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山壮丽 我说大运河|大运河文物征集令发出后(2023.6.8.)

2023-06-08 20:37:15来源:央广网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及其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中国之声国家文化公园特别策划《江山壮丽——我说大运河》,邀请24位工作、生活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讲述者分享他们的运河故事。

今年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将向公众开放。2022年7月,为更好筹备东馆展陈,首都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大运河等文物展品。如今征集令发布将近一年,征集到了哪些运河文物?今天的讲述者是首都博物馆两馆展陈文物征集工作专班负责人刘丞,听他讲述这一年里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要发起全球征集令?

我是首都博物馆的刘丞,目前负责首都博物馆两馆展陈文物的征集工作。

我是出生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说到过去对运河的认识,更多是从书本上有一个认识,我们经常说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知道运河一直修到了北京,但是如果说北京跟运河有关的景点或地方,我也没有更多的认识。加入了两馆展陈征集专班以后,我从事了许多跟大运河文物征集有关的工作,调研了非常多的运河沿线城市,对运河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之前我们一直在筹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作为一个博物馆,它的基础是藏品;作为首博来说,我们拥有更多的是北京地区出土的文物,还有一些其他的艺术品,而真正跟大运河相关的藏品,并没有很多,想完整支撑起一个运河的博物馆,还是比较困难的。征集令是我们2022年7月正式对外发布的,征集跟大运河有关的历史文化的东西,除了文物以外,我们还想更多地了解运河所影响的一些人的生活变化。

2022年7月30日,首都博物馆向全球发出“征集帖”,留住大运河历史文化记忆

“征集令发出后,一天最多接到近200个电话”

全球征集令发布以后,在当时影响力非常大。大概前一到两天,我们征集部的同事接电话,基本就没有停过,一天可能最多能接将近200个电话,邮箱当时是“爆满”的。大概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将近1000条的征集信息,而且有些信息还是大量展览里可以用到的,是一些反映北京历史文化、反映运河历史文化的。有一条信息据说是通州张家湾清淤的时候发现一个镇水兽,经过专家判断,应属元明时期。

石雕镇水兽(2022年 罗贵昌捐赠给首都博物馆)

因为我们一直在做运河方面的展览筹备,所以了解到,刘世昭先生曾经在80年代的时候沿着运河沿线进行了采风、拍摄和记录,我们就联系到了他,询问有没有什么珍贵的资料和物证。刘世昭先生表示,可以把照片无偿地捐献给我们博物馆使用,底片共1230张,分成几个盒子装,当时我们很震惊,因为那些照片是从80年代保留到现在的,而且整理得非常清楚,其实照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证,因为这是距离现在将近40年的图像。这些照片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反映运河风光的;有反映运河上,比如渔民打鱼、摆渡等场景的;还有运河周边的一些建筑物,甚至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集会活动。

北京通惠河上的庆丰闸照片(拍摄于1981年,2022年刘世昭捐赠给首都博物馆)

100件(套)文物确认入藏首博,期待早日与观众见面

从去年7月到现在,将近一年时间了,现在确认到馆的藏品数量有上万件,统计有将近100件(套)文物确认入藏首都博物馆,所有无偿捐赠过来的藏品我们都会给捐赠者发送一个无偿捐赠的证书。我们接触到很多捐赠者,一方面是支持博物馆的建设,认为“到你们那里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还有一些人是秉承先人的意志,比如是他父亲留下的物品,他认为就应该放在北京留存。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建筑外立面效果图

北京既是隋唐大运河的一个节点,也是京杭大运河的节点。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我们现在暂定名叫“北京与大运河”,重点展示人、城和运河之间的关系,时间跨度非常长。人们如果能看到我们的展览,在里面找到与自己生活、经历有关的内容的话,也是我们做展览的一种“共情”吧。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王湛】

大运河最早是从春秋时期的邗沟发端,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东南。后来大运河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发展,一次是在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连接成一个整体,为缔造一个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也为唐宋之际的社会经济繁荣提供了支撑,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地区发展;一次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注重疏浚运河,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任都水监,打通了京杭运河全线,大运河直接沟通了北京和江南地区,实现了南北大贯通,漕运的发达为明清之际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关于运河的文物有很多,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收藏有《明代运河全图》《都畿水利图》《潞河督运图》《高明治水图》《河坊一览图》等,此外,还有天津博物馆的《漕运图卷》,通州区博物馆的《运河源流图》等,这些画卷或反映运河的水道和地理面貌,或反映水利工程成就,还有的展示了漕运的盛景以及民风民俗,为我们研究大运河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供了资料。

监制|高岩

策划|樊新征 丁飞

记者|丁飞

编辑|顾涵 廉金亮

学术指导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行走浙地》杭州的运河文化与运河博物馆
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文化宝库之村级博物馆——码头镇运河记忆博物馆
水文化的宫殿
本市热点:朱炳仁向首都博物馆捐赠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