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一生物研课标说教材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一共分为三大块,我本次的研说流程是: 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我从课程总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基本理念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必课程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

1知识目标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人体结构、卫生保健;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2能力目标: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收集利用资料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爱祖国、爱家乡;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关注社会问题;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二)由于教学目标可以分成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领域,而对于每个领域又有不同的掌握水平,因此描述这些不同层次的目标就要用到不同的动词。下面给出描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一些常见动词。

学习目标说明表,三级目标在内容标准使用的行为动词及各水平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认同目标,完成目标。

(三)我就这次研说七年级下册教目标进行解读 

知识目标1、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再研说内容标准,总共分为十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五)再说一下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二:说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材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一)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是怎样的:“生物圈中的人”为主线,安排了7章23节内容。主要学习有关人的由来,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二)第一章是生物圈中人的由来,包括作为物种的由来和作为个体的由来,前者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后者即人的生殖。从这些内容和它们所反映的观点的学习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关于人的生殖,要求学生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理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意义,实际上也隐含着“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第二章至第六章依次是人的营养、呼吸、体内物质的运输、排泄、调节。人的食物来源范围很广,实际上是来自生物圈。呼吸一章紧扣着呼吸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章专门安排了“人粪尿的处理”一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资源价值,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则围绕着人体如何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七章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23 节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详细的概述的本册内容。

(三) 由教材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仍然遵循的是传统教材的单元.章与节的编写模式那么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传统教材都是直接呈现章节题名, 然后是正文, 而正文往往是以文字为主,甚至全是文字,这样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教材在章编写体例上除了这些之外还增加了题图,引言部分,课外阅读,单元小结等板块,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使得每节课都情趣盎ang然,形式丰富多彩,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者的意图就是:既遵循传统的章节教学模式,又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四)新教材的编者除了对编写体例做了较大改动之外, 在正文的呈现方式上也有自己显著的特点。编写特点一,教材插图引人关注语言生活化,像这样生活化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共鸣,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有利于教师展开一下的教学工作。特点二:开放性问题,张扬学生个性单元探究栏目,就不单纯是要求学生开展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又如,第二节的资料分析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各神经系统组成部分受损的案例后,分析并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特点三,大力倡导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的三大理念之一就是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 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特点 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一门百科全,生物学不再仅仅是一门讲述生物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 而成了各科相互联系的一门百科全特点五:体现STS思想,人文精神渗透STS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科学体系。同七年级上册一样,本册教材重视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渗透人文精神。七年级下册中设有“科学·技术·社会”11篇,“科学家的故事”3篇,“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2篇。这些内容大多是反映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有的也反映科技的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如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等。“为你的家人量血压”、“向盲人献爱心”、“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等内容的安排,意在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在教材的正文和练习中,也有许多地方突显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也应予以注意。

(五)本册教材各章之间逻辑关系体现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人的生活需要营养,而营养物质到达人体要消化系统的参与人的生活需要空气,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 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再经过循环系统到达身体组织细胞,被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需要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排出尿液,需要泌尿系统参与以维持组织细胞间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内生命活动的调节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来调节。人的生殖和发育需要生殖系统来完成。

(六)以“人体的营养”为例,各节之间又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被利用?那么必须通过消化系统,经过消化和吸收转变成人体可吸收的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被利用。如何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率比较高的问题,因为他牵涉人的健康,而人类赖以生存食物有来源于环境,所以环境质量的好坏又影响人的健康。注重了“人与生物圈不可分割”观点的学习。

()整合教学方式,从我县“四模块”高效课堂教学进行解读,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训练——系统总结;操作时注意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研讨后展示汇报,教师注意引导、点拨,新课讲完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最后进行当堂达标,了解学生的达成度,并进行量化评价。

三:说建议

()说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录像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在引入新课时,从熟悉事物入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新课题的学习。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看见红灯停,看见绿灯行。请问在进行这一动作时,主要是人体哪个系统在起作用?   

      2、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

    创设情境鼓励创新本单元实验性探究活动较多,内容都与人类自身有关,学生兴趣浓厚,教师可以提供较多的图片、标本、模型等,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设计和创新,不拘泥于课本中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鼓励学生设计简便易行的实验,效果明显的实验,低成本高效益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注意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与渗透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时,学生要真正理解引起吸气和呼气的原因,必须以物理学知识作为基础,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针管让学生体会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力会随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指导学生自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观察并体呼吸运动的过程。同样,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高度有序的化学反应是用化学知识的解释的。例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

     4、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初、高中生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区别,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应肩负起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任。中学生物学课程包括十大主题,初中课程包括了全部主题,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互补和递进的安排方式。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一册中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以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及其调节为基础的,高中教材中只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因此,初中阶段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高中的基础和补充,而高中教材的内容是初中知识的递进和深化。

     5、注重知识的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如何让学生把一节课的知识点记忆清楚,相信是每个老师头疼的事情, 我建议可以在每节课小结的时候,教师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用树干,树枝,树叶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再整理在作业本上,那么这部分知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

   ()说评价建议

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起着鼓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的教学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专家学者向我们提出了六点建议:

(1)在评价功能上,由重甄(zhen)别转向重发展

新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学生、教师、学校、课程)。传统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把分数的优秀者选拔出来。因此,热衷于排名次,比高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的是从差异的分析中去判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适合评价对象发展的教育方法。

(2)在评价对象上,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新课程评价主要是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也就是说,应注意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和行为进行评价。例如,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量;在讨论中是否勇于发言;动手情况及其效果如何。

(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体是比较单一的,一般是教师评学生,校长评教师,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因此评价结论容易片面,难以保证客观、公正。现在课程评价提倡评价主题的多元化,评价信息多源化,而且被评价者可参与评价。

(4)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全面综合考察

全面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不只是知识目标,即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评价内容多元化不等于面面俱到。

(5)在评价结果上,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被评价者对结果的认同

为了达到更好的认同效果,鼓励被评价者本人对评价的主动参与,强调评价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和协商。

(6)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在评价方法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例如,有的老师实行积分制,把要评价的项目如作业、考试、调查实践活动等等,分别划分出分值,对有创新的学生还可适当加分;有的学校和老师给学生建立了小组档案,把每个学生的平时情况记录下来等等。需要评价的项目很多,其中有的评价项目容易量化,有些项目却很难量化,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方法上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尽可能向定量努力。

 针对专家给我们评价建议,我有一点粗浅的想法。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并加以鼓励和表扬。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也许学生测试卷的分数总是不让我们满意,也许学生的作品不那么完美,但是我仍然坚持以鼓励为主,因为只有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才能帮助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学习好生物的信心。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今生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仅仅依靠教科书会造成知识的局限性,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迫在眉睫尤为重要。首先我建议把生物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 新教材在编写内容上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而且只有掌握好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才能让下的活动得以开展, 否则下面的就是空谈。二是把学校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核心部分,教师可以建议图书管理员多增添一些有关于生物学的科普读物。 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三是利用当代多媒体了解当今生物科学技术的进展。电脑的普及无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精彩的大门, 学生不仅可以查阅到各种动植物的资料,还能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四是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资源来丰富我们的生物课堂。 我所教的学生家大多在农村, 因此每位同学都有饲养小动物的经历,讲述动物类群的时候, 教师完全可以奉行拿来主义, 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课堂教学应具备六个特点:

※参与度: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亲和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融;

※自由度:课堂气氛轻松一点,宽松一点;

※整合度:对知识体系有没有整体的把握;

※练习度: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

※延伸度:知识的延伸、课堂的延伸。

  只有具备以上六个特点,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才是真正的优质高效课堂。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一生出发,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不仅仅是要考出一个好成绩, 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热爱自然关爱生命, 为创造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为创造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在三尺讲台上收获自己的希望。

以上是我本次研说的全部内容。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解读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下册教学计划合集5篇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