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个作家的野史

四个作家的野史

                               卢新华的《伤痕》曾被退稿
      伤痕文学源自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作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卢新华。伤痕一词之后成为追溯反思文革和文学思潮的名称。得到文学和政治双重承认,随后,揭露“文革”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卢新华的这篇习作,最早张贴在一九七八年四月上旬中文系一年级的《百花》墙报上。按我们现在标准来看,是年级内部机关报。后来寄到《人民文学》的,被退稿了。后来怎么寄到《文汇报》的,我没看到相关文章,不太清楚。《文汇报》之前几乎没有整版发表过小说,当时的编辑是钟锡知,总编辑是马达。
                              麦家给《收获》做的广告
    麦家说:“我直到2005年才开始在《收获》上发表作品,先是那年第二期上的《一生世》,接着是《密码》,这个时候我在文坛已经比较出名了。《一生世》的写作我特别用功,我给自己一个条件,就是用一个短篇表现一个人的一生,我个人觉得这个小说写得非常考究。可能别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我从1990年代初就开始给《收获》投稿,但是他们的要求实在太高了,收到的是一篇篇退稿信,但我不气馁,用了10多年时间终于打动了《收获》的心。这也证明我其实是个非常笨的作家,我给《收获》的投稿过程,也是我个人写作忍受寂寞的漫长过程的见证。”
                              谁是卡夫卡第一个买家
   有人说过,20世纪的文学是卡夫卡一统天下。卡夫卡影响西方和中国著名的作家太多了。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读过卡夫卡,是会遭到耻笑的。卡夫卡登峰造极的孤独、与世隔绝的病态写作,不是可以轻松模仿的。
   卡夫卡对中国作家影响深远。国内第一篇专门介绍卡夫卡的短文,是1944年孙晋三在重庆《时与潮文艺》第4卷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从卡夫卡说起》一文。1966年,作家出版社曾出版过一部由李文俊、曹庸翻译的《〈审判〉及其他小说》,其中包括卡夫卡的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审判》。但这部小说集当时是作为“反面教材”在“内部发行”,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员才有机会看到。1979年的《世界文学》杂志刊登了由李文俊翻译的《变形记》。
   卡夫卡第一部小说集《观察》第一版共印了800册。布拉格一家书店里,几年才卖了11册,其中10册是卡夫卡自己买的。卡夫卡最关心的一件事,到底是谁买走了他出版的第一本书。其实卡夫卡最卡夫卡去世的时候,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遗作。卡夫卡的这种境遇,大约没有作家愿意模仿。
                                马尔克斯的愤怒
    马尔克斯当年也不是畅销书作家,每次出的书,印刷的很少。马尔克斯写了《百年孤独》后,编辑告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计划印刷8000册,马尔克斯很愤怒,以为是编辑忽悠他,他说:“我的书怎么会卖这么多呢,你不是取笑我吗。”要求编辑把印数降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飞鱼之王马尔克斯
【特色资源】卢新华:“伤痕文学第一人”的写作人生| 上海近现代作家影像访谈录
卢新华《伤痕》之后的人生
北京师范大学
大师训练营 | 阎连科《小说的场域和空间》
余华书单 | 这9部小说对他的影响很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