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秦妇吟》为何失传千年?细节太辣眼,杜甫也不敢这样写

公元880年,44岁的韦庄来到长安参加科考,希望通过科考弄个一官半职,但却落榜了。韦庄失意之时,更大的灾难突然降临到他身上。

黄巢起义军攻占了长安,长安城陷于一片混乱,韦庄与同来长安的弟弟妹妹失联了。

韦庄被困在长安三年,亲眼目睹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后来韦庄逃出长安,到了洛阳,又辗转来江南。

他把自己在长安被困三年间所见所闻,用诗歌的形式翔实地记录下来,通过一个战乱中女子之口,描述出来,诗作叫《秦妇吟》,全诗238句,1666字,为唐代最长之长诗,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仅有《秦妇吟》的一半长。

《秦妇吟》一面世,就风靡一时,人们把诗写于璋上悬挂,韦庄亦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然而《秦妇吟》却突然消失一千年,从晚唐到晚清,官方和民间出版的诗集都不见它的踪影,著名的《唐诗全集》也没有收录。

《秦妇吟》到底吟了什么?为何曾风靡一时,突然间消失一千年?

一个年轻女子,身陷战乱中的长安城,她为了活下去,忍辱委身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新贵”,每日惨遭凌辱。

那些不肯受辱的女子,倾刻尸首分离,惨不忍睹,整个长安血流成河: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动地。

一个年幼尚不知人事的少女,刚梳好妆,望着窗外的春色,一赤裸上身的粗鲁汉子跃上门阶,进入室内要奸污女子。少女抵死不从,被一刀劈死,鲜血浸透了红粉香脂。

一个不知姓名的女子,昨天刚接了聘礼,今天准备嫁人。一群人闯了进来,透过门帘,只见女子房间人影乱晃。一会儿庭中传来刀鸣之声,女子倾刻尸首分离。

女子的哥哥和弟弟见状,仰天掩面大哭一声,投入井中。

遭逢战乱,女人是最悲催的,要想活下去,唯有忍辱偷生。反抗,结局只能是尸首分离。

由于官兵长久围困,长安城内断粮了,粮食比金子贵,一斗金子只能换一升粟。城内的人只能吃人肉充饥。而长安城附近能吃的百姓都被吃光了。

百姓惧怕,躲进深山寨里。而可恶的勤王官兵,却将躲在深山寨里百姓抓来,卖给城里的义军当军粮。

这是典型的官匪勾结,官兵为了钱,草菅人命,哪管百姓死活。

关于黄巢起义军队吃人的事,史书是有记载的。

《旧唐书》中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这里的贼指的就是黄巢起义军。黄巢令人造了数百个巨型的石碓,把活生生的人放进去捣成肉渣子,连骨头带肉一起吃掉。

这是在陈州发生的事。

而黄巢起义在长安城里吃人肉,《旧唐书.黄巢传》也有记载:时京㡬百姓砦于山谷,累年废耕耘。贼坐空城,赋输无入,谷食腾踊,米斗三十千。官军执山寨百姓,鬻于贼为食,人获数十万。

而《秦妇吟》中的秦妇诉说,在长安断粮后,树皮吃完了,她每天靠吃一块烤熟的人肝充饥。

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

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

树皮吃完,人肉没有吃了,她只能吃人的内脏充饥。

她还看到厨子从黄巢的椿人机上刮下残留的人肉。

这个细节太残忍,也太辣眼。读之,令人窒息,悲愤莫名,不知说什么好,只能无语凝噎。

黄巢起义军把大唐的皇宫一把火烧成灰烬,把城内所有的达官贵人和支持官兵的人全部杀了,血洗了长安城。

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脚下踩着的都是公卿的骸骨。

这一幕不但残酷,还有点恐怖,令人不寒而栗。

内库烧为锦绣灰,

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句警句太过残酷恐怖,让后来侥幸活下来的达官贵人感到不适,对《秦妇吟》有所诘难。

好不容易,秦妇逃离长安,来到官兵管辖地界,以为雨过天晴了。谁知是刚离狼窝,又掉虎穴。

在临近洛阳地带,秦妇向一老翁讨碗水喝。问老翁为何在寒霜中露宿。老翁末语泪先流,说他家本来种有良田200亩,但每年上交的赋税却需要三千万钱。“岁种良田两百廛,年输户税三千万。”(是不是印错了,三十万钱还差不多,除非赋税收到五十年后)。

而官兵经常进村,把财物谷粮席卷而去。他家的女眷也被官兵掠走,如今骨肉分离,只剩下他孤独一人,靠上山寻蓬子充饥。

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

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家财既尽苦肉离,今日垂年一声苦

秦妇听到老翁的遭遇,泪如雨下,心绪怅然,不知往何处去,不知何处可容身。

妾闻此父伤心语,竟日阑干泪如雨

官兵比贼人还要凶恶,这世道,还怎么让人活下去。

大诗人杜甫也曾遭逢安史之乱的动荡岁月,他忧国忧民,写过关于战乱之下百姓悲惨生活的许多诗篇,如《三吏》《三别》《哀王孙》

在《石壕吏》中写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有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高度凝炼,从整体面上概括了百姓生活之悲惨。

而韦庄的《秦妇吟》,着重于每一个细节的刻画描写,太过真实,犹如战争灾难纪实大片。让有的人看了,感觉不舒服,太辣眼睛。

据孙光宪笔记《北梦锁言》记载: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诫,内不许垂《秦妇吟》幛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

“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样真实的场景描述,让公卿们很不爽,他们“垂讶”,韦庄怕了,怕祸及子孙,写下家诫,不准在家里垂挂《秦妇吟》幛子。

而《北梦锁言》另有一则记载:有一李将军之女,在黄巢军进入长安时,与家人失联,为了逃出长安,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委身给一个姓董的将军。后来到了蜀地,找到亲人,就告知姓董的,战乱之中,自己一个弱女子,无法自保,不得不委身给将军,失身之事非不幸也。人各有偶,难为偕老,自此辞去。董生惊愕,遂下其山矣。

而《秦妇吟》中的秦妇的遭遇与这个李将军之女的遭遇何其相似。

不知有多少名门家族的女子,在这场战乱中与亲人离散后,为了活命,不得不委身于人。

而秦妇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这些名门贵族女子在战乱中为了活命,失身他人,对于她本人和他的家族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人家都不想让外人知道,你韦庄一篇《秦妇吟》描写得这么详细,等于把她们私底下的事曝光了,你让人家以后在世人面前怎么抬头。这是让女子的家人再度蒙羞。

这些达贵人是非常要脸面的,势必会给韦庄施加压力。

《秦妇吟》涉及到官兵的暴行,严重影响朝廷的声誉。

韦庄感受到某些达官贵人的威压。而朝庭对韦庄在《秦妇吟》中“传谣”官兵进村劫掠村民,也必予追究。

叛乱平息后,韦庄科举榜上有名,在朝廷当了个小官,“诏书草校”。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子孙后代,韦庄迫于多方压力,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将已刊行的《秦妇吟》回收焚毁。

虽然朝廷没有明禁止《秦妇吟》,但当时读书士子为自己的前途计,为免受牵连,也不敢收藏《秦妇吟》。

从晚唐到晚清一千多年,《秦妇吟》再也没有露面。

百密一疏,有一卷《秦妇吟》流传到西域地区,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收藏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保存了下来。

直到一千年后的晚清,发现了莫高窟藏经洞,英国人法国人欺负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从莫高窟藏经洞抢掠大量经书。《秦妇吟》得以重现江湖。

唐未那段历史太过暗黑,战乱带来的灾难太重,活着的人为了忘却这段让人窒息的历史,选择性地将如实记录这场浩劫的史诗《秦妇吟》忘却。

战乱一旦来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珍惜和平,才是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歌赋】韦庄:秦妇吟(一)
最长唐诗《秦妇吟》:“乐府三绝”之一,真实再现千年前的大灾难
甘肃沙漠发现的1首唐诗,记录黄巢起义几个细节,揭开他的真面目
他攻下长安建立大齐,差一点灭掉唐朝,为何十万大军最终兵败渭桥
两个模样,一副肝肠,他写出了史上最长的唐诗!
诗意中国80|晚唐诗极简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