东与鹿邑、郸城、沈丘三县毗邻;西与周口市川汇区、西华县接壤;南隔沙河与项城、商水二县相望;北与太康县交界。辖6个镇13个乡。2005年全县总人口132.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16万人,城镇化率22.78%。
淮阳县地处淮海平原,黄河冲积扇南缘,整个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稍低。西北海拔高50米,东南海拔高39米。由于受黄河南泛多次沉积的影响,地形呈现“大平小不平”的状态。主要地貌类型有2种:一种是黄河先期泛滥沉积的高平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2.7%;一种是黄河近期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3%。
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南有沙河切边流过,北有老黑河、李贯河东西过境,新运河、新蔡河纵贯其中。14条骨干河道,13条干沟,加之支流、支沟形成布局合理的排灌系统。著名的淮阳龙湖,面积16483亩,是全国最大的环城湖。湖中景点众多,全国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交映生辉,是中原一大景观、豫东著名旅游之地。
淮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建都之地,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蜚声全境,属于中原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平粮台古城遗址,太昊陵风景游览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处:陈楚故城、朱丘寺遗址、弦歌台、东汉陈王墓、固陵故城、双冢遗址、李之龙革命活动纪念地、画卦台。另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
2、行政区划调整
2004年,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周口市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9月26日豫民行批[2004]7号文件)和《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将淮阳县搬口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搬口乡位于淮阳县境西南部,西依川汇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
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公里、人口10000多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淮阳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临蔡镇、安岭镇、四通镇;朱集乡、豆门乡、白楼乡、冯塘乡、大连乡、葛店乡、王店乡、曹河乡、郑集乡、许湾乡、黄集乡、齐老乡、刘振屯乡。
3、经济社会状况
近几年来,淮阳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保持12%以上的增幅。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6.17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9亿元,年均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60.97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3.81亿元,年均增长19.6%。人均生产总值4990元,年均增长12%。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146万元,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2.9亿元,年均增长27%。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优质粮食和畜产品加工基地初步形成。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以农工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2%。
淮阳县随着工业兴县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建立以塑料、纺织、食品、皮革、医药、化工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降解地膜、彩条布、 PVC 塑胶管、万吨皂素的生产基地。一批支柱性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其中全省百户重点企业华林集团泼纹管缠绕管生产线是亚洲最大的 PE 管材生产线,产品荣获“河南名牌产品”;申龙公司3万纱锭、龙都制药厂GMP认证改造、宏达脱水蔬菜公司3000吨蒜米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大扩充了全县工业经济的总量。西气东输燃气管道过境 , 并在县城西部开口, 一批 “气代煤”、“气代油”项目,正在筹建。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以农工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七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县工业园区、四通、新站、鲁台、刘振屯、王店、许湾),以食品加工、塑料建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板材家俱、皮革皮毛、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等为主。
淮阳地处淮海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盛产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玉米。粮、棉、油产量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畜牧业居河南省领先地位,是全国油料生产五强县和淮山羊、黄花菜、花生、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优质粮食和畜产品加工基地初步形成。
现代化的交通线路为淮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淮阳县东靠京九,西依京广,南临漯阜,北枕陇海。距新郑国际机场180公里。漯界、阿深、周商、许毫四条高速公路和106国道穿境而过,省际、县际及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沙河枢纽工程的竣工, 使水上运输由沙河入淮河、长江,直达南京、上海。全县电力充沛, 程控电话连接城乡,直通国内外。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古都淮阳蕴涵了巨大的商机。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上轮规划《淮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自批准实施以来,在加强土地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工业和基础设施以及城镇发展用地的需求,促进了淮阳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稳定
1997~2010年主要规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112公顷,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2267公顷,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为10414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8432公顷。
1997~2010年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1997~2005年淮阳县实际执行建设占用耕地958公顷,与上级下达指标相比,节余154公顷;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958公顷,比规划指标减少1309公顷;2005年耕地保有量为10414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8432公顷,落实完成规划指标。
2、保障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
1997~2005年全县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958公顷,年均106公顷,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改变了过去无序用地的状态,使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
、加强了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推进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2005年与1996年相比,每公顷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21.06万元增加到44.13万元,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在规划期间,全县加大城镇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大力开展“三项整治”,截止到2005年底,淮阳县共盘活存量土地21公顷,提高了全县集约用地水平。
4、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
规划实施以来,淮阳县加大了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力度,积极用规划来引导,用典型项目做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1997~2005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958公顷。同时,全县通过积极实施占补平衡项目,稳定了耕地面积,到2005年,淮阳县耕地面积保持在104141公顷,确保了耕地保护任务的完成。
5、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1997~2005年间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恶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通过强化生态林地的建设和保护,构筑林业生态屏障,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但是,由于规划本身从基础数据、规划编制方法、规划指标、规划布局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各方面都欠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建设,使得规划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用性逐渐显露出来,用地需求与规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新一轮规划修编已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
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淮阳县土地总面积141803公顷,其中农用地11926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4.10%;建设用地1919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54%;未利用地334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6%。
1、土地利用现状
(1)农用地
2005年,淮阳县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11926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4.10%。
耕地:10414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44%。其中,水浇地2049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46%;旱地8364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98%。
园地:92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5%。全部是果园。
林地:784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3%。其中有林地781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1%;其他林地3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2%;灌木林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01%。
其他农用地:635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8%。其中农村道路用地251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8%;农田水利用地167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7%;坑塘水面162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田坎4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31%;设施农用地9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6%。
(2)建设用地
2005年底,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1919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54%。
城乡建设用地:186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12%。其中中心城区面积为202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0.86%,建制镇面积为63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3.42%;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519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81.68%;独立建设用地面积491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64%;采矿用地面积25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39%。
交通水利用地:47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37%。其中,交通用地面积466公顷,占交通水利总面积的97.28%;水利用地面积12公顷,占交通水利总面积的2.52%。
其他建设用地:包括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9公顷和特殊用地91公顷,总面积12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8%。
(3)未利用地
2005年,全县未利用地(包括水域和滩涂沼泽地)334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6%。其中水域面积3213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96.17%;滩涂沼泽面积128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83%。
表1~1  2005年淮阳县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
地类
面积(公顷)
比重(%)
农用地
耕地-11
水浇地-112
20499
14.46%
旱地-113
83642
58.98%
小      计
104141
73.44%
园地-12
921
0.65%
林地-13
有林地-131
7812
5.51%
灌木林地-132
2
0.00%
其他林地-133
30
0.02%
小      计
7844
5.53%
其他农用地-16
设施农用地-151
90
0.06%
农村道路-152
2518
1.78%
坑塘水面-153
1627
1.15%
农田水利用地-154
1671
1.18%
田坎-155
452
0.32%
小      计
6358
4.48%
合        计
119264
84.11%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21
城市-211
2020
1.42%
建制镇-212
637
0.45%
农村居民点-213
15193
10.71%
采矿用地-214
259
0.18%
独立建设用地-215
491
0.35%
小      计
18600
13.12%
其他建设用地-23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31
29
0.02%
特殊用地-232
91
0.06%
小      计
120
0.08%
交通水利用地-22
铁路用地-221
51
0.04%
公路用地-222
414
0.29%
管道运输用地-225
1
0.00%
水工建筑用地-227
12
0.01%
小      计
478
0.34%
合        计
19198
13.54%
未利用地
水域-31
河流水面-311
2561
1.81%
湖泊水面-312
652
0.46%
小      计
3213
2.27%
滩涂沼泽-32
滩涂-321
128
0.09%
小      计
128
0.09%
合        计
3341
2.36%
土地总面积
141803
2、土地利用特点
(1)耕地比重较高
2005年底淮阳县耕地面积10414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44%,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88%);土地利用率97.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7.25%)。
(2)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有一定的整治潜力
截止到2005年底,淮阳县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519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9.14%,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71%。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88.62m2,高于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规定的150m2/人的上限。土地利用较为粗放,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低,村庄整理潜力大。
(3)农用地利用率较高,土地开发后备资源贫乏
淮阳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用地为主,共有农用地11926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4.11%。全县未利用地面积3341公顷,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6%,其中河流、湖泊占未利用地面积的96.17%,土地开发后备资源非常有限。
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建设占用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淮阳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量也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由于上轮规划中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偏大,本区域的耕地保护任务艰巨,城镇发展空间受到局限。
(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缺乏系统规划
淮阳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淮阳县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42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为44.13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财政总收入为0.46万元/公顷。周口市以上三项指标平均水平分别为:8.51万元/公顷、35万元/公顷、1.02万元/公顷。与之相比,淮阳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城乡土地利用缺乏统筹,二元用地结构问题突出
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519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68%。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地较多,土地利用不够充分。近年来淮阳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速度,城乡土地缺乏互动的二元结构,改变农村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状况难度较大。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是淮阳县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同时,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对全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使得淮阳县土地利用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1)耕地保护压力大
淮阳县2005年总人口132.39万人,耕地面积10414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1.18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城镇、工矿、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大量扩张,占用了一定数量的耕地。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强烈,未来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凸现。由于淮阳县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非常有限,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加剧了未来淮阳县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耕地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
(2)建设用地粗放利用依然存在、集约利用水平提高难度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供给压力将会更加突出。近年来,虽然通过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等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扩大增量往往投资成本小、收益既快又高,而盘活存量用地往往触及矛盾多、所需投资较大、效益不明显,这使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艰难、缓慢的过程。
(3)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未利用地开垦方面: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规划期内需要开发一定数量的未利用地,由于未利用地往往分布在生态条件脆弱区,因此,对其开发将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新增建设用地方面:今后十几年是淮阳县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项建设用地增加仍将是刚性的,建设用地增加必然挤占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其直接结果是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就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4)统筹各业和协调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相当艰巨
淮阳县特殊的区位,承担了多方面的用地需求,造成了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对未来合理规划用地结构和布局,大力提倡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用地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双重的压力下,全县行业间、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矛盾将日益突出。同时,一些行业和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盲目扩大用地规模、无序竞争、重复建设,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根据相关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用地需求量已经大大超出全县土地资源的总体保障能力,未来协调土地利用矛盾和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
综上所述,淮阳县土地利用与管理在未来十几年面临的基本形势非常严峻,任重而道远。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土地治本之策,强化土地集中统一管理,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法制建设,从根本上扭转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高效、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两保一高”(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供给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淮阳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并将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转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围绕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科学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重点镇用地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保障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相协调。
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坚持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相结合,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保障淮阳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统筹城乡用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协调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产业发展用地,促进新增建设用地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相协调,与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转移相协调。
5、可持续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贯彻环境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淮阳县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同时又是中国旅游强县,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淮阳县中心城区是“周淮一体化”复合中心城市之一,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
战略目标:按照“旅游带动、工业强县”的总体思路,建设具有人文和自然风貌特色、环境效益突出、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建设“周口市后花园”和中国旅游强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在建设新农村、打造文化旅游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工业经济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产业定位以发展文化旅游业、生态旅游为主。
2、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人口发展目标
2005年淮阳县域总人口132.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16万人,城镇化率22.78%;2010年136.20万人,城镇人口40.98万,城镇化率30.09%;2020年县域总人口145.65万人,城镇人口64.52万,城镇化率44.30%。
2)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①宏观经济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9.77亿元,12.6%,人均生产总值7887元以上;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9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000元以上。
②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0%,工业化率达到29.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68%以上;2020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8%以上,工业化率达到5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78%以上。
③基础设施目标
到2020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41公里,实现所有自然村通油路,公路网密度达150米/平方公里。加强河道治理,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④旅游业发展目标
通过规划营造出“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互映,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实现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城市风貌,通过旅游带动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以“一陵、一湖、一古城”为载体,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打响淮阳伏羲文化、姓氏文化、寻根文化等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加强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升品位。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远期发展成为服务于整个周口市乃至整个豫东具有重要影响的旅游服务中心。
土地利用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淮阳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兴工强农、旅游带动、和谐发展、科教先行”的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县”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统筹各业各类各区域用地需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严格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和风景旅游资源。
2、具体目标
(1)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201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均不低于104150公顷,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均不低于104380公顷;确保优质耕地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8400公顷。
(2)确保全县必要的发展用地得到保障
合理安排全县非农业建设用地,中心城区(含产业集聚区)本轮规划给予1018公顷的指标保障,各重点建制镇也给予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对交通、水利及旅游设施用地给予420公顷的指标保障,并对一般建制镇和乡镇及民生用地也给予一定的指标保障。
(3)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
(4)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
规划期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农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稳步增加,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未利用地,优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比例结构。
(5)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全面推进
规划期内,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逐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规划到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210公顷以内,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550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规划到2010年补充耕地219公顷,到2020年补充耕地780公顷。“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整理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工矿废弃地实现全面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
(6)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和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到201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0%,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工业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2020年,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5%,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周口市规划下达给淮阳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情况见表2-1。
表2-1 淮阳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指标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指标属性
总量指标(单位:公顷)
耕地保有量
104141
104150
104380
约束性
基本农田面积
88400
88400
88400
约束性
园地面积
921
961
1043
预期性
林地面积
7844
8790
9890
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19198
19498
19948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18600
18880
18930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3407
3907
4507
预期性
农村居民点规模
15193
14973
14423
预期性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598
618
1018
预期性
增量指标(单位: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
341
950
约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
210
760
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
219
999
约束性
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19.95
116.58
101.19
约束性
农用地结构调整
规划期间,严格保护耕地,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周口市下达给淮阳县的控制指标;适当扩大园地面积;强化林地资源优势,增加林地面积。
1、保护耕地面积稳定、做到耕地占补平衡
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1041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44%;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耕地面积均不低于104150公顷和104380公顷,耕地保有量有所增加。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到2010年,全县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10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9公顷以上;到2020年,全县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55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780公顷,保质保量完成占补平衡任务。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不变
2005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88432公顷,本轮规划期间上级下达的指标为88400公顷,核减了32公顷。
3、适当增加园地面积
2005年园地面积9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5%。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园地面积分别为961公顷、10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0.68%、0.73%。面积分别增加40公顷、122公顷,比重分别提高0.03%、0.08%。增加部分主要分布在刘振屯乡、许湾乡、白楼乡、安岭镇等乡镇,用于发展果园。增加的园地面积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4、逐步增加林地面积
2005年林地面积78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3%。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林地面积分别增长到8135公顷、85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提高到5.74%、6.04%。面积分别增加291公顷、723公顷,比重分别提高0.21%、0.51%。增加的林地面积一部分来自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一部分来自耕地整理。
5、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
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等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的结构和布局。2005年淮阳县其他农用地面积为63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8%,规划期间,合理减少其他农用地的规模,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减少到5728公顷和4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4.03%、3.71%。面积分别减少630公顷和1806公顷,比重分别降低0.45%、0.77%。减少的其他农用地面积一部分用于增加林地、园地面积,一部分被建设占用。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1919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54%。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到19498公顷和19948公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300公顷和750公顷。
1、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2005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34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0%;规划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39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6%;规划到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45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8%;与2005年相比,面积分别增加500公顷、1100公顷,比重分别提高0.36%、0.78%。
2、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
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51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71%;规划至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为14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55%;规划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为144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7%;与2005年相比,面积分别减少220公顷、770公顷,比重分别降低0.17%、0.38%。
3、增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2005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面积4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4%;规划至2010年增加到4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5%;到2020年增加到7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7%。与2005年相比,2010年、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0公顷、300公顷,比重分别提高0.01%、0.23%。
4、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2005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8%;规划至2010年面积为120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2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6%;与2005年相比,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00公顷,比重提高0.08%。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
1、水域用地保持不变
2005年水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面积32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7%。在规划实施期间,水域面积保持不变。
2、保护性开发滩涂沼泽
滩涂沼泽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利用类型,2005年滩涂沼泽面积为1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9%;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滩涂沼泽面积减少至120公顷和100公顷。与2005年相比,面积分别减少8公顷、28公顷。
淮阳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见表3-2。
表3-2 淮阳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地类
2005年
近期面积增减
2010年
远期面积增减
2020年
规划期内面积增减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比重
土地总面积
141803
100
0
141803
100
0
141803
100
0
农用地
耕地
104141
73.44
9
104150
73.45
230
104380
73.61
239
园地
921
0.65
40
961
0.68
82
1043
0.74
122
林地
7844
5.53
291
8135
5.74
432
8567
6.04
723
其他农用地
6358
4.48
-632
5726
4.04
-1174
4552
3.21
-1806
合计
119264
84.1
-292
118972
83.90
-430
118542
83.60
-722
建设用地
建制镇用地
2657
1.87
500
3157
2.23
600
3757
2.65
1100
独立建设及采矿用地
750
0.53
0
750
0.53
0
750
0.53
0
农村居民点用地
15193
10.71
-220
14973
10.56
-550
14423
10.17
-770
交通水利用地
478
0.34
20
498
0.35
300
798
0.56
320
其他建设用地
120
0.08
0
120
0.08
100
220
0.16
100
合计
19198
13.53
300
19498
13.75
450
19948
14.07
750
未利用地
水域
3213
2.27
0
3213
2.27
0
3213
2.27
0
滩涂沼泽
128
0.09
-8
120
0.08
-20
100
0.07
-28
合计
3341
2.36
-8
3333
2.35
-20
3313
2.34
-28
优化农用地布局
1、优化耕地布局
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按照这一目标,规划要重点保护好优质耕地,全面提高耕地质量。规划期内全县耕地总面积有所增加,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04150公顷和104380公顷,为了适应、配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在各乡镇的分布面积有所调整。耕地调整主要是产业聚集区涉及的王店乡、白楼乡和郑集乡分别减少237公顷、146公顷和266公顷,新站镇减少14公顷,城关镇减少7公顷;其他各乡镇耕地保有量都有所增加,其中葛店乡和刘振屯乡增加较多。
耕地面积具体调整情况见表4-1。
表4-1 规划期内淮阳县耕地保有量表
单位:公顷
行政区
2005年现状面积
2010年
2020年
规划面积
比2005年增减
规划面积
比2005年增减
新站镇
4571
4566
-5
4557
-14
临蔡镇
5470
5484
14
5510
40
四通镇
5058
5067
9
5084
26
齐老乡
7160
7182
22
7243
83
曹河乡
6289
6311
22
6373
84
豆门乡
3540
3540
0
3541
1
冯塘乡
6446
6467
21
6528
82
王店乡
5397
5318
-79
5160
-237
大连乡
7052
7077
25
7144
92
白楼乡
5449
5401
-48
5303
-146
黄集乡
4632
4644
12
4675
43
安岭镇
7847
7863
16
7923
76
朱集乡
5315
5331
16
5391
76
许湾乡
6120
6120
0
6121
1
郑集乡
6400
6311
-89
6134
-266
刘振屯乡
5917
5947
30
6047
130
葛店乡
5120
5155
35
5265
145
鲁台镇
4651
4661
10
4681
30
城关镇
1707
1705
-2
1700
-7
合计
104141
104150
9
104380
239
2、优化基本农田布局
2005年淮阳县基本农田面积为88432公顷,到2020年。上级下达给淮阳的基本农田保护的面积为88400公顷,核减了32公顷。主要核减在王店乡,产业集聚区所占的基本农田部分。
依据上级下达的指标和全县基本农田调整空间,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首先将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轴线、建制镇镇区的允许建设区(即规模边界内)和有条件建设区(即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之内)内的基本农田予以核减或调整为一般农田,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其次,将部分中心村的有条件建设区(即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之内)内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为新农村建设留出合理的用地空间;再次,在扩展边界外划定一定面积的基本农田缓冲区,把区内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与此同时,将那些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交通便利、集中连片、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的耕地划归为基本农田。
调出情况:淮阳县基本农田调出面积4560公顷,核减了32公顷,共计调出4592公顷,调整比例为4.25%。具体调整范围如下:
一是县城周围(包括产业集聚区)城关镇、白楼、郑集、王店乡调出基本农田1756公顷。其中城关镇从庄调出125公顷;白楼乡(大李村、沈庙、大郑村、庞庄、小徐村、五谷台、郭楼、许楼、高楼、劳桥、大郝)调出656公顷;王店乡(大李、棠棣、李营子、刘菜园、左桥、叶楼)调出799公顷;郑集乡(杜庄、七里河、万老)调出176公顷。
二是将位于县域发展轴线上的许湾乡和王店乡内的基本农田调出364公顷。其中许湾乡调出基本农田342顷,主要集中在张东楼、孔庄、大王村、后张村、彭楼、于庄、大张村、刘庄;王店乡(朱庄、袁庄)调出22公顷。
三是将位于大广高速以西的许湾乡辖区内的基本农田调出1590公顷。
四是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及中心村有条件建设区外,划定一定面积的基本农田缓冲区,将区内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共调出882公顷。其中四通镇调出58公顷,安岭镇调出48公顷,临蔡镇调出50公顷,黄集乡调出43公顷,齐老乡调出48公顷,曹河乡调出48公顷,郑集乡调出54公顷,白楼乡调出57公顷,葛店乡调出48公顷,大连乡调出45公顷,王店乡调出48公顷,许湾乡调出41公顷,新站镇调出54公顷,刘振屯乡调出48公顷,冯塘乡调出46公顷,朱集乡调出47公顷,豆门乡调出48公顷,鲁台镇调出51公顷。
调入情况:淮阳县基本农田调入面积4560公顷,调整比例为4.21%。其中新站镇(秋树庄、王庄、染坊庄、徐庄、田埠口、大田口、刘楼、牛庄、黄菜园、马营)调入347公顷;四通镇(孔集、大张、中营子、太康寺、陈老家、陈小庄、张标、小吴)调入1132公顷;曹河乡(西黄、东黄、朱庄、候家、何楼、顾庄、郝庄、县农场、原种场、四所楼)调入513公顷;豆门乡(肖庄、贾营、马楼、豆西、三合庄、刘寨、楚庄、豆东、八十五营)调入234公顷;冯塘乡(汲公楼、常伯屯、王井、朱文庄、阮桥、郭集、杨庄、张沟、雷塘、方营)调入209公顷;大连乡(刑吉屯、赵寨、齐庄、杨吉屯、陈竹园、大吴、垄桥、朱同路口、代庙、陈洼)调入568公顷;黄集乡(大李、常庄、王楼、前中楼、后家、前家)调入88公顷;朱集乡(时集、杜埠口、张营、马集、陈楼、张绪庄、郑小楼、大雷庄、红麻、高井、龙泉)调入410公顷;许湾乡(孙营、苑老、曾庄、前张)调入36公顷;刘振屯乡(夏楼、辛井、泥河、大朱、马庄、段庄)调入45公顷;葛店乡(朱寨、徐集、孔王、杨楼、代集、陈庄、徐寨)调入140公顷;鲁台镇(葛营、周楼、墩埠、河口、季桥、段寨、郑楼、大姚营、董营、小姚营、枣营)调入165公顷。
调整过程中,数量上,由于市局核减了基本农田指标,调入基本农田数量比调出基本农田数量略少,调整后基本农田数量与市局下达指标一致;质量上,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等别高于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等别做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基本农田调入和调出部分全部是由耕地组成。
基本农田具体调整情况见表4-2。
表4-2 规划期间淮阳县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
单位:公顷
乡镇
上轮规划保护指标
2005年基本农田面积
调入基本农田
调出基本农田
新一轮规划保护指标
面积
平均等别
比例
面积
平均等别
比例
面积
新站镇
3950
3950
347
八等二级
8.78%
54
七等一级
1.37%
4243
临蔡镇
4950
4950
373
八等一级
7.54%
50
七等二级
1.01%
5273
四通镇
3657
3657
1132
八等一级
30.95%
58
七等一级
1.59%
4731
齐老乡
6850
6850
0
八等二级
0.00%
48
七等二级
0.70%
6802
曹河乡
5450
5450
513
八等一级
9.41%
48
八等一级
0.88%
5915
豆门乡
3050
3050
234
八等二级
7.67%
48
七等二级
1.57%
3236
冯塘乡
5650
5650
209
八等一级
3.70%
46
八等二级
0.81%
5813
王店乡
4250
4250
0
0.00%
869
七等一级
20.45%
3381
大连乡
5750
5750
668
八等一级
11.62%
45
八等一级
0.78%
6373
白楼乡
3650
3650
0
八等二级
0.00%
713
八等二级
19.53%
2937
黄集乡
4350
4350
88
八等二级
2.02%
43
八等二级
0.99%
4395
安岭镇
7350
7350
200
八等一级
2.72%
48
八等二级
0.65%
7502
朱集乡
4600
4600
410
八等一级
8.91%
47
七等一级
1.02%
4963
许湾乡
5100
5100
36
八等一级
0.71%
1973
七等一级
38.69%
3163
郑集乡
5450
5450
0
八等二级
0.00%
230
七等一级
4.22%
5220
刘振屯乡
5450
5450
45
八等二级
0.83%
48
八等二级
0.88%
5447
葛店乡
4650
4650
140
八等一级
3.01%
48
八等二级
1.03%
4742
鲁台镇
4150
4150
165
八等二级
3.98%
51
八等二级
1.23%
4264
城关镇
125
125
0
0.00%
125
八等二级
100.00%
0
合计
88432
88432
4,560
5.16%
4,592
5.19%
88400
(4)基本农田指标分解
根据上述全县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规划期内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见表4-3。
表4-3 规划期间淮阳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表
单位:公顷
乡镇
2005年
原划定保护情况
调整后保护情况
耕地面积
块数
面积
保护率(%)
块数
面积
保护率(%)
新站镇
4571
168
3950
86.41%
173
4243
92.81%
临蔡镇
5470
201
4950
90.49%
201
5273
96.39%
四通镇
5058
145
3657
72.31%
158
4731
93.54%
齐老乡
7160
308
6850
95.68%
308
6802
95.01%
曹河乡
6289
262
5450
86.66%
270
5915
94.05%
豆门乡
3540
123
3050
86.17%
128
3236
91.43%
冯塘乡
6446
225
5650
87.65%
232
5813
90.18%
王店乡
5397
190
4250
78.75%
178
3381
62.65%
大连乡
7052
298
5750
81.54%
305
6373
90.37%
白楼乡
5449
116
3650
66.99%
106
2937
53.91%
黄集乡
4632
181
4350
93.90%
178
4395
94.88%
安岭镇
7847
249
7350
93.67%
249
7502
95.61%
朱集乡
5315
243
4600
86.54%
237
4963
93.37%
许湾乡
6120
233
5100
83.33%
222
3163
51.68%
郑集乡
6400
234
5450
85.16%
217
5220
81.56%
刘振屯乡
5917
230
5450
92.10%
232
5447
92.05%
葛店乡
5120
178
4650
90.82%
182
4742
92.61%
鲁台镇
4651
207
4150
89.22%
195
4264
91.68%
城关镇
1707
8
125
7.32%
0
0
0.00%
合计
104141
3799
88432
84.92%
3771
88400
84.88%
3、园地布局
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位产出和效益,适当增加园地面积。规划期间应控制园地发展规模,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新果园。在稳定现有园地面积的基础上,加强对中低产园地的改造和管理。规划期内增加园地122公顷,各乡镇园地指标分解情况见表附表7。
4、林地布局
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的要求,以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河流两岸防护林带的保护和低效林地的改造。规划期内,林地净增加723公顷。在适宜区域优先设置国土生态屏障网络,在土地利用中优先保障其用地。各乡镇林地指标分解情况见表8。
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以调整和优化全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效率为核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的用地需求,推进产业向集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和效益,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一、优化城镇工矿用地空间布局
根据淮阳县县域城镇体系现状特点,以及各乡镇的区位、交通、经济、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按照“带状城镇轴线”发展格局,规划期内形成了“一主、两副、两轴、三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布局。
一主:淮阳县城为整个县域的主中心城市;
两副:四通镇和新站镇作为县域的副中心城市;
两轴:106国道发展轴、周商公路发展轴;
三区:以县城为中心的中部城镇经济区,包括县城、白楼、王店、刘振屯、许湾、大连、葛店、曹河、郑集;以四通为副中心的北部城镇经济区,包括四通、安岭、临蔡、齐老、黄集;以新站为副中心的南部城镇经济区,包括新站、鲁台、贾营、冯塘、朱集。
规划期内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提升其规模等级和经济辐射能力;重点保障二个县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用地,扩大其区域影响力;合理增加重点建制镇和106国道、周商公路沿线建制镇的建设用地。
1.合理发展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1)中心城区职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职能定位:淮阳县中心城区位于周口市辖区腹心,下辖城关镇,7个办事处,15个行政村,白楼乡10个行政村,王店乡7个行政村,郑集乡4个行政村,大连乡2个行政村。中心城区是县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以发展旅游、商贸、服务、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为主的生态旅游城市。
发展方向:“东控、西扩、北连、南拓”,以向西向南部发展为主,形成“三轴、两心、四片区”的城市结构。
(2)中心城区规模的确定
中心城区范围涉及城关镇、白楼乡、郑集乡、王店乡。
200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规模2020公顷,城区人口16.90万人,人均用地119.53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2020年人均用地分别降至116.06平方米、100平方米。2010年和2020年中心城区控制面积为2479公顷和3038公顷,其中2010年和2020年新增规模分别为459公顷和1018公顷(包括产业集聚区490公顷)。
(3)合理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
根据中心城发展方向和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确定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边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应尽量采用河流、干渠、高速公路、铁路、绿化带等具有明显隔离作用的地物。
规划期内,以现状中心城区规模为基础,按照《淮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用地布局,淮阳县中心城区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规模边界北至白楼乡政府、南至王店乡李营子村南、西至郑集乡七里河村西、东至东二环。落实本轮新增1018公顷用地指标,划定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其中王店乡341公顷,白楼乡341公顷,关集乡336公顷。
(4)适当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为适应中心城区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中心城区规模边界之外划定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范围边界(即扩展边界),确定为有条件建设区,淮阳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规模为305公顷,占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29%。规模边界按照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西部和南部,南到王店乡政府,西到西三环,东到东环路东侧500米。
淮阳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是在综合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发展趋势判断、空间拓展模式、主要发展方向、农村居民点减少潜力等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淮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用地的总体要求和县域内用地布局调整潜力而确定的。
2.积极发展重点镇
重点镇包括新站镇、四通镇、鲁台镇、安岭镇、临蔡镇5个中心镇。
(1)、新站镇
城镇性质:县域副中心镇;以农产品加工、商贸和物流业为主的106国道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城镇。
职能类型:综合型。
发展规模:2005年镇区面积243公顷,镇区人口2.02万人,人均用地120.3平方米;2010年镇区面积249公顷,镇区人口2.07万人,人均用地120.29平方米;2020年镇区面积257公顷,镇区人口2.32万人,人均用地110.78平方米。规划期内人口净增0.30万人,净增规模14公顷。划定扩展区域4公顷,占规划期新增规模的29%。
规模边界:北至三里庄南、南至黄菜园庄西、西至沙颍河畔、东至106国道东侧300米。
在扩展边界的外围,划定54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新站镇未来的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G106向正北部扩展。
(2)四通镇
城镇性质:县域副中心镇;以棉纺织、农产品加工和批发贸易为主以农产品加工、商贸和物流业为主的的商品集散中心;县域北部的经济和交通中心。
职能类型:综合型。
发展规模:2005年镇区面积99公顷,镇区人口0.81万人,人均用地122.22平方米;2010年镇区面积109公顷,镇区人口0.91万人,人均用地119.78平方米;2020年镇区面积125公顷,镇区人口1.24万人,人均用地100.81平方米。规划期内人口净增0.43万人,净增规模26公顷。划定扩展区域7公顷,占规划期新增规模的29%。
规模边界:北至陈小庄南、南至里沟河畔、西至后夏庄东、东至杨楼庄东。
在扩展边界的外围,划定58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四通镇未来的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周商公路向东北部扩展。
(3)鲁台镇
城镇性质:县域东南部重要城镇;以花炮、农产品加工和化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职能类型:工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镇区面积100公顷,镇区人口0.82万人,人均用地121.95平方米;2010年镇区面积106公顷,镇区人口0.88万人,人均用地120.45平方米;2020年镇区面积114公顷,镇区人口1.08万人,人均用地105.56平方米。规划期内人口净增0.26万人,净增规模14公顷。划定扩展区域4公顷,占规划期新增规模的29%。
规模边界:北至墩埠庄南、南至西韦楼庄北、西至后李湾东、东至沈丘边界。
在扩展边界的外围,划定51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鲁台镇未来的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西南部向沈丘县辐射扩展。
(4)安岭镇
城镇性质:106国道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城镇;以农产品加工、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职能类型:工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镇区面积84公顷,镇区人口0.7万人,人均用地120平方米;2010年镇区面积90公顷,镇区人口0.8万人,人均用地112.5平方米;2020年镇区面积98公顷,镇区人口0.98万人,人均用地100平方米。规划期内人口净增0.28万人,净增规模14公顷。划定扩展区域4公顷,占规划期新增规模的29%。
规模边界:北至黑河畔、南至陈楼庄北、西至张甫庄东、东至铁路西侧。
在扩展边界的外围,划定48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安岭镇未来的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G106向正南部扩展。
(5)临蔡镇
城镇性质:县域周商公路开发轴的重要节点城镇;产业以农产品加工、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职能类型:工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镇区面积111公顷,镇区人口0.9万人,人均用地123.33平方米;2010年镇区面积117公顷,镇区人口1万人,人均用地117平方米;2020年镇区面积125公顷,镇区人口1.13万人,人均用地110.62平方米。规划期内人口净增0.23万人,净增规模14公顷。划定扩展区域4公顷,占规划期新增规模的29%。
规模边界:北至黑河畔、南至曹庄北、西至东常楼庄西、东至周商公路东侧100米。
在扩展边界的外围,划定50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临蔡镇的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朱榭公路向西北部扩展。
3、适度发展一般乡
一般乡有齐老乡、曹河乡、豆门乡、冯塘乡、王店乡、大连乡、白楼乡、黄集乡、朱集乡、许湾乡、郑集乡、刘振屯乡、葛店乡,在本轮规划期间各类用地规模不变,靠自身内部挖掘潜力解决。
(1)齐老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
职能类型:集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84公顷,集镇人口0.48万,人均用地175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84公顷,集镇人口0.5万人,人均用地166.67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84公顷,集镇人口0.55万人,人均用地151.52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乡政府,西至老运河,南至随庄,北至王庄。划定48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 ,发展方向为西部向西华县辐射扩展。
(2)曹河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
职能类型:集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82公顷,集镇人口0.43万,人均用地190.7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82公顷,集镇人口0.45万人,人均用地181.16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82公顷,集镇人口0.5万人,人均用地165.11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前王楼,西至河沟,南至赵楼,北至乡政府。划定48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东南部向中心城区靠拢。
(3)豆门乡
乡镇性质:县域106国道开发轴的重要节点城镇;与项城联系的窗口;产业以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职能类型:边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60公顷,集镇人口0.4万,人均用地150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60公顷,集镇人口0.42万人,人均用地142.5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60公顷,集镇人口0.46万人,人均用地129.87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生产路,西至刘寨,南至106国道辅道,北至刘寨村北。划定48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西南部向项城市区靠拢。
(4)冯塘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
职能类型:集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113公顷,集镇人口0.64万,人均用地176.56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113公顷,集镇人口0.67万人,人均用地167.73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113公顷,集镇人口0.74万人,人均用地152.87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陈庄,西至河沟,南至乡政府,北至窦楼。划定46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淮冯公路向西北部扩展。
(5)王店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积极承接县城产业转移,产业与县城相配套。
职能类型:城郊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155公顷,集镇人口0.75万,人均用地206.67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155公顷,集镇人口0.79万人,人均用地196.33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155公顷,集镇人口0.87万人,人均用地178.93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王菜园,西至106国道,南至乡政府,北至刘菜园。划定48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G106向正北部扩展,靠拢中心城区。
(6)大连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城郊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职能类型:城郊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144公顷,集镇人口0.87万,人均用地165.52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144公顷,集镇人口0.91万人,人均用地157.24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144公顷,集镇人口1万人,人均用地144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豆庄,西至董庄,南至李菜园,北至乡政府。划定45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淮郸公路向正南部扩展。
(7)白楼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商贸、农产品加工为主。
职能类型:城郊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83公顷,集镇人口0.43万,人均用地193.02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83公顷,集镇人口0.45万人,人均用地183.37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83公顷,集镇人口0.5万人,人均用地166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于庄,西至于庄小学,南至北二环,北至高速路口。划定57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G106向正南部扩展,靠拢中心城区。
(8)黄集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
职能类型:集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64公顷,集镇人口0.41万,人均用地156.1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64公顷,集镇人口0.43万人,人均用地148.29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64公顷,集镇人口0.47万人,人均用地135.15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乡政府,西至李四拐庄,南至李四拐庄村南,北至叶小楼。划定43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正西部扩展靠拢周商公路。
(9)朱集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
职能类型:集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142公顷,集镇人口0.71万,人均用地200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142公顷,集镇人口0.75万人,人均用地190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142公顷,集镇人口0.82万人,人均用地173.16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张菜园,西至西田营,南至河沟,北至乡政府。划定47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西南部扩展靠拢G106。
(10)许湾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
职能类型:集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145公顷,集镇人口0.87万,人均用地166.67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145公顷,集镇人口0.91万人,人均用地158.33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145公顷,集镇人口1万人,人均用地145平方米。
本轮规划在集镇周边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大王,西至砖闸路,南至文昌大道,北至何庄;在大广高速以西划定500公顷(用周口市局三项整治指标)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大广高速,西至搬口边界,北至搬口边界,南至流沙河(项庄北)。在集镇周边划定41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沿文昌大道向正南部扩展。
(11)郑集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城郊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职能类型:城郊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112公顷,集镇人口0.65万,人均用地172.31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112公顷,集镇人口0.68万人,人均用地163.69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112公顷,集镇人口0.75万人,人均用地149.18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张八庄,西至乡政府,南至张八庄村南,北至河沟。划定54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正东部扩展,靠拢中心城区。
(12)刘振屯乡
乡镇性质:106国道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城镇;产业以板材加工、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批发为主。
职能类型:工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108公顷,集镇人口0.67万,人均用地161.19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108公顷,集镇人口0.70万人,人均用地153.13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108公顷,集镇人口0.77万人,人均用地139.56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乡政府,西至熊楼寨,南至纪庄,北至张楼。划定48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正西部扩展靠拢G106。
(13)葛店乡
乡镇性质:一般乡镇;产业以集贸和农业服务为主。
职能类型:集贸型。
发展规模:2005年集镇规模130公顷,集镇人口0.80万,人均用地162.5平方米;到2010年,集镇规模130公顷,集镇人口0.84万人,人均用地154.38平方米;到2020年,集镇规模130公顷,集镇人口0.92万人,人均用地140.69平方米。
本轮规划划定10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东至乡政府,西至熊楼寨,南至纪庄,北至张楼。划定48公顷的基本农田缓冲区,为建设用地发展预留空间,发展方向为正南部扩展靠拢淮郸公路。
4、保障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
按照合理规划、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协作配套、链条延伸、整体优化的原则,大力发展新型产业集聚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将产业集聚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统筹布局,合理规划起步区,整合优化现有建成区,保障发展区,适当预留控制区。对于产业集聚区用地安排,建成区要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发展区用地已纳入规划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指标给予保障;控制区以调整好各类用地布局为主,将控制区内的基本农田调出,合理确定基本农田缓冲区,为产业集聚区发展预留空间。
(1)产业集聚区概况
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已确定为周口市辖区内的1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中心城区西南部,主导产业以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规划期内,预计建成区总面积将达到1500公顷,淮阳产业集聚区东至G106、西至大李庄、北至李柿园、南至杨坑。其中,起步区规模510公顷,发展区490公顷,控制区500公顷。本轮规划对于发展区用地490公顷给予指标保障。
(2)产业集聚区用地规模与布局
根据淮阳县产业集聚区规划,规划期内,发展区给予490公顷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控制区以调整各类用地布局为主,并且将控制区内的基本农田调出,并在控制区之外合理划定基本农田缓冲区,为产业集聚区发展预留空间。
二、规范整治农村居民点,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
1、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以规划为引导,以集约用地、美化环境、完善功能为重点,实施村庄综合整治工程,促进村庄布局合理、形象美观、设施完善。到规划期末,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规划期间,淮阳县农村居民点要减少770公顷,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控制在14423公顷以内。
2、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坚持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引导发展方向,控制用地范围;通过村庄规划引导,建设中心村和基层村,拆并空心村和零星居民点。规划期内,建设示范村,引导农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重点配建各行政村中心居民点必要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房屋更新改造,进行村庄环境整治。
3、逐步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
适应城镇化发展形势,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实现城乡用地统筹利用。到201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面积达到480公顷,其中补充耕地437公顷。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面积达到1308公顷,其中补充耕地1156公顷。
三、保障交通项目用地
统筹安排公路用地,淮阳县公路网已经基本形成,路网建设已遍布各乡、镇、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规划期内要对现有道路进行扩建改造,在具体实施时要鼓励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尽量少占耕地。规划期内,主要保障新建淮郸一级公路、S329郸城到淮阳段、S102贾营到孙营段、G106焦庄到贾营段公路的升级、改造、扩建工程,以及许亳铁路淮阳段的扩建工程。对现有道路进行扩建改造时鼓励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尽量少占耕地。对于县乡道路,本着“互相兼顾、多元投资、联网成片”的原则,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重点进行原有道路的扩建改造,优先发展资源路、经济路、脱贫路、旅游路,加快农村道路建设。
按照公路交通部门的规划,规划其间主要有淮郸一级公路、S329郸城到淮阳段的扩建,S102贾营到孙营段的升级、改造、G106焦庄到贾营段的升级改造工程、许亳铁路扩建工程,以及部分乡村道路的建设。规划期间,还将新建两座客货运码头,以及相应的配套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预计交通用地共需要371公顷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预计占用耕地308公顷。
具体交通项目表详见表4-6。
表4-6 规划期内淮阳县交通项目用地情况表
单位:公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年限
预计新增用地
预计占用耕地
1
淮郸一级公路
新建
2009-2015
15
13
2
许亳铁路
扩建
2010-2020
15
11
3
S329郸城到淮阳段
改建
2009-2016
30
18
4
S102贾营到孙营段
改建
2009-2016
25
20
5
G106焦庄到贾营段
改建
2011-2020
34
32
6
乡村道路建设
新建
2011-2020
172
142
7
客运站及配套公路升级改造
新建
2011-2020
30
32
8
货运码头及配套公路升级改造
新建
2011-2020
50
40
小计
371
308
四、保障水利项目用地
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
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建设新开工水利工程。加快用水工程建设,按照国家防洪标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提高现有水利设施防洪能力;促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用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
按照水利部门的规划,规划期间将在郑埠口兴建水利枢纽工程,预计水利用地需要1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预计占用耕地7公顷。
具体水利用地情况见表4-7。
表4-7 规划期内淮阳县水利项目用地情况表
单位:公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年限
预计新增用地
预计占用耕地
水利项目
1
郑埠口水利枢纽工程
新建
2010-2020
6
4
2
沙河码头(豆门乡、朱集乡、新站镇)
新建
2010-2020
4
3
小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广西政府办公厅关于改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
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工作
注意:休闲农业人必须要知道的用地政策
江苏国土资源
法律普及:农村集体土地如何成为国有土地
农庄内搞永久建筑,这3样“碰不得”庄主们要牢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