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尘埃——唐朝著名诗人,家喻户晓的才子,风流成性的男人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家喻户晓,其与李商隐素有合称“小李杜”。

杜牧生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

杜牧的祖父杜佑乃三朝宰相,名声显赫。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学底蕴较厚。年少时喜爱兵法,喜欢交友,酷爱读书,有文才,颇有理想与抱负,志在“弦歌救燕赵,兰让浴河湟”

曾经有人这样戏评杜牧:“风流才子”不是人人当得起的,行事风流而不通诗文者,只能说是风流草包;满腹诗书却不解风情者,只能说是木讷书生。

杜牧,既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柔情,又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这才是真才子、真风流!

唐文宗大和二年,杜牧因有他的佳作《阿房宫赋》获得了进士,但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只做了一名弦文官校书郎。

杜牧对这种小文官,只是处理一些琐碎的事物性工作毫无兴趣,他也一直感到郁郁不得志。

唐文宗大和七年,当时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看中了杜牧的才华,特意聘请他做自己的推官掌书记。能来到扬州这样一个富贵温柔乡、烟柳繁华地,生性风流的杜牧自是求之不得,很快就过起了声色犬马的幸福人生。

在扬州杜牧经常在青楼里厮混,寻花问柳,牛僧孺曾怕杜牧年轻气盛,在烟花柳巷惹下什么麻烦,特意暗中派了士兵秘密保护着他。

到了大和九年,杜牧的仕途获得了转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去长安任职。牛僧孺设宴为其饯行。席间,牛僧孺一方面夸赞杜牧的才华,一方面提醒杜牧在生活方面注意检点,保重身体。

别宴上,杜牧说:感谢大人的教诲,不过牛大人尽管放心,我一向很注重自我检点,不会有事的。

牛僧孺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示意手下人抬出一竹篓有关杜牧出入娼楼的“平安帖”,上面写满了“某夕过某处,某时进,某时出,无恙”或者“某夕宿某处,一夜未归,无恙”。杜牧一时间羞愧万分,对牛僧孺的关心照顾真是感激涕零。后来牛僧孺病逝,杜牧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

离开扬州前夕,多情的杜牧还是恋恋不舍,还去和他的一位老相好告别。这个老相好是一个歌女,叫张好好。当晚二人极尽温柔缠绵之事,尽兴之余,杜牧不免伤感,写了两首诗赠给张好好,题为《题别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被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写给张好好的两首赠别诗,表明了诗人与张好好的依依惜别,张好好的美丽动容让他难舍难分。诗歌感情丰富,含思深婉,缠绵悱恻。杜牧确实是一位多才多情的风流情种。

就在杜牧离开扬州,去长安仼职之时,经过湖州,巧遇一妇人,牵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杜牧一见这个小姑娘,长得秀丽可爱,长大了也肯定是个美人胚子。甚至想像这小姑娘长大比那个张好好还要美上几分。于是他便托人跟妇人商量,要娶这个小姑娘。

妇人吓了一跳,她家这姑娘才十来岁呢,杜牧当时也觉得此举太过唐突,有点迫不及待了,毕竟人家姑娘还小,于情于理都有些不妥当。但是多情风流的杜牧舍不得放弃,难得寻到这么美的姑娘,于是想了个“两全之策”。

杜牧向这个妇人亮明了他的监察御史的身份,表达了一定要娶小姑娘的决心,但又是说:“现在她年龄还小,暂且不娶,待十年之后再来迎亲。”

妇人一听他是个监察御史,又生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虽然十年后他的年龄大了点,不过能嫁给这样的官宦人家,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依靠,对她这个经济境况不太好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于是就答应了。

杜牧也非常高兴,又怕妇人以后反悔,当下要求与小姑娘订婚。并订了契约,以十年内的期限,如果过了十年,杜牧还没有回来娶这个小美女,她才可以嫁给别人。妇人也满意这条件,于是杜牧和妇人各自在订婚契约上按了手印,还送给妇人一些钱帛作为定金。

杜牧并嘱托妇人一定要好好照顾小姑娘。临行前,依依不舍地望着秀丽娇嫩的小姑娘,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绝代佳人。可遗憾的是,小姑娘并没有理解杜牧这位大情圣的一番深情,只是吓得紧紧地抓住了妇人的衣角,迷茫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而奇怪的人。

杜牧在愉快的心情中赶到京城接任监察御史一职,主要负责洛阳一带。洛阳也是个繁华之地,娱乐业并不比扬州差多少。

杜牧仍然改不了风流好色本性,闲暇之余还是经常出入青楼歌馆。或许杜牧也不满当时朝政,故夜夜笙歌,把酒言欢,流露出生不逢时,抱负难抒的压抑。

尽管杜牧身边也不缺佳人相伴,但夜深人静之时仍然挂念着那个湖州小姑娘。小姑娘的那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是他当时身边一些女子无所相比的。

再加上杜牧对朝政不满意,认为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于是几次请求皇帝让他去担任湖州刺史,但是皇帝不同意。直至唐宣宗大中三年,也就是与湖州婚约相距十四年后,杜牧终于被恩准前往湖州任刺史。

一到湖州,杜牧就着人寻找当年的那对母女。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她们,并立即吩咐,叫她们明天就来杜牧府上相见。

第二天,那个妇人带着一家子来到了杜牧府上。杜牧兴冲冲地去迎接她们,可是发现站在眼前的除了妇人之外,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两个小孩。妇人一看到杜牧,也有些惶恐,行礼后马上说道:“刺史大人,您可不要责怪民妇。民妇带着小女等了您十年,可是没有您的任何消息。再等下去,怕耽误了小女的终身大事。这里有当初大人按手印的婚约为证。等到第十一个年头,民妇只得将她嫁了出去,妇人指着身边的一位白面书生,这个就是我的女婿。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了。请大人恕罪,成全他们吧。”

说完,老妇人带领全家给杜牧下跪。杜牧本来非常失望生气的,可是一想的确是他自己失信在先,又怎能拆散人家一家呢?看着老妇人身边的少妇,风姿绰约,温柔娇媚,依稀还能看出当年小女孩的影子,可惜现在已是他人之妻。

杜牧的心中感觉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扎了一下,锥心的痛。十多年来心底隐藏的情感冲动使他无法自抑,走到少妇面前,默默地抚摸着她的脸,少妇脸颊绯红,低下头去,似在低泣。看着她这样一副梨花带雨的羞涩表情,杜牧真是割舍不下。可是看到紧拉着少妇手的两个小孩,又只得长叹一声“也罢,今天一见,也算是了却我十多年的一桩心愿,都回家去吧。”走前,杜牧还赠送少妇一些钱,让他们好好生活下去。

看着少妇远去的背影,杜牧心如刀割,挥笔写下了一首七绝:

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到了晚年,杜牧对自己一生的风流不羁有了一些悔意,也时常追念扬州时的牛僧孺给予他的帮助。人生已到了暮年,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一首七绝: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公元853年,杜牧逝世,享年五十岁。其实,杜牧不仅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一个颇有政治才华、军事才华的文人。还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孙子》注解,曾被唐军采用,获得了胜利。

可惜的是,杜牧生活于晚唐那样一个纵欲主义的时代,一旦满腹经纶得不到施展,就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人生的享乐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诗人杜牧,终止一生风流,竟是因为一个十三岁小姑娘
杜牧曾看上十岁小姑娘 与其母约十年后娶她为妻
杜牧风流是文学史的幸事
杜牧最后悔的一首诗:晚了三年,错过姻缘
俊爽风流识杜牧
13岁女孩为谁坚守5年贞操?(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