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7年,中央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分家”?事实证明邓小平真高明

重庆,魔幻8D山城,中国雾都,古称江州,三国时期刘备自江州入蜀,民国时期,这里是国民党陪都。

这里女娃儿美貌窈窕,个性火辣,男娃儿围坐在苍蝇馆子,精赤着上半身,喝酒划拳,豪放大气。

四川,地势险要,物产丰饶,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商周时期蜀族建国之地,中国西南重镇。

“四川不灭,中华不亡。”是千百年来对川人的最高赞誉!闲时,川人在茶馆酒肆悠悠闲闲地打麻将,战时,川军是令来犯之敌威风丧胆的铁血战队。

自古川渝一家,直到1997年,邓小平下令川渝分家,25年过去了,无人不赞邓公高明!

川渝“分合”史

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大家都在一个盆盆里呆着,挨挤在一起,跑路是不可能跑路的,不管各个地区心里打着怎样的小算盘,身体却只能很诚实地挤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川渝一家亲”并没错。

可待在一起久了,即便身体离不开,也总归有同床异梦,闹分手的时候,历史上川渝就闹过多次。

重庆,从夏商开始被称为“巴”,四川,自商周时期称曰“蜀”,这就是巴蜀地区的来历。早在西周,巴国、蜀国同为周天子部下,双方并无隶属关系,属于平级。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分36郡,巴郡、蜀郡依旧是平级。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全国分13州,巴蜀合并,同属益州统辖范围。唐太宗年间,全国分16道,巴郡更名为渝州,隶属山南道,四川则被一分为二,分别由山南道和剑南道管辖。

到了北宋年间,四川分为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行省”,这正是“四川”的由来。

当时重庆更名为恭州,先后由西川路、峡西路、夔州管辖,南宋年间恭王继承大统,即宋光宗,宋光宗登基后大喜,认为恭州乃“双重喜庆”之地,将恭州改名为“重庆”。

元朝忽必烈推广行省制,设立“四川行中书省”,重庆路总管府隶属四川行省,两地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模式。

明代重庆府归属于四川省承宣布政使司管理,清代重庆府隶属四川省管辖。

1939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将重庆从四川省分离出来,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与四川省行政级别相同,这也是重庆首次成为直辖市。

1949年11月做为西南大区驻地的重庆第二次成为直辖市,行政级别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随着全国各大区裁撤,重庆降为副省级市,归属四川省管辖。

川渝“分手”只为千年大计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令人惋惜的是此次提议重庆成为直辖市的那位老人,却没有看到这隆重的场面。

那位老人正是邓小平,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提出建议,将重庆从四川划分出来,成为直辖市。

重庆直辖的最直接原因是三峡工程,而建三峡大坝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水患。

长江在哺育了无数中国儿女的同时,也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据历史记载,在2000多年历史中,长江平均十年发生一次大洪灾,小洪灾更是不计其数。在新中国成立前,每一次洪灾都意味着无数生命的逝去,洪灾过后的饥荒、瘟疫也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建国以后,洪灾导致的人员伤亡大幅减少,但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每一次洪灾都意味着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长江上游修建一个能够调蓄长江洪水的特大型水库就成了中国民族的千年大计。

1919年,孙中山先生他的著作《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先后六次询问水利专家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事宜,毛主席指出,“三峡工程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

1981年邓小平针对三峡工程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按照三峡大坝的设计标准,大坝建成后,将129座城镇被淹没,产生113万移民。为妥善解决移民问题,在1982年3月的三峡工程研讨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提出了“建立三峡特区”的建议。

7月,党中央三峡工作组正式通过成立三峡特区的决议,此后有同志提出三峡特区的称谓不妥,会让群众与沿海经济特区相混淆,经过慎重考量组织上将“三峡特区”改为“三峡行政区”。然而根据《宪法》,一级行政区中并没有“行政区”的划分类目,因此“三峡行政区”最终被确定为“三峡省”。

1985年1月,李鹏副总理向邓小平汇报三峡工程汇报时,邓小平思忖良久,提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

邓小平关于川渝分治的建议,成为此后重庆建立直辖市的指导思想。

当时川渝分治尚未提上国务院议事日程,大家的关注点还在三峡省的筹备上,但李鹏始终没有忘记邓小平的这一设想。

1985年3月,三峡省筹备组正式成立,但此后随着筹备组深入调研,发现预备纳入三峡省的3市28县总体“又小又穷”,预备做为省会的宜昌市自身发展尚且欠缺,更难堪带动其他市县发展的大任。

经过多次考察和商讨,筹备组对三峡省能否承担起百万移民的重任产生了质疑。

1986年5月,国务院下发通知,正式取消筹备三峡省。

1992年4月,人大正式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同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从此,以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建设为契机的长江经济带首次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在长江经济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为了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加快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

开放区不仅包括三峡库区所在地区,还包括了经济强市重庆,李鹏总理始终记得邓小平提议,让三峡开放区以重庆为中心,这亦是重庆成为直辖市的筹备工作之一,为后来重庆成为直辖市,奠定了强有了的经济基础。

“分手”,双赢!

1996年,经过四年的发展,在重庆的带动下,三峡开放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务院将重庆直辖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考虑到直辖市市县两级的简单体系,既能发展母城,又能兼顾库区边远贫困山区。9月15日起,重庆代管原归属四川的黔江、万县、涪陵地区。

这是一副重担,这三个地区移民任务重,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重庆市政府迎难而上,积极开展移民安置、扶贫攻坚工作,成立工作组进行实地走访、帮扶,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且成效显著。

半年后,重庆市政府向党中央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同时也打开了重庆市进入直辖市行列的大门。

1997年3月,人代会审议通过成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1997年6月18日上午10时,在重庆各界3500名代表的掌声中,随着红绸滑落,中共重庆市委员会等五块象征党和人民神圣权力的牌子出现在众人面前,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成立!

邓小平若泉下有知,该十分欣慰。做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深知国家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重庆做为西南重镇,若做为直辖市从四川划出来,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腾飞。

但若重庆在四川省治下,其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拥有重庆的四川面积达57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1亿,更有排名全国第一的县级行政区,共221个。地大人多,管理难度高,内部经济竞争也十分激烈。

以1996年为例,当年四川全省GDP为4100亿元,重庆为956亿元,成都为830亿元,两市占全省GDP的40%还多。“成渝双子星”是老四川的骄傲,却是成渝“世仇”的根源,民间早有“川渝一家亲,成渝世代仇”的说法。

“世仇”的源自资源分配不均,老四川地大人多,总体GDP很优秀,全国第五,但人均收入却吊了车尾。成都和重庆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源,但老四川不能只发展这两个市,资源总量有限,省上还要考虑调动资源发展其他地区。

例如在1983年到1997年间,全国先后扶持各地区建成数百个国家重点项目,重庆联合四川省一起向中央申请多个项目,最终重庆得到扶持的项目只有西南铝改扩建一项,其他项目都被省上分配到了四川其他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重庆的发展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倒不如与四川“分手”,四川也能更从容地调动资源发展全省经济,重庆也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实现持续发展,不仅能提高重庆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还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带动我国西南乃至西部的发展。

如此,川渝“分手”则双赢,当初邓小平高瞻远瞩的决策实在英明,而川渝“分手”后至今25年的发展史也印证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巴渝走向世界

1985年,时任水利部副部长李伯宁带着一部电视片来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这部叫做《穷山在呼唤》的片子真实反映了我国西南山区的贫困状态。这里的人民群众饥一顿饱一顿、衣衫褴褛、饮水困难、生了病只能硬扛……极度的贫困状况震撼人心,与会同志不禁潸然泪下。

片中拍摄的地区包括涪陵、黔江、万县地区等地,1984年这里人均收入仅为511元。1996年,这三个地方被划到重庆,当时的黔江,唯一的公路是当年蒋介石为“围剿”红军而修的战略后备公路。

1997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随着响亮的炮声,凭借攀悬崖、吊麻绳等原始手段,黔江人硬是啃下了梅子关隧道这块硬骨头。

2005年,渝怀铁路竣工,大山深处的黔江人第一次看到了火车,也看到致富的希望,一车车的矿产与山货通过铁路运出去,一批批的客商乘着火车进到黔江来。2009年,黔江终结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10年,黔江武陵山机场开始试航。

曾经的边地小城一跃成为城市功能齐备的区域中心城市,成为重庆东南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2017年,黔江区年GDP达到231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万9千元,这两项数据均已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近百倍。截止2018年底,重庆市的贫苦地区已减少到4个贫困县,13.9万贫困人口。

对于重庆的远郊区县来讲,直辖使他们迎来了百年以来唯一一次的发展机会,渝东北、渝东南等十几个区县抓住直辖的机遇奋勇向前,脱贫摘帽。

位于重庆东北部的城口县在曾被称为重庆的西藏,这里位置偏僻、海拔高,人民生活极度贫苦,没有任何支柱产业。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城口得到了大量政策、财政支持,通了高速,而且即将迎来高铁。

成为直辖市的重庆不仅带动了周边县区蓬勃发展,也成了西部发展的领头羊。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改革开放后,广袤的西部在全国经济版图中依旧黯淡无光,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与西部大开发的思路不谋而合。地处长江上游,身在大西南的重庆为相对落后西部开启了一扇通往长江经济带、通往世界的大门。

直辖以来,重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历史机遇,经济综合势力稳步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5年以来,重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愈发凸显,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对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发格局形成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改革开放30年回顾:重庆直辖 曾经不能说的秘密》

2、中国经济周刊:《40年40个瞬间|重庆直辖:邓小平是最早提出把重庆从四川独立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说四川话,原本是一家,为何1997年四川和重庆会分开呢?
邓小平为什么主张重庆要和四川“分家”?远见卓识,让人钦佩|三峡|成都|巴蜀
被废除的渝字,为何成为重庆的简称?还是个不合适的简称
重庆,为什么脱离四川“独立”设直辖市?
重庆直辖推动了四川盆地和西部的崛起!重庆直辖鞭策了四川
“你是什么地方人”,为什么四川人和重庆人的回答完全不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